彭 霞,李 長
(1.華僑大學(xué) 華文學(xué)院,福建 廈門 361021;2.寧夏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寧夏 銀川 750021)
漢字兼并指一個字的意義被另一個字吸納而其字形隨即消失或者用其字形表示和本義無關(guān)的意義的語言現(xiàn)象,在現(xiàn)在所知最早的、成系統(tǒng)的漢字——甲骨文中就出現(xiàn)兼并現(xiàn)象,此后,這一現(xiàn)象連綿不斷,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代漢字?!独f漢字的兼并和消亡》一文較全面分析了漢字兼并現(xiàn)象,而對兼并的原因和結(jié)果則語焉不詳。今系統(tǒng)分析,以為前文之補(bǔ)充。
形成漢字兼并的原因有四:永久通假、字形相似、隸變、簡化。
馮玉濤(1996)將通假分成永久通假和臨時通假。認(rèn)為現(xiàn)代漢語中還使用的通假現(xiàn)象就是永久通假,在古代漢語或近代漢語中使用而現(xiàn)代漢語不使用的通假現(xiàn)象是臨時通假[1]。根據(jù)這種分類,我們發(fā)現(xiàn)永久通假可能造成兼并。
下面按照現(xiàn)代漢語拼音音序排列字例說明。
譒—播:“播音”“廣播”的“播”是出于口,表于言,怎么能夠?qū)懽魇峙阅兀吭瓉?,它是永久通假字,是兼并了“譒”而來?!墩f文·言部》云:“譒,敷也。從言,番聲。《商書》:王譒告之?!痹S慎所引《尚書》語,見《尚書·盤庚》,今作“播”?!墩f文·手部》:“播,種也。一曰:布也?!倍斡癫迷凇白L”下注:“《手部》:‘播,一曰:布也?!伺c音義同。”[2]“播”本義是撒播種子,撒種子必須用手,所以字從手?!白L”為散布言論,所以從言。張舜徽“譒”字下注:“播蓋播種之專字,故其字從手。播種必以手散布之,故又有布義。譒乃散布言論之專字,故其字從言。今人言廣播,宜用此字。自經(jīng)傳通用播字而譒廢矣。”[3]皆準(zhǔn)確指出了兩個字之間的關(guān)系,但“播”字已經(jīng)永久兼并了“譒”,無必要恢復(fù)本字了。
契阝—薊: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首聯(lián)說:“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薊”指唐時薊州。地名“薊”是永久通假字,本字是“契阝”字。《說文·邑部》:“契阝,周封黃帝之后于契阝也。從邑,契聲。讀若薊。上谷有契阝縣?!薄八E”是青草名,本來和地名無關(guān),但是很早就用作地名。《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和許慎敘述的是同一件事情,而《說文》作“契阝”,《禮記》作“薊”,已經(jīng)清楚說明通假情況。又《戰(zhàn)國策·燕策》:“樂毅報燕王書曰:‘薊丘之植,植于汶篁?!薄端?jīng)注·漯水》:“昔周武王時封堯后于薊,今城內(nèi)西北隅有薊丘,因丘以為邑也?!奔热弧耙蚯鹨詾橐亍?,字就應(yīng)當(dāng)從邑,但從古至今卻用久通假字“薊”,“契阝”便不再使用。
丯—介:“一介書生”“一介武夫”中的“介”也是兼并的永久通假字,本字是“丯”?!墩f文·丯部》:“丯,艸蔡也。象艸生之散亂也。讀若介。”按“蔡”有割、殺義,割取、散落的草有小義,所以形容人或者物品小就說“丯”,但從古至今則通假作“介”,也就是說“介”兼并了“丯”字。
