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程
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以下優(yōu)勢:創(chuàng)造學生樂于探索的問題情境;突破傳統(tǒng)教學中較難解決的重難點;提高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效率。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還能讓學生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動靜結合,增進學生理解記憶。
隨著通信與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課堂教學形式正在向信息化轉變。課堂教學已由傳統(tǒng)的教材結合教師的語言、板書、掛圖的形式發(fā)展到校園局域網下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取長補短,達到“1+1>2”的效果,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一)可以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探索的問題情境
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大多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長此以往,他們會形成惰性思維,不愿意主動去探索與思考。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生動、更貼切的問題情境,這種相對熟悉、自由的情境會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二)可以突破傳統(tǒng)教學中的重難點
傳統(tǒng)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部分教學重難點,特別是圖形與幾何領域的重難點很難突破,歸根結底,是因為學生沒有足夠的經驗支撐他們進行空間想象。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播放動畫視頻、旋轉分解幾何體等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思維支撐。學生以此為基礎,由直觀到抽象,培養(yǎng)和拓展自身的抽象思維。
(三)可以提高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效率
課前預習時,學生閱讀教材后可以通過上網搜集資料,嘗試自己解決一些問題,再帶著沒有解決的問題進入課堂,在課堂上重點關注這些問題。教師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清晰、完整地呈現在課件上,課后將課件分享給學生,學生結合課件進行課后復習,這樣就能有效提升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效率。
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具有交互性,即信息傳遞是雙向的,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向教師傳遞信息,學習興趣自然會提高。信息技術也能將教材原有情境進行提煉簡化,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容易思考的問題情境。
教學《折線統(tǒng)計圖》時,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收集最近10天日平均氣溫的任務。課上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利用網絡搜集到的信息,學生很有興趣,積極思考,很快便發(fā)現了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課后,我給學生布置了收集自己從一年級開始的身高、體重數據并繪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的任務,學生想到了詢問體育教師等多種方法來收集數據。由于數據較多,還有的學生想到了用Excel表格來繪制折線統(tǒng)計圖,體會到了信息技術的便捷。
教學《校園綠地面積》時,學生面對測量指定綠地面積這個單一問題情境,很難制定可行的測量計劃。課上我給學生呈現了利用無人機拍攝的綠地照片,學生結合照片描繪綠地輪廓,想到了將綠地分割成幾塊近似的基本圖形測量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感知知識形成過程,突破教學重難點
要解決部分學生掌握知識點靠“記”而不是“理解”這一問題,就要讓學生真正參與重難點知識形成的過程。信息技術有豐富、形象、生動的特點,能有效將抽象的知識加以直觀展示,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本質屬性,解決教學重難點。
教學《圓的面積公式》時,公式的推導過程既包含轉化思想,也包含極限思想,下課后,全班至少一半的學生只記住了公式,不理解公式是怎么推導的。書本上的圖片只用不同顏色區(qū)分了兩個半圓,比較生硬。為此,我制作了一個動畫,完整展現了圓剪開再拼接的過程,將不同部分的周長和面積用不同顏色進行了區(qū)分,幫助學生構建起了這個轉化的過程,學生很直觀地感受到了轉化之后各部分去了哪里,哪些地方發(fā)生了變化。
為了引導學生在把圓越分越細的過程中體會極限思想,我通過對拼接成的圖形進行變色、閃動等效果處理,組織學生觀察發(fā)現:圓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學生閉上眼繼續(xù)想,當分的份數足夠多時,幾乎就是一個長方形,再結合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便既省時又清晰地突破了重難點。
(三)發(fā)揮動靜結合優(yōu)勢,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小學生對動態(tài)內容感知快、印象深,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可以發(fā)揮動態(tài)與靜態(tài)有機結合的優(yōu)勢,化靜為動,讓知識動態(tài)化。在具體操作上,定格、慢放、加速、重復等都是較為有效的手段。
教學《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中的相遇問題時,學生對“速度和×時間=總路程”這個數量關系式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在講解時我先用線段圖表示兩輛車行駛的總路程,在線段圖上分別標記出每輛車1小時行駛的路程,接著拖動這兩條線段至原圖下方并合并成一條線段,這條線段即速度和,兩車同時行駛幾小時就有幾條這樣的線段,線段總長就是兩輛車行駛的總路程。這樣,不易表述的靜態(tài)內容就生動地呈現在了學生面前。
教學《組合圖形面積》時,圓環(huán)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本課的難點。有的學生想不到圓環(huán)怎么形成的,課上我把從大圓中拿去一個小圓的過程動態(tài)地演示出來,學生很快就理解了圓環(huán)面積是大圓面積減小圓面積。再比如求幾個半徑相同的扇形的總面積時,課件上我準備了一些小扇形,讓學生在交互式一體機上拖動、旋轉、拼接,順利地解決了大扇形與小扇形圓心角的關系。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還在探索階段,如果過度應用,信息技術反而會成為課堂的干擾源;多媒體課件也不能完全代替黑板,好的板書重現力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教師教學理念的現代化遠勝于教學技術的現代化,我們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用好信息技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