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陜西西安 710000)
生長于阮水河畔與里下河流域且具有濃厚師生情誼的沈從文與汪曾祺,皆是寫水的好手。沈從文自己曾談道,“我雖然離開了那條河流,我所寫的故事,卻多數(shù)是水邊的故事?!薄遁云焉钐帯ぷ孕颉分型粼饕舱f:“我的小說常以水為背景,是非常自然的事。記憶中的人和事多帶有點泱泱的水氣,人的性格亦多平靜如水,流動如水,明澈如水?!倍叩男≌f皆沾染著水意,為當下喧囂浮華的社會注入了一股股洗凈人心的清流。然而二人塑造的“水”意象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差異所在,而這指向了兩人不同的人生旨趣——“漂泊的水手”與“庭院的士大夫”。
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沈從文汪曾祺筆下的故事背景,常常發(fā)生在水邊。水養(yǎng)育了一眾百姓,為其提供安身立命之本,使民眾得以繁衍生息,并深刻影響著他們的日常生活??梢哉f,百姓的生命由水創(chuàng)造,也依靠水得以維持,水不僅是百姓的生活家園,更是其心靈的皈依之所。
《邊城》的故事背景發(fā)生在清澈明凈的溪邊,在文章起首作者便描繪了主人公的生活環(huán)境:“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西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贝浯渑c祖父就生活在這小溪邊,以撐船度日。而茶峒城則憑水依山而建,在臨水的一面設(shè)碼頭進行貿(mào)易,順順便靠碼頭起家。水影響著這里的聚落分布形態(tài)與建筑走勢,也決定了人們的職業(yè),提供其賴以為生的基本保障與娛樂場所。而《受戒》中小英子與小明子的生活環(huán)境,也莫不與水發(fā)生著聯(lián)系。小英子的家被水包圍著,“像一個小島,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條小路通到荸薺庵。獨門獨戶,島上只有這一家。”而荸薺庵與善因寺的門前都有一條河流經(jīng),建在一片高地之上,顯示出選址的智慧;河流深處的蘆花蕩子則成為小英子與小明子愛情生長的見證,由此足以見得這方百姓與水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
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純凈清澈的河流湖泊洗滌著人們的心靈,使一切骯臟惡毒之物難以滋長,兩人筆下的鄉(xiāng)民皆忠厚淳樸,善良誠實中透出自然力與人性美。《邊城》里的老船夫忠實地守了一輩子渡船,不圖錢不圖利,氣骨凜然;船總順順則大方灑脫,慷慨且能救人之急;大老與二老為人光明磊落,為愛情公平競爭愿賭服輸;《受戒》中的能干且和氣的“全把式”趙大伯、精氣神十足的趙大娘以及精通技藝的三和尚仁渡,皆是淳樸百姓的代表。翠翠與小英子作為以上兩部作品中最主要的女性人物,則因青山綠水的滋養(yǎng)樣貌清秀、富有靈性。而即便是妓女蕩婦一類不夠正統(tǒng)的女性,在他們筆下同樣自然且普遍,甚至因其重義輕利的真性情得到作者的稱贊。
江河湖泊以其包容平和浸潤著土地,萬物得以生長;以其堅韌不屈感染著鄉(xiāng)民,健康自然的人格與道德靈氣得以傳承。在生活環(huán)境與鄉(xiāng)民性格的維度上,“水”意象的內(nèi)涵于沈從文汪曾祺筆下大致相同。
無論是魅力迷人的湘西世界,還是充滿煙火氣息的江南水鄉(xiāng),二人追求的都是一個充滿愛與美的理想國度。然而在這樣共同的創(chuàng)作主題下,卻產(chǎn)生了不盡相同的愛情悲歡與人際遭遇,帶來有關(guān)人生遺憾或圓滿的無盡慨嘆。
可愛乖巧又討人歡喜的翠翠,卻因為一系列的巧合沒能與二老造就美滿幸福的結(jié)局,最后留下的只有朦朧的期待,這希冀或許會成真,又或許將成為翠翠永遠的遺憾,一切都未可知。這樣的結(jié)局究竟是誰造成的?誰也無法說清,“一切充滿了善,充滿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良善與單純的希望終難免產(chǎn)生悲劇”,只留下命運無常的喟嘆與造化弄人的傷感。除卻愛情悲劇外,親情在《邊城》中同樣遭到了無情的毀滅與挫敗。天保由于在和儺送的競爭中失敗而自愿退出,卻在恍惚間溺水而死,“水”直接導致了大老的死亡。兄弟情分的消亡致使二老內(nèi)心產(chǎn)生難以擺脫的負疚感,也使得二老對翠翠產(chǎn)生了永遠無法消除的隔閡。而在一場裹挾著巨大雷聲的暴雨過后,溪水漫堤、渡船消失、白塔坍塌,祖父也在雷雨將息時永遠地離開了……翠翠失去了在人世間唯一的依賴,但除了接受別無選擇?!吧驈奈臎]有試圖挖掘其深層的原因,他更傾向于把根源歸為一種人事無法左右的天意,有古希臘命運悲劇的影子?!闭驘o法左右,只得無奈順從,即使心有怨言,但命定感讓人類學會了接受,并敬畏于天意和神的偉大,將現(xiàn)世的人事訴諸神來完成和實現(xiàn)。
