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靜茹
目前,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還是以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為主,也就是教師一味地在講臺上講,學生只是單純地聽而并未和老師進行有效地溝通交流,這使得老師的教授和學生的學習過于功利化。特別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更傾向于選擇死記硬背以及模板套用等方法來快速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數(shù)。任務型教學法不同于以往的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是以任務為主線,將“教、學、做”貫穿于整個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強調在“做中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對所學內容進行探索和反思,而不只是一味機械地學習,由此便可激發(fā)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1]。
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現(xiàn)狀調查研究
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新課程改革后,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傾向于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以及一些綜合學習能力。但是在當今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精力和時間更多地集中在閱讀的應試訓練上。他們并不能真正地對文本進行審美閱讀,而是按固有的模板答題。因為在語文閱讀題目的提問方式都有相應的提示詞和類型劃分,比如“你是怎么理解這段話的?”“你認為這段話可以刪除嗎?為什么?”等。針對這些固定化的題目,教師已經(jīng)總結出了規(guī)律甚至答題模板。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只是為了分數(shù)而不是對學習本體感興趣,導致學生并不能欣賞文本的優(yōu)美,也不能提高自身的閱讀審美賞析能力。
教師的影響。一方面,部分教師不愿提升自身理論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不能多維度地培養(yǎng)學生,很多語文教師都沒有持續(xù)閱讀的習慣,不能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儲備,給教學帶來滯后影響。另一方面,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些教師一味地追求學生分數(shù)的提升,只關注與試卷題型相關的文本和題目,以及考試知識點的分布和頻率,而不注重對學生的認知建構、才能訓練及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運用合理有效的閱讀教學評價模式,忽略閱讀審美鑒賞和文化傳承,從而導致學生的閱讀缺少全面性。
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影響。受社會環(huán)境和教師等方面的影響,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正在逐漸減少。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原因,閱讀題目大多是現(xiàn)代文和文言文的閱讀,作文也是以議論文為主,所以老師推薦的閱讀書目難免就出自其中,導致學生閱讀選擇空間相對狹窄而喪失閱讀興趣[2]。
信息化時代,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電子信息產(chǎn)品,其閱讀觀念和閱讀方式也隨之變化。學生會更傾向于選擇便捷的電子設備如電腦、平板和手機進行閱讀,而非傳統(tǒng)的書本。這樣會使學生無法系統(tǒng)地進行閱讀,導致閱讀不深入,對文本的理解也流于表面。而且由于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學生無法對網(wǎng)絡上的文本進行有效甄別,導致浪費大量時間去閱讀一些對自身發(fā)展沒有價值的文本,無法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
任務型教學法在語文閱讀中的應用探究
任務型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實施的必要性。首先,任務型教學法可以更加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將學生平時積累的閱讀素材在特定目標的指引下有效地輸入并內化,通過獨立思考完成任務,從而對閱讀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性的掌握。而且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會從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出發(fā)設計任務,任務的主題應該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和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與生活環(huán)境相契合的,而且任務與任務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并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樣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3]。
其次,在新的教學體制下,將任務型教學法運用到閱讀課堂中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因為在該教學法指導下的閱讀課堂,老師只是起到引導和組織作用,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自己或者是小組合作去完成的任務。所以在做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思考怎么使自己的努力效果最大化。
最后,這一教學法的應用有利于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在語文的文本分析中,除了要求學生具備適當?shù)拈喿x基礎,還需要讓他們在閱讀中了解語言的人文性。那么任務型教學法就能夠讓學生在融入文化中去體會語言的優(yōu)美,對其會有更深刻的體會,也會幫助學生更全面地領悟篇章所表達的深層含義。
任務型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實施的可行性。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媒體技術已經(jīng)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上網(wǎng)查閱大量的文本的相關資料,這就保障了學生有條件去完成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布置的一些任務。而且隨著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這對于完成閱讀學習中的能力訓練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任務型教學法驅動下的文本學習教學形式與一直沿用的模式比起來,并沒有本質上的變化。在該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并不需要額外的物質條件支持,只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針對每個學習者不同的知識背景,適當?shù)夭贾萌蝿?,促進閱讀文本質量的提升。
任務型教學法在閱讀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一是注重閱讀文本的選擇。高考的文本選擇越來越多樣化,在任務法指導的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文本和教學資源的整合。雖然對于單篇文本的詳細深入講解很重要,但是由于現(xiàn)在學生需要更加全面的發(fā)展,老師在課前準備過程中,不應該只關注課本中的現(xiàn)有文本,還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去豐富與課文有關的教學資源,從而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幫助學生構建系統(tǒng)全面的閱讀知識體系。
二是體現(xiàn)閱讀的綜合性。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了解閱讀的綜合性這一特點,無論是在文本選擇還是課堂教學中,都應該以發(fā)展的眼光去合理建構閱讀課程的內容系統(tǒng)。教師在實踐中應當側重于任務群的發(fā)布,注重教材與“任務布置”的協(xié)調關系。設計任務時應有效地利用教材,并且與課外資源進行合理地結合,以發(fā)展的眼光去選擇文本資源,由此來展現(xiàn)出語文閱讀的綜合性[4]。
三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個性化閱讀任務。每個學生有其特定的學習狀況和方式,教師在布置任務時應依據(jù)實際狀況,遵循難度適中、可操作性強、契合學生的能力和有趣味等原則。應該結合不同學生的課程內容掌握程度及各自的學習方式,根據(jù)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行任務分配,如提取文中的主要信息,理解文本主旨及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對于學習情況較好的同學設置比較分析、探討、獨創(chuàng)和推斷。在以上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習者個體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并使其保持一個樂思進取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完成任務并獲得積極的評價來提升學習的熱情。
四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當今輕閱讀、淺閱讀和碎片化閱讀在高中生閱讀方式中占據(jù)了主體地位,對于閱讀的“讀”和“看”的界限逐漸模糊,學生不能以自己固有的知識系統(tǒng)去內化和分析新的文本。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合理分配時間去進行系統(tǒng)化的書本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能沉下心去內化和思考文本[5]。教師在尊重文本選擇自由的前提下指導學生領會經(jīng)典篇章的時代風采和文化底蘊,讓學生通過閱讀開闊眼界。
五是注重文化素養(yǎng)的培育。如今高考閱讀文本的選擇越來越多樣化,閱讀的廣度和深度都需要兼顧。所以高中語文教師應擴充自身閱讀量,改變自身閱讀理念,整理優(yōu)化閱讀資源,推動語文閱讀內容更加多樣化。新課程設置不同探討主體的任務群,所以老師需選擇多種文化背景下的代表作讓學生精讀。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給學生布置具有針對性的任務,如在閱讀文本前,讓學生提前了解文本作者的個人經(jīng)歷以及寫作背景,在閱讀文本時帶著任務去閱讀,讓學生注重掌握其中蘊含的文化知識以及寫作技巧,在閱讀后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對文本進行一個全面的理解分析。
在現(xiàn)行的文本學習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雖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但對于增強高中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沒有顯著的效果。把任務型教學法用于閱讀課堂中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以上問題,并且能在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增強高中生的辯證思維才能、創(chuàng)新性和閱讀審美才能。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參考文獻
[1] 章兼中. 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6:370-400.
[2] 武和平, 武海霞. 外語教學方法與流派[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3] 孫勝利.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現(xiàn)狀及策略淺析[J]. 文理導航(上旬), 2018(9):1-10.
[4] 程云龍.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應對[D]. 延吉:延邊大學, 2010:18-20.
[5] 孫麗芹. 高中語文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 散文百家, 2019(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