勼—鳩:古書常見“鳩集”,今天作“糾集”或“鳩集”,其中“鳩”就是永久通假而兼并了“勼”字而來?!墩f文·勹部》:“勼,聚也。從勹,九聲。讀若鳩?!薄傍F”是鳥名,西周就可以通假“勼”字。《尚書·堯典》:“共工方鳩孱功?!笨讉鳎骸傍F,聚?!边@一意義沿用不絕,以至漢朝以后在聚集義上“鳩”兼并了“勼”。
晜—昆:《爾雅·釋親》:“父之姊妹為姑,父之從父晜弟為從祖父,父之從祖晜弟為族父,族父之子相謂為族晜弟,族晜弟之子相謂為親同姓。兄之子、弟之子相謂為從父晜弟?!笨梢姟皶偂睉?yīng)當(dāng)是表示兄長之義的本字,所以《說文·弟部》:“晜,周人謂兄曰晜。從弟,從眔?!惫痹凇夺層H》“父為考,母為妣”下注:“其義猶今謂兄為晜,妹為媦,即是此例也?!盵4]又在“晜,兄也”下注:“今江東人通言晜?!盵5]說明在兄長義上晉朝有時還用本字“晜”。但是,至少從周朝開始,“晜”就可通假作“昆”。如《詩經(jīng)·王風(fēng)·葛藟》:“終遠(yuǎn)兄弟,謂他人昆?!泵珎鳎骸袄?,兄也?!逼浜筮B綿不絕,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我請昆弟仕焉。”《戰(zhàn)國策·齊策一》:“今秦楚嫁子取婦,為昆弟之親?!鳖佒啤额伿霞矣?xùn)·風(fēng)操》:“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觀貌,不擇是非?!敝两裰徽f昆弟,而不用晜弟了。“晜”的兄長義被“昆”兼并,“晜”也就消亡了。
赹—煢:“煢煢孑立”是經(jīng)常用來形容人孤單的成語?!冬F(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煢煢”為:“形容孤孤單單,無依無靠?!苯忉尅盁︽萘ⅰ闭f:“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形容孤單,無依無靠?!盵7]但《說文·卂部》云:“煢,回疾也。從卂,營省聲?!北玖x是鳥飛翔時急速回旋,和孤單義并無聯(lián)系?!盁Α焙我杂泄陋毩x?是通假而來,本字為“赹”。《說文·走部》:“赹,獨行也。從走,勻聲。讀若煢?!眱蓚€字讀音相同,“煢”更常用,商周時期就用作“赹”的通假字,而有了孤單義。如《尚書·洪范》:“無虐煢獨,而畏高明?!笨装矅鴤鳎骸皢螣o兄弟也?!薄对娊?jīng)·小雅·正月》:“哿矣富人,哀此煢獨。”《離騷》:“世并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王逸注:“孤也。”直至今日,“煢”依舊表示“赹”的孤單義,導(dǎo)致“赹”被兼并而不再使用。
鄦—許:歷史名城許昌和姓氏的“許”來自古國名?!墩f文·言部》說:“許,聽也。從言,午聲?!睆脑S慎的解釋和古書用例看,“許”的本義是聽從義,和地名毫無關(guān)系。用作地名和姓氏,是通假兼并的結(jié)果,本字是“鄦”。
《說文·邑部》云:“鄦,炎帝太岳之胤,甫侯所封,在潁川。從邑,無聲。讀若許。”“鄦”在金文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邑旁還可以放到字左邊而作,如許子鐘、許子簠即是。傳世文獻(xiàn)中,只有《史記》有一次用本字“鄦”,其他古書涉及這個地名時都用通假字?!妒酚洝む嵤兰摇氛f:“悼公元年,鄦公惡鄭于楚?!薄妒酚浖狻芬眯鞆V語說:“鄦音許?!备鶕?jù)許慎的解釋,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古鄦國的統(tǒng)治中心就是現(xiàn)在潁河邊的許昌,但現(xiàn)在都不會寫作“鄦”。
