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河
1984年的春天,84歲的王力開始編撰一部他心中“理想的字典”。這也將是中國第一部比較完備的《古漢語字典》。計劃中的字典120萬字,鴻篇巨制。誕生在抗戰(zhàn)歲月中的這一宿愿,在他心中醞釀了近半個世紀,而他已垂垂老矣。這位84歲的中國語言學的奇才,從那年春天開始,早上8點研墨,每天連續(xù)伏案8到10小時,任何與寫作無關的事他不聞不問,只有助手和妻子拖他吃飯時才小歇一下。他以每天3000字的速度,朝自己“理想的字典”邁進。
——紀錄片《大師·王力》
求學,追求“實實在在的東西”
王力(1900-1986),北京大學中文系一級教授,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杰出的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和詩人。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學科學部委員。
王力出生于廣西博白縣岐山坡村,7歲上私塾。一次先生講《三國演義》,講到慷慨激昂處,便拍案而起,王力很受感染,由此愛上了小說,也產(chǎn)生了他的第一個理想——當小說家。高小畢業(yè)后,王力因貧輟學,但讀書不輟。夜晚沒有燈油,他每天就對著月光讀書。書讀了很多,一副深度眼鏡也因此伴隨了他一生。1924年,帶著別人幫他湊的120元小洋,王力踏上了求學之路。王力先就讀于上海私立南方大學國學專修班。他在刊物上發(fā)表詩文、小說,既是勤工,也是為追求文學理想。但一年后王力卻因反對校長搞帝制復辟活動而被開除,轉(zhuǎn)入章太炎當校長的國民大學本科學習。
1926年夏天,他報考清華國學院,師從趙元任。國學院有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在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中,要以趙元任對王力的影響至大至深。當時趙元任主講音韻學,他是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他講的音韻學與清代音韻學家講的不大相同。他著重將歷史比較法用到漢語史的研究上,善于用現(xiàn)代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來研究漢語,這就比清代的音韻學家高出一籌。王國維也曾對王力這個愛好文學的年輕人說:“我原來愛好文學,后來為什么研究古文字和歷史呢?因為這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彼?,為著追求“實實在在的東西”,王力跟了“中國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學習語言學。王力在清華國學研究院學習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年,但對他的學問和事業(yè)卻影響至大。他曾經(jīng)說過:“如果說得到14箱書,是我治學的轉(zhuǎn)折點,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學問;那么,研究院的一年,就是我的第二個轉(zhuǎn)折點,有了名師的指點,我懂得了到底應該怎么做學問。”國學院畢業(yè)后,王力接受趙元任的建議,去了當時世界語言學的中心—巴黎。
在法國學習是自費的,王力想賣文為生,他開始翻譯法國文學。商務印書館接受了他的譯稿,當時商務印書館的編審是葉圣陶。葉圣陶先生對他的書評價很高,他認為王力的文章“翻譯得雅,文筆非常好”,所以葉圣陶先生說:“他的書來一本我們出一本。”后來王力在法國的學費就是葉圣陶先生給的。
王力于1932年歸國回到清華,教授語言學課。課余仍為商務印書館的“萬有文庫”叢書撰寫希臘、羅馬文學專書,翻譯《莫里哀全集》等外國文學作品。按清華的章程,專任講師兩年即可升教授,但第三年王力卻沒有等到教授的聘書。他去問朱自清,朱自清笑而不答。然而朱先生的這一笑卻令他知恥,他反躬自省,向“翻譯家王力”告別。
不久,他寫出了語言學研究的力作《中國文法學初探》。王力回憶,朱先生看了就很滿意了。于是他在第四年被聘為教授。
20世紀30年代,王力剛從國外學習回來,看到當時國內(nèi)語法學研究死氣沉沉,他感覺到大部分書籍都是在套英語語法。一個古老民族的文字沒有文法可言,王力沉痛地寫道,“近年來,大學生的文字不通,已成最普遍的現(xiàn)象。一個大學生不能正確地應用本國的文字,在西洋是很少見的事。從前的人喜歡用古人的熟語,不合傳統(tǒng)習慣的就叫做不通,所以中國文法就在冥冥中受了保護?,F(xiàn)在呢,大家趨向解放與自由,于是中國文法也像中國人的道德一般地彷徨歧路,有破壞而無建設?!?/p>
