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體育類在線課程建設研究

2021-08-26 18:22張力
體育學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體育類體育課程

張力

摘?要:后疫情時期,高校體育類課程的在線資源建設,是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隨時切換線上教學的必要保障,是滿足學生對多類型體育專項課程需求的必要手段,是多渠道拓展學生體育視野的有效途徑,也是優(yōu)化體育課程資源的必然趨勢。在調研國內主流在線課程開放平臺的基礎上,提出基于成果導向理念的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模式,以學生成功獲取學習成果為目標,設計不同教學方法,制定個性化學習要求和評價等級。將成果導向理念融入體育課程的主要路徑包括:確定清晰學習成果目標、遵循體育課程屬性優(yōu)化設計課程的內容、分類有序構建在線課程體系、設計混合式學習的目標達成途徑、豐富在線課程的授課場景與特色、提升課程技術含量、打造多元化評價體系。

關?鍵?詞:體育在線課程;教學改革;成果導向理念

中圖分類號:G807.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21)03-0106-06

Abstract: Under the post epidemic era, the onlin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t college is a necessary guarantee for switching online teaching at any time under the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a necessary means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for various types of sports special courses, as well as an effective way to expand students' sports vision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along with an inevitable trend to optimiz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the open platform of mainstream online courses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teaching reform mod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BE, which aims at students' successful acquisition of learning results and designs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develops personalized learning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 main ways to integrate OBE concept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clude: determining clear learning achievement objectives, following the attribut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content, constructing classified and orderly online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ing ways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blended learning, enriching the teaching scen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curriculum,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content of curriculum, and building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onlin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teaching reform;concept of OBE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體育,黨的十八大以來對體育工作做出一系列批示、講話,成為新時代中國體育發(fā)展的指導思想[1]。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要求,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成為高校的根本任務,其中,體育素質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必備素質之一[2]。深化體育素質教育的教學改革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之一,必須把體育教學改革成果落實到體育課程建設上,不斷深化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深入推進體育課程信息化。

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為達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效果,提升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和柔性化,各地持續(xù)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在疫情防控形勢變化下能隨時切換進行在線教學[3]。然而,當前高校體育課程在線資源建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要,也難以適應后疫情時期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尤其是在線課程能否實現理想的效果,取決于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信息化時代,探討將成果導向理念融入體育類在線資源課程建設具有必要性。

1?高校體育類在線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1.1?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下隨時切換線上教學的必要保障

在疫情防控下,線上課程有效輔助實現了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后疫情時期,高校體育類課程在線資源建設要成為隨時切換線上教學的必要保障。首先是切換線上課程,需要有充足的體育類在線資源課程供學生選擇。其次,除了提供體育類在線視頻課程以外,學生需要通過線上平臺與教師互動,例如,打卡跑步、練習體育動作、動作視頻的上傳,教師點評,學生分組交流練習心得等方式達到聽課不停學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體育類課程具有操作性、反復訓練性、場景模擬性等獨有的特點,體育類在線資源共享建設需要滿足學生對反復練習、場景練習、操作訓練的針對性指導。

1.2?滿足學生對各類型體育專項課程需求的必要手段

在實踐中運用“互聯(lián)網+教育模”式后,傳統(tǒng)教學模式需要向“互聯(lián)網+”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發(fā)展才能滿足學生對多類型體育專項課程的需求。大部分高校開設體育課程的師資或者設備條件有限,開設體育類課程的門類有限。例如,有的學校由于條件限制無法開設游泳、滑冰、高爾夫等體育課程,這與學生對多類型體育專項課程的學習渴望形成矛盾。開展體育類課程在線資源共享模式建設具有非常重要意義[4],一方面通過資源共享緩解了高校體育師資和設備資源的限制,另一方面通過模式創(chuàng)新拓展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增強體育技能的渠道。

1.3?多渠道拓展學生體育視野的有效途徑

有效共享在線教育資源,可以為體育教育的課內外一體化發(fā)展提供助力,學??梢栽谡n堂上對技術動作進行講解,使學生了解有關知識,而學生在復習以及預習時,可以選擇專項VR以及有關APP學習。在線資源共享模式有助于多渠道拓展學生體育視野,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體育論壇等及時更新體育新聞、明星消息、焦點事件以及其他有關于體育的知識等,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yǎng)。此外,學校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宣傳有關于體育的內容,以轉發(fā)以及點贊等方式擴大體育教育的影響力,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多了解體育賽事的機會,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學生欣賞比賽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參與積極性,培養(yǎng)并加強學生的體育精神。學校還可基于互聯(lián)網組織與體育相關知識的比賽,引導學生進行線上答題,從而在有效傳播體育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的歸屬感與自豪感。學校應充分發(fā)揮網絡的優(yōu)勢,利用新媒體持續(xù)宣傳體育相關知識,使終身體育的理念根植于學生心中。

