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波,高虹,陳定華,李欣,鄒紅東
(貴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泌尿外科,貴州 貴陽 550002)
腎盂旁囊腫為臨床常見病,其病變位置處于腎門周圍的囊腫,病變期間患者多會出現(xiàn)夜尿增多、腹部包塊及腰背脹痛等癥狀,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往常臨床多是利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該病,其治療效果較為顯著,但該手術方法操作較為復雜,對主刀醫(yī)師的經(jīng)驗要求較高。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后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逐漸步入人們的視野,該手術屬于微創(chuàng)療法,且手術操作較為簡單[2]。據(jù)相關研究顯示[3],使用后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對腎盂旁囊腫患者進行治療,在改善患者不良預后方面可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鑒于此,本文就后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治療腎盂旁囊腫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
1.1 一般資料。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式,選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貴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20例腎盂旁囊腫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根據(jù)手術方法將12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為35~74歲,平均(56.25±2.54)歲,右側(cè)囊腫42例、左側(cè)囊腫18例。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為36~75歲,平均(56.31±2.48)歲,右側(cè)囊腫40例、左側(cè)囊腫20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研究已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同意。納入標準:①經(jīng)B超、CT診斷確診為腎盂旁囊腫的患者;②存在手術夜尿增多、腹部包塊等癥狀的患者;③存在手術適應證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②凝血功能不全者;③認知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觀察組:對患者行后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讓患者采取健側(cè)臥位后對其實施全麻,并抬高腰橋,消毒鋪巾后選擇腋后線上、十二肋緣下2 cm做第一點套管穿刺點,在腋前線上、十二肋緣下2 cm做第二點套管穿刺點,在中線上、髂嵴上方2 cm做腹腔鏡通道。分別在三點置入10 mmTrocar及腹腔鏡后,在第三點充入500 mL的氣體,確?;颊叩臍飧箟毫κ冀K維持在15 mmHg左右,隨后在腹腔鏡后直視下進行操作。采用超聲刀于患者腰方肌腰大肌表面逐漸向上分離,找到輸尿管后向上分離至腎盂,根據(jù)術前影像學圖像尋找腎盂旁囊腫,切開囊腫頂部后引流囊液,并使用超聲刀將囊壁完全切除,通過電凝徹底止血后采用碘酊紗布擦拭余囊腫壁,破壞上皮細胞的分泌功能,隨后使用3-0 DEXON線縫合囊壁及其周邊組織間斷處,取周邊脂肪組織填充囊腫殘腔,避免囊腫壁靠近殘腔而增強復發(fā)的幾率,留置引流管后即可縫合切口,術畢。對照組:對患者開展經(jīng)腹膜腔鏡。讓患者采取健側(cè)臥位,行全身麻醉,并將枕頭、軟墊分別放置于患者腰部下方和腋下,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于臍上方穿刺Trocar,將其作為腹腔鏡通道;隨后分別在腹直肌外側(cè)平臍水平及臍與劍突連線中點穿刺Trocar,將其作為操作通道,為患者建立氣腹后,置入腹腔鏡進行常規(guī)探查。沿結腸外側(cè)溝縱行切開側(cè)腹膜,并將結腸推至內(nèi)側(cè),使腎筋膜自己腎脂肪囊完全暴露。余下手術操作與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顯效:夜尿增多、腹部包塊等癥狀完全消失,經(jīng)B超或CT檢測發(fā)現(xiàn)囊腫壁清除干凈;有效:夜尿增多、腹部包塊等癥狀基本緩解,血壓未見升高;無效:以上癥狀均未改善,且血壓出現(xiàn)升高的趨勢。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分別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等手術相關指標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若檢驗結果為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對比。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n(%)]
2.2 手術相關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較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
組別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對照組 60 102.25±5.36 25.69±3.54 5.24±2.35觀察組 60 85.25±5.41 17.21±3.25 5.32±2.54 t - 42.472 8.823 0.116 P - <0.05 <0.05 >0.05
往常臨床多是對腎盂旁囊腫患者開展經(jīng)腹膜腔鏡手術,這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腎盂旁囊腫的位置較深,經(jīng)腹膜作切口較難找到病灶組織,操作難度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腹腔鏡技術的發(fā)揮。
后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近幾年在臨床中興起的一種微創(chuàng)療法,相較于經(jīng)腹膜腔鏡手術而言,該手術方法的優(yōu)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經(jīng)后腹腔探查,較容易找到腎盂及其腎蒂血管,在切除病變組織時可降低對腎盂及其腎蒂血管的損害[4]。②在切除病灶組織時不會受到腸道及肝脾的影響,可確保病灶組織完全切除,避免殘留,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采用后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對腎盂旁囊腫患者進行治療,可取得較為良好的治療效果。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的手術切口較小,且術中若出現(xiàn)大出血的狀況,可邊吸邊找出血點,并根據(jù)出血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止血,同時還能在手術的同時利用電凝的方式止血,確保手術視野始終處于清晰的狀況,不僅能夠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還能確保手術順利進行,有助于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5-7]。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較少對腎盂旁囊腫患者開展后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不僅能夠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在腎盂旁囊腫的治療中雖具有較為良好的效果,但就目前而言,該手術方法尚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①經(jīng)后腹腔途徑的術野空間較小,極易影響主刀醫(yī)師的正常發(fā)揮;②經(jīng)后腹腔途徑在雙側(cè)腎盂旁囊腫的處理中,需分兩次進行[8-9]。
綜上所述,針對腎盂旁囊腫的患者,采用后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對其進行治療,可有效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同時還能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治療效果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