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松
〔摘要〕一位高三男生因為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對寒假學習安排產生焦慮情緒。心理教師運用焦點解決技術,幫助他聚焦解決、分解目標、找到資源、重拾自信,收到了較好的輔導效果。
〔關鍵詞〕焦點解決技術;高三;考后焦慮;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18-0051-02
一、個案概況
小理(?化名), 男, 獨生子, 高三學生, 班干部,穿著校服,整理利落。身材與同齡人比偏高大, 體型健壯,態(tài)度謙虛謹慎,彬彬有禮。
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后,學生們陸續(xù)得知了各科成績,很快迎來學期的結業(yè)式,步入寒假生活。小理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在向幾個考試科目的老師求助之后,仍然覺得心情不能平靜,產生考后焦慮情緒。小理與學校負責高三心理輔導工作的教師聯系,預約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希望得到心理教師的支持與幫助。
二、心理輔導方法采擇
焦點解決技術與傳統(tǒng)的心理輔導技術最大的不同是重視當事人擁有的力量和先前的成功經驗[1]。它在短時間內不注重原因的深挖,重點探尋來訪者自身的資源,主張通過聚焦未來發(fā)展的積極的觀點幫助來訪者發(fā)生變化,通過來訪者自身的力量解決問題。
在本案例輔導中, 心理教師針對學生的考后焦慮,通過聚焦未來目標的積極的一問一答澄清目標, 希望快速幫助學生發(fā)現自身在考后所思所為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和積極情緒,提高學業(yè)表現,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正向開場,讓“澄清目標”平穩(wěn)學生的情緒
(一)為什么要正向開場
在心理輔導的過程中,運用焦點解決技術首先要進行正向開場,幫助學生梳理自己從學習到考試的經歷,能夠讓學生澄清心理輔導的目標。學生在“ 澄清目標” 正向的敘述過程后, 焦慮的情緒往往會得到較好的緩解。在心理教師的陪伴、傾聽、引導下, 學生逐漸把精力聚焦在面對這個問題上面, 尤其是開始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在“澄清目標”敘述的過程中,曾經采取的各種應對的方法,也會成為心理輔導后期工作的資源。
(二)具體過程
小理: 我這次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成績不理想。眼看就是高中的最后一個假期,我挺著急的,想找您聊聊。
師:非常感謝你對我的信任,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你可以具體說說嗎?
小理: 我平時學習還是可以的, 小測也可以, 而且還經常給同學講題。但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試的時候,就發(fā)揮不出來。
師:為什么這么說?
小理: 這得從中考開始說了。我初中就有這樣的經歷,初三最后突擊提高了 100?多分。中考的時候, 超過咱們學校高中錄取線考上了咱們學校高中。到了高中的時候,入學摸底我還挺滿意的。但是接下來的每次考試(期中、期末)都會倒退,情況挺不理想的?,F在到了最后一個假期,我開始有點著急。
師:這個情況,聽起來確實挺讓人著急的。小理:是啊。
師:你現在的學習情況如何?
小理:我現在上課回答問題還好,回到家里寫作業(yè)的時間也持續(xù)到 11 點半,盡力了。我現在把自己的主持活動、電子琴、唱歌等愛好都陸續(xù)停了, 專攻高考?,F在我的成績在 400 分左右, 二本線是385,一本線是 485,離我的目標差著 85 分呢。
師:你現在采取了哪些應對辦法?
小理: 我試著找了老師, 詢問為什么會這樣, 如何提高。
師:你都找了哪些老師呢?
小理: 我找了物理老師, 然后……; 我找了生物老師,然后……
師:看來你想了很多辦法,我覺得學科的事情, 找學科老師是非常正確的。我們找一份試卷來看看你是怎么完成的,我們一起做個復盤。
小理: 好的。 那就先從化學開始吧。 第一題是…… 第二題是…… 第八題是…… 我就是遇到這道題, 開始有些煩躁, 實在有點難, 做不出來。后面的題目,我就沒有時間做了。一出考場,我發(fā)現后面的題目我做錯了,好多題目我都會,就是沒有時間了。
師: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嗎?
