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榆
西夏文《三才雜字》(亦稱《雜字》)是一部西夏蒙學(xué)字書,目前所公布材料皆為殘片,未見完整版本,諸多學(xué)者對其進行了整理、拼接、研究工作,俄藏第十冊《三才雜字》(甲種本)инв.№2106340號材料第一頁即是拼接的成果,其左右兩頁是斷開的,經(jīng)學(xué)者拼接后成為一頁,中有三行殘缺不全的字,從“”(黑煙)至“”(皇恩),學(xué)者都將其歸為“云部”,如李范文先生和中島干起教授合作的《電腦處理西夏文雜字研究》所列《雜字》二十六個部類及文本整理[1],王靜如先生《西夏文〈雜字〉研究》對《雜字》的全文譯釋[2],聶鴻音先生、史金波先生《西夏文〈三才雜字〉考》推斷的《雜字》目錄及對инв.№6340號內(nèi)容的描述[3],索弗羅諾夫與卡坦斯基合著《西夏文雜字》整理出了1477條詞條的排列[4],等等,均是如此。但佟建榮老師在《西夏文〈三才雜字〉殘頁考》一文中提出了一個疑問:“‘云’與‘雪’之間,有3行內(nèi)容并不屬于‘云’的內(nèi)容,其中第3行有可識文字為‘’(眾治)、‘’(皇天),這當屬于另一個標題下,從圖版看此3行前一行確實是標題的裝飾,但從整體頁面看,這個標題左右兩半正好都是8行,也就是說按蝴蝶裝,此處當是版心,而從內(nèi)容和殘留看,此處又不是版心,不知是何原因。”[5]166-175的確,從詞義來看,第三行的“”(益眾)、“”(皇恩)二詞,很難想象是屬于“云部”,筆者很認同佟建榮老師提出的這個疑問,猜想這中間殘損的部分,可能還存在另一個部類標題,只是因為殘損目前見不著了。本文打算在此基礎(chǔ)上作進一步的探討。
這里要討論的內(nèi)容是圖一中用黑線框出的部分,也即蝴蝶裝左右兩個半頁接合的地方。按殘存的文本來看,正如佟建榮老師所說,左右半頁各有8行正文,右半頁左邊還帶有一團墨跡,此當蝴蝶裝的版心。這團墨跡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如上下文“云”、“雪”等小標題的裝飾墨跡,一是版心書名“雜字”旁的魚尾。不過,從墨跡本身所存來看,確實不像魚尾,更像“云”、“雪”等小標題的裝飾墨跡。從《俄藏黑水城文獻》公布的照片來看,下文很多完整頁面所保存的版心中,皆未出現(xiàn)魚尾,凡書名“”二字皆刻在兩橫線之間,并無其他裝飾圖案。
圖一:俄藏инв.№6340《三才雜字》
當然,《俄藏黑水城文獻》公布的這個《三才雜字》實際上是由инв.№210與6340兩個編號的材料拼合在一起的,而根據(jù)索弗羅諾夫所厘清的材料,這里討論的一頁屬于инв.№6340,而版心保存完整的皆來自инв.№210。但索弗羅諾夫公布圖版中正好有兩個編號相同的一頁(見圖二),兩件材料的版本幾乎相同,極有可能是出自同一刻本的兩個編號。
圖二:俄藏инв.№6340與210《三才雜字》比較
另外,核查《雜字》的所有殘存版心的材料,版心標題皆刻在兩橫線間,均無魚尾或裝飾性標志。所以,這里進一步確定,這團墨跡應(yīng)該就是如“云”、“雪”等小標題的裝飾墨跡。也就是說正文小標題出現(xiàn)在了蝴蝶裝版心的位置,極不合常理。
但就西夏文獻而言,蝴蝶裝不標準的情況確實存在,同樣是《雜字》,在英藏黑水城文獻中,還可以見到版心位置正文與書名合刻在一起的情況?!岸鼗蛧H項目(IDP)”發(fā)布的一組《英藏黑水城文獻》漏刊的西夏文《雜字》殘片,打破了我們一直以來對蝴蝶裝的認知。這組殘片共37頁,36頁刻本、1頁寫本,保存程度不一,整體上來看是蝴蝶裝的裝幀方法,但在細節(jié)上卻值得深究。