1.4?優(yōu)化體育課程資源的必然趨勢

高等教育的課程改革走向在線資源共享模式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選擇,是體育教育的必經之路,也是促進體育教育更好發(fā)展的重要手段。體育課程信息共享不僅僅是在校內,還可以在不同學校之間,甚至是國際學校之間,各學校都有自身的金牌課程或是優(yōu)秀教師,通過大學體育教學的信息共享,優(yōu)秀的體育師資不僅指導本校學生,還可以惠及全國高校,大大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率。在線資源共享模式還可以通過數據共享、大數據分析,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進行分析,更好發(fā)現大學生體育學習的特點,發(fā)現大學生體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作出應對改變,使得大學生對體育課程更感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高校體育類在線課程建設的現狀

MOOC時代到來,引發(fā)了各界的廣泛關注,成為了近年來的一個研究焦點。如何迎接挑戰(zhàn)、把握機遇、探索在線體育教育成為了教育界重要的問題[5]。2020年10月29日教育部公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擬認定3 560門課程,其中線上一流課程717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327門、線下一流課程1 464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868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84門。體育類課程入選標志著體育類課程的金課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尤其是體育舞蹈、身體運動功能訓練、運動心理學、運動療法、浪尖上的海洋體育——海島野外生存、運動訓練學等7門體育線上課程資源建設,標志著體育類課程在線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通過學堂在線、超星慕課、網易公開課、騰訊精品課平臺等7個國內主流在線課程開放平臺的體育課程進行調查分析,發(fā)現我國高校體育類在線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還處于積極發(fā)展階段[4],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課程數量和比例較少

經調查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20年底,各共享教學資源平臺開設體育類課程的比例不超過5%。選取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6個共享教學資源平臺作為調查對象,調查情況如下:(1)中國大學慕課平臺,該平臺影響力最為廣泛,建設課程的學科門類覆蓋齊全,課程總數7 601門,體育類課程303門,占比3.99%;旗下專欄國家精品課程791門,體育類課程26門,占比3.29%,這些體育課程有:體育與健康、體育教學論、擊劍入門、田徑、運動生物力學、智能體育概論、運動員機能評定與訓練監(jiān)控、24式太極拳、科學健身法纏絲健身功、體育產業(yè)價值工程、體育綜合英語、體育舞蹈、大學足球、三人制籃球、跆拳道初級教程、棒球、羽毛球、乒乓球、基礎氣排球等。(2)學堂在線,重點建設高等教育課程資源的平臺,課程總數3 296門,其中體育相關課程113門,占比3.43%,包括有公共體育課程和專業(yè)體育課程,例如運動心理學、運動與健康、運動訓練學。(3)超星慕課,屬于課程資源最具有優(yōu)勢的平臺之一,課程總數17 211門,其中體育相關課程192門,占比1.12%,典型課程有體育概論、健美操、足球、網球、游泳、乒乓球,旗下的超星爾雅是超星公司著力打造的通識教育品牌,擁有綜合素養(yǎng)、通用能力、成長基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公共必修、考研輔導6大門類,但并未見體育類相關課程。(4)網易公開課,屬于綜合性資源平臺,集成各類教育課程、培訓課程、職業(yè)技能課程,課程總數14 220門,其中體育相關課程153門,占比1.07%,開設體育課程并不集中于高校體育課程,而是兼有體育素質、體育文化等其他興趣類、科普類課程。典型課程包括乒乓球運動的健康機制、足球歷史與文化、羽毛球運動的健康機制等。(5)好大學在線,是國內幾十所高水平大學自愿組建的開放式合作教育平臺,提供優(yōu)質課程教學、第二專業(yè)系列課程教學、高端培訓系列課程,目前處于建設初期,課程總數2 017門,其中體育相關課程14門,占比0.69%,建設目的是實現高水平大學之間教學資源共享及學分互認。(6)騰訊課堂(認證課程),是騰訊為職場技能提升開設的專門平臺,主要包括各類IT職業(yè)技能、實用英語、文藝修養(yǎng)等課程,課程總數432門,目前還沒有體育相關課程。通過以上調查發(fā)現,體育類課程建設在各類平臺中還處于積極發(fā)展的初級階段,較常用的在線資源課程平臺中體育課程數量較少,且占比較少,其中,專業(yè)體育課程多于公共體育課程,缺少簡單入門級的體育通識課。學生廣為喜愛的體育類課程還有相當多沒有進行在線資源建設,例如,各種類型的游泳課、田徑項目、臺球、馬術、高爾夫、壘球、跆拳道等課程。

