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歸:1881—1891年英國公平貿易運動

2021-08-30 02:26劉強謝雪
財經問題研究 2021年8期
關鍵詞:貿易保護主義重商主義

劉強 謝雪

摘 要:本文以1881—1891年英國公平貿易運動為切入點,研究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歸。19世紀70年代的經濟危機打破了由英國的工業(yè)家和銀行家、普魯士的容克地主和美國內戰(zhàn)前的農場主構成的支持自由貿易的跨國聯(lián)盟,歐洲大陸國家紛紛提高關稅保護本國產品市場。此前受益于自由貿易政策的英國部分制造商受到沖擊,從而領導和組織了回歸貿易保護主義的公平貿易運動。但由于英國的工業(yè)先發(fā)優(yōu)勢,形成了更強大的支持自由貿易的聯(lián)盟,從而沒有讓公平貿易運動的政策主張得到足夠的政治支持。雖然如此,公平貿易運動的許多主張符合當時英國的長期利益,但卻因為對自由貿易的信仰而被推遲執(zhí)行。

關鍵詞:貿易保護主義;公平貿易運動;英國對外貿易政策;自由貿易政策;重商主義

中圖分類號:F1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21)08-0022-09

一、問題的提出

在英國崛起的過程中,對外貿易政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13—16世紀,英國的毛紡織業(yè)并不具備比較優(yōu)勢,先是由低地國家控制英國的出口市場,再到16世紀英國出口呢絨,但由于缺乏印染等技術,荷蘭獲得多數的利潤。在這種困境下,英國采取了重商主義政策,多次重申禁止羊毛出口的禁令,對于無特許證而輸出羊毛的違令者重罰,同時征收高額的羊毛出口稅以及禁止外國呢絨輸入,鼓勵技術工人移居英國,并且以國家力量開拓海外市場。在這一系列的政策下,毛紡織業(yè)最終成為英國的首要產業(yè)。通過類似的措施,英國的亞麻、絲織產業(yè)也得到發(fā)展,尤其是棉紡織業(yè),在18世紀下半葉超越毛紡織業(yè)成為英國的首要產業(yè),并開啟了英國的工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的先發(fā)優(yōu)勢使英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競爭優(yōu)勢,此時英國對外貿易政策也開始轉向自由貿易。英國于1823—1827年開始降低關稅,于1846年廢除谷物法,1849年廢除航海法[1-2]。

19世紀40年代,英國由重商主義政策轉向自由貿易政策,這被稱為英國對外貿易政策的第一次轉向。但此后英國對外貿易政策沒有固定為自由貿易,而是隨著英國面臨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作出調整。從19世紀70年代起,美國和德國崛起,英國發(fā)生農業(yè)危機。面對競爭國紛紛采取保護主義政策,英國也出現了要求關稅保護的呼聲,1881年出現了公平貿易運動,1903年張伯倫領導了關稅改革運動,1932年實行帝國特惠制,最終完成了英國對外貿易政策的第二次轉向[3]。

目前,學界對英國對外貿易政策的第一次轉向關注較多[4]-[7],對英國對外貿易政策第二次轉向的研究則稍顯不足[8-9],且對第二次轉向的研究重點在20世紀初的關稅改革運動[10-11]和20世紀30年代的帝國特惠制[12-13]。Zebel[14]指出,已有研究傾向于直接分析1929年經濟危機對英國對外貿易政策最終轉向保護主義的影響,或者僅僅將這種轉向追溯到張伯倫領導的關稅改革運動,而忽視了更早的要求回歸保護主義政策的一次政治嘗試——公平貿易運動。雖然這次運動最終并沒有改變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但這次嘗試不僅是在理論上,而且是在政治實踐上,使其受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并為之后的保護主義在英國的復興積累了社會優(yōu)勢和政治優(yōu)勢。英國關稅改革運動的領導者張伯倫稱其對自由貿易信條產生懷疑,就是在作為貿易大臣反對公平貿易運動者的過程中產生的[15]。因此,研究和分析英國公平貿易運動有助于理解英國對外貿易政策的第二次轉向,并厘清這一轉向背后的原因和機制,也能夠為理解美國當今回歸貿易保護主義背后的邏輯以及如何應對提供一些啟示。

