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一位女士的畫像》是美國小說家亨利·詹姆斯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部小說一直受到文學界的廣泛關(guān)注,其中的主人公伊莎貝爾·阿切爾也一直是文學界許多研究學者的重點研究對象。本文對小說的內(nèi)容、人際交往內(nèi)容進行深度解讀,以加深對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為最終目的,并從中得到一定的生活啟示。
關(guān)鍵詞:跨文化 人際交往模式 《一位女士的畫像》
隨著我國的國際化特征越來越明顯,在跨文化視角下對一些作品進行研究的研究方式也越來越重要。全球化是當今國際的主要發(fā)展趨勢,這也使得各個國家更加重視在跨文化視角下進行文化交流。在進行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還要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進步。在解讀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畫像》的過程中,應(yīng)當將跨文化視覺進行到底,對主人公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個人情感進行充分的解讀,進而達到啟發(fā)現(xiàn)代生活的目的。
一.《一位女士的畫像》內(nèi)容簡述
《一位女士的畫像》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文學作品,該部文學作品的主人公是伊莎貝爾·伊莎貝爾,她原本是美國人,但后來移民到英國生活,在英國生活的期間拒絕了兩位優(yōu)秀男青年的追求,并從她的表兄那里得到了將近七萬英鎊的遺產(chǎn)。當伊莎貝爾拿到遺產(chǎn)之后便開始了游歷,在意大利的時候結(jié)識了梅爾夫人介紹的在歐洲生活的美國人奧斯蒙德,并與奧斯蒙德結(jié)為夫妻。但在婚后生活的過程中,伊莎貝爾逐漸發(fā)現(xiàn)奧斯蒙德之所以會娶自己是因為自己手中七萬英鎊的遺產(chǎn),得知自己受騙的伊莎貝爾傷心欲絕。但令她更痛心的是,當初將奧斯蒙德介紹給自己的梅爾夫人竟然是奧斯蒙德的情夫,并且二人育有一女,同時還計劃著把女兒介紹給曾經(jīng)追求過伊莎貝爾的沃伯頓。伊莎貝爾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陰謀并成功的阻止了這場“骯臟”的陰謀,最后沒有和奧斯蒙德結(jié)婚,獨自一人在意大利生活下去。
亨利·詹姆斯通過伊莎貝爾的人生經(jīng)歷反映了美國資產(chǎn)階級在與歐洲封建階級接觸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伊莎貝爾在這部文學作品當中屬于“暴發(fā)戶”,坐擁大筆財富卻十分缺乏文化教養(yǎng)。亨利·詹姆斯在描寫人物心理活動時將文學作品的主題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兑晃慌康漠嬒瘛樊斨械闹魅斯辽悹柺且粋€自信心很強并且十分熱愛自由的人,她擁有極其浪漫的思想觀念。雖然缺乏文化素養(yǎng),但卻擁有豐富的理想,她的性格十分接近希臘悲劇。她同時擁有著英雄的美好品質(zhì)以及不可觸及的致命弱點。
在伊莎貝爾遭受過被人欺騙的婚姻之后逐漸變得成熟,雖然最終伊莎貝爾沒有和奧斯蒙德結(jié)婚,但她也沒有離開他,伊莎貝爾認為最好的補救方法就是以一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接受現(xiàn)狀,這也可以側(cè)面反映出伊莎貝爾人格中的清教徒傾向。奧斯蒙德可以說是《一位女士的畫像》當中的反派人物,他從小就被濃厚的歐洲文化影響著,他的文化修養(yǎng)以及個人魅力僅僅停留在表面,一事無成的他在和伊莎貝爾結(jié)婚后將自己的“骯臟面”暴露無遺。亨利·詹姆斯還通過描述他與梅爾夫人的陰謀將他的品德揭露得更加徹底。
《一位女士的畫像》的作者亨利·詹姆斯原本出生于美國紐約,但后來逐步轉(zhuǎn)變?yōu)橛鴩:嗬ふ材匪乖诿绹幕陀幕碾p重影響下創(chuàng)作了這部小說。在這部文學作品當中,主人公伊莎貝爾在不斷轉(zhuǎn)換生活環(huán)境的過程中既害怕無法感知美國的本土文化,又害怕被英國文化束縛,最終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樂園—意大利。盡管伊莎貝爾的婚姻以悲劇收場,但在亨利·詹姆斯的描寫當時仍然不難看出伊莎貝爾對自己的反思,這也在暗示作者對于不同文化的態(tài)度,也就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要有所保留也要進行適當?shù)亟蛹{。在這部作品當中,亨利·詹姆斯一直在對主人公伊莎貝爾的內(nèi)心進行描寫,并且人物的命運也蘊藏在對場景的描寫當中。作者將伊莎貝爾豐富又充滿矛盾的精神世界進行了重點剖析,在加強伊莎貝爾行為意識的過程中豐富伊莎貝爾的形象。
