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杰 吳雨軒
摘 要:術語翻譯在口譯過程中至關重要,但目前術語翻譯研究多集中于筆譯或割裂式、單一式的口譯環(huán)節(jié)。從全程式口譯過程出發(fā),把口譯活動看作包括譯前、譯中、譯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循環(huán)閉合型全程式實踐行為,在此基礎上針對各個環(huán)節(jié)提出對應的術語翻譯技巧。通過結合口譯實踐進行實證分析,提出了譯前準備、譯中“翻譯四診法”和譯后總結三大技巧,即“PLLABS”口譯術語翻譯法,以期對口譯工作者克服術語翻譯瓶頸有所裨益。
關鍵詞:口譯過程;術語翻譯;技巧;PLLABS
中圖分類號:H083;H08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1.03.008
Abstract:Terminology transl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during the interpreting process, but the current researches on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focus more on translation or fragmental interpreting. Considering the interpreting as a whole proces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various skills with case analysis based on different interpreting stages and summarizes them as the “PLLABS” terminology interpreting method. We hope these skills would be helpful for interpreters to overcome the terminology interpreting bottleneck successfully in the future.
Keywords: interpreting process;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skills; PLLABS
收稿日期:2020-07-08 ?修回日期:2021-01-25
基金項目:北京高等學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yǎng)“實培計劃”項目(2020)“媒體語言規(guī)范問題研究”階段性成果
引言
術語是在某一特定專業(yè)領域內表達一個特定科學概念的語詞形式[1],具有高度的專業(yè)性和科學性。對于口譯員來說,由于受到所學專業(yè)及其涉獵知識領域的限制,精準地譯出各類術語,具有極大的挑戰(zhàn)性。國內相關學者統(tǒng)計,專業(yè)譯者75%以上的翻譯時間都耗費在術語上[2],術語對翻譯工作者的掣肘作用,由此可見一斑。相較于筆譯,“準、順、快”[3]的口譯工作顯然具有更強的即時性和時效性,往往容不得譯員留有半點閑暇加以思索,因此,口譯員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克服各類術語翻譯障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1 口譯過程
口譯作為一種臨場實踐活動[4],其過程有著不可盡數(shù)的突發(fā)性和復雜性??谧g過程是一種即時的雙語信息處理過程[5],一項口譯任務最終得以完成的質量取決于口譯員自身的雙語能力、百科知識及常識、翻譯技巧、心理素質及身體素質等多方面綜合素質。此外,口譯員也必須對口譯活動的整個過程諳熟于心。
近年來,隨著翻譯學與心理學、管理學、計算機學及人工智能(AI)等相關學科的不斷交叉滲透,國內外與口譯實踐及研究有關的專家,普遍把口譯行為過程延展化,而不再將口譯過程簡單視為“實際口頭翻譯的孤立環(huán)節(jié)”(即“譯中”),而是將此“譯中”行為與“譯前”和“譯后”兩個環(huán)節(jié)緊密地結合起來[6],把口譯員在此三個連續(xù)環(huán)節(jié)內的綜合表現(xiàn)視為一體,全程式加以綜合研究(圖1)。毋庸置疑,口譯過程全程式的轉變是一個時代的進步。
然而,翻譯學是一門經驗科學,建基于翻譯經驗[7]。從長期口譯實踐行為來看,上述全程式口譯過程,對于大多數(shù)專業(yè)或非專業(yè)口譯員來說,僅僅只是某一場具體口譯活動的有效結束。通常情況下,口譯員的上一場具體翻譯實踐行為,尤其是譯后階段的梳理、歸納、總結工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其下一場具體口譯實踐活動的譯前準備階段。鑒于此,筆者在上述全程式口譯過程的基礎上,將口譯過程演繹變化如下(圖2):
從圖2可明顯看出:長期看來,口譯過程是一個循環(huán)、閉合、周而復始的過程。譯前與譯后看似兩種分裂的活動,其實是息息相關、難以割裂的共同體。需指出的是,在此循環(huán)閉合型口譯過程當中,“譯中”依然是口譯行為的核心。無論是“譯前”準備,還是其“譯后”總結,均是為其間的“譯中”或未來下一個“譯中”活動來服務的。