Zebel[14]在批評學界忽視對公平貿易運動研究之后,對該運動的過程進行了詳細梳理,他認為公平貿易運動是英國對作為自由貿易范本的科布登條約體系崩潰、歐美國家高筑貿易壁壘的反應,而運動失敗的原因是由于當時對社會主義強烈反對,運動沒有得到工人階級的支持。雖然Zebel[14]關注到了公平貿易運動的社會基礎,但并沒有對各個社會集團的利益得失進行詳細分析。Brown[16]重點關注了支持公平貿易運動的社會基礎——面對外國產品激烈競爭和高關稅的制造商和土地貴族,并對各個社會集團進行了詳細分析,但在解釋運動失敗的原因時,又回到了政治因素,認為缺乏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和自由黨統(tǒng)一派對保守黨的限制,而且對反對公平貿易的社會基礎分析不足。Gourevitch[17]從應對危機切入,認為面對1873—1896年的經濟危機,英國選擇堅持自由貿易,而不像法國、德國、美國和瑞典等選擇保護主義,是因為其有一個強大的社會聯(lián)盟。Gourevitch[17]通過分析上述五國應對危機的政策選擇,建構了關于政策選擇的一般理論,但沒有具體分析公平貿易運動的政治運作過程。Gourevitch[17]通過“社會聯(lián)盟”[社會聯(lián)盟是由社會的組成部分和國家的組成部分根據相關利益交叉組成的,社會聯(lián)盟形成后推動或反對一定的政策。與“利益集團”概念認為利益明確的某一社會集團直接影響政策不同,社會聯(lián)盟更強調政策選擇的政治運作過程。]的概念鏈接起決定政策轉向的兩端——社會基礎與政治實施,強調政策轉向是社會聯(lián)盟政治運作的結果,這為分析政策轉向的過程和機制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Gourevitch[17]將意識形態(tài)歸結為某種歷史傳統(tǒng)和價值觀,認為其相對穩(wěn)定,無法解釋政策的不確定性,但塑造英國對外貿易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是不斷變動的,這些理論往往為社會聯(lián)盟推動政策的轉向提供證據,并且很多理論家是不同社會聯(lián)盟的重要參與者。此外,還有一些通史類研究涉及相關事件的描述,如閻照祥[18]、錢乘旦和許潔明[19]與克拉潘[20]的研究,這些研究為本文進一步分析公平貿易運動提供了堅實的文獻基礎。本文將在Gourevitch[17]的基礎上,將理論家及其理論分析加入到社會聯(lián)盟的分析框架中,對英國公平貿易運動這一貿易政策的運作過程進行梳理和分析。

二、英國單邊自由貿易政策及其面臨的挑戰(zhàn)

憑借工業(yè)革命中的先發(fā)優(yōu)勢,僅占歐洲8%—10%人口的英國,1800年生產的生鐵就占歐洲的29%,1830年更是高達45%。1800年英國人均工業(yè)產量水平超出其他歐洲國家110%,到1830年更是超出250%[21]。強大的工業(yè)能力能夠使得英國產品保持競爭力,因而在自由貿易政策下仍然能夠獲取利潤,并且自由貿易政策能夠讓英國獲取更加廉價的原材料和更廣闊的市場,因而自由貿易政策開始逐漸被工業(yè)家及其支持者們所接受。經過一系列政治斗爭,1846年谷物法被廢除,英國重塑了國內資本家、貴族和工人的利益結構,從而開啟了自由貿易時代。此后英國經濟進入了一個貿易和工業(yè)加速增長的階段。在1843—1847年和1857—1861年,英國出口量每年增加超過6%,GNP每年增長2.4%,人均GNP每年增長2%,這是1800—1945年的最高增長紀錄[21]。這增強了自由貿易信徒的信心,格萊斯頓和科布登等極力推崇自由貿易。1846年,科布登訪問歐洲各地,聯(lián)合當地的自由主義者推銷自由貿易政策,他反復強調稱:“自由貿易會在國家稅收方面帶來好處(尤其因為走私將銷聲匿跡),會通過消除農業(yè)和工業(yè)利益集團所助長的經濟扭曲而創(chuàng)造繁榮,也還會締造和平,因為只有通過自由貿易,歐洲才能避免自私自利的統(tǒng)治者所煽動的戰(zhàn)爭”[22]。但當時這些理由并沒有打動歐洲大國的當政者們,歐洲的主要國家仍然維持著較高的關稅水平。

1860年,試圖通過犧牲某些經濟利益來實現法國外交目標的拿破侖三世,與極力向法國推銷自由貿易政策以緩解英法貿易逆差的英國簽署了《科布登—謝瓦利埃條約》[23]。在上述條約中,英國廢除了所有制成品的關稅,大幅降低絲綢、葡萄酒及其他酒類的進口關稅,并撤銷煤炭的出口管制;法國則同意在5年內以最高不超過25%的稅率進口英國商品,并立即降低煤、鐵和機器等的進口關稅;更重要的是,英國堅持單邊自由貿易政策,將給予法國的關稅消減擴展到所有國家。此后10年,以《科布登—謝瓦利埃條約》為藍本,大多數歐洲國家加入了自由貿易網絡,歐洲平均關稅水平下降了約50%,由此開啟了歐洲短暫的自由貿易時代。

英國單邊自由貿易政策影響了歐洲大國的貿易政策。英國通過自由貿易為初級產品提供了一個開放的世界市場,將英國的工業(yè)家和銀行家、普魯士的容克地主和美國內戰(zhàn)前的農場主捆綁在一起,形成一個跨國的支持自由貿易的聯(lián)盟。但歐洲國家以從屬的地位被納入英國主導的國際勞動分工中,成為英國工業(yè)的供應商[7]。這也是自由貿易政策的根本目的:“英國最終希望通過接受自由貿易,向在歐洲和美國的競爭者提供開放英國市場這個有吸引力的誘餌,借此說服他們把生產要素放回到農業(yè)中?!诠I(yè)部門的代言人看來,自由貿易是一個手段,借此可把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當然還有那些‘落后地區(qū)和新殖民的國家,納入一種塔克早在1750年就倡導的依附關系中”[24]。

自由貿易政策在這一時期的英國非常成功,以至于自由貿易的信徒將其上升為絕對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自由貿易對大家都有好處,自由貿易導致和平。這也使得政策的合理性消失之后仍能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就英國單邊自由貿易政策本身來說,作為實現戰(zhàn)略目的的政策工具,它更多地依靠觀念和榜樣引導來實現,從而放棄了使用武力和經濟報復達成戰(zhàn)略目的手段,減少了通過友好說服達成目的的籌碼。更重要的是,它既無法排除搭便車者,也無法防止英國的貿易伙伴退回到保護主義。