小理:平時還好,我會跳過。期中期末考試太重要了,我不敢跳過,也不愿意跳過去。
師:我們一起做了復盤,發(fā)現最大的困難就是遇到難題或者不會的題目,思路和時間都會卡在那里。
小理:是的。
首先,通過這段對話,讓學生具體來說說自己遇到的問題——考后焦慮。學生對于問題的闡述過程中表達的情緒,一方面教師要表達共情,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自己所做的努力。當學生表達自己的努力時,焦慮等負面情緒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其次,通過上面這段師生對話,我們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心理輔導目標越來越聚焦,這也對應了焦點解決技術中的“ 具體、正向、行動化、情景化的小步驟[2]”。這個案例中, 問題最終聚焦于如何解決遇到的難題或者不會的題目。
最后,在正向開場的過程中,已經表現出這位學生的很多勝任力量。比如他說自己曾經找過很多老師,這是資源;比如他說自己平時考得比大考好,初三突擊提高 100 多分,這是例外;比如他對自己從中考到現在的成績變化,他對現在的分數和期望分數的對比,這是他的優(yōu)勢。這些資源、例外、優(yōu)勢,都可以成為心理輔導后期中很重要的賦能要素。
四、體驗交流,讓“例外”成為解決問題的力量
(一)為什么要發(fā)現例外
發(fā)現例外,就是幫助來訪者找到解決之道,從而建構來訪者已經擁有的方法與資源。在正向開場中, 小理平時考得比所謂的大考好,初三突擊提高 100?多分, 這都是例外。我們要積極肯定, 給予學生尊重, 這是對學生的賦能,可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
(二)具體過程
在接下來的心理輔導過程中,幫助學生正?;@個問題,弱化其問題解決的畏難情緒,激發(fā)其問題解決的意愿。心理教師采用了互動游戲的體驗交流活動,在這個輕松愉快的過程中,跟學生充分交流,用“發(fā)現例外”的眼光,凸顯問題解決的可能, 激發(fā)學生成長的力量。
學生反思自己平時的練習,包括每周的測試都可以輕松應對,都可以做到遇到難題先跳過。借助一些游戲或者言語對話等交流,幫助學生梳理以往人生經
歷,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力量,找到解決之道。
五、正性鼓勵,讓“暢想奇跡”助力改變的進展
(一)為什么要暢想奇跡
人們在改變自己的時候, 特別喜歡奇跡發(fā)生。在心理輔導的結束階段, 心理教師運用正性鼓勵, 與學生“ 暢想奇跡”, 給學生改變的可能性增添助力。恰當的“奇跡”問句,可以幫助學生堅定自信, 找到“下一步”“一小步”的“始于足下”之術。學生從“奇跡問句”中,可以進一步塑造自己的生活, 瞥見不一樣的生活形態(tài)。
(二)具體過程
師:假如下次考試,也就是寒假后的開學測試, 你解決了這個問題,你認為是你做了什么,從而發(fā)生這樣的奇跡?
小理:我覺得要加強遇到難題跳過的這個訓練。師:那你認為需要幾次這樣的訓練?假期中可
以實現嗎?
小理:夠了,我現在手里已經有三套練習試卷了。師:如果奇跡發(fā)生了,你認為你還可能做了什么? 小理:我覺得我還找了另外幾科的老師做了考
后談話,聽取了老師的建議。師:還有嗎?
小理:做到這些,就能實現。
師:可以嘗試一下,期待你的成功!
在運用奇跡問句的時候,要在“澄清問題”“發(fā)現例外”之后,也就是解決方法已經初步找到的情況下,這時候的奇跡問句,能夠更好地推動解決的想法。每次運用奇跡問句的時候,我都感到被學生滋養(yǎng)和成長。
六、結語
新學期開學了,我收到了信息,他的努力讓他實現了他的奇跡。
注: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 十三五” 規(guī)劃重點關注課題 “運用讀寫技術對中學生積極情緒、積極心理品質的干預研究”(編號 CAEA16049)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宮火良 , 許維素 . 焦點解決短期療法應用效果的分析[J]. 心理與行為研究,2015,13(6):799-803.
[2]徐睿 , 許文鋒 .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在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應用[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7(1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