本文所提到的“口譯過程”均采用這一循環(huán)閉合型口譯過程的概念。
2 術語翻譯技巧
相對于傳統(tǒng)筆譯,口譯過程中,尤其是其核心“譯中”過程當中的術語傳譯、處理工作,往往會因口譯的即時性和時效性而變得更加棘手。翻譯實踐中,陌生的術語構成譯員一時無法跨越的障礙,導致其傳譯失敗[8]的例子屢見不鮮。在全球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背景下,職業(yè)口譯員即使經驗再豐富,也無法對每個行業(yè)的術語了如指掌,故口譯員必須提前做好術語準備,并且掌握常用的口譯過程中所涉及的一些術語翻譯技巧,以備順利完成每次口譯任務。
國內的口譯研究一直遠遠落后于筆譯研究[9],迄今為止,這一局面也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觀。若談起對口譯過程中術語翻譯技巧的相關研究,國內的相關專家更是鳳毛麟角。以中國知網(截至2020年3月5日)為例,若將“口譯”“術語翻譯”同時設為“關鍵詞”,相關搜索結果為2項;若將兩個詞同時設為“主題”,則僅可搜索出52篇相關期刊文章和畢業(yè)論文。目前,國內為數(shù)不多的口譯研究領域的專家多數(shù)是側重“譯前”準備階段,或是關注“譯中”過程中的篇章翻譯技巧,抑或是譯前、譯中及譯后的術語管理[10],迄今為止,并沒有相關專家將整個口譯過程視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進而對其整個過程中的術語翻譯問題進行統(tǒng)一辯證研究。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在將口譯過程視為一個有機統(tǒng)一整體的情況下,對其各個階段所涉及的繁雜術語翻譯問題進行逐一歸納與總結。
2.1 譯前——準備(preparing)
譯前準備是口譯工作的必要一環(huán)。國內外專家對此并無異議,并做出了異常豐碩的研究成果。在術語譯前準備方面,我國已故口譯理論開山鼻祖鮑剛提出了“術語強記”法,包括時間分段記憶法、構詞結構記憶法、意義記憶法、諧音記憶法等[11],王華樹也提出了信息化時代下口譯過程中的“術語管理”策略[10],他們均為術語譯前準備提供了的良方。在此,筆者想強調的是,上述兩位口譯研究領域內的大家其實指出了術語譯前準備最為重要的兩方面:術語“搜集”與“記憶”。
術語搜集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究其途徑,無外乎“內取”和“外尋”兩種。內取指譯員從自己以往所儲備的紙質或電子(包括語料庫)文檔中提取相關術語翻譯資料;外尋則主要指從翻譯活動召集方或參會方、圖書館、網絡、語料庫、人工智能等途徑甄別、遴選并提取相關術語翻譯資料。
術語記憶方面,需指明的是,口譯員要在平素實踐當中總結出一套適合自身的術語快速記憶方法,這甚為關鍵。另外,考慮到一般譯前準備時間較短,口譯員想在短時間內記住搜集到的所有術語翻譯詞匯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議口譯員將術語詞匯做出紙質、電子(手機等電子設備拍照即可)兩種形式的參考資料,隨身備用。
2.2 譯中——“翻譯四診法”(lookinglisteningaskingborrowing,LLAB)
作為口譯過程的核心所在,在譯中——口頭翻譯實際操作期間,口譯員除了應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充分發(fā)揮譯前所做的各種準備資料的作用[12]之外,還應熟練掌握并運用好“翻譯四診法”:望、聞、問、借。此技法源自中醫(yī)“四診法”——望、聞、問、切,稍做變化,借用意指通過各種有效途徑使術語得到有效傳譯的方法集合。
望(looking):口譯員通過張望身邊和四周環(huán)境達到尋找術語翻譯相關信息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自己提前準備的術語翻譯資料、會議現(xiàn)場所播放的PPT、紙質會議資料,甚至是外方人員帶來的公司資料、人員名片等。
聞(listening):口譯員通過側聽身邊和四周人員(或機器)來獲取術語正確翻譯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從雙方談判人員或技術人員,甚至是口譯合作人員那里聽取到相關術語的正確翻譯方法。
問(asking):口譯員通過探問身邊、四周或視野之外的人員以來獲取術語翻譯的正確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交替?zhèn)髯g中如有個別數(shù)術語拿捏不準,可直接詢問會談參與人員,也可在同聲傳譯間歇或口譯人員交替時通過適當通信方式詢問相關行業(yè)翻譯人員或相關專家。
借(borrowing):口譯員通過借用同義詞、相關詞、釋義、與之發(fā)音相似的第三語,復讀原詞,略過不譯等方式對較為陌生的術語進行翻譯。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實際口頭翻譯過程中,該技法是口譯員使用最多、最不受制于外界環(huán)境干擾、最不影響譯中翻譯過程的最為常見的方法。為形象描述,加強記憶,特舉例①如下(俄漢互譯):
例1.