又許慎《說文·敘》中敘述自己的世系時說:“太岳佐夏,呂叔作藩,俾侯于許?!敝芪渫醢言S氏的祖先文叔分封到鄦地,文叔這一脈便以地名為姓,但連許慎在序中也寫作“許”,沒有用本字“鄦”。
總之,無論作地名還是姓氏,現(xiàn)在都寫作“許”而不用“鄦”,“鄦”也就被“許”兼并。
方人—偃:《說文·方人部》:“方人,旌旗之游方人蹇之皃。從屮曲而下垂,方人相出入也。讀若偃。古人名方人字子游。方人,古文方人字象形,及象旌旗之游?!薄胺饺恕笔瞧鞄蔑h帶的象形字,后稱旗游。
《說文》所說子游,是孔子高足之一,其名在今《論語》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都作“偃”,但《說文·方人部》說:“游,旌旗之流也?!薄度瞬俊吩疲骸百龋┮??!薄坝巍钡谋玖x是旌旗的飄帶,“偃”的本義是跌倒?!百取焙汀坝巍钡囊饬x毫不關(guān)系,子游為什么卻名“偃”呢?因為用作人名的“偃”是通假字,本字是“方人”。“偃”作人名而通假“方人”,古書常見,如《左傳·成公九年》記載鄭國公子字子游名偃,《昭公十六年》鄭國的駟子游也名偃。諳“偃”通假“方人”已成慣例。
方人飄動時彎彎曲曲,便引申出彎曲、凹凸不平義,這個引申義也寫作“偃”。如柳宗元《鈷姆潭西小丘記》云:“其石之突怒偃蹇、負(fù)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逼渲械摹百儒俊蹦税纪共黄搅x,是“方人蹇”的通假。
除以上字例外,最遲漢代就兼并了其他字而現(xiàn)在還使用的字還有(厚實)——篤(誠實)、覒(選擇)——苗(指狩獵)、亻水——溺、埻——準(zhǔn)、飭——敕等。各組字中,前一個字是本字、被兼并者,后一個字是兼并字。
到近代漢語,很多詞源自口語中,但語音的演變使不少字的讀音發(fā)生變化,為了切合已經(jīng)變化的字音,人們就取一個同音字表示讀音,也出現(xiàn)大量的永久通假字或者兼并字。例如合該——活該、信口開合——信口開河、元來——原來等,各組中的后者依舊活躍在日??谡Z中。
以甲骨文為代表的古文字以象形性為特點,主要通過線條的數(shù)量、方向、組合方式構(gòu)成不同部件,以區(qū)別不同字形和意義。由于線條的寫法、方向、聚合關(guān)系有一定限制,導(dǎo)致有些原本不同的字形變得相似,也可能形成兼并。
我們都知道誤“晉人己亥涉河”為“晉人三豕涉河”故事,也都知道帝虎魯魚的典故。之所以有如此謬誤,就在于“己亥”和“三豕”形近,“帝”和“虎”相似,“魯”和“魚”類同。雖然它們沒有形成兼并,但字形相近導(dǎo)致兼并的過程與此類似。
(4)建立起嚴(yán)格的審查機(jī)制,制定嚴(yán)格的審查標(biāo)準(zhǔn)。定期由第三方權(quán)威機(jī)構(gòu)對獨董的履職過程中提出的建議或存在問題進(jìn)行客觀評價,并將考核結(jié)果提交證監(jiān)會審查評定。
隸書以前,漢字結(jié)構(gòu)以象形性為主,主要通過線條構(gòu)成字形,但隸書開始,漢字進(jìn)入符號化階段,通過筆畫構(gòu)成字形,從而使一些結(jié)構(gòu)不同的字形變成同形字。
簡化、繁化和文字的兼并、分化有密切聯(lián)系。繁化往往造成字形分化,簡化則往往造成字形兼并。
有的字雖然不是分化造成,但由于音同音近,簡化字中也形成兼并。如:祗、隻——只,闘——斗,幾——幾,醜——丑,榖——谷,裡——里,薑——姜,孃——娘。