1935年,王力呼吁政府支持中央研究院或教育部牽頭制定一部標準文法。他認為5年可以制成草案,3年精細修訂,“8年之后,我們將有一部文法?!北M管想法很好,作呼吁的也遠不止王力一人,但這樣的工作卻遲遲沒有啟動。第二年,王力寫了《中國文法學初探》,倡言拋棄模仿,運用西方語言學理論工具,從漢語的現(xiàn)實中尋求語言規(guī)律。此文幾乎是他扛起中國語言學研究重擔的宣言。
對一種語言規(guī)律的研究,必須從該語言的實際中來。但實際的漢語,同當時的社會一樣,動蕩而復雜。文言、半文言、白話和歐化的白話,還有千差萬別的方言,都令人無從下手。王力認為,“這是艱難的一種工作,比之依傍西洋語法者,多費百倍的躊躇”。
抗戰(zhàn)期間的語言學研究
1937年,盧溝橋槍響了,日本全面侵華。北平淪陷,王力隨清華師生一起流亡南下。流亡路上,王力愈加感受到中國文化學術和人民所陷入的危境。兩個月的跋涉,王力一家到長沙。全部家當就是些衣物,幾乎無書可讀。
1937年10月的一天,王力在長沙的一個舊書攤上看到一部《紅樓夢》,版式古雅,很是喜歡。王力驀然悟到,《紅樓夢》是較為純粹的清代北京口語,不正是語法研究理想的材料么。他在驚喜中買下了這部書,并購得另一部清代白話小說《兒女英雄傳》。
漢語言學家、中山大學教授傅雨賢談到了王力買這兩本書的細節(jié)?!八X得這個材料非常寶貴,一個是,對象很明確,沒有方言的雜蕪,還有就是沒有古代漢語的雜蕪,所以買了這兩本書,還沒有到昆明之前他已經(jīng)開始在研究了,”傅雨賢說,“他把這兩部著作的所有用詞造句的規(guī)律,一個個的做卡片,之后就進行歸納整理,突破了《馬氏文通》沿襲西方的框架的毛病,完全從漢語實際出發(fā)。王先生發(fā)現(xiàn),詞法是次要的,因為我們漢語沒有什么形態(tài)變化,不像英法德俄語這些,形態(tài)變化多,所以那些外國語都是以詞法為主,他說中國以造句法為主?!?/p>
后來王力一家輾轉(zhuǎn)來到昆明,在昆明龍頭村的歲月里,王力白天備課授課,晚上寫作。點不起煤油燈,他點豆油燈,妻子夏蔚霞在旁借點光亮編織毛衣。一個月能織五件,貼補家用。到80歲時,這艱難的時光仍歷歷在目,王力賦詩贈妻:“七省奔波逃獫狁,一燈如豆伴凄涼?!本驮谶@樣的境遇里,整整5年,王力的《中國現(xiàn)代語法》和《中國語法理論》問世。隨后兩書普及本《中國語法綱要》完成。到這時王力已在語言學研究上留下了許多第一,如第一次給出了語法的定義:“語法就是族語的結構方法?!?/p>
戰(zhàn)爭沒有毀掉中國的學術,王力的成果與幾乎同時發(fā)表的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高名凱《漢語語法論》一起標志著中國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的成熟,并很快影響到了國外學界。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邵敬敏說:“這3部巨著是奠定了我們國家20世紀40年代當時傳統(tǒng)語法的學術基石。王先生是第一本,是當時最有影響的一部書?!?/p>
建設中國第一個語言學系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王力一夜未眠。在抗戰(zhàn)流亡的艱苦歲月中,王力的研究已經(jīng)在語法、音韻、詞匯、詩律、方言各領域全面鋪開,并計劃著中國語言學的未來。王力著文:
咱們對于抗戰(zhàn)建國,沒有必勝必成的信念則已,否則咱們應該料想到中國語文有興盛的一日,那時節(jié),漢語雖不一定能像英語一般走到人家中學的黑板上,至少人家的大學里也會有漢語一科,和英法德俄諸語并重。那時節(jié),咱們有沒有像《牛津字典》一樣的好字典給人看?有沒有像葉斯珀生或泊爾姆的英國語法一樣好的中國語法給人家看?中國語言學的人才是非常缺乏的……我希望將來中國語言學界人才濟濟。
剛復員的中山大學聘王力做文學院長,他提出的任職條件是,辦一個語言學系。果然中大由此建設了中國第一個語言學系,王力設計了教學大綱和主要課程,延請了方光燾、楊樹達、商承祚、岑祺祥等名家執(zhí)教、講學。他自己除了授課,甚至還檢查樓道、廁所的衛(wèi)生。
1950年,隨著戰(zhàn)爭硝煙的散去,中國第一批語言學大學生從中山大學語言學系畢業(yè)。到1953年,4個年級在校生只有13個。到了夏天,7名學生畢業(yè),實屬盛況空前。王力在家中為他們開歡送會。