其中編號為Or.12380/1843(D)的殘頁,左右及下半頁皆有殘缺,存留部分有版心,內(nèi)容屬“雪”、“霜”等部。編號為Or.12380/1843(G)的殘頁,共九行,皆存上半頁,相連九行之間并無“(字雜)”及頁碼的標識,從左往右數(shù)第四、第五行中間有類似折痕的線,若以此為版心,卻無版心的標志,若認為是一頁中的左半頁或者右半頁,那么此頁行數(shù)未免太多。編號為Or.12380/1843(I)的殘頁(見圖三),已看不到左右邊線,但靠近中縫的折痕處有一行西夏字,上半行是正文,屬于西夏文《雜字》的“駱駝部”,下半行是“(字雜)”及頁碼“(九)”。
圖三:英藏Or.12380/1843(I)《三才雜字》
編號為Or.12380/1843(L)的殘頁,保存較為完整,此頁上半部分基本上是完整的,可以看到左右兩邊的邊線,如果將標有“(字雜)”及“(十二)”一行算作版心,左半頁七行,右半頁六行,并不對稱,若將“版心”算作右半頁,那么左右對稱,但無版心。編號為Or.12380/1843(M)的殘頁,有版心且版心以左殘缺嚴重,右邊相對完整,不算版心在內(nèi)共有七行。編號為Or.12380/1843(P)的殘頁,左半頁的左上、左下皆殘,中間靠左有完整雙欄邊線,可見此頁左半頁為六行,與編號Or.12380/1843(L)殘頁的左半頁行數(shù)不一致,右半頁行數(shù)未知。
因為這組皆為殘頁,未有完整頁面,但綜合以上諸頁,這極有可能是一件沒有版心的蝴蝶裝,也正因為此,我們才看見如圖版三這樣文獻正文與本應(yīng)屬于版心的標題刻在同一行的情況。這說明西夏時期不規(guī)范的蝴蝶裝確有存在,本文討論的инв.№6340這一蝴蝶裝或許又是一不規(guī)范的形式。
再看文本內(nèi)容,左邊一頁第一行只能辨認出幾個殘存構(gòu)件,第二行保留完整。前文已及,第二行的“”(益眾)、“”(皇恩)內(nèi)容與“云部”有些格格不入??紤]這些殘字中明顯有與“”(雨)有關(guān)的構(gòu)件,筆者猜想這部分詞會不會屬于“雨部”之詞?
我們不妨先看看相關(guān)的蒙學(xué)字書和類書關(guān)于“天部”的分類。敦煌蒙學(xué)字書伯三七七六號《雜集時要用字》(或擬作《俗務(wù)要名林》)中,于“天部”即有“云”、“雨”、“雪”依次相連的三類,“雨”類之下列“零雨”、“霖霪”、“暴雨”、“驟雨”、“膏雨”、“旱澇”等詞條[6]426;在諸類書中,《太平御覽》、《太平廣記》、《冊府元龜》等書中皆設(shè)“雨部”;在西夏人編修的百科典籍《圣立義?!反媸赖哪夸浿校煳牟績?nèi)亦在“云”、“霧”后列“雨”條。也就是說,在這些蒙學(xué)字書和類書中,介紹“天部”或“天文”類詞語的類別時,一般會單列“雨”類,這說明在當時人所認為的天象里,“雨”是可以單獨成部的。
下面試著分析一下這些詞語是否都與“雨”有關(guān)。
可以說,以上這些詞或直接或間接都和“雨”相關(guān)的,而和“云”似相差較遠。
所以,從文本內(nèi)容上看,上兩組詞語意義上是涇渭分明的,инв.№6340版心左頁前兩行劃歸“雨”類是完全成立的。換言之,此頁版心中的那團墨跡無疑應(yīng)是“翶”字標題的裝飾性標志了。這樣,我們在《三才雜字》以往研究歸納的部類目次中可在“天部”之下增加一個“雨”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