這種兼并還會出現(xiàn)遞進(jìn)兼并的現(xiàn)象,即甲字的意義被乙字兼并,乙字原來的意義又被丙字兼并。如:勝——勝——腥。《說文·力部》:“勝,任也。從力,朕聲。”這是勝利、勝任的“勝”字?!墩f文·肉部》:“勝,犬膏臭也。從肉,生聲。一曰不孰也。”這是腥膻的“勝”字。《說文·肉部》又云:“腥,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從肉從星,星亦聲?!边@是腥肉即米豬肉的“腥”字。由于這三個字讀音相近,“勝”字的勝任、勝利義進(jìn)入“勝”,字形被“勝”兼并,而“勝”的腥膻義進(jìn)入“腥”,導(dǎo)致“腥”字有腥膻和米肉兩個意義。
甚至原來意義不同、讀音無關(guān)的字,由于字形相似,也可以在簡化字中兼并。如:適——適(音括)、蟲——蟲(音灰)、聖——圣(音窟)、諡(音是)——謚(音義或音習(xí))。按“適”的反切是施只切?!墩f文·辵部》云:“適,之也。從辵,啇聲。”這是合適、前往義的“適”?!斑m”的反切是古活切。《辵部》云:“適,疾也。從辵,舌聲。讀與括同?!边@是快走義的“適”,古人經(jīng)常用作人名,如孔子學(xué)生南宮適(音括)、洪邁的弟弟叫洪適(音括)?!跋x”本來是昆蟲義?!墩f文·蟲部》:“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從三蟲。”“蟲”本是毒蛇義?!墩f文·蟲部》:“蟲,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狈辞惺窃S偉切,后來加形作“虺”。古籍已經(jīng)或用“蟲”表示“蟲”的昆蟲義,現(xiàn)代漢字只用“蟲”而不用“蟲”,導(dǎo)致“蟲”不再使用。古文字中既有“聖”也有“圣”字?!奥}”字從口從耳壬聲,表示善于聽取意見的人即為圣人、聰明人。“圣”是會意字,在甲骨文中已出現(xiàn),從雙手從土,小篆省去一個又旁變成從又從土的結(jié)構(gòu)?!墩f文·土部》說:“圣,汝潁之間謂致力于地也。從土,從又。讀若兔窟?!北硎驹谔镩g用力勞作,反切是苦骨切?!笆ァ薄奥}”原來既不同義又不同音,但簡化字卻作為“聖”字使用,“圣”原來的意義、讀音也就消失了。《說文·言部》:“諡,行之跡也。從言、兮、皿。闕?!狈辞惺巧裰燎??!堆圆俊酚衷疲骸爸u,笑皃。從言,益聲?!狈辞惺且廖羟谢蚝舻仪小!罢灐薄爸u”音義皆不同,但簡化字中“謚”卻兼并了“諡”的音義,以致“諡”不再使用。
漢字兼并的結(jié)果,可以從字義和字形兩方面來看。
字義上的結(jié)果表現(xiàn)為兩點:一是兼并字的義項增加,形成至少兩個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意義系統(tǒng);二是被兼并者用于別的意義。
表現(xiàn)在字形上的結(jié)果也有兩點:一是一些字消亡,成為文字;二是造成文字的分化,出現(xiàn)古今字、分別字、累增字。
形成兩個無關(guān)的意義系統(tǒng)的兼并現(xiàn)象最為常見,上面所舉的永久通假形成的兼并都屬于這種情況。
被兼并者用于別的意義的情況則不多見,需要說明。
一般而言,既然是兼并,就表示被兼并者,不會再使用,但也有個別字的正義(指本義和引申義)被其他字兼并,字形卻存在,只是假借表示別的意義。
如“公”是面容的“容”的本字?!叭荨北緛砗兔嫒轃o關(guān),是容納義?!墩f文·宀部》云:“容,盛也?!薄叭荨笔菑难ü暤男温曌帧!把ā焙汀板病钡谋硪夤δ芟嗤?,小篆便把“宀”換成“穴”?!肮焙汀叭荨币敉?,“容”就兼并了“公”的面容義,“容”便具有容納、面容兩個意義系統(tǒng)?!肮彼硎镜拿嫒萘x被“容”兼并了,但字形并沒有被兼并,只是假借作公平、公侯等意義?!墩f文·八部》:“公,平分也。從八從厶。八猶背也?!痹S慎所解釋的并不是“公”的本義,而是假借義。