亨利·詹姆斯在創(chuàng)作《一位女士的畫像》時更加注重描寫主人公伊莎貝爾在不同階段的內(nèi)心活動,例如伊莎貝爾在生活中對自己獨立性格的欣賞,對于自己身邊每一位追求者的評價以及發(fā)現(xiàn)自己被欺騙后對周圍人看法的轉(zhuǎn)變。亨利·詹姆斯通過獨特的寫作特點清晰地描寫出伊莎貝爾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由模糊到清晰的過程,并設(shè)計了許多情節(jié)來增添這部作品的魅力。
二.《一位女士的畫像》中的人際交往解讀
每個國家之間都存在個體差異性,每個民族都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習慣,在跨文化視角下進行文化交流不僅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價值觀的建立,還可以促進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進程。文學作品一直以來都是各個民族之間傳遞文化信息的存在,其對于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從跨文化視覺的角度對《一位女士的畫像》進行分析,指的是在解讀這部作品的過程中應(yīng)當從跨文化視覺的角度出發(fā),跨文化解讀不僅僅針對于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更是從西方國家的文化出發(fā),充分了解兩國文化之間的差異所在。
跨文化視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指在解讀作品的過程中對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進行了解,學會站在不同的文化立場上思考問題,進而提高自身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并且加深對其他國家文化的接納能力和吸收能力??缥幕暯窍聦Α兑晃慌康漠嬒瘛愤M行分析和解讀,不僅可以深刻了解到其作者亨利·詹姆斯的知識水平,還可以在分析他的作品的過程中,根據(jù)《一位女士的畫像》中的寫作手法以及敘事風格了解到相關(guān)的知識文化背景,輔助更多的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建立一種全新的價值體系,并且引導讀者在了解本土文化的同時對其他國家的文化產(chǎn)生強烈的認同感,加深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并對其中蘊含的人際關(guān)系進行研究。
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畫像》中每一位人物都帶有十分獨特的歷史背景,以這部文學作品的主人公伊莎貝爾來說,她是一個在特殊時期十分向往歐洲生活卻又無法徹底接受歐洲文化的美國人,她的丈夫是一位完全可以接受歐洲文化的人美國人,古德伍德是伊莎貝爾眾多追求者當中的一員,他就是一位完全拒絕歐洲文化的美國人。當我們在研究這部文學作品的時候應(yīng)當對人物的歷史背景進行分析。
《一位女士的畫像》的社會背景是原始美國階段,在這個階段美國人的最終追求是可以在社會中生存,進而忽視了在日常生活當中需要注意的禮節(jié)禮儀。但在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當中,他們一直在享受極其富足的生活,生存是他們生活的最低標準,所以他們十分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禮節(jié)問題。在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當中,英國處于一種高語境交流階段,而美國卻是低語境交流階段,這也是伊莎貝爾在轉(zhuǎn)移到英國生活后無法適應(yīng)的主要原因,因為英國的生活環(huán)境與伊莎貝爾的價值觀差異過大。也正是由于美國處于一種低語境交流當中,也導致了這部作品當中種種悲劇的產(chǎn)生。
價值觀一直以來都是在跨文化交流領(lǐng)域當中進行人際交往的重要部分,在進行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核心也是價值觀。由于每個國家和每個民族的生長環(huán)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直接影響著這些人在對待同一件事物時會產(chǎn)生不同的處理方式,導致這些國家和民族之間會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念,但這些差異都是普遍存在的,在解讀文化作品的過程中應(yīng)當充分尊重不同價值觀之間的差異,這對于理解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具有重要意義。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們對于一件事物的看法和付出的行動,它甚至可以決定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和為人處世的信念。
