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艷
山東省東營勝利醫(yī)院中醫(yī)分院健康管理科,山東東營 257000
中風發(fā)病機制可分為內因、外因,內因屬于內傷病證,外因則由于感受外邪所導致,患者會出現突然昏倒、半身不遂、肢體麻木等臨床癥狀,還會對其肢體運動功能、意識等造成損害,嚴重者會危及生命安全[1]。對于此種疾病臨床多采用治療與護理相結合方式,治療以鎮(zhèn)肝息烽、活血通絡、滋陰補陽為主要原則,改善患者癥狀,在此基礎上結合有效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改善預后[2]。中醫(yī)特色干預聯(lián)合心理護理為臨床有效護理措施,中醫(yī)特色護理通過中藥熏洗、按摩、康復訓練、針刺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肢體運動功能,促進康復。心理護理則可有效緩解患者悲觀、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改善心理狀態(tài),緩解病情。但臨床有關中醫(yī)特色干預結合心理護理對中風偏癱患者研究較少,因此,該文方便選擇該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間收治的中風偏癱患者86例,分析中醫(yī)特色干預結合心理護理應用價值具有重要意義。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在該院進行治療的中風偏癱患者86例,以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56~81歲,平均(68.50±5.52)歲;病程1~4年,平均(2.50±0.50)年。 研究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55~81歲,平均(68.00±5.53)歲;病程2~4年,平均(3.00±0.50)年。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發(fā)生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癥狀,確診為中風,且已經渡過危險期,出現一側上下肢、面肌、舌肌下部運動障礙癥狀;醫(yī)院已告知患者該次研究內容,患者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具有意識障礙,無法進行正常溝通患者;非中風導致偏癱癥狀患者;基線資料不全患者。
對照組行心理護理:評估心理狀態(tài),以評估結果為準,進行針對性心理干預措施,以改善不良心理情緒為目標。首先,全面了解患者基本資料,包括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性格特點、病情狀況等,根據患者文化程度,選擇最簡易方式與患者進行深切溝通、交流,溫柔的詢問患者內心想法與疑慮,耐心傾聽患者傾訴,并給予肯定性應答,對其心理情緒進行初步評估,并給予針對性問題解答與心理疏導。然后,采用轉移注意力方法,學會聆聽,耐心接受患者傾訴,可播放愉悅感較強的視頻與音樂,緩解其不良情緒,還可搜集搞笑的事情、幽默故事為其講述,鼓勵患者說出自己內心深處開心的事情,使其保持輕松、積極心態(tài)。最后,叮囑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陪伴與關愛,使其感受到家人的愛與溫暖,樹立信心,積極面對疾病,主動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
研究組在此基礎之上聯(lián)合中醫(yī)特色干預:①中藥熏洗護理:常用中藥熏洗藥方為:雞血藤、木瓜、川加皮、五指毛桃、寬根藤各30 g,醋沒藥、香茅草、花椒、桂枝、乳香各15 g,將藥方加入清水進行煎煮,將藥渣取出,剩余藥液至40℃左右時,可開始對其患肢進行熏洗、浸泡,并對患肢進行按摩,有效促進藥液的吸收,30 min/次,2次/d。②按摩護理:根據患者具體病情狀況,選擇適宜穴位進行按摩,主要穴位為:腎俞、脾俞、太沖、手三里、肩貞、肩井、下關、地倉、太陽、絕骨、風市等,對穴位進行按揉,10 min/次,3次/d。③康復訓練護理:主要從主動運動、被動運動進行康復訓練指導工作。被動運動:對患者體位進行定時變換,并對癱瘓肢體進行按摩、牽拉,對其大小關節(jié)進行相應活動;以輕柔、緩慢的手法對其癱瘓肌肉由遠端至近端進行揉捏,對其大小關節(jié)進行相應活動;3次/d。主動運動:患者患肢的肌肉、肌力得到初步恢復時,指導其進行主動活動,起初先進行翻身、關節(jié)運動等床上活動,之后逐漸進行臥位坐起,以健側進行輔助,坐起時可練習雙腿自然下垂動作,在練習期間,護理人員應持續(xù)給予患者語言鼓勵?;颊邫C體、下肢肌力有所恢復后,可指導進行站立、慢走、下蹲等床下活動,具體活動力度根據患者耐受程度而定,堅持循序漸進原則,逐漸加大運動量。之后逐漸進行穿衣、洗臉、進食等日?;顒拥木毩?。④穴位貼敷護理:將中藥藥方川烏、路路通、肉桂、丁香與凡士林進行研磨,制成膏狀,選擇患者手三里、足三里、外關、豐隆、風市等穴位進行貼敷,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分析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與生活質量評分,肢體運動功能評分,焦慮、抑郁評分與護理滿意度。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判定標準:以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為判定依據,最低0分,最高42分,0~3分表示正常,3(不含)~4分界定為輕度卒中,5~15分界定為中度卒中,15(不含)~20分界定為中-重度卒中,21~42分界定為重度卒中[3]。
生活質量評分判定標準:參照生活質量卡氏評分標準,91~100分:正常;81~90分:輕微證候;71~80分:活動輕微受限;61~70分:需他人幫助;60分及以下生活無法自理[4]。
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判定標準:參照肢體運動功能評定量表,上肢、下肢評分最高分別為66分、34分,分數高低與其肢體運動功能好、差呈正相關[5]。
焦慮評分判定標準:根據焦慮自評量表,標準分臨界值為50分,介于50~59分:輕度焦慮,60~69分:中度焦慮,≥70分:重度焦慮[6]。
抑郁評分判定標準:根據抑郁自評量表,標準分臨界值為53分,介于53~62分:輕度抑郁,介于63~72分:中度抑郁,≥73分:重度抑郁[7-8]。
