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銘杰 周 君 甘 甜 鄭 燕 宋丹丹 章語奇
(浙江理工大學心理系,杭州,310018)
顏色作為一種重要的視覺特征,廣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伴隨著人類社會文化的發(fā)展,顏色逐漸衍生出各種心理和社會意義,如中國古代君王以金色作為身份、權力的象征;紅色常常與富有競爭力的意義(活力、強壯、憤怒、妒忌)聯(lián)系在一起(張騰霄,韓布新,2013)。正是因為這些隱含意義,顏色能在無形中對社會認知,尤其是道德認知產(chǎn)生影響:例如紅色和黑色會影響人們判斷的公正性(Hagemann,Strauss,& Leiβing,2008;Krenn,2018);膚色可能是導致種族歧視的重要原因等等(Bozo,Revels-Macalinao,& Huynh,2018)。
道德是用來判斷某種行為或信念是非對錯的抽象概念(Haidt,Rozin,McCauley,& Imada,1997),在減少歧視行為,維護社會公正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道德判斷是主體根據(jù)自己已有的道德價值觀念和社會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對自身或他人的思想觀念和實踐活動所進行的善惡價值斷定(Greene & Haidt,2002)。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黑白顏色能影響道德判斷:黑色能減慢道德反應,白色能加快道德反應(Meier & Robinson,2004;殷融,葉浩生,2014;Sherman & Clore,2009)。顏色不僅包括無彩色,還包括有彩色。以往的研究表明,彩色也能對道德判斷產(chǎn)生影響。Gan等人(2016)采用事件相關電位技術(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考察了彩色(紅、綠、藍)影響道德詞語判斷的時間進程,發(fā)現(xiàn)了綠色對道德加工的影響。章語奇等人(2020)發(fā)現(xiàn)綠色對道德加工的影響主要是由于綠色和不道德有強烈的沖突關系。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結論僅是基于字體顏色以及詞匯道德判斷得出的。因此,這些結論能不能推廣到背景顏色,能不能推廣到道德情境判斷,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顏色更多地作為一種背景信息而存在,但是以往顏色和道德隱喻的研究主要是針對主體(即顏色和道德屬性屬于同一個物體)而言的。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顏色(始源域)和道德(目標域)之間存在映射關系(楊繼平,郭秀梅,王興超,2017)。但是這種映射關系是否僅限于同一個物體,還需要進一步考察。具身認知的觀點認為,個體所處的環(huán)境會無意識地影響其高級認知活動(葉浩生,2011)。人們通常不會對背景投入太多注意,那么,當顏色信息轉變?yōu)楸尘靶畔?,人們對顏色的注意從主動注意轉變?yōu)楸粍幼⒁鈺r,顏色這種較為初級的視覺感知是否還能對高級的道德加工產(chǎn)生影響呢?區(qū)分主體和背景顏色對道德加工的影響將有助于我們厘清顏色道德隱喻的有效范疇。目前僅有幾項研究對背景顏色進行了探討。殷融和葉浩生(2014)發(fā)現(xiàn),當將道德兩難故事呈現(xiàn)在黑色背景上時,相比于白色背景,被試會將故事人物的行為判定為更不道德。然而,后續(xù)研究并未發(fā)現(xiàn)彩色背景對道德兩難判斷的影響(方溦,2017)。但是當?shù)赖屡袛嗟娜蝿针y度降低后,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于紅色背景,在綠色背景下,人對道德行為的可接受評分提高,對不道德行為的可接受評分降低(De Bock,Pandelaere,& Van Kenhove,2013)。以往研究并未得到較為一致的結論,提示綠色道德隱喻可能是一種比較微弱的隱喻聯(lián)結。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選擇了以更敏感的反應時為指標的道德Stroop范式,旨在考察背景顏色對道德判斷反應的影響。道德Stroop范式是探究顏色影響道德判斷的常見范式。在該范式中,刺激以不同的顏色呈現(xiàn),被試需要判斷呈現(xiàn)刺激是道德的還是不道德的(Meier & Robinson,2004)。各條件下人們做出道德判斷的反應時差異可以反映顏色與詞語之間一致或沖突的心理表征(殷融,葉浩生,2014)。不道德刺激和道德刺激反應時的差異稱為道德Stroop效應量,該指標能直觀地反映出顏色對道德判斷信息加工的影響。道德Stroop效應量越大,說明該顏色與道德概念的一致性越高、與不道德概念的沖突越大,反之亦然(Sherman & Clore,2009)。