1870—1874年,歐洲發(fā)生了一次經濟蕭條,主要是由于大量的農業(yè)進口打擊了國內農業(yè)經濟,造成了歐洲大陸國家農民的生活水平停滯不前。這次危機對歐洲大陸國家的打擊比英國更嚴重,因為與已經完成工業(yè)化的英國相比,整個歐洲大陸還有63%的人口在農業(yè)部門[3]。歐洲大陸的這種經濟結構使得各個國家都迅速采取關稅措施來保護國內市場,德國在1879年實行了新的關稅稅則,俄國、奧匈帝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家甚至更早就開始調整關稅政策,就連法國也在1885年5月7日頒布了新關稅法。而英國繼續(xù)實行零關稅政策,單方面開放市場。

在歐洲大陸紛紛回歸貿易保護主義和高筑關稅壁壘的同時,英國國內經濟受到沖擊,這一時期也被歷史學家看成是英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變時期[25]。1874—1879年英國發(fā)生了一次工業(yè)衰退,1879年制造業(yè)和農業(yè)方面的失業(yè)情況比19世紀后半葉(除1858年)的任何一年都嚴重[26]。同時,英國國內出現了對與日俱增的貿易逆差的擔憂,英國制成品進口比重也越來越高。1868年英國進口報表上第一次為“制鐵和制鋼”分列一個項目,1868—1869年這個項目的數量平均是40萬鎊,1875—1879年平均為100萬鎊,1880—1884年則達到了260萬鎊[20]。不僅體現在進口方面,英國的出口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19世紀70年代,英國對歐洲和美國出口的總價值下降了,而對英帝國成員的出口顯著增長,其中制造品的這種出口轉向體現得更加明顯。1870—1880年出口到英帝國成員的紡織品占英國紡織品總出口的比重從27%上升到37%,生鐵和半成品的鐵制品的占比從22%提高到31%[3]。如果只考慮制造品貿易,英國貿易逆差從19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3]。

國內的失業(yè)和貿易逆差引發(fā)了人們對英國工業(yè)的擔憂,很多人認為是英國單邊自由貿易政策導致了英國制造業(yè)的衰落。根據1885年對工業(yè)和貿易蕭條原因的調查報告,就業(yè)不足是現在經濟蕭條的最重要特點,這個問題十分嚴重也十分讓人擔憂,這是因為外國越來越高的關稅阻止英國生產工業(yè)品以及外國因為免關稅承諾而不斷侵入我們國內的市場造成的[27]。這份報告還提到了德國采取貿易保護政策獲得成功之后對英國的威脅,德國與英國國內以及殖民地市場的競爭日漸增長。英國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經歷了長時期的物價下跌,再加上19世紀80年代開始在海外和國內市場上都受到了外國制造品的競爭,使得英國實業(yè)界產生了沮喪情緒。早在1877—1881年,英國國內就出現了很多相關的討論,這些討論普遍不滿當前英國的關稅政策,提倡互惠和報復關稅。這些呼聲得到了一些工業(yè)中心的支持,但并沒有引起公眾的關注,自由黨政府也沒有采納相關建議。[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兩大政黨為自由黨和保守黨,自由黨代表英國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經濟上實行自由貿易政策,政治上實行無形帝國政策。與之相對的是同時期的保守黨,關注帝國問題,強調要與殖民地保持緊密聯(lián)系,并且不斷擴張帝國勢力。]直到1881年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的成立,才最終在英國國內產生影響。

三、制造商、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與保守黨

(一)制造商與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

1881年,英法貿易條約需要續(xù)簽,因為不滿條約部分條目,麥基弗提議建立一個組織來直接管理反對自由貿易的運動。他得到了幾個工業(yè)家的支持,1881年5月17日,六位發(fā)起者在倫敦組織了第一次會議。在1881年5月31日的一次私人會議上,參會者們綜合了工業(yè)和金融等多方面的利益,認為有必要向公眾宣傳英國單方面自由貿易的影響,同時討論英帝國是否能在報復關稅下獨立發(fā)展。也是在這次會議上,決定了該組織的名稱為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并很快以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和啟動相關活動的名義進行募款。

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一經成立,便聯(lián)合商會共同反對與法國貿易條約的續(xù)簽談判。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認為,1860年簽訂的英法貿易條約明顯對法國貿易更加有利,而英國因為強烈希望當時的法國能夠轉變?yōu)樽杂芍髁x,本身已經犧牲了很大利益,現在既然法國表現出對貿易保護主義回歸的傾向,讓英國犧牲更大利益是不公平的。因為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意識到當時的英國貿易政策導致了貿易逆差和工業(yè)蕭條,所以主張對那些向英國征稅的國家征收進口關稅。

1881年8月,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開始準備政策方案并向公眾開放,在泰晤士報等報紙上發(fā)布宣言:(1)除非提前一年通知可以終止,否則不再續(xù)簽任何商業(yè)條約,以保證采取相應的財政政策維護英國的利益。(2)為了國內工業(yè)進口的原材料免關稅,以保證英國制造商能在與其他國家制造商的競爭中取得勝利。(3)向對英國產品征收進口關稅國家的制成品征收適當關稅,但對愿意對英國制成品出口免稅的國家免稅。(4)對從外國進口的農產品征收適當關稅,但對英帝國其他成員的農產品免稅,因為他們已經準備好與英國制造品合理互換。這是為了將英國的資金、技術和工業(yè)轉移到自治領,而不是一些對英國持敵對態(tài)度的保護主義傾向的國家;將農業(yè)進口國家從那些不愿意開放市場的國家轉移到英國的殖民地[14]。這是一份代表制造商利益的貿易保護主義宣言,這是對1846年以來英國實行的單邊自由貿易政策的否定。自由貿易的支持者主張,因為存在比較優(yōu)勢,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將對雙方都有利?,F在英國制造商認為,自由貿易政策已經造成了英國工業(yè)的損失。

