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佳
幾場大雨過后,花壇旁的落葉堆成了山,樟樹旁的蕙蘭散發(fā)著陣陣清香,樹上時不時傳來清脆悅耳的鳥叫聲。這就是鄉(xiāng)村學校里最普通的一角——花壇。
花壇是鄉(xiāng)村孩子的樂園。孩子們在花壇里翻翻土,撿幾塊石頭,逗一只不知名的蟲子……他們常常趴在花壇邊,屏息凝視,直到上課鈴響才依依不舍起身離去。
一天,花壇旁炸開了鍋,原來有一只小鳥從樹上掉下來了。不一會兒,兩只胖乎乎的小手捧著一個小小的鳥窩,顫巍巍地朝我走過來。我定睛一看,這是一個小巧且精致的草窩。突然,一只毛茸茸的灰色小腦袋從鳥窩里探出頭來,同學們都好奇地湊過來,“快看,里面還有一只小鳥!”小鳥嚇得趕緊縮回腦袋,躲起來看不見了。為了快速平息這次“風波”,我立即讓學生散開,并借助樹旁的乒乓球臺,把鳥窩放回了樹上。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一連幾天,每天都有孩子向我求救:“花壇里又有小鳥掉下來了,怎么辦呀?”孩子們焦灼的眼神讓我意識到,他們不僅擔心小鳥的安全,還對大自然中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因為他們缺少全面系統(tǒng)的生態(tài)文明教育,所以,他們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顯得手足無措。
想到這里,我靈機一動:讓孩子們參與到愛鳥護鳥的活動中來,不就是最好的生態(tài)文明教育嗎?
于是,我設計了《愛鳥護鳥,我們在行動》主題班會,圍繞“鳥是人類的朋友”“小鳥在流淚”“拿什么拯救你們”3個板塊來開展。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和小鳥日常生活的視頻,以及具體可操作的護鳥知識講解,讓同學們知道了校園花壇為何會頻繁發(fā)生“事故”:每年春天,雛鳥都會離開鳥窩,在草地上練習飛翔和抓蟲子,鳥媽媽會在附近暗中觀察和保護它們。
孩子們知道了小鳥頻繁“掉”下草地的原因后,愛鳥護鳥的熱情高漲,當即決定,以每天打掃花壇衛(wèi)生的同學為主,組成護鳥小分隊,每天除了保持花壇衛(wèi)生,還要負責保護小鳥。只要有人靠近草地上的小鳥,護鳥小分隊的隊員就會飛奔過去,告訴他(們),小鳥并沒有受傷,請不要打擾小鳥。
于是,花壇旁又多了這樣一道風景:課間,總有孩子暗暗地注視著小鳥的一舉一動,看小鳥在草叢間跳躍、起飛、降落,看到鳥媽媽回來,他們才安心離開。
小鳥護衛(wèi)隊活動讓學生在大自然中體會和探索,拓寬了活動空間和視野,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宇I會,在愛鳥護鳥的實踐中認識到保護動物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提高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能力。
為了學習宣傳愛鳥護鳥知識,小鳥護衛(wèi)隊還組建了QQ群,在群里分享愛鳥護鳥資料,還有同學把受國家保護的野生鳥類圖片上傳到QQ群,供大家學習。
作為一名鄉(xiāng)村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及時調整思路,努力學習,適應生態(tài)文明教育的新形勢,積極把生態(tài)文明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為社會培養(yǎng)出有生態(tài)價值觀和實踐能力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白沙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