2.2?分類不夠清晰

幾乎全部在線資源課程平臺的二級欄目都沒有體現體育課程,調查顯示愛課程網的課程欄目最為全面,其課程欄目主要包括哲學、醫(yī)藥、藝術、外語、經管、計算機、農業(yè)、園藝、理學、工學、文學、歷史、心理學、法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學、大學先修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沒有體育課程這一類別。而學堂在線、網易公開課分別把體育類課程歸納在其他門類里。由此可見,體育類課程在線資源的建設還沒有達到一定的規(guī)模,因此各資源平臺的一級目錄里并未設立體育課程欄目,這一點不利于學生查找體育課程。

2.3?訪問量不足

在評價衡量課程關注度與受歡迎程度時,一般會將學習人數、訪問人數等作為主要指標。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上,選擇體育概論、體育舞蹈、大學體育—游泳、大學體育(二)、田徑、大學體育—乒乓球、體操運動、羽毛球運動教學理論與實踐等較為熱門的7門體育課程,統(tǒng)計得到平均學習人數為4 427人次;選擇經管理工文法學科的Python語言程序設計、科舉與唐詩、管理概論、財務分析與決策、模擬電子技術、分子生物學、公司法7門課程,統(tǒng)計得到平均學習人數為114 163人次,遠高于體育類課程的平均學習人次。

在學堂在線平臺上,選擇乒乓球入門與提高、網球技術動作入門、排球、太極拳推手、速滑基礎理論與訓練、武術、游泳7門具有通識性的體育類課程,平均學習人數為10 807人次;從經管理工文法選擇C++程序語言設計基礎、生活英語進階、公共管理學、財務分析與決策、汽車理論、電路原理、法學高級入門7門課程,統(tǒng)計得到平均學習人數為274 011人次,仍然遠高于體育類課程的平均學習人次。

2.4?教學方法較單一

大部分在線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講座為主,以大量文檔、幻燈片為主要授課形式,有的課程甚至沒有視頻,只有文檔。教學設備不足,演示效果不佳,缺少真實場景的教學環(huán)境。體育類課程更容易比其他專業(yè)課程形成互動,然而單一化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互動效果。

2.5?評價方式欠多元

目前的在線教學資源課程對于學習產出的評價主要是通過學生在線作業(yè)、在線試卷、在線答疑等環(huán)節(jié)來體現。學習產出可以理解為在完成課程的學習后,可獲取的產出,如羽毛球課程,學生學習視頻,但無法衡量學生掌握羽毛球課程的素養(yǎng)、技能的程度[6]。就目前來講,我國在衡量在線課程效果時采用的方法還比較單一,需要針對學習產出,結合信息技術優(yōu)勢,建立集自評、互評以及系統(tǒng)評價等于一體,全方位、多元主體的綜合評價體系[7]。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體育類課程的在線資源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大批量的體育課程尚未建設,有少部分課程上線,遠遠無法滿足學生對體育課程在線資源的需求。

3?高校體育類在線課程建設的路徑

2013年6月我國被接納為“華盛頓協(xié)議”簽約成員。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簡稱OBE)引導教學改革,具有現實意義。OBE是指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后所取得的學習成果。OBE強調4個方面,分別是學生的成果、讓學生取得成果的原因、幫助學生取得成果的途徑、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方法。隨著教育部對本科教學的審核評估的開展,OBE教學理念被各學科課程所重視,一批體育學科的學者開始研究OBE教學理念與體育課程的融合[8-9]。

因材施教是OBE模式的核心,要求學校要結合個體實際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手段,從而盡可能提高所有學生的體育能力,更好完成教學任務。同時,OBE模式希望可以培養(yǎng)學生“樂學”的精神與“會學”的技能,從而實現學生“學會”的目的,其關注的并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掌握的內容,而是學生在未來可以應用的內容,希望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運動習慣。除此之外,該模式對學習的過程并不過于關注,關注的重點是學生學會的內容。比如對于籃球課程來講,OBE模式關注的是學生掌握的知識、技戰(zhàn)術能力以及培養(yǎng)的運動習慣,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與身體素質。以OBE教學理念為指引,深入探索以體育在線課程資源開放共享平臺的“課內外有機結合,校內外有機結合”的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能有效提升體育課程教學質量,打造優(yōu)質的體育教育教學體系,旨在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體需求和個性發(fā)展,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中單純傳授體育知識、技術的普遍現象[10]。