通過分析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的成立和當時的經濟環(huán)境可以看出,英國保護主義復興最初是由部分制造商支持的,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轉變,在于英國的經濟發(fā)生了變化,工業(yè)長期蕭條,貿易逆差不斷擴大,恰好英國此時奉行自由主義政策。因此,很自然地,一部分商人開始意識到這兩者的關系,質疑單邊自由貿易的公平性。面對這種質疑,除了形成代表性社會聯(lián)盟推動關稅改革外,這一時期還形成了支持這一改革的經濟學流派——歷史經濟學派。這一流派的學者包括阿什利和坎寧安等,他們復興了英國重商主義的傳統(tǒng),并借鑒德國歷史學派的思想資源。梅俊杰[2]將歷史經濟學派的立場總結為:自由貿易時代不過是英國重商主義悠久歷史中的一段小插曲;國家政權在英國大國地位的形成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從歷史角度批評正統(tǒng)(政治)經濟學,敦促用歸納、比較、歷史的方法重建經濟學;英國應吸取自身歷史經驗,回到以重商主義方式促進國家利益的正道上;英國應該組成一個對內自由貿易、對外構筑壁壘的帝國關稅同盟;英國只有重拾曾長期采用的貿易保護及帝國特惠這樣的重商主義政策,才能維持自己已遭到威脅的世界優(yōu)勢地位。這一學派的主張為推動英國關稅政策的轉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新的代表性社會聯(lián)盟增強了政策轉向的社會基礎,新的理論為社會聯(lián)盟提供了論證合法性的工具,但政策最終的轉向還要看社會聯(lián)盟與政治的互動。

(二)制造商與保守黨的聯(lián)合

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建立不久,英國就進入了一段貿易復興期。據就業(yè)統(tǒng)計數字顯示,1874—1879年英國的確發(fā)生了一次長期的工業(yè)衰退,但在1879年之后,有一次明顯的漲潮,1882年一般工會的失業(yè)率已經下降到2.3%[26]。雖然在這幾年中,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印刷和發(fā)布了大量的小冊子和文章宣傳公平貿易,并沒有引起大眾過多的注意,當時執(zhí)政的自由黨政府對這些建議置之不理。相反,許多保守黨更加偏愛關稅政策。與保守黨聯(lián)合之后,公平貿易運動逐漸開始發(fā)展。與自由黨堅持自由貿易原則不同,保守黨此時已經意識到了隨著歐洲各主要大國民族國家的形成和工業(yè)化的展開,英國的經濟霸權開始受到挑戰(zhàn)。為了保持英國的霸權,保守黨大肆譴責自由黨政府的“無形帝國”政策,提出建立“有形帝國”的新政策。為此,保守黨在19世紀70年代促成的政策有兼并斐濟、建立南非聯(lián)邦以及購買蘇伊士運河以保障與印度的聯(lián)系[28]。

丘吉爾是保守黨中支持公平貿易運動的代表人物。1884年,丘吉爾公開呼吁人們關注英國制造業(yè)的情況,認為英國鐵工業(yè)和絲綢工業(yè)死氣沉沉,煤炭工業(yè)“有氣無力”,呢絨工業(yè)也是“窒息無聲”[20]。保守黨成員與議會中的公平貿易者聯(lián)合起來,在議會上對執(zhí)政的自由黨進行質詢,要求議會對貿易和工業(yè)蕭條的原因進行調查,但格拉斯頓領導的自由黨政府一致拒絕任何形式的調查。

1885年,自由黨政府辭職,保守黨獲得一次短暫的執(zhí)政機會,由索爾茲伯里組成的內閣在議會上立即宣布政府將對導致貿易和工業(yè)蕭條的原因進行調查,即使自由黨極力反對,最終還是專門成立了由諾斯克特爵士擔任主席的皇家委員會對工業(yè)蕭條的原因進行調查。

皇家委員會的調查報告一共有四版,最終發(fā)行了兩份,一份是多數派報告,一份是少數派報告,多數派報告有18位成員簽名,少數派報告僅有4位成員簽名。兩份報告都承認英國的貿易和工業(yè)處于蕭條狀態(tài),收益下降,工人實際狀況因為雇工率的下降而變差。對于衰退的原因,兩份報告都認為有以下因素:過度生產、黃金需求增加導致價格下降、英國工人運動發(fā)展導致企業(yè)負擔大、運輸費用下降以及技術教育的發(fā)展等。真正產生分歧的是關稅和外國競爭是否導致了英國工業(yè)蕭條[27]。

多數派仍然堅持自由貿易原則,認為關稅并不是導致工業(yè)蕭條的主要原因,主張蕭條主要是貴金屬也就是黃金需求上升導致物價相對下降引起的。少數派則認為英國的關稅不利于制造商出口,英國遇到了強大的對手,尤其是德國和美國。作為工業(yè)家和國際貿易商來說,他們機智靈活,毫不遲疑地采用最新方法制造和出售,竭力取悅客戶,德國更是得益于靈活的信貸制度。德國和美國都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廣闊的國內市場,用關稅來保護新興工業(yè)。少數派根據調查對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的宣言提出了更加具體的建議,認為對外國制成品進口征稅應該確定在10%—15%之間;也應該對相應的農產品進口征稅,并且為了補償國內食品價格上升,建議廢除對咖啡、茶和糖的征稅。這次調查因為自由黨的反對沒有在議會被討論,但這顯示了保守黨對公平貿易運動的回應,兩者的關系愈發(fā)緊密。