原文:近年來,我公司穩(wěn)步加大了創(chuàng)新科技投入力度,在公司領導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廣大科技工作者多年的不懈努力,今年,終于在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白血病等疾病的藥品研制方面實現(xiàn)了重大突破。
譯文:В последние годы, наша компания постепенно наращивает инвестиции в инновации и технологии. Под правильным руководством управленческого слоя компании, после многолетних неустанных усилий многочисленных научных и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х работников, в текущем году, наконецто, крупный прорыв получился в области науч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разработок препаратов от повышенного давления крови, диабета, КБС, белокровия и т.д.
分析:口譯員分別使用了“гипертония”(高血壓)和“лейкемия”(白血?。┑耐x詞“повышенное давление крови”和“белокровие”代替原詞,有效地完成了口譯任務。
例2.
原文:Изза вспышки нового коронавируса в конце декабря 2019г., слышно, что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Китая планирует запрещать тогоровлю дикими животными и их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 на всю территории страны, включая панголинов, летучих мышей, цивет, змеей, саранч и цикад.
譯文:因2019年12月底所爆發(fā)的新型冠狀病毒,聽說,中國政府計劃在全國范圍內禁止交易和食用野生動物,包括穿山甲、蝙蝠、果子貍、蛇、蝗蟲及其他一種昆蟲等。
分析:口譯員依靠自身翻譯經驗,從前后語境中推出“саранча”(蝗蟲)后面的單詞“цикада”(知了)為一種昆蟲,從而用與之相關的詞語完成了翻譯工作。需注意的是,此法一般僅限于非重點類術語詞匯,即該術語在口譯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頻率極低的情況下較為適用。
例3.
原文:老實說,蘇聯(lián)時期,貴國在鐵路建設方面實力雄厚,也給中國鐵路建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不過,近些年來,中國在高鐵建設方面位居世界領先地位,我們在土建、車輛制造、四電等方面都超過了俄羅斯。
譯文:Честно говоря, во времен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Ваша страна была могуча в ж/д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е, и также оказала Китаю грандиозную помощь в данной области. Однако, в последние годы, Китай занял лидирующую позицию в мире п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у ВСМ, и мы превзошли Россию в гражданском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 поездов, Сидянь(т.е., связь, сигнализация,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ия и электрификация) и т.д.
分析:口譯員對中方特有術語“四電”采取了“釋義”法,對其含義(通信、信號、電力、電氣化)進行了闡釋,從而使聽眾完全掌握了整句話的意思。譯員采用此種借用方法需要有很高的術語內涵認知度,否則易將相關方引入歧途?,F(xiàn)實中,完全對等的原文和譯文是不存在的[13],而在口譯過程中可通過“釋義”法,促使原文和譯文更加等值。
例4.
原文:Сейчас, к сожалению Вам сообщаем, что у нас все полумаски FFP3 уже заказаны или проданы, мы не можем Вам предоставить такие товары, но знаем, что на Воронежском заводе производят мельтблауны, если Вас интересует, мы рады Вам помочь их обрести.
譯文:現(xiàn)在,很抱歉地通知貴方,我方所有的FFP3半截式口罩均已被預定或售完,因此無法向貴方提供這些產品。但我方知道,一家沃羅涅日工廠在生產meltblown,如果貴方感興趣的話,我方愿協(xié)助貴方采購。
分析:口譯員對自己不太熟悉的但在句中非常重要的外語術語使用了與原詞相似的第三語讀音“meltblown”(熔噴布)“譯出”了術語。這是口譯員臨場的一種所謂的沒有辦法的辦法,對口譯員第三語(一般為英語)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且對常用外語術語之間通過“音譯、轉寫、仿造”[14]互相借詞的模式較為熟悉。需提醒的是,聽眾中往往會有人對該術語發(fā)音有所了解,一旦譯員獲取該術語的準確譯法,應在后續(xù)口譯活動中及時校正。
例5.
原文:楚克奇輸電線項目所在地凍土多,冬天溫度極低,所以我們在設計導線時,必須考慮風速、氣溫、覆冰、雨凇天氣的影響,這對于導線荷載、鐵塔檔距都非常重要。
譯文: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е проекта ЛЭПа в ЧАО с многими вечномерзлотами и чрезвычайно низкой температурой зимой, и поэтому при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и проводов мы должны учитывать влияние скорости ветра,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воздуха, гололеда и т.д. Это очень важно для нагрузки на провод и пролета между стойками.
