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花
摘要: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在血液科護理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血液病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40例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均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血液科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血液科護理;應用
血液科患者通常具有多個特點,如病死率高、病情急等。臨床多給予對癥治療、加強營養(yǎng)。不管是患者還是家屬,都有很大的思想負擔,很有可能出現一些消極情緒,如緊張、焦慮等,難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人性化管理是新型的護理模式,護理理念是以人為本。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護理,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提升患者生活水平。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0例血液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人性化護理模式干預效果?,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血液病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17例、女23例,年齡10~56歲、平均(36.23±3.57)歲。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12~60歲、平均(37.91±3.25)歲。兩組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護理內容包括將醫(yī)囑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血壓、血糖等;對患者進行健康宣傳教育,讓患者盡可能多了解關于血液病的知識,以更好地配合醫(yī)生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給予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1)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和人性化理念培訓,定期向患者發(fā)放滿意度調查表或組織患者開展知識講座,增強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及服務意識,提高護理水平;護理人員的一言一行必須謹慎,與患者溝通時應保持微笑,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保護患者的自尊心及隱私,及時詢問患者有哪些需求。(2)健康指導。在正式治療前應全面掌握患者具體情況,將疾病病因、需注意的問題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保證患者對自身疾病有準確的認識,提高治療自信心;保持病房安靜,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叮囑患者一旦有任何不舒服,必須要在第一時間告知護理人員;患者出現發(fā)熱情況時,護理人員應結合具體情況遵醫(yī)囑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出現出血時,嚴格限制患者活動,防止二次出血,同時做好口腔護理。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治療總有效=顯效+有效。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評估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為完全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完全滿意+基本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我國乃至全世界每年血液病的發(fā)病人數都越來越多,有些血液病至今臨床研究者都沒有明確其發(fā)病機制,如果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容易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1]。與其他類型的疾病相比,血液疾病具有容易反復、病程較長等特點,患者由于身體疼痛經常出現一些負面情緒。在血液科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干預,將患者作為中心,可以大大提升治療效果,增強患者舒適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血液科護理中合理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可使患者主動依從治療、提高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較快康復,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鄧海艷.人性化護理在血液凈化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