保守黨政府的執(zhí)政期非常短,1885年秋天又面臨著重新大選,除了在發(fā)起調查上對公平貿易運動回應,并沒有其他更多的行動。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在1885年大選中決定支持保守黨,在選區(qū)為保守黨宣傳。1885年10月16日,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創(chuàng)辦了《公平貿易》周刊,并在此平臺上進行了大量關于財政改革也就是關稅改革的宣傳。雖然關于關稅改革的問題并不是這次大選的主要競選目標,但自由黨政府聯(lián)合科布登俱樂部,提出“面包貴”(Dear Loaf)的口號,從而打敗了公平貿易的支持者,自由黨最終贏得了這次大選。

1886年,自由黨重新上臺,提出了《愛爾蘭自治法案》,[該法案允許愛爾蘭建立自己的議會和內閣,但其外交、軍事和關稅仍受英國控制。]這個法案遭到保守黨的激烈反對,主張帝國統(tǒng)一的張伯倫等自由黨議員也反對這一法案,導致自由黨政府垮臺。不久,張伯倫與支持帝國統(tǒng)一的自由黨人組成自由黨統(tǒng)一派,從自由黨中分裂出來,支持保守黨組內閣上臺執(zhí)政。

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旗幟鮮明地反對愛爾蘭自治,為此進行了大量宣傳。在《公平貿易》周刊公開發(fā)聲:“在帝國內實行自由貿易以及在世界實行保護主義,這是公平貿易的最終目標,如果英帝國不團結以及在英國國內實行分裂政策,我們又該怎么實現這個目標”[14]?這次的保守黨政府上臺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的地位,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一時成為官方聯(lián)盟,這也改變了公平貿易運動的方向。過去公平貿易支持者是在議會上對政府中的自由貿易支持者進行集中攻擊,現在由保守黨執(zhí)政自然不能再對政府進行攻擊,也不能實行任何關稅改革的措施,因為現在政府里有自由黨統(tǒng)一派,這些人大部分支持帝國主義,但對關稅改革懷有敵意。于是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只能建立新的分支機構在國內面向大眾進行宣傳活動,舉行了大量的會議,努力吸引商會和農業(yè)會所支持公平貿易。

公平貿易運動在保守黨上臺后迅速發(fā)展,于1887年到達頂峰。在這一年,公平貿易運動經過長期宣傳,獲得了多方力量的支持。一方面,公平貿易運動獲得了大量國內相關利益集團的支持,特別是農業(yè)利益集團,因為他們受到自由貿易的影響最大,強烈要求關稅保護;另一方面,公平貿易運動取得的更大成就是獲得了殖民地的支持。在1887年4月4日第一屆殖民地會議上,好望角殖民地代表霍夫邁爾提出了一項非常積極且影響深遠的建議,即通過商業(yè)聯(lián)合實現帝國統(tǒng)一,即在英帝國內建立共同關稅,向帝國以外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2%的關稅,其中帝國關稅用于日益增加的帝國防衛(wèi)費用[29]。這項提議與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的建議十分相似,在1887年4月28日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為殖民地代表們組織的晚宴上,許多代表都贊賞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所做的工作,贊成帝國商業(yè)聯(lián)盟。

國內的一些組織逐漸接受了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的提議,伯明翰保守黨聯(lián)盟在1887年6月27日的會議上接受了一項公平貿易提議,蘇格蘭保守黨聯(lián)盟在1887年夏季會議上通過了兩項公平貿易的提議。就連貿易工會都開始向政府施加壓力,以解決外國產品的產業(yè)補貼問題。

公平貿易運動在1887年的成功一直持續(xù)到了年底,在牛津保守黨聯(lián)盟的年會上,激進的公平貿易支持者文森特提出一項決議:貿易和農業(yè)的蕭條、長期的就業(yè)不足以及所有階層的不幸,都表明大英帝國需要改革對外國進口商品和外國移民流入的政策[14]。文森特提出的決議贏得了大多數與會者的同意,只有幾個保守黨議會成員指出,這將對保守黨政府帶來不利影響,決議最終以1 000∶12的票數通過。這次“牛津投票”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社會關注。

從英國公平貿易運動的興起來看,這場運動主要代表了英國部分制造商的利益,促使他們發(fā)生轉變的原因是英國經濟的蕭條以及歐洲國家實行保護主義關稅,進而導致在海外市場上面臨的商品銷售問題。不可否認,在這部分商人眼中,英國的確面臨著不公平貿易,本國產品因為在外國市場(如德國和法國)面臨保護性高關稅而失去一部分競爭力,外國產品又能夠自由進入本國,他們最迫切的要求是希望能夠通過施加報復關稅形成談判能力,進而降低外國的關稅水平,打開外國市場的大門,這種方式的本質和以自由貿易吸引外國開放市場或者以堅船利炮強迫對方開放國門的行為是一致的。然而,這部分商人的要求遭到了另一個社會集團的反對。

四、自由貿易者的反對

公平貿易運動在保守黨的支持下發(fā)展得越來越快,這激起了英國自由貿易者的反對。在19世紀70年代英國傳統(tǒng)制造業(yè)衰落時,英國無形產業(yè)正在蓬勃發(fā)展,這些無形產業(yè)的繁榮依賴全球市場,這種要求公平貿易政策就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將不利于英國的經濟發(fā)展。