護理滿意度判定標準: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最高100分,0~61分不滿意,62~80分表示比較滿意,81分及以上表示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9]。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頻數和百分比(%),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與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神經功能缺損、生活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NIHSS、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NIHSS、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NIHSS護理前 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43)研究組(n=43)t值P值8.12±0.15 8.11±0.14 0.320 0.750 2.84±0.12 2.52±0.01 17.426<0.001 62.41±3.54 62.40±3.58 0.013 0.990 72.38±2.45 81.27±1.15 21.539 0.001
護理前,兩組上肢與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上肢與下肢運動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上肢護理前 護理后下肢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43)研究組(n=43)t值P值48.43±3.15 48.31±3.20 0.175 0.861 52.22±2.45 62.27±1.11 24.502<0.001 12.21±3.24 12.25±3.18 0.058 0.954 18.14±2.40 29.27±1.23 27.063<0.001
護理前,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對比[(±s),分]
組別 焦慮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抑郁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43)研究組(n=43)t值P值64.25±4.05 64.30±4.00 0.058 0.954 52.28±1.57 48.00±0.15 17.795 0.001 66.27±5.24 66.25±5.28 0.018 0.986 52.14±3.45 49.01±1.13 5.654 0.001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中風偏癱患者生活無法自理,需他人進行幫助,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且對其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多數患者會出現焦慮、擔憂、抑郁等異常情緒,嚴重者對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0-11]。對患者進行治療基礎上結合有效護理干預可進一步改善治療效果,促進康復,該文研究主要探討心理護理結合中醫(yī)特色干預臨床應用效果。其中心理護理干預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鼓勵其傾訴自己內心想法,并及時進行疏導,有助于解決患者內心疑慮,使其放松心態(tài);通過轉移注意力方法,有助于緩解患者對疾病的關注度,緩解內心緊張、不安、擔憂等情緒,減輕由不良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患者家屬進行更多的陪伴與關心,可使其感受到家人的陪伴與溫暖,有助于緩解內心壓力,充滿信心與希望,堅持康復訓練。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改善心理狀態(tài),但結合對應的中藥熏洗、按摩,更有助于緩解不良情志,使負面情緒改善更顯著,該文研究數據顯示: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組改善程度更佳(P<0.05),此研究數據可以說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結合中醫(yī)干預措施可進一步改善患者不良情緒。
程曉波等[12]研究得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為(3.00±1.50)分,低于對照組(7.00±3.70)分(P<0.05);該文研究得出,護理后,對照組NIHSS為(2.84±0.12)分,低于研究組(2.52±0.01)分(P<0.05)。 究其原因,該文研究中,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中藥熏洗、按摩、穴位貼敷、康復訓練指導等護理措施,中藥熏洗主要選擇雞血藤、木瓜、川加皮、五指毛桃、寬根藤、醋沒藥、香茅草、花椒、桂枝、乳香各等成分,藥方可起到行血補血、活血舒筋、擴張血管、降血壓的功效,有助于緩解患者不良癥狀。穴位貼敷通過藥物對穴位進行刺激,有助于起到通經活血、益氣培元、改善微循環(huán)作用,對于中風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具有積極作用。此外,對其腎俞、脾俞、太沖、手三里、肩貞、肩井、下關、地倉、太陽、絕骨等穴位進行按摩,可有效對穴位形成刺激作用,有助于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滑利關節(jié),還可起到調整臟腑的功能,促進康復,提高生活質量。此外,康復訓練主要包括被動活動、主動活動兩個方面,根據患者肌肉、肌力具體情況選擇針對性活動方式,并根據患者耐受程度決定活動量,堅持循序漸進原則,給予語言鼓勵,有助于促進患者上肢、下肢功能逐漸得到改善,通過鼓勵可使其樹立信心,積極訓練,逐漸增強上下肢運動功能,促進康復,該文研究數據護理后,研究組上肢、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根據患者病情進行中醫(yī)特色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偏癱癥狀,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改善神經功能,使患者心理得到安慰,有助于緩解不良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中風偏癱患者,采取心理護理+中醫(yī)特色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狀況、生活質量評分,改善肢體運動功能,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