相比之下,汪曾祺塑造的蘇北水鄉(xiāng)則是另外一幅完全不同的畫面。依托于自身的凈化,人性中美好純真的氣質(zhì)戰(zhàn)勝了神性的權(quán)威,民間的世俗良善拯救了人類本身。在茂密安靜的蘆花蕩深處,兩個稚氣未脫的孩子互相交換心意,初嘗愛情的甜蜜與幸福,留給讀者的是青樁鳥受到驚嚇、擦著蘆穗撲魯飛走的畫面,作者在文章結(jié)尾呈現(xiàn)的圖景因人事的完滿而給人和諧安寧、現(xiàn)世安穩(wěn)的美感體驗?!八闭云淞鲃有酝苿恿藘扇岁P(guān)系的發(fā)展,也在最后表露心跡之時充當了愛情的見證,罕無人至的蘆花蕩、沉凈安詳?shù)暮铀?、生長綻放的水草,愛情就在水的烘托陪襯下悄然降臨。水養(yǎng)育了健康的人性,造就了人性的解放,展現(xiàn)了美,保護了人世間最為細膩的情感。正如汪曾祺在回答施叔青關(guān)于《受戒》想表現(xiàn)什么時所言:“我寫《受戒》,主要想說明人是不能受壓抑的,反而應(yīng)當發(fā)掘人身上美的、詩意的東西,肯定人的價值。”美好的人性在汪曾祺筆下得到了肆意的張揚,神則退出了現(xiàn)實世俗的民間,被封鎖在另一個完全不被觸碰與表露的世界。
比較兩部作品中的愛情結(jié)局及人物命運,可以發(fā)現(xiàn)“水”的意象產(chǎn)生了顯而易見的異質(zhì)性,沈從文呈現(xiàn)的是面對至高的神性產(chǎn)生的無奈的命運感,而汪曾祺則是潛入世俗的人性產(chǎn)生的和諧的現(xiàn)實感,而這正代表了兩人不同的價值追求與創(chuàng)作風格。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同樣深受水影響的二人,卻塑造出如此迥然不同的世界,我們需進一步審視其成長經(jīng)歷與文化心理,探究更為深層的原因。
沈從文的一生皆與水結(jié)緣,前十四年是在阮水河畔,14歲參軍后隨軍隊輾轉(zhuǎn)各處漂泊,水教會他做人做事,也教會他思索。深受“人神共處”巫楚文化的影響,浸潤著水元素的湘西作為一片敬畏神靈、崇拜神秘的地理存在,浪漫與野蠻并存,自由和剽悍共生。兩千年前,屈原曾寫下神奇瑰麗的《九歌》,再現(xiàn)了楚地豐富多彩的民俗與浪漫飄逸的民風。而沈從文便通過阮水與屈原聯(lián)系在一起,雖后來接受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但敬天畏神的印記并沒有從其血液中消除,追隨著屈原的足跡,沈從文自稱是“最后一個浪漫派”。楚文化對于沈從文的影響如此深刻,以至于他曾說“我正感覺楚人血液給我一種命定的悲劇性”,而這種命定的悲劇感,在《邊城》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揮發(fā)與抒寫。翠翠母親的死、士兵的自殺、大老的溺水,在老船夫看來皆是天意,人類既無法改變,也無從怪罪。這正印證了沈從文對于愛與死的獨特思考:“我過于愛有生一切。愛與死為鄰,我因此常常想到死?!彼非竺馈⑾蛲鶒?,又清醒地認識到生命終將歸于幻滅,然而正是死之必然才能襯托出生之偉大,確證有限生命存在的意義。沈從文所突出的命定的悲劇感,顯示出他對于生與死的矛盾所做的形而上的思考。
而生長于高郵水鄉(xiāng)的汪曾祺同樣與水產(chǎn)生了不解之緣。他自己曾說:“我是在水邊長大的,耳目之所接,無非是水。水影響了我的性格,也影響了我的作品的風格?!背齾s氤氳水氣的影響,帶有士人雅氣的父親給予了汪曾祺最大程度發(fā)揮天性的空間,其儒雅隨和的士大夫氣質(zhì)同樣濡染了汪曾祺,使其更加注重現(xiàn)實人事,而這一點與儒家思想不謀而合。他自己也說:“比較起來,我還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我不是從道理上,而是從情感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我認為儒家是講人情的,是一種富于人情味的思想?!蓖粼髯非蟆白髌芬幸嬗谑赖廊诵摹保υ谄椒驳娜松邪l(fā)掘獨特的詩意,用以彌補現(xiàn)實的不完滿。因此,《受戒》的題材雖是寫和尚,但是他筆下的和尚并無獨特佛性,卻與凡人別無二致。在他看來,“和尚也是一種人,他們的生活也是一種生活,凡作為人的七情六欲,他們皆不缺少,只是表現(xiàn)方式不同而已”。因此荸薺庵是一個充滿了煙火氣息的世俗世界,然而世俗中透出的是一派和諧的景象,他用平和的語言與舒緩的節(jié)奏構(gòu)筑了“一個任何道德說教都無法規(guī)范,任何政治條律都無法約束,甚至連文明、進步這樣一些抽象概念也無法涵蓋的自由自在”的審美世界。
綜上所述,沈從文終其一生的漂泊如同海浪中航行的水手,而汪曾祺則代表著處于庭院中以和諧自然為歸旨的士大,一個竭力追尋生命本質(zhì),向死亡發(fā)問、向世界挑戰(zhàn);一個安于現(xiàn)世美好,與平凡為伴、與和諧相依。看似共同以“水”為題,實則二人旨趣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