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榮
在語文教材中,基本每一篇課文課后要求中都會出現“有感情的朗讀”這樣的字樣。而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習每篇課文之前,教師都會要求學生將課文讀一遍。由此可見,讀對語文教學來說十分重要。在眾多學習方法中,讀的方法從出現就一直沿用至今,再次證明了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當然,讀分很多種,不同的讀法對語文學習有不同的作用。本文將從閱讀的作用、當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等方面對其進行分析。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基礎,也是最經常用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朗讀能力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他們語文學習的程度,也反映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讀,是學生初步了解課文、深度理解課文的重要途徑。閱讀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相應的問題。所以,如何更好地進行閱讀,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讓學生更愿意學習語文,已經成為教師需要探索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長時間以來,學生對于語文的理解就是一堆文字的組成,當遇到某些篇幅較長的課文時,就會十分苦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一件事情有了興趣,才能更好地進行接下來的學習。通過閱讀文章,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文上,隨著課文中故事的不斷推進,慢慢地激發(fā)起閱讀的興趣。長此以往,當學生面對一篇文章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閱讀全文,探索文章的內容。這可以促使他們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成績。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閱讀不僅僅是語文課堂教學的航標,也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寓言故事、古詩、文言文等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在課堂上通過對課文的不斷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現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在之后需要寫作或者演講的時候,就可以借助讀過的好詞好句給自己的文章添彩。另外,閱讀的時候學生還可以了解和掌握一些適當的表達方式,提升表達的能力。
3.促使學生深度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边@句話就充分地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讀的次數多了,有經驗了,那自然就可以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了。通過一遍遍閱讀,學生就可以找到文章的主要段落,然后進行揣摩,就可以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和表達的情感了。
二、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教師對閱讀不夠重視
每一節(jié)課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尤其是進入高年級之后或者是文章篇幅比較長的時候,教師一般不愿意在課堂上抽出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或者是給的時間不充分,或者沒有給出閱讀的具體要求。在課堂上,教師直接把課文大綱列在黑板上,然后根據大綱講課文,講完后也沒有重視學生的復習。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學生缺乏閱讀方法,也不重視閱讀的作用。這樣,隨著學習進度的加深和學習內容難度的加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受到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會逐漸喪失。
2.學生不認真對待閱讀實踐
學生不認真對待閱讀的原因來自教師、家長、同學和自身等。當教師和家長對于閱讀沒有要求時,一些自制力比較差、學習興趣不強的學生就會不進行閱讀,沒有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還有的學生在教師布置閱讀任務的時間開小差,做別的事情,對待閱讀任務十分不認真。
3.閱讀方法不正確
教師沒有教會學生怎么斷句、閱讀,導致學生在學習長文章和詩歌等時即使將全文讀了一遍,也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就必須要花大量時間反復閱讀,但還是不能完全掌握。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認為閱讀純粹就是在浪費時間,之后就不再愿意花時間進行閱讀了。時間長了,他們語文學習的興趣也會減弱。語文是貫穿小學到高中的重要科目,如果語文成績受到影響,那學生的整體成績就會受到影響,甚至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際能力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三、解決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的策略
1.教師要加強對閱讀的重視程度
閱讀是學習的根本,是語文課堂的航標。熟練朗讀課文是學習每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師要加大對閱讀這項基本技能訓練的重視。首先,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在課下對文章進行通讀,對文章中不認識的字詞進行查詢,把注音標注在相應字詞的旁邊。然后,在閱讀中找出自己無法理解的部分,留到課堂上進行解答。在每節(jié)課正式進行授課之前,教師再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可以是限制時間自由朗讀,可以是教師帶著學生通讀,可以是學生齊讀,還可以隨機抽取幾個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醒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另一方面可以檢查預習成果,讓學生初步了解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學習完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感情和課后問題再讀一遍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解決課后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對待閱讀的態(tài)度
對于一些年紀比較小且沒有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學生來說,教師要把好課堂關,保證學生完成課上的閱讀任務。家長要把好課下關,保證學生完成課下閱讀任務。家長與教師之間也要進行配合,互相反饋學生的閱讀進度和成果,課上的問題課上糾正,課下的問題家長糾正,使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
3.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一些學生厭惡閱讀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只是把它當成一個任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開設相應的閱讀課程,比如閱讀方法分享課、好文好詩閱讀課等。真正將閱讀作為一項必修課程。在閱讀課程中,教師要告訴學生第一遍閱讀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古詩詞和長句難句應該怎么進行斷句,在閱讀中怎樣可以更快地找到文章的主要段落,分析出其所要表達的情感等。當學生學會這些閱讀方法并且把閱讀看作是必修課的時候,學習效果就會更好。例如,在學習《學弈》時,教師要告訴學生提前將文中不認識的字詞查閱后標注出來。文中包含“也、之、矣”等文言詞語,教師要告訴學生它們的含義和用法,并教會學生分辨文中的連接詞,學會給每句話斷句,然后再聯系注釋一步步翻譯這篇文言文。在這篇文言文中,“弈”字出現了很多次,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分辨一字多義,也要教導學生在遇到文言文時,首先要保證知道每個字讀什么,然后根據注釋和上下文進行翻譯,最后總結出表達的情感。
4.選擇適當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1)設置問題,帶著學生朗讀課文
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可以借鑒課后習題,或者根據文章中心思想、考試重點等,使問題帶有啟發(fā)性、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升語文成績有一定的幫助。比如,在學習《魯濱孫漂流記》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通過預習了解到了什么。然后,教師提問“魯濱孫先后到了哪些地方”“他在這些地方又經歷了什么”等問題。最后,教師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通讀文章,回答問題。
(2)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對文章進行細讀
一篇課文中少不了的就是重點詞句。在閱讀文章時,教師要將其重點指出,并要帶領學生對重點詞句中的每個字進行解讀,一般將重點詞句解讀清楚了,就能理解整篇文章了。
(3)注意聯系前后,重視文章中的標點、插圖
一篇文章,尤其是敘事、表達情感的文章,前后的聯系是非常重要的。同樣,一些特殊標點和文章的插圖也是不可忽視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文章中的插圖和特殊標點符號,找到文章中的連接詞,體會上下文中情感、故事的轉折。
(4)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輔助工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詹天佑》《懷念母親》《我最好的老師》都是寫人的文章,表達的是對名人的敬佩和對親人的懷念之情;《祖國,我終于回來了》寫的是對祖國的惦念和回到祖國后的激動心情;《北京的春節(jié)》講的是在北京人們怎樣慶祝春節(jié)。不同的文章表達的情感不同,應用的表達方式也是不同的。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文章內容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配樂或者播放相應的紀錄片,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文章描繪的情境,體會其中的情感。
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布置閱讀任務;組織朗讀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把自己發(fā)現的好文章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利用早自習、晚自習的時間帶領學生對學習過的文章進行朗讀,達到復習、鞏固的效果。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重視閱讀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語文教師還要分析當前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將其改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新安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