此外,以往研究大多使用詞語、道德兩難故事等言語信息作為材料。根據(jù)言語信息進行道德判斷固然重要,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對情境進行道德判斷的情況。因此,對道德情境判斷的研究不可或缺。綜上,本研究旨在考察黑白顏色和彩色背景對不同形式道德加工的影響。實驗1采用道德Stroop范式,考察顏色背景對道德詞語判斷反應的影響。為了更貼近真實的道德判斷情境,實驗2采用道德情境圖片作為實驗材料,探究不同背景顏色對道德圖片判斷反應的影響。根據(jù)上述主體與背景顏色刺激兩方面的研究結果,我們預期不論是詞語還是圖片判斷,背景顏色對道德加工都有顯著影響:在白色和綠色背景下,道德Stroop效應量(不道德和道德條件判斷的反應時之差)顯著大于其他顏色,即白色和綠色與道德概念的隱喻聯(lián)結更強;在黑色背景下,道德Stroop效應量顯著小于其他顏色,即黑色與道德概念的隱喻聯(lián)結更弱。
2.1.1 被試
招募在校大學生共24人(11名男性),平均年齡18.88±0.54歲(M±SD),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無色盲或色弱,身心健康。實驗后獲得一定報酬。
2.1.2 實驗材料
選擇已有研究中所使用的120個雙字詞語,道德詞語和不道德詞語各60個。道德詞包括“善良”“慷慨”等,不道德詞包括“狠心”“邪惡”等。道德詞語與不道德詞語在道德效價評分上差異顯著,而在熟悉度上無顯著差異(方溦,2017)。所有詞語為黑體96號字,呈現(xiàn)在大小為1024×768像素的圖片中間。
參考以往研究,本實驗選擇了黑白色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彩色(紅色,綠色,藍色)作為實驗操控的背景顏色,并將較為中性的灰色作為字體顏色和空屏的背景顏色(Gan,F(xiàn)ang,& Ge,2016;殷融,葉浩生,2014)。顏色參數(shù)設置見表1(采用RGB色彩模式)。
表1 背景顏色的RGB值
2.1.3 實驗設計與程序
采用5(背景顏色:紅色、綠色、藍色、黑色、白色)×2(詞語類型:道德詞vs不道德詞)兩因素被試內設計。因變量為被試對于詞語類型進行正確判斷時的反應時。
將被試帶到安靜明亮的實驗房間,告知他們將進行一個詞語的道德類型判斷任務。試次流程如圖1所示:首先,屏幕中心出現(xiàn)500ms的注視點“+”,隨后呈現(xiàn)詞語,要求被試在2000ms內迅速判斷道德類型,不道德詞按“F”鍵,道德詞按“J”鍵(按鍵在被試間平衡)。按鍵后詞語消失,并呈現(xiàn)500ms空屏,之后進入下一個試次。每個詞語在5種背景顏色中各呈現(xiàn)1次,共600個試次,順序隨機。每隔100個試次提醒被試短暫休息,以避免視覺疲勞。被試在實驗前均進行練習,正確率高于80%后進入正式實驗。使用E-Prime 2.0軟件(Psychology Software Tools,Inc.,Pittsburgh,PA,USA)編制實驗程序和記錄數(shù)據(jù)。
圖1 實驗1試次流程圖示例(藍色不道德條件)(彩圖見網(wǎng)絡版)
各條件下的正確率均高于94%,所有數(shù)據(jù)均在3個標準差內,不存在極端數(shù)據(jù)。后續(xù)分析中只納入正確反應試次的反應時,采用SPSS 22.0軟件(version 22.0;IBM Corp.,Armonk,NY,USA)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描述統(tǒng)計結果見表2。
表2 被試判斷詞語類別的反應時均值與標準誤(M±SE)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詞語類型主效應顯著(F(1,23)=29.01,p<0.001,ηp2=0.56,BF10>1000),被試對道德詞語的反應時(613.19±15.40ms)顯著短于對不道德詞語的反應時(639.19±15.58ms)。背景顏色主效應不顯著(F(4,92)=1.94,p=0.11,ηp2=0.08,BF10=0.06)。重要的是,顏色×詞語類型的交互作用顯著(F(4,92)=7.55,p<0.01,ηp2=0.25,BF10=509.38)。除了紅色,其他顏色背景下,道德詞語判斷的反應時都顯著短于不道德詞語(ps<0.001)。