OBE教育模式的核心包括持續(xù)改進、結果導向與人本觀念。因此,OBE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應首先明確課程目標,其次確定實現課程目標的教學策略,最后要對學習成效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形成“定義學習成果目標—創(chuàng)設學習目標達成途徑—評估學習成效產出”的可持續(xù)閉環(huán)[11]。

3.1?確定清晰學習成果目標

大多數體育課程的學生基礎不同,對課程技術的領悟能力不一樣。所以調整體育教學的期望、改革教學目標具有極重要的意義。體育教學的目的并非使學生獲得求生或是某種體育技能,而是希望可以通過教學活動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體育課的參與積極性得到有效的調動與激發(fā),從而使終身教育這一理念扎根學生的心中。學校應緊緊圍繞這一核心目標,通過分解確立若干具體的小目標,采用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學教學手段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法也需要做出改革,根據OBE模式的核心原則,教師應以終身體育為目的設計教學內容,采用科學的方法,使學生了解、接受體育運動,并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因此,應結合各項目的特點設計課程內容、確定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多媒體技術與教具等,讓學生對項目有感官認識,之后進行實戰(zhàn)演習,按照掌握技能高低分為幾個組,由不同教師分別負責各組的教學工作,從而使學生個體的教學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提高教學的成效與質量[12]。

3.2?遵循體育課程屬性優(yōu)化設計課程的內容

公共體育課程的屬性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必修課程,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程是把身體發(fā)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勞動技能教育、心智開發(fā)等寓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要途徑。

在OBE理念下,體育課程的內容設計需要牢牢把握以落實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案畢業(yè)要求的邏輯主線,明確課程目標與畢業(yè)要求的對應關系,精選、整合、優(yōu)化課程教學內容,突出“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xù)改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首先是梳理學生體育強國的理想信念,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思政元素。中國是體育大國,正在實現體育強國的夢想,每一位青年學子都肩負著實現體育強國夢的歷史使命。其次是梳理學生對于體育文化的自信,不論哪一類體育項目,都有運動的文化與傳承。體育文化蘊含在中華文明中傳承至今,課程內容中要有表述。再次是隨著科技發(fā)展,持續(xù)更新、傳授體育理論知識,使得學生能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最后,在體育課程教學中融入意識塑造的內容,例如樹立學生遵守體育規(guī)則的意識、培養(yǎng)堅持拼搏的意志品質等。

3.3?構建分類有序的在線課程體系

調查發(fā)現各在線資源平臺的課程有明顯同質化問題,相同或是相近名稱的課程較多,但所屬院校、主講教師不同。相同的課程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不過如選擇過多,便可能會使學生產生茫然的感受。大部分在線資源課程平臺還沒有單獨區(qū)分體育類課程,更加缺少對體育類課程的類別梳理。因此,建設在線資源共享課程需要以構建分類有序的高校體育類課程體系為起點,制定清晰可行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起點建設中融入OBE理念,讓學生能夠在課程選擇階段識別學習產出的級別。

根據體育類課程門類多、科目多、級別多的特點,應當構建分級分類課程教學體系,把體育健身、體育健美、民族傳統(tǒng)體育、體育文化類課程區(qū)別開,把初級、中級、高級課程區(qū)分開,把體育專業(yè)與體育素養(yǎng)課程區(qū)分開。各網絡平臺設置專門的課程歸屬欄目,把體育課程按類按級歸屬進去。在線教育、體育協(xié)會以及高等院校等應科學規(guī)劃在線課程,有效整合課程資源,明確課程標準,從而實現在線課程健康發(fā)展。

