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秋立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必須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本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分析了三全育人理念應用于職業(yè)院校思政課程建設的可行性,提出了在校園生活中廣泛滲透全員育人理念、轉變思政課程開展方式、結合時事熱點和教學大綱的需求構建全方位育人模式等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以供參考。
◆關鍵詞:三全育人格局;職業(yè)院校;思政課程建設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做出的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指示?;谖覈殬I(yè)教育院校當前實行的教育理念,職業(yè)院校建設與實施思政課程時,需要全面滲透三全育人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新型思想道德建設途徑與方法。
一、三全育人理念應用于職業(yè)院校思政課程建設的可行性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職業(yè)院校應該調整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構建方式,使從該類院校走出的畢業(yè)生,不僅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還應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及較高的綜合素質,尤其要有鮮明的思想政治覺悟,從而打破社會各界的固有印象。
三全育人理念強調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指導思想,旨在打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頑疾,即教育形式相對固定,教學內容在教學雙方之間呈現(xiàn)“定向輸送”的特性。如果此類傳統(tǒng)模式被打破,則我國的育人項目、載體、資源的整合必然得到全面提升。有鑒于此,職業(yè)院校需要大膽嘗試,在破立并舉中,構建一體化的育人體系,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能夠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實質性貢獻的職業(yè)人才。
二、基于三全育人格局下的職業(yè)院校思政課程有效構建方式
(一)在校園生活中廣泛滲透全員育人理念
為了達到“三全育人”的根本目的,職業(yè)院校必須基于三全育人格局,以思政課程構建為核心,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從而建設教育強國,使廣大人民群眾感到滿意。實現(xiàn)此項目的的首要工作在于,職業(yè)院校應該圍繞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將其中的精髓擴展至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而廣泛滲透全員育人理念。新型教育理念強調教學雙方具備平等的地位,且學生需要占據主導地位。此種“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實質上是全員育人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形式。其中涉及的核心問題在于,教育(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究竟應該呈現(xiàn)出何種“姿態(tài)”。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的言傳身教固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但個體教師的影響力畢竟有限,無法有效擴大覆蓋面積。但若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飛速傳播的特性,使每一名教師、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的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均能夠成為信息無障礙的傳播人員,即將校園生活的所有要素全部轉化為育人“基點”,則教學模式自然而然地會出現(xiàn)令人深思的變化。
對于職業(yè)院校來說,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教育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實踐全員育人,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常規(guī)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其在思維層面緊跟黨的步伐,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yǎng)出“又紅又?!?、德才兼?zhèn)?,集理論與實踐能力于一體同時具備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優(yōu)質青年,已經成為職業(yè)院?,F(xiàn)階段思政教育的根本性任務。
2020年,世界遭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民族展現(xiàn)出的空前團結、令世界震撼的組織力量,讓更多的中職學生真正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盡管我國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但黨的一系列舉措,再次向人民群眾傳達了一個根本性原則——“以人為本”。職業(yè)院校應當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圍繞“三全育人”理念內涵,抓住有利時機,選擇合適的機會和方式,組織學生圍繞身邊的“人民至上”案例展開討論,進一步鞏固提升思想境界。
(二)轉變思政課程開展方式,打破教學常規(guī),踐行全程育人
傳統(tǒng)的職業(yè)院校思政課堂,教學方式相對陳舊老套。與其他學科一樣,很多教師、教研工作者將我國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如馬列主義、黨的指導思想等)人為地制作成多個“知識點”,引導學生進行“死記硬背”,以考試分數(shù)作為主要的評判標準。但上升到思想高度的教育行為,因為缺乏真實感知,導致學生的想法無法與課程的要求出現(xiàn)契合,則此種教育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因此,職業(yè)院校需要轉變思政課程的開展方式,通過打破教學常規(guī),踐行全程育人,使學生們在大量事實的熏陶下,感受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跡。比如很多中職學生,面對社交媒體中的一些思想政治話題,常常感到困惑,如部分歷史虛無主義者,常常打著“科普”的幌子,以揭示歷史真相為由,對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歷史真相進行詆毀,引導青年學生走向歧途。面對此種情況,職業(yè)院校應當改變常規(guī)的理論教學方式,用鐵一樣的事實完成無聲的教育。如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獻花,在嚴肅、悲壯的氣氛中,感受革命先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犧牲奉獻的精神;重溫展現(xiàn)戰(zhàn)爭年代的黑白影片,感受黨的基層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盡管面對諸多困難,但仍然堅信勝利終將到來的信念。開展此類活動時,教育工作者還應注重把控學生的情緒變化歷程,引導學生正確表達愛國之情,既要尊重歷史,又要對當下的國際形勢進行理性判斷,進而通過思政教育課程,使學生真正成長。
(三)基于當前的國際形勢,滲透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理念要求職業(yè)院校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加強鍛煉,全面提升自我的同時,不應在思想方面處于落后或自由散漫的野草狀態(tài)。隨著歷史進入了2020年,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40個春秋。在此期間,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經過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努力,已經在各行各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今日的中國,既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時積貧積弱,百廢待興的歷史形態(tài),也不是改革開放初期必須重視與西方國家發(fā)展差距的“求教”形態(tài);當前的中國處于一個全新的時代關口,即在國際形勢波譎云詭、西方國家大肆以意識形態(tài)偏見看待中國發(fā)展,甚至頻繁做出錯誤判斷的當下,中國的未來應該何去何從亟待解決。如果中職學生缺乏思考此類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程的開展過程依然以書本資料背誦為主,則職業(yè)院校的思政教育水平必將停滯不前,學生也將處于懵懂盲從或隨波逐流的狀態(tài),國家前途也更無從談起。在踐行全方位育人的過程中,中職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客觀、辯證,以負責任大國未來接班人的視角,對當前的國際形勢、地區(qū)沖突等進行理性分析。比如針對當前網絡世界中的“二極管——非黑即白”思維,似乎中美之間只有全面斗爭與一方徹底投降兩種出路。但“斗爭”與“妥協(xié)”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無論采用何種方式,注重策略性,堅持黨性原則,認同并擁護黨的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中央文件精神,中職學生的思政水平,必然空前提升,進而為國家發(fā)展提供助力。
西方輿論界奉行一句話——謊言重復一千遍,即會變成真理。面對錯綜復雜的思想政治斗爭形勢,職業(yè)院校必須結合時事熱點及教學大綱的要求,滲透全方位育人思想。其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谡谓逃挠四J剑⒎菍W生進行“洗腦”,而是按照革命理念,加強對學生思想成長的引導,希望廣大學生時時刻刻均能夠守護無數(shù)革命先烈以犧牲生命為代價而得來的勝利成果。比如在微博等平臺上,某些歷史虛無主義者、妄圖剝削人民群眾的資產階級既得利益者,其反黨、反社會的行為及言論甚囂塵上。面對這種情況,職業(yè)院校必須教育學生,與之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只有如此,國家的未來才能放心地交付于青年一代。
三、結語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職業(yè)院校必須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性的任務,將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文化知識教育等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以及日益多元化的社會實踐教育環(huán)節(jié)中,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因此,職業(yè)院校必須打破教學常規(guī),充分踐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參考文獻
[1]余田,徐蘭芳,段璇.新時代中職思政課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03):100-101.
[2]鄭長青.新時代中職學?!罢n程思政”建設有效路徑的探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6(04):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