為了更加直觀地說明顏色對道德判斷的影響,我們計算了不同背景顏色下的Stroop效應量,即不道德詞語與道德詞語的反應時之差(不道德-道德),結果如圖2所示。以背景顏色作為自變量,Stroop效應量作為因變量,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顏色的主效應顯著(F(4,92)=7.55,p<0.001,ηp2=0.25,BF10>1000)。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綠色(41.52±8.15ms)和白色(41.88±8.25ms)條件下的效應量顯著大于其他顏色(ps<0.05),紅色(4.67±7.58ms)顯著小于除黑色外的其它顏色(ps<0.05)。
圖2 不同背景顏色條件下的Stroop效應量(M±SE)(彩圖見網(wǎng)絡版)
3.1.1 被試
招募未參加過實驗1的在校大學生共32人(17名男性),平均年齡18.86±1.10歲(M±SD),視力及矯正視力均正常,無色盲或色弱,身心健康。實驗后獲得一定報酬。
3.1.2 實驗材料
實驗圖片包括兩種類型:道德情境圖片和不道德情境圖片,各30個,均以簡筆畫呈現(xiàn)。道德情境包括“撿垃圾”“讓座”等,不道德情境包括“打架”“損壞公共財物”等,34名(男女各半)不參與正式實驗的大學生參與了材料的評定,結果表明道德情境與不道德情境在道德效價上差異顯著(t=-77.067,p<0.001),而在喚醒度上無顯著差異(t=-1.711,p=0.09)。簡筆畫為黑線條白底,處理成720×540像素大小,呈現(xiàn)在1440×1080像素的圖片中間。
在實驗1的基礎上,實驗2將灰色也作為一種背景顏色,以探究其作為背景顏色的效應,顏色參數(shù)設置同實驗1。
3.1.3 實驗設計與程序
采用6(顏色:紅色、綠色、藍色、黑色、白色、灰色)×2(情境類型:道德情境圖片vs不道德情境圖片)兩因素被試內設計。因變量為被試道德圖片判斷的反應時。
實驗2的流程與實驗1相似(試次流程如圖3所示)。每張情境圖片在六種不同背景顏色中各呈現(xiàn)1次,共360個試次,順序隨機。每隔120個試次提醒被試短暫休息。被試實驗前均進行練習。
圖3 實驗2試次流程圖示例(綠色不道德條件)(彩圖見網(wǎng)絡版)
各條件下的正確率均高于93%,所有32個被試數(shù)據(jù)均在3個標準差內,無極端數(shù)據(jù)。后續(xù)分析中只納入正確反應試次的反應時。描述統(tǒng)計結果見表3。
表3 被試判斷道德圖片的反應時均值與標準誤(M±SE)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圖片類型主效應邊緣顯著(F(1,31)=3.36,p=0.08,ηp2=0.10,BF10=6.37),被試對道德圖片的反應時(729.18±13.13ms)短于不道德圖片(741.40±14.31ms)。背景顏色主效應不顯著(F(5,155)=1.18,p=0.32,ηp2=0.04,BF10=0.02)。重要的是,顏色×圖片類型交互作用顯著(F(5,155)=3.20,p<0.01,ηp2=0.09,BF10=3.69)。除了紅色和灰色,其他顏色背景下,道德圖片判斷的反應時都顯著短于不道德圖片(ps<0.05)。
不同背景顏色下的Stroop效應量如圖4所示。以背景顏色作為自變量,Stroop效應量作為因變量,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顏色的主效應顯著(F(4,92)=7.55,p<0.001,ηp2=0.25,BF10=3.48)。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綠色(29.23±8.09ms)的效應量顯著大于紅色和灰色(ps<0.01),白色的效應量顯著大于紅色(p<0.05)。
圖4 不同背景顏色條件下的Stroop效應量(M±SE)(彩圖見網(wǎng)絡版)
本研究通過兩個實驗探究了黑白和彩色背景對道德詞匯加工和道德情境加工的影響。實驗1和實驗2的結果都表明人對不道德信息刺激的反應慢于對道德刺激的反應。這可能是由人們對不道德刺激的厭惡情緒所導致的反應回避(Jones & Fitness,2008)。實驗1的結果表明,相比于其他顏色,白色和綠色增大了道德詞匯反應與不道德詞匯反應之間的差異,相反,紅色縮小了這種差異。實驗2的結果表明,相比于紅色和灰色,綠色增大了道德圖片與不道德圖片反應時的差異;此外,白色條件下的差異也顯著大于紅色條件。該結果首次揭示了顏色背景對道德詞匯和圖片加工的影響,白色和綠色與道德具有一致的心理表征,而紅色與不道德聯(lián)系更加緊密。
原始域向目標域的系統(tǒng)映射是概念隱喻理論的核心(Lakoff & Johnsen,2003)。本研究發(fā)現(xiàn)當顏色作為背景信息時,依然能對主體的道德判斷反應時有所影響,這提示顏色與道德概念之間的映射關系不是僅限于同一物體的,而是一種廣泛的映射:只要人和環(huán)境存在交互,顏色和道德之間的隱喻就可能存在。同時,與具身認知的觀點一致,隱喻在起作用時并不依賴于人們的主動注意,這意味著隱喻可能會無意識地影響人們的高級認知。