3.4?設計混合式學習的目標達成途徑

由于當前的在線資源形式對于體育類課程的適宜性不強,影響在線課程的質量。體育類課程具有操作性、反復訓練性、場景模擬性等獨有的特點,所以在在線教學過程中應采用混合模式,也就是以SPOC以及慕課等為基礎[13],綜合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工具,建立集課堂教學與在線課程于一體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完成一定時間的在線學習任務。體育課程建設融合式一流課程,要同時具備線上和線下條件,以線下條件選取場景,以線上條件模擬場景。通過在線教育的方式傳授動作技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不過線下教學卻不存在這一問題,所以對于體育課程而言,應靈活運用在線與面授兩種方式。第一,應建設在線助教隊伍,為各高校體育教師的跨學校授課提供支持。第二,應科學設計學習模式,充分發(fā)揮線上教育與面授兩種方式的優(yōu)勢,在為學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學習手段的同時,使教學質量也得到全面的提高。我國應根據體育課程的實際,深入研究體育在線學習模式,比如應探索視頻清晰度的調整、板面的轉換等功能,使學生無需過于依賴筆記本或是臺式電腦,而通過手機隨時隨地學習體育課程,有效發(fā)揮移動終端的優(yōu)勢。

OBE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且借助線下指導,發(fā)揮教師當面指導的優(yōu)勢。例如,乒乓球課程,學生對于乒乓球的發(fā)球、接球、擊球動作的學習,主要通過反復觀看視頻得到前期預習,帶著問題到課上與老師和同學們交流練習,既節(jié)約了課上基礎部分的練習,又讓課堂的內容得以延伸,教師也能夠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獲知學生學習的難度和困惑度。因此,融合式課程的教學效果要遠遠大于傳統(tǒng)課程教學模式,學生把基礎內容在課前完成,課上達到質的提升,課后實現質的飛躍,融合式教學模式是一流課程建設的重要模式[14]。

3.5?豐富在線課程的授課場景與特色

由于采取線上學習的方式,體育課程的體驗性大大削弱,所以為更有效培養(yǎng)學生體育課程的興趣,增強體驗感,在線體育課程需要加強場景的變換,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這種場景既可以是實體,也可以是虛擬的。場景的設置同樣需要考慮課程的特色,應積極創(chuàng)新改革課程的設置方式,使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與體育發(fā)展可以協(xié)調統(tǒng)一,體現學校的教育特色,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例如農林類院校可以探索實現野外競技類體育課程,科技類院??梢蕴剿黧w育科技類課程,發(fā)揮學校優(yōu)勢特長辦好特色體育課程并實現在線資源的開放共享,正是優(yōu)勢資源惠及全面的體現,也是在線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初衷。再比如北京大學提出終身體育教育這一體育教學理念,廈門大學探索出開放式的體育教育體系,這些都說明探索特色體育教育體系的重要性。

3.6?提升在線課程的技術含量

在信息化時代,人們對于課程的畫質、鏡頭切換、動畫制作等要求也不斷提高,在線體育課程的設計與制作過程中,新型技術的添加會使課程增色不少。如在講解運動動作時,通過使用3D動畫技術進行動作分解,使用AR技術讓學生體驗三維立體世界。觀察著名運動員的動作,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講解更為生動有趣且富有效果。當然,教育視頻的制作到上傳,全程需要大量的硬件資源,包括體育設施、運動場館、攝影器材、訪問平臺以及網絡存儲等,也需要大量的軟件資源,包括教練員、技術人員以及攝影師等,而各高等院校的資源是有限的,獨立負責課程的開發(fā)與管理會造成過高的成本,而且會因為人員、網絡資源以及多媒體資源的不足而降低在線體育課程的教育效果,無法保證教育的質量,在后期維護的過程中也可能會造成較多成本。因此,高等院校應積極與其他組織開展合作,如多媒體平臺、網站以及體育組織等通過合作明確彼此的權責,發(fā)揮彼此優(yōu)勢,形成多贏的局面。由此可見,高等院校和其他組織的合作對于在線體育課程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3.7?打造多元化評價體系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學的資源更加豐富,教學的手段也更加多樣,呈現出動態(tài)分層、對分課堂、翻轉課堂、合作學習等各放異彩的局面。科學地通過網絡工具更新和傳播與體育課程相關的技術、知識以及新聞等,可以豐富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更深層次的認知,從而引發(fā)學習參與的興趣,是成果產出教學模式的保障[11]。

與其他學科相比,體育課程有著明顯的不同,其在情感體驗、組織管理、方法內容以及教學場所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所以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在體育課程中的應用也與其他課程有一定的不同。為確保翻轉課堂在體育課程中的應用成效,教師應打破傳統(tǒng)思維,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健康為主線,創(chuàng)設更多運動體驗的環(huán)節(jié),不過也要在教育過程中落實安全防范工作,避免由于翻轉課堂模式的實施而危害學生的安全[15]。