(一)無形產業(yè)發(fā)展

19世紀后半葉是英國制造業(yè)衰落的時候,同時也是英國無形產業(yè)強勢發(fā)展的時候。黃金/白銀的比率不斷下降對白銀本位的國家有損害,許多國家便被迫以黃金作為貨幣金屬基礎。德國在1871年采用了金本位,荷蘭在1873年緊隨其后,瑞士和比利時在1878年也采用金本位,法國采取金銀復本位制。金本位制的確立為英國金融霸權地位奠定了基礎。

19世紀末,雖然英國傳統(tǒng)制造業(yè)有下降趨勢,但造船業(yè)和航運業(yè)快速發(fā)展,帶動了國內大量就業(yè)。造船業(yè)的興盛正好在公平貿易運動興起之際,1875年9月30日,英國還沒有任何鋼船的制造,但到1876—1877年,形勢開始發(fā)生變化。1880年,勞埃德船舶事業(yè)及海上保險組合的檢查員檢查了35 000噸的鋼船,在1885年檢查了166 000噸的鋼船,也檢查了934 000噸的鐵船[20]。到19世紀末,英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制造者、船舶所有者和燃料煤的供應者。像新興的造船業(yè)這種市場利益在全球的產業(yè)并不支持貿易保護主義,況且英國當時幾乎壟斷了造船業(yè),外國市場仍然對造船業(yè)打開,自由貿易對造船業(yè)來說暫時還是“公平”的。

英國造船業(yè)與資本的結合使得英國仍擁有霸權,商船大大有助于擴大英國的勢力范圍和貿易,由此帶動的貨運、經紀人業(yè)務、保險、海運及其他業(yè)務收入占很大比例。1870—1901年,英國的企業(yè)和資金把許多國家牢牢地聯(lián)結在一起,并為非洲、美洲、亞洲和澳大利亞開發(fā)農業(yè)和礦業(yè)資源創(chuàng)造了條件。英國資本大都以供給修筑和運營鐵路所需物資的形式輸出,約占海外投資的46%—48%[30]。

英國的金融資本利益傾向于自由貿易,并且實際上是要求英國存在一定的貿易逆差。英國需要這些貸款國家用原材料出口換得的英鎊結余來支付利息,倫敦金融城鼓勵外國人民持有英鎊,這就要求英國對外國產品的進口要大于出口,這樣才能使得外國人民有英鎊盈余。因此,英國金融資本家對于貿易逆差不像傳統(tǒng)制造商那樣感到悲觀,認為就算出現了貿易逆差,也是無害的。1871—1875年,英國對外投資的平均收益為8 300萬英鎊,1901—1905年,這一數值為1.49億英鎊[31]。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英國約有一半的資產是海外資產,10%的國民收入來自對外投資的利息回報[32]。

(二)自由黨的長期自由主義政策

奉行自由貿易政策的自由黨在英國黃金時代的執(zhí)政十分成功,所以對于公平貿易運動,自由黨自然是全力反對的。自由黨首領格拉斯頓在1881年10月連任時,就曾諷刺地說:“一個機構以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這個冠冕堂皇的名字成立了。你會問這究竟意味著什么呢?先生們,我懷疑它與我們的老朋友——保護主義相似。保護主義在30年前就已死亡了,被埋葬了,但現在它又從墳墓中走出來了,在光天化日之下行走,但有過地下環(huán)境的長期經歷后,它試圖顯得自己比以前更有吸引力”[3]。

在自由黨統(tǒng)一派因為愛爾蘭自治分裂出去與保守黨聯(lián)合之后,這部分政治力量繼承了原黨派的自由主義思想,在1887年要求進行關稅改革的“牛津投票”引起關注后,向保守黨施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芭=蛲镀薄笔沟盟鳡柶澆锸紫嘞萑肓艘粋€困境。此時的保守黨政府需要自由黨統(tǒng)一派支持,公平貿易的要求與自由黨統(tǒng)一派并不一致。按照習俗,首相需要第二天處理這次會議的提議,大家都在期待首相對公平貿易者的回復。在一開始,首相還想同時保留這兩方力量,在第二天首相的演講中巧妙回避了這個問題,表達了對這次突然的貿易保護主義提議的不滿,隨后又對公平貿易者進行安撫,表示此時不是實行關稅改革的時機,將在大眾都接受的時候進行改革。

公平貿易者和自由黨統(tǒng)一派都不滿意首相的這次公開聲明。自由統(tǒng)一派對保守黨這種回歸貿易保護主義的想法不滿,開始施加壓力希望首相在公開場合拒絕公平貿易運動。布萊特是代表之一,他在給泰晤士報的信中寫道:“您已經看到了保守黨在牛津提出了什么,他們在倒退,就像一只狗吞食自己的嘔吐物。他們對于新技術和新選擇的接受程度十分緩慢,舊的思想仍然和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14]。

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不想失去保守黨這個盟友,此時文森特建議舉行大型的公眾集會以迫使保守黨政府采納牛津會議上通過的決議,但聯(lián)盟的大多數成員反對文森特的建議。即使如此,保守黨也開始與公平貿易者劃清界限,最初首相提出了報復關稅作為替代,但財務部大臣格申堅持認為這種政策在自由貿易者的眼中也是貿易保護主義性質的政策。1887年12月19日,在德比的一次會議上,索爾茲伯里首相最終明確地拒絕了公平貿易運動的主張。1888年1月,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的領導人宣布暫停一切大規(guī)模面對大眾的激進會議,建議只在選區(qū)內小范圍宣傳,自由貿易思想最終取得了勝利。