分析:口譯員對自己陌生的術語借用了“等”而省略了對“雨凇”的翻譯,實屬無奈之舉。幸運的是,俄語的“覆冰”和“雨凇”都可以用“гололед”表示,因此整體翻譯也無傷大雅。此法同樣要求口譯員在獲取該術語的準確譯文后及時加以校正。
2.3 譯后——總結(summarizing)
譯后環(huán)節(jié),對于口譯員來說,在術語翻譯方面最為重要的就是及時進行總結,對譯前、譯中所搜集到的以及譯后查漏補缺所找尋到的術語對應譯文予以梳理、歸納,做好術語歸口管理工作,以便在下一次口譯任務中有效利用。譯后階段,建議口譯員一定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科學技術,如云存儲、數(shù)據(jù)庫、語料庫、人工智能等,整理相關術語的源語和譯語,以便在未來譯前準備階段可以使用專業(yè)工具快速查詢專業(yè)資料,更高效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口譯活動。
綜上所述,在整個口譯過程中,各個階段的術語翻譯技巧側重點不盡相同。另外,需加以補充的是,譯中譯員需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在此期間使用四診法時,切勿妨礙翻譯活動正常開展。翻譯四診法也并不局限于譯中運用,譯前和譯后,口譯員也可以充分利用四診法盡可能多途徑地、更加全面地多準備、總結與術語翻譯相關的各項工作。為方便記憶并加以鞏固運用,筆者特將口譯過程的整套術語翻譯技巧方法命名為“PLLABS”法(圖3)。
3 結語
術語傳譯在口譯過程中至關重要。若譯員不能正確翻譯源語中的術語,勢必會降低口譯任務的總體質量。因此,口譯員在日常模擬或實戰(zhàn)訓練中務必提高術語翻譯意識,廣泛累積雙語術語詞匯,并熟悉運用“PLLABS”術語翻譯技巧。
注釋
① 本文所有俄漢互譯材料均源于筆者口譯實踐。
參考文獻
[1] 劉青. 關于科技術語定義的基本問題[J]. 科技術語研究, 2004(3): 14-17.
[2] 楊黃海, 鄭述譜. 基于互聯(lián)網專業(yè)術語研究法[M]. 哈爾濱: 黑龍江大學出版社, 2013.
[3] 李越然. 建議開展口譯工作的研究[J]. 翻譯通訊, 1983(1): 36-38.
[4] 李晶晶. 多模態(tài)批評話語分析視角下的口譯過程研究[J]. 外國語, 2019(6): 60-70.
[5] 王斌華. 口譯的即時雙語信息處理論[J]. 中國外語, 2019(4): 87-93.
[6] 張吉良. 論譯員的口譯準備工作[J]. 中國科技翻譯, 2003(3): 4-7.
[7] 劉宓慶. 新編當代翻譯理論[М].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5.
[8] 厲平. 論口譯訓練的術語教學[J]. 中國科技術語, 2009(5): 34-37.
[9] 劉和平. 口譯理論研究成果與趨勢淺析[J]. 中國翻譯, 2005(4): 71-74.
[10] 王華樹, 張靜. 信息化時代口譯術語管理及其技術應用研究[J]. 外文研究, 2007(4): 72-76.
[11] 鮑剛. 譯前準備“術語強記”的方法論[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1993(3): 42-44.
[12] 任文, 郭聰, 黃娟.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口譯研究40年考察[J]. 外語教育研究前沿, 2019(1): 26-34.
[13] 胡谷明. 翻譯的等值性、等同性、代表性論說[J].中國俄語教學, 2019(2): 76-82.
[14] 王浩杰. “一帶一路”視域下非通用語科技術語漢譯初探:以烏克蘭語為例[J]. 中國科技術語, 2019(3): 59-60.
作者簡介:王浩杰(1982— ),男,碩士,中國科學院譯協(xié)會員,中國翻譯協(xié)會會員,翻譯碩士(MTI)兼職導師。中國中鐵國際集團高級經濟師、CATTI一級翻譯,研究方向為俄語應用及翻譯學、術語學、國別區(qū)域研究,榮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勵3次。通信方式:wanghowjet@foxmail.com。
吳雨軒(1993— ),男,北京語言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文化外譯。通信方式:wyxuan11215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