也正是由于不同民族的人長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當中,導致這些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價值觀念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這幅作品當中擁有兩個極其重要的背景,一個是在歐洲的生活環(huán)境,另外一個是在美洲的生活環(huán)境。這兩個國家擁有著各自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并且對于許多事物的看法都截然不同,因此反映出當一個人在其他國家生活時必定會產(chǎn)生不適應(yīng)的現(xiàn)象。在跨文化視角下來解讀《一位女士的畫像》當中的人際往來,可以使我們更好地解讀這部作品。
這部作品中的亨利埃塔就是一位典型的美國文化擁護者,他完全不能理解拉爾夫那些極具英國特色的行為舉動,這也導致了二人的人際交往以失敗告終。在這部作品當中,古德伍德一共追求了伊莎貝爾兩次,兩次都遭到了伊莎貝爾的拒絕,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對于歐洲文化的全盤否定,雖然伊莎貝爾并沒有接受全部的歐洲文化,但她始終處于一種中立的態(tài)度,在處理問題時也會采取折中的辦法,所以古德伍德的精神層面并不能和伊莎貝爾相匹配。與亨利埃塔不同的是,沃伯頓就是一位歐洲文化的典型擁護者,當他知道了奧斯德蒙接近伊莎貝爾的真實目的時,并沒有將奧斯德蒙的陰謀詭計告訴伊莎貝爾,這也使他間接成為了悲劇發(fā)生的促進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在人際交往當中并不存在高低之分,那些看似高端的文化也需要吸收其他文化。
伊莎貝爾雖然已經(jīng)開始了英國生活,但是她骨子價值觀一直在被美國文化影響著,也正是由于伊莎貝爾過于追求歐洲文化,才導致伊莎貝爾被奧斯德蒙深深的吸引住,最終導致伊莎貝爾的婚姻以悲劇收場。梅爾夫人作為奧斯德蒙的情婦,自然和奧斯德蒙的價值觀不盡相同,二人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并沒有堅持自我,對于外來文化更是全盤接受,從亨利·詹姆斯的字里行間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十分抵觸這種態(tài)度。
這部文學作品當中的大部分人物的本源都是美國,若是將美國與歐洲的一些國家進行比較的話,可以將這個沖突視為低語境社會和高語境社會之間的沖突,這也是大部分文學作品當中的矛盾所在。當一個在一直生活在低語境社會當中的人與他人進行人際交往時,每次都需要依靠詳細的背景知識最為依托,也可以說是當在美國生活的人與別人進行交往時,必須正確的將自己想要傳達的意思表達出來,但是在交流過程中的語境本來就十分復雜,這就導致人們在交流的過程中無法對內(nèi)容進行深度理解。在高語境社會當中生活的人會更加關(guān)注環(huán)境,口頭交際并不是他們獲取信息的唯一途徑。雖然歷史一直在不斷更迭,但在高語境社會當中的文化體系卻沒有發(fā)生明顯的變動,所以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十分豐富。
跨文化交流往往會存在很多隱患,而這些隱患一般都表現(xiàn)在獨立的個體身上,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造成這些困難以及誤會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對于一些文化來說,文化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生活方式,這也會造成不同國家的人在交流的過程中產(chǎn)生分歧。在這部文學作品當中,當美洲人將生活環(huán)境換到歐洲之后,每個人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交際問題,造成交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文化障礙,也有的是因為文化沖突,雖然相差無幾,但幾乎每一個轉(zhuǎn)到歐洲生活的人都遇到了交際問題,只是問題的嚴重程度不同而已。
以《一位女士的畫像》主人公伊莎貝爾的姨夫丹尼爾·托切特為例,托切特從出生以來就一直生活在美國,后來移民到英國生活,并且在英國生活的時間已經(jīng)長達三十年,在三十年里托切特已經(jīng)擁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可以說已經(jīng)完全可以在英國過上富足的生活。雖然已經(jīng)在英國生活了三十年,占據(jù)了人的一生的三分之一,但他體內(nèi)的美國人特征并沒有泯滅。托切特先生是一個對待生活十分認真,并且特別熱情的人,他可以在不忘記美國文化特性的情況下對英國的文化特性進行接納,并且可以欣賞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間的差異所在,這也是在跨文化人際交流的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存在。