從公平貿易運動遇到的最大阻礙來看,是無形產業(yè)的繁榮和自由主義思想在英國的盛行,公平貿易者認為,英國在自由貿易政策下已經漸趨衰落,自由貿易者卻認為,英國仍處于自由貿易政策帶來的發(fā)展高峰。雙方主體都根據自己所處的位置對英國經濟作出判斷,沒有一方能夠準確判斷英國經濟的狀況。制造業(yè)的衰落和無形產業(yè)的繁榮是當時英國經濟的總體概況,這種經濟結構使得英國保護主義的復興過程曲折反復。幾乎在每一次關于關稅政策改革的運動中,都會出現兩派各自的觀點。

五、轉向帝國特惠方向

公平貿易運動在1888年走向衰落,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因為要獲得保守黨的支持,不再在大眾中倡導貿易保護主義,然而保守黨也沒有作出相應回應。對于沃爾爵士在上議院提出的關于關稅改革的議案,索爾茲伯里首相沒有采納。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公平貿易者決定與保守黨分離。1888年的選舉,很多公平貿易者棄票,既不支持保守黨,也不支持自由黨。但公平貿易的未來的確不樂觀,貿易保護主義不受歡迎,于是大批公平貿易者試圖聯(lián)合帝國主義者建立一個帝國的關稅同盟,其中包括文森特、麥克尼爾和李斯特。正是這一批人在1891年國家公平貿易聯(lián)盟解散之后成立了帝國貿易聯(lián)盟,轉而以成立帝國關稅同盟為目標,繼續(xù)在國內活動,但這也沒能拯救公平貿易運動的頹勢。

1891年的貿易蕭條讓公平貿易運動的支持者們重新開始積極活動。公平貿易者宣稱英國的工業(yè)受到了1890年美國《麥金萊關稅法》[該法案通過提高進口關稅、組合使用從量稅和從價稅以及擴大應稅項目種類提高了關稅保護程度,其中谷物關稅的提高有助于抵制來自加拿大的競爭。]的嚴重影響,法國和其他國家的關稅水平也在上升,并且開始重申他們在1881年的宣言。加上索爾茲伯里首相在1892年5月18日演講上表達對當前英國自由主義關稅政策的不滿,公平貿易者開始在選區(qū)大力宣傳關稅改革。

1890年,美國《麥金萊關稅法》的確大大損害了某些特殊工業(yè),例如布萊德福的毛絲工業(yè),但因為美國關稅水平自從南北戰(zhàn)爭之后已經是如此之高,以至于英國對美出口在19世紀80年代絲毫沒有增長,美國自力更生的工業(yè)政策早就已經把英國出口商推往其他市場,《麥金萊關稅法》不過是再推一把而已。此后五年英國對美出口的平均價值不過比前五年少了260萬鎊而已[26]。公平貿易運動并沒有因為美國《麥金萊關稅法》引起過多的關注。再加上1892年自由黨的選舉勝利,1893年4月13日,自由黨首相格拉斯頓正式拒絕了帝國特惠提議。帝國貿易聯(lián)盟領導人在1893年11月24日解散了該聯(lián)盟。所以即使英國經濟在1891年后陷入了蕭條,投資活動停滯,價格下跌[26],在接連失去了兩個陣地之后,公平貿易運動也幾乎再也沒有什么起色。

公平貿易運動的政策主張在當時沒有被實行,但從英國歷史來看,公平貿易運動和歷史經濟學派的主張真實反映了當時英國的政治經濟狀況和經濟實力相對衰落的趨勢[33],其部分建議也符合英國的長期國家利益。Bairoch[21]認為,除了意大利,總體上歐洲國家采用保護主義措施明顯加速了前10年的增長,這些國家在后10年中進一步加強了保護主義措施,其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加快了。

六、結論:對外貿易政策的社會基礎

19世紀70年代,一場農業(yè)過剩危機打破了由英國的工業(yè)家和銀行家、普魯士的容克地主和美國內戰(zhàn)前的農場主構成的支持自由貿易的跨國聯(lián)盟,歐洲大陸國家紛紛提高關稅保護本國產品市場,而被稱為現代貿易保護主義發(fā)源地和堡壘的美國一直維持著高額關稅[21]。原本受益于自由貿易政策占有全球市場的英國制造業(yè)開始出現增速放緩,制造商開始質疑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認為英國的單邊自由貿易政策是一種不公平的、不利于英國的政策,于是由這些商人領導聯(lián)合農場主、部分工人和農民組織了一場公平貿易運動,這場運動獲得了歷史經濟學派這一新理論流派的支持,契合了短暫執(zhí)政的保守黨的執(zhí)政理念,并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開啟了英國對外貿易政策向保護主義的回歸。公平貿易運動對英國現狀的調查和分析有真實的一面,而其部分政策主張也符合國家的長期利益。

公平貿易運動最終并沒有得到足夠的政治支持,這是因為工業(yè)先發(fā)優(yōu)勢為英國創(chuàng)造了一個強大的支持自由貿易的聯(lián)盟,包括渴望出口和貿易的工業(yè)家、倫敦的金融家和貨運商以及渴望獲得廉價食品的大部分勞工。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為自由貿易提供理論支撐,自由黨的政治家們?yōu)楂@得這一聯(lián)盟的支持也堅守著自由貿易政策。但當自由貿易政策變成了一種信仰,他就會妨礙人們對英國政治經濟狀況和實力的準確判斷,從而使更符合英國長期利益的政策的實施被大大推遲了。

參考文獻:

[1]張夏準.富國陷阱:發(fā)達國家為何踢開梯子?[M].肖煉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7-38.