到了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政府開始大力推進文字改革以及各類掃盲和文化教育工作。這一年語言學系破天荒地招了兩位數(shù)的學生。新生剛入學,中山大學語言學系又整體并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當時的學生李煒在采訪中說:“如果沒有當年的這個合并,就沒有今天的北京大學漢語言專業(yè),也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北京大學中文系這個樣子,對整個語言學、語言學界,他都功不可沒。”
白天打腹稿,夜晚寫書
王力一方面支持語言學的應用和普及,同時又堅持基礎研究,他認為詞匯學、語義學、修辭學、詞典學和實驗語音學的研究以及中國傳統(tǒng)語文學遺產(chǎn)的繼承等等,都是迫切需要做的研究工作。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前期,王力的《古代漢語》《漢語史稿》《中國語言學史》等編撰成書,同時他也培養(yǎng)了中國第一代漢語史研究生。
但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王力的研究和教學戛然而止。古人說,行百里者半九十。王力說:“九十里才算百里的一半,就因為最后的十里最艱難,而且最有價值”“如果為狹隘的功利主義所蒙蔽,急功近利,中國語言學就不會再有發(fā)展的前途?!钡趿σ虼耸艿脚?。這位60多歲的老人被抄家、批斗,書稿查封,被發(fā)往煤廠拉煤勞動改造。日記中他寫道:“不容于世”“不見諒于骨肉”“變化如此大,殊為痛苦不堪”。
但就是在這樣的日子里,他仍堅持憑記憶中的材料進行思考、研究。被允許回家時,他便在每天夜深人靜的時候把白天勞動時打的腹稿寫下來?!拔母铩币唤Y束,他拿出兩本書稿,一本《詩經(jīng)韻讀》,一本《楚辭韻讀》。“文革”后王力還修訂了《漢語史稿》,20世紀50年代撰寫的這部著作搭出了漢語歷史研究的大框架。最后在他84歲時將《漢語史稿》擴充和修訂成《漢語語音史》《漢語語法史》《漢語詞匯史》,完整呈現(xiàn)了漢語發(fā)展歷史。他為此用去了整整7年的時間。
當代語言學家詹伯慧感慨地說:“中國的知識分子,不管你怎么樣,我的事業(yè)只要我生存一天我一定執(zhí)著地追求,我有我做人的宗旨,我有我做人的目標。”
王力25歲學英語,27歲學法語,到了50多歲,還跟學生們一起學俄語,直到他80歲的時候還聽日語廣播學日語。“文革”結束那一年,76歲的王力寫詩送給自己:“漫道古稀加十歲,還將余勇寫千篇?!睘榱税咽陼r間補回來,王力到后來更加倍地工作。他上電大講課,對各種演講、約稿統(tǒng)統(tǒng)來者不拒,甚至對向他求教怎么寫信,怎么學普通話,學外語,學拼音的信件,他都勤勉地一一作答。
1954年進入北大中文系、畢業(yè)后留校在中文系古代漢語教研室工作的曹先擢談道:“接受普通話異讀字審音這個工作時,他已經(jīng)是83歲高齡了,審音表發(fā)表后不到半年,他就去世了。這是他對國家語文現(xiàn)代化最后的貢獻。所以我非常感動于他的精神?!?/p>
1984年王力生平最后一次回到中山大學。中大邀請他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做題為“現(xiàn)代漢語的語音系統(tǒng)”的演講。5000人座位的紀念堂,竟來了12000人,把紀念堂四周的草坪都坐滿了。傅雨賢回憶說:“他一看密密麻麻那么多人,他很感動?。?4歲了,結果他足足講了一個鐘頭。專業(yè)課一次12000多人聽,中國教育史上沒有過,我估計世界教育史上也沒有過,而且這是他最后的一次公開課?!?/p>
1986年,王力辭世。關于王力心中的字典,當代音韻學家唐作藩說:“王力認為過去編的字典,都不是很理想。比如《辭源》《辭海》,他覺得很大的一個缺點,就是羅列詞義,不分主次,不分歷史。”他心中的字典最后在他學生手中完成,大家將它命名為《王力古漢語字典》。直到去世之前,王力每天還在從早到晚堅持工作。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漢語史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張雙棣回憶說:“后來他在一張紙上,一個信封上寫著,‘張雙棣答應幫我寫亥集,我做什么呢,整天疲勞。這是他的絕筆。就在王力去世的前一年夏天,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力文集》。他將10余萬元稿費全部捐出,在北大設立‘王力語言學獎金。這是‘文革后最早的個人捐贈學術獎金,而他本人至今仍有‘孤獨而尊嚴的美譽?!?/p>
勤耕不輟,著作等身