但對于這部小說的主人公伊莎貝爾來說,她就是在跨文化視角下人際交流過程當中十分不成功的例子,由于這部文學作品當中的人物和伊莎貝爾或多或少的會有一些關(guān)系,這也就導致伊莎貝爾成為了整部文學作品當中地核心人物。在這部文學作品當中,伊莎貝爾和大部分美國人一樣,希望可以去其他國家了解一下不同的文化特色,浪漫主義在伊莎貝爾的腦海中占據(jù)了主要地位,她無疑是一位理想主義者。在這部作品當中我們在伊莎貝爾身上看到許多美國人的良好品質(zhì),比如說獨立、率真以及純真。但是當伊莎貝爾開始在英國生活時,她就開始了解到不同國家之間會產(chǎn)生多大的文化差異,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她剛剛到達英國的時候,她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無法做到充分的信任,對每一個人都抱有戒備心理,伊莎貝爾的這些反應(yīng)都屬于一種潛意識的心理障礙。
在伊莎貝爾的實際交往過程中,這種對陌生環(huán)境的反應(yīng)屬于一種自然現(xiàn)象,這也是由于伊莎貝爾對于自身人際交往的設(shè)置存在一定障礙。盡管她在剛剛離開美國的時候不斷地暗示自己應(yīng)當在英國多交往,多結(jié)交新朋友,多了解歐洲的文化歷史,但由于伊莎貝爾腦海中的美國文化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導致她在英國生活的時候時刻處于一種精神緊繃的狀態(tài),因此出現(xiàn)了人際交往障礙。雖然伊莎貝爾沒有完全否認英國文化,但也沒有完全接納英國文化,伊莎貝爾始終將自己放在一個中立的位置上。伊莎貝爾無法充分地認同英國的階級制度,也不愿意讓自己成為任何階級當中的一員。因此當伊莎貝爾遇到問題時,它往往會選擇一個折中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也是為什么伊莎貝爾最終選擇了奧斯蒙德的原因。
三.《一位女士的畫像》對跨文化人際交往的啟示
總的來說,在跨文化視覺這個大前提下,這部作品中的每一個人身邊都圍繞著不同的文化,有的人可以全盤接受外來文化,有些人卻十分抵觸。他們對于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也正是他們再人際交往當中的態(tài)度。但是他們似乎更樂于和與自己價值觀相仿的人進行交往,比如伊莎貝爾渴望了解更多的歐洲文化,進而喜愛上熱愛歐洲文化的奧斯德蒙;比如全盤接受歐洲文化的梅爾夫人和奧斯德蒙正是造成伊莎貝爾悲劇婚姻的主導者。他們對于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使他們不斷地互相吸引,這也是《一位女士的畫像》當中主要的人際交往模式。
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畫像》是一部十分成功的心理分析文學作品,作者通過對主人公伊莎貝爾不同階段心理的描寫,來反映伊莎貝爾在跨文化視角下人際交往模式的成熟過程,宛若通過文字為伊莎貝爾描繪了一幅極其生動的肖像畫。在解讀這部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了解到人際交往模式會隨著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這也要求我們在跨文化視角下應(yīng)當遵循人際交往原則,盡可能減少在跨文化視覺下人際交往過程中的隱患。
參考文獻
[1](美)亨利·詹姆斯著:《一位女士的畫像》[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
[2]李麗明著:《人際交往學》,貴州人民出版社[M],2006年
[3]趙娟娟.淺探《貴婦畫像》的悲劇色彩與跨文化交際[J].青年文學家,2020(15):122.
[4]劉潔.《貴婦人畫像》揭示的跨文化交際誤區(qū)淺析[J].梧州學院學報,2019,29(4):80-84.
[5]賀文.人性的真善美——跨文化視角下的《貴婦畫像》和《傾城之戀》[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35(4):40-41,46.
[6]吳佳慶.跨文化視角中分析《貴婦畫像》的悲劇色彩及女性話語權(quán)[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8):109-111.
[7]明正.自由與禁錮——對比分析《貴婦的畫像》和《看得見風景的房間》[D]. 山東:山東科技大學,2013.
[8]章汝雯.《貴婦畫像》中的跨文化交際問題探討[J].浙江學刊,2002(2):204-207.
[9]何瑜.跨文化視角下《貴婦人畫像》解讀[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8,000 (04Z):P.29-30.
[10]尹立民.獨立個性下的悲劇看《貴婦畫像》人物的跨文化交際失敗[J].北方文學,2016(013).
(作者介紹:果海爾妮薩·阿卜力克木,文學博士,現(xiàn)任教于喀什大學人文學院,主要研究少數(shù)民族文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