由于“公”的本義注入“容”字中,加上“公”又有假借義,就給“公”加形旁造出“頌”表示面容義?!墩f文·頁部》:“頌,皃也。從頁,公聲?!倍斡癫米⒔庹f:“古作頌皃,今作容皃,古今字之異也。容者,盛也,與頌義別。六詩一曰頌?!吨芏Y注》云:‘頌之言誦也、容也,誦今之德,廣以美之?!对姟凡⒃豁炛匀荩熳又?,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無不覆燾,無不持載,此之謂容,于是和樂興焉。’此皆以容受釋容,是頌為容之假借字矣。而《毛詩序》曰:‘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伺c鄭義無異而相成。鄭謂德能包容故作頌,《序》謂頌以形容其德,但以形容釋頌而不作形頌,則知假容為頌,其來已久。以頌字專系之六詩,而頌之本義廢矣?!盵10]這段話很清楚地說明“頌”和“容”的關(guān)系。
字形兼并造成文字分化的現(xiàn)象很普遍,會出現(xiàn)古今字、分別文、累增字。如“栗”兼并了“溧”,除了本義栗樹外,還有寒冷、顫抖等假借義。為了通過字形區(qū)別不同意義,便分別加相應(yīng)的形符制造出今字:加仌旁造出“凓”表示寒冷義,加心旁造出“慄”表示恐懼義。這種處理方法,甚至影響到后人對古書的解讀,如上面引用的《七月》中的“栗烈”,《詩經(jīng)小學(xué)全書考》就認(rèn)為應(yīng)作“凓烈”。當(dāng)然這種看法是以今代古,未必合理。
歌迷們耳熟能詳歌曲《真心英雄》的“酸楚的淚”,但“楚”怎么有辛酸義,則大概沒有幾個粉絲明白。因為這里的“楚”是永久通假字,本字是不再使用的“齭”。《說文·齒部》:“齭,齒傷酢也。從齒,所聲。讀若楚?!薄磅 笔恰按住钡墓盼?,“齒傷酢”就是牙齒被醋螫得發(fā)酸。由于“齭”字生疏且筆畫復(fù)雜,就用音同而字形簡單的“楚”通假?!俺蓖佟褒s”以后,為了在字形上和清楚、整潔義以及灌木義的“楚”區(qū)別開,就加形作“齼”表示酸楚義,和“楚”形成古今字。只是到簡化字中不用這個今字而仍然用通假字“楚”。
“原”本來是源頭義,和原野無關(guān)?!墩f文·灥部》云:“厵,水泉本也。從灥出廠下。原,篆文從泉?!薄墩f文·泉部》:“泉,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痹S慎認(rèn)為“原”的本義是源頭,有大量例證驗證。但古書和現(xiàn)代漢語中“原”又可以表示高原義,例子也很多?!霸钡母咴x和其本義源頭在邏輯上沒有任何聯(lián)系,不是引申發(fā)展的結(jié)果,而是通假產(chǎn)生的意義。高原義的本字是“邍”?!墩f文·辵部》云:“邍,高平之野,人所登。從辵,備、錄,闕。”由于“邍”的字形比較復(fù)雜,在甲骨文中已用讀音相同、線條比較少而常見的“原”通假,從而兼并了“邍”字?!霸奔娌⒘恕斑嚒币院?,“原”字就有源頭和高原兩個基本的意義系統(tǒng),這便會造成釋讀的不便,影響了文字作為視覺符號的功能。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文字作為視覺符號的功能,達(dá)到見形知義的效果,古人通過字形區(qū)別,給不同意義的“原”加不同形符:加水旁造出“源”表示源頭義,加土旁造出“塬”表示高原義。這樣,“原”就出現(xiàn)分別文“源”和“塬”,是為兼并字或者說通假字制造出今字,形成一對古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