OBE模式的應用要求學校應創(chuàng)新和改革評價的方法、內容與主體。首先,評價主體多元化??己藢ο蟛⒉粌H局限于教師、學生自身,小組其他成員以及教師均是多元評價體系內的評價主體,各評價主體的評分應以相應的權重進行綜合,從而確定最終的評分。其次,評價內容多元化。在多元評價體系下考核的重點依舊是有關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不過關注的重點并非技能與知識水平,而是技能與知識的提高程度。再次,評價方式多元化,是指要綜合終結性和形成性兩項評價內容,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學生的態(tài)度、技能與認知情況,后者主要包括學生完成拓展任務、課堂表現以及學習主動性等方面的情況。最后,評價維度多元化。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的表現、在線學習與測試結果等均會影響到最終的綜合評價成績。所以多元評價體系可以有機融合微觀與宏觀、線上線下、學生和教師的評價,評價內容、評價過程以及評價方法更為合理,可以獲得更客觀、全面、準確的評價結果,更有效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近年來,我國對體育教育工作極為重視,教育部要求應對教學形態(tài)進行重構,在合理范圍內開放優(yōu)質教育資源,有效抓住信息時代為教學工作創(chuàng)造的有利條件,通過變軌超車全面提高我國教育質量。隨著AI技術的不斷革新,信息化時代已然到來,作為新時代的體育教師,要不斷提升信息素養(yǎng),充分利用在線資源,持續(xù)提升教學質量,既要做好在線課程資源的利用者,也要做好在線課程的建設者,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貫徹《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具體體現。

參考文獻:

[1] 樓俊超,徐獻杰. 習近平關于體育工作重要論述的豐富內涵與重大意義[J]. 體育學刊,2019,26(3):1-7.

[2] 俞海洛,方慧,劉洋,等. 習近平新時代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啟示[J]. 體育學刊,2020,27(5):76-81.

[3] 胡啟林,丁小博,陳莉,等. COVID-19疫情下線上大學體育課程體系建構研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46(6):48-59.

[4] 肖爾盾.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混合學習模式探索[J]. 中國電化教育,2017(10):123-129.

[5] 雷敏. 我國大學體育課程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J]. 體育學刊,2017,24(3):101-105.

[6] 陳傳湞,周威. 大學羽毛球“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 體育學刊,2017,24(5):98-101.

[7] 嵇愷. 基于OBE理念體育教育專業(yè)田徑課程評價體系構建分析——以武漢體育學院為例[J]. 湖北體育科技,2019,38(8):744-747.

[8] 姜波. OBE:以結果為基礎的教育[J]. 外國教育研究,2003(3):35-37.

[9] 胡永紅,吳邵蘭,黃春神. 基于OBE的體育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微——以韶關學院為例[J]. 韶關學院學報,2018,39(5):33-36.

[10] 肖爾盾.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混合學習模式探索[J]. 中國電化教育,2017,369(10):123-129.

[11] 荊雯,李洋,劉元國. “互聯(lián)網+教育”背景下泛在化新型體育學習模式研究[J]. 體育學刊,2019,26(1):120-124.

[12] 張萍,黃志劍. 終身體育的理想與現實:大學校友的身體活動變化與體育課程回顧性評價的關系[J]. 體育學刊,2021,27(4):105-110.

[13] 趙紅,張童. MOOC時代下的高校健美操網絡課程建設與應用[J]. 當代體育科技,2015,5(18):125-126,128.

[14] 吳昊. 小學體育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的思考[J]. 新智慧,2021(4):19-20.

[15] 張文才,何敏學. O2O教學模式應用于體育教學的本質與模式建構[J]. 教學與管理,2020(1):86-88.

猜你喜歡
體育類體育課程
2022年在晉招生高校體育類專業(yè)錄取統(tǒng)計表
淺析體育類短視頻的傳播策略——以抖音為例
2021年在晉招生高校體育類專業(yè)錄取統(tǒng)計表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2020年在晉招生高校體育類專業(yè)錄取統(tǒng)計表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軟件設計與開發(fā)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2016體育年
五家渠市| 扶余县| 扎囊县| 贵德县| 上杭县| 托克托县| 大同市| 怀化市| 图木舒克市| 湛江市| 宜兰市| 永康市| 盈江县| 大厂| 清原| 佛冈县| 武隆县| 营山县| 锦屏县| 岑溪市| 贵港市| 敦化市| 千阳县| 胶州市| 车致| 赫章县| 剑阁县| 绍兴县| 报价| 海南省| 达拉特旗| 绵阳市| 福海县| 武川县| 尚志市| 漯河市| 浦县| 永城市| 抚顺县| 台中市| 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