在王力的學術生涯中,他撰寫了上千萬字的學術論著,其中專著四十多部,論文二百多篇。他的研究工作既繼承了我國古代語言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充分吸收了國外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在中國的語言學從傳統(tǒng)學術向現(xiàn)代學術轉(zhuǎn)變和發(fā)展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研究涉及漢語語言學的理論、語言、語法、詞匯、語言史、語言學史以及漢語方言、漢語詩律學等各個領域,其重點研究都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帶動了學科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對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的開拓與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并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突出影響。王力先生的治學具有突出特點。
第一,將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學)和現(xiàn)代語言科學相結合。王力運用先進的語言理論重新審視中國傳統(tǒng)的語文學?;蚩茖W地詮釋舊的文字、音韻、訓詁之學,例如他的《中國音韻學》(后改名為《漢語音韻學》)《字史》《古語的死亡殘留和轉(zhuǎn)生》;或深入探討漢語語音、語法、詞匯的結構系統(tǒng)、民族特點及其歷史發(fā)展的演變規(guī)律,例如他三十年代寫的《上古韻母系統(tǒng)研究》《中國文法中的系詞》,四十年代寫的《漢越語研究》《新訓詁學》《中國現(xiàn)代語法》,五十年代寫的《漢語史稿》《關于漢語有無詞類的問題》《漢語實詞的分類》,六十年代寫的《先秦古韻擬側問題》《略論語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寫的《黃侃古音學述評》《現(xiàn)代漢語語音分析中的幾個問》,八十年代寫的《同源字典》《漢語語音史》等。
第二,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王力在高等學校從事教學五十余年,先后開設過二十多門課程。他寫出來的講義,就是他的科研成果。所以常常是一上完課,他的講稿就可以送出版社出版,而且多是高水平的專著。例如:《漢語音韻學》《中國語文概論》(后改名《漢語講話》)《中國現(xiàn)代語法》《中國語法理論》《漢語詩律學》《漢語史稿》《中國語言學史》《清代古音學》以及他主編的《古代漢語》等。
第三,創(chuàng)新與求實相結合。在科學研究中,王力開創(chuàng)了不少新的漢語言學科體系(如上文所列舉的),提出許多新的見解。例如《中國文法中的系詞》一文,運用歷史比較的方法分析了大量的語料,系統(tǒng)地考察了漢語“名句”句法結構的特點和系詞的產(chǎn)生及發(fā)展過程,指出古漢語名句的主語與表明語之間不用系詞。
這不僅正確揭示了漢語語法的一個重要特點,而且是中國語言學家首次真正擺脫西洋語法的束縛,歷史地、求實地研究漢語自身特點而取得的重大成果。又如古韻研究上,他提出的“脂、微分部”說,“古韻十一類二十九(或三十)部系統(tǒng)”,“上古每個韻部只有一個主元音”,“先秦聲調(diào)分舒促兩大類,各又細分為長短”的學說,也都是根據(jù)豐富的材料進行科學的分析而得出的獨到的見解。他強調(diào)說:“如果墨守師說,學術就沒有發(fā)展了?!闭怯捎谕趿哂羞@種求實的學風,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
第四,淵博與專深相結合。王力的學問博大精深,為學界所公認。他不僅是杰出的語言學家,而且是著名的翻譯家、詩人和散文家。他翻譯、出版過法國紀德、小仲馬、嘉禾、左拉、都德、波特萊爾等作家的小說、劇本、詩歌以及《莫里哀全集》共二十余種;他早年還撰寫了《羅馬文學》《希臘文學》;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和散文基本上收集在《龍蟲并雕齋詩集》《王力詩論》與《龍蟲并雕齋瑣語》里。后者多次重版,在港臺也一再翻印。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家把他和梁實秋、錢鐘書推崇為抗戰(zhàn)時期三大學者散文家。
王力作為語言學大師,注重專業(yè)的學術研究,在語言科學諸多領域勤于開創(chuàng),非常關注語言文字學的普及與應用,勤耕不輟,著作等身,值得我們后人的學習和敬仰。
(摘編自《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