從不同顏色上看,無論是道德概念還是道德情境,白色和綠色的背景都能影響道德加工。白色與道德的聯(lián)結已被反復驗證,本研究從平面背景的角度,再次證明了這種聯(lián)結。結合本研究與以往研究結果(Meier & Robinson,2004;殷融,葉浩生,2014;Sherman & Clore,2009),白色-道德聯(lián)結的心理現(xiàn)實性已從主體、背景、環(huán)境光線三個角度被證明。由此可見,白色與道德之間的聯(lián)結是一種廣泛的,能夠在多種形式下存在的聯(lián)結。本研究的結果表明,當綠色作為背景顏色出現(xiàn)時,人們對道德信息的判斷速度加快,提示綠色背景可能能夠使人們更有效率地理解道德信息。根據(jù)概念隱喻理論(Lakoff & Johnsen,2003),綠色與道德的隱喻聯(lián)結可能源于以下生活經(jīng)驗:首先,提起綠色,人們常常會聯(lián)想到綠草青山等大自然的風光;其次,人們還可能會將綠色與環(huán)保、安全等正向概念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消費領域,“綠色產(chǎn)品”就特指含有一種或多種環(huán)保成分、對環(huán)境的危害更小的產(chǎn)品(Spielmann,2020)。
此外,實驗1發(fā)現(xiàn)紅色下的道德Stroop效應量小于除黑色以外的其他顏色,實驗2發(fā)現(xiàn)紅色的道德Stroop效應量小于綠色和白色。該結果與以往研究的發(fā)現(xiàn)相似(Elliot & Maier,2014),表明紅色更可能是一種負性的顏色。一方面,紅色會使人聯(lián)想到鮮血、殺戮、暴力等含義。另一方面,紅色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作含有“禁止”含義的警示色,比如紅燈停等(Elliot & Maier,2014)。因此,不論從審美角度,還是從道德角度來看,將紅色作為大面積的背景色都不是一個適宜的做法。
與預期不同的是,本研究發(fā)現(xiàn)黑色背景條件下的Stroop效應量在實驗1中與藍色和紅色沒有差異,在實驗2中與所有顏色都沒有差異。這說明與黑色刺激不同,當黑色作為背景顏色出現(xiàn)時,可能是一種更偏向中性的顏色。這可能是由于生活中黑色經(jīng)常作為邊緣的背景顏色所出現(xiàn)。因此,黑色作為背景色出現(xiàn)時,人們對其不道德含義并不那么敏感。以往的顏色道德隱喻研究僅將黑色與白色進行對比,黑色的不道德屬性是相對于白色得出的。無法確定黑色更傾向于中性還是不道德屬性。本研究的結果提示在作為二維背景時,黑色與不道德概念的隱喻聯(lián)結可能比較微弱,未來可對不同情境下的黑色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背景信息雖然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但其提供的環(huán)境線索在影響心理和行為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三維環(huán)境中,光線的明暗會間接地影響犯罪水平(Boyce,2019),更亮的光線可以有效地增加道德行為(Banerjee,Chatterjee,& Sinha,2012;Chiou & Cheng,2013)。因此,如果環(huán)境中的背景顏色變淺,或者光線更明亮,人們可能會更傾向于做出道德的判斷和行為。相比于黑白色,彩色在橫幅、廣告等平面二維背景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Zhou,2015)。本研究的結果表明,二維背景中綠色對道德加工的影響效應并不比白色弱。因此,與白色影響類似,環(huán)境中的綠色也可能對人們的道德認知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適當增加綠植、強調城市綠化等背景和環(huán)境裝飾或許能有助于我們維系文明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本研究首次考察了黑白和彩色背景對道德詞匯與圖片判斷的影響,其結果揭示了綠色和白色背景與道德概念隱喻的一致性和與不道德概念的對立性,為道德隱喻理論和具身理論提供了實證支持,從道德角度為環(huán)境顏色設計提供了啟發(fā)。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所考察的反應時差異僅能較為間接地反映道德判斷的信息加工過程,研究結果僅能說明背景顏色會影響道德判斷的信息加工,但顏色對善惡程度判斷的影響還有待未來采用其他任務范式進一步探究。其次,真實的情境往往更加復雜,根據(jù)顏色情境理論(Elliot & Maier,2012),顏色-道德隱喻可能依賴于特定的情境和經(jīng)驗,而本研究僅考察了健康大學生被試。未來研究可進一步考察情境、文化和個體經(jīng)驗等因素對顏色道德隱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