[2]梅俊杰.自由貿易的神話:英美富強之道考辨[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147-198, 178.

[3]彼得·馬賽厄斯,悉尼·波拉德.劍橋歐洲經濟史(第8卷) [C].王宏偉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1-196, 44, 76, 48,76-77.

[4]Cunningham, W.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Free Trade Movement[M].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Press, 1905.1-99.

[5]Kindleberger, C. P. The Rise of Free Trade in Western Europe, 1820-1875[J].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75, 35(1): 20-55.

[6]張云宜.十九世紀上半葉英國的自由貿易運動[J].史學月刊,1984,(4):89-94.

[7]王鐵軍.政治策略與社會聯(lián)盟——英國19世紀的自由貿易政策[J].國際政治科學,2014,(1):24-45.

[8]孫瑩.從自由貿易到帝國特惠——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英國經濟界主導思想的轉變[J]. 甘肅社會科學,2020,(1):198-204.

[9]Marrison, A. J. Businessmen, Industries and Tariff Reform in Great Britain, 1903-1930[J]. Business History, 1983, 25(2): 148-178.

[10]Coats, A. W. 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Tariff Reform Campaign of 1903[J].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68, 11(1): 181-229.

[11]Brown, K. D. The Trade Union Tariff Reform Association, 1904-1913[J]. Journal of British Studies, 1970, 9(2): 141-153.

[12]Capie, F. The British Tariff and Industrial Protection in the 1930s[J].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78, 31(3): 399-409.

[13]Rooth, T. British Protectionism an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Overseas Commercial Policy in the 1930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1-100

[14]Zebel, S. H. Fair Trade: An English Reaction to the Breakdown of the Cobden Treaty System[J].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1940, 12(2): 161-185.

[15]Amery, J. The Life of Joseph Chamberlain Volumes V(1901-1903) and VI(1903-1968) [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69. 210.

[16]Brown, B. H. The Tariff Reform Movement in Great Britain, 1881-1895[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43.1-152.

[17]Gourevitch, P. A. International Trade, Domestic Coalitions, and Liberty: Comparative Responses to the Crisis of 1873-1896[J]. The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 1977, 8(2): 281-313.

[18]閻照祥.英國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88-374.

[19]錢乘旦, 許潔明.英國通史[M].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7.251-357.

[20]克拉潘.現代英國經濟史(中卷)[M]. 姚曾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274-321, 319, 322,89.

[21]Bairoch, P. Economics and World History: Myths and Paradoxe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20, 45, 50, 32.

[22]Howe, A. Free Trade and Liberal England, 1846-1946[M]. Cambrid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73.

[23]Iliasu, A. A. The Cobden-Chevalier Commercial Treaty of 1860[J]. The Historical Journal, 1971, 14(1): 67-98.

[24]Hopkins, P.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British Expansion Overseas, 1750-1914[J].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80, 33(4): 463-490.

[25]杰拉德·庫特.英國歷史經濟學:1870—1926[M]. 喬吉燕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4.

[26]克拉潘.現代英國經濟史(下卷)[M]. 姚曾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16-17,17,20,25.

[27]Medley, G. W. Fair Trade Unmasked: Notes on the Minority Report of the Royal Commission on the Depression of Trade and Industry[M]. London: Cassell, 1887.11-13, 21.

[28]張紅.英國保守黨政府的“有形帝國”政策(1874—1880)[J].史學月刊,2000,(6):108-113.

[29]Tyler, J. E. The Struggle for Imperial Unity (1868-1895)[M]. London: Royal empire society, 1938.127.

[30]Pollard, S. Capital Exports, 1870-1914: Harmful or Beneficial?[J].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85, 38(4): 489-514.

[31]Deane, P., Cole, W. A.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1688-1959: Trends and Structure[M]. Cambridge: CUP Archive, 1962.36.

[32]Cairncross, A. K. Hom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1870-1913[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3. 23.

[33]高岱.英國政黨政治的新起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英國自由黨的沒落[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44.

(責任編輯:孫 艷)

[DOI]10.19654/j.cnki.cjwtyj.2021.08.003

[引用格式]劉強,謝雪. 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歸:1881—1891年英國公平貿易運動 [J].財經問題研究,2021,(8):22-30.

收稿日期:2021-05-14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從經濟全球化的視角看西方的崛起和中西大分流研究”(15AJL00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英國與中國財政制度的歷史比較研究(1492—1815)”(17CJL00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競逐海上:鄭氏集團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業(yè)競爭,1625—1684”(15YJC790059)

作者簡介:劉 強(1984-),男,山東濟南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經濟史研究。E-mail:lqdufe@163.com

猜你喜歡
貿易保護主義重商主義
從重商主義到自由貿易:企業(yè)家群體與英國工業(yè)化時期貿易政策的轉型
重商主義真相探解
2016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風頭正勁
“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行業(yè)協(xié)會的組織功能與作用探索
中國反駁“貿易保護主義”指責
新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出口的影響
新重商主義的影響分析
2014外國對華貿易救濟關鍵詞:“貿易保護主義”與“鋼鐵業(yè)危機”
近代紳商階層產生的文化淵源
重商主義富國強兵政策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