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新
縱觀黃河治理史,前人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其中,被譽為“中國近代水利之父”的李儀祉(1882.2.20—1938.3.8)在近代黃河治理中做出巨大貢獻,其將畢生投身于水利事業(yè),提出了諸多黃河治理理論,并親自實踐,為現(xiàn)代治理黃河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一、李儀祉對黃河治理的相關理論及實踐
(一)現(xiàn)場勘測,科學治河
“科學治河”是李儀祉對黃河進行治理的理論基礎,也是治理黃河的基本出發(fā)點。李儀祉總結了中國和西方歷代在治水方面效果不佳的原因,認為治導方法不科學是主要原因。其相關理論與實踐包括如下內容。
1.深入現(xiàn)場,科學勘測
李儀祉提倡在治河之前,需要開展實地考察,為此其曾數(shù)次前往黃河流域開展調查,并根據(jù)實地考察結果完成了《黃河上游視察報告》。李儀祉提倡將科學勘測作為制訂黃河治理方案的基礎,為此提出:“測量為應用科學方法治河之第一步工作,蓋以設計之資料多是賴也?!?/p>
2.修試驗所,開展試驗
李儀祉提出:“近代水工規(guī)模之大者,多先之以試驗,治河亦然?!睘榇耍谥袊e極倡導修建水工試驗所,并在該所積極開展黃土河流、黃土水流模型以及黃土河流治本試驗等,這些試驗為制訂黃河治理方案提供了支撐。
3.機關協(xié)作,聯(lián)合治理
李儀祉在長時間實踐與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了“善利萬物,惟水之功。建國澤民,宜重水政”理論,并就黃河治理發(fā)表了以下行政思想:第一,非常有必要成立一個專門的黃河水利部門;第二,建議黃河水利部門與其他部門協(xié)同工作。李儀祉認為,黃河治理與其他行政建設與管理工作密不可分,因此,治河專署可以與各個地區(qū)的其他行政部門進行合作,與當?shù)氐慕?jīng)濟、民政等部門協(xié)作,充分獲得其他部門的支持與幫助,如此,黃河治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統(tǒng)籌兼顧,綜合治理
1.上中下游兼顧,科學治理
李儀祉在前人治理的基礎上總結出歷代治河效果不顯著的主要原因是“誠以導治黃河,在下游無良策……黃河資料,下游較為充裕,而中上游完全無有”。他認為,要改變過去歷代以來黃河治理僅著眼于下游的弊病,將重點轉移到河流區(qū)域的上游,在河流治理的后期工作中將上游治理與下游治理相結合,上下兼顧,科學治理,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理效果。
2.固定河床,加固堤防
李儀祉認為,治河的關鍵是在修好河床后加固堤防,以確保不會產(chǎn)生危險的堤防,從而達到消滅洪災的目的。因此,他建議固定河床,加固堤防。
在固定河床方面,李儀祉提出應該做好以下4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保證河槽擁有足夠的深度,方便航運;二是減少河道中的淤泥;三是預防黃河泛濫;四是給農業(yè)帶來便利。
在加固堤防這方面,李儀祉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劃。他認為,在施工之前應該對舊堤進行全面觀察,如果存在開裂和漏洞,需要開挖并用土將其填實;將舊堤頂坡上的雜草與雜樹全部清除,將坡面鏟成階梯形,再逐層培土,最后覆蓋母土,促進細草生長,提高堤坡的穩(wěn)固性;堤培成功后,在母土上種植草;選擇優(yōu)質泥土進行培堤;確保工程嵌合,組織施工人員參與系統(tǒng)的培訓;確保河堤的坡度、高度設計科學合理;針對被破壞的堤身,需要及時修葺,確保坡道與堤身平行;對靠近河邊的舊堤予以治理,保證臨河堤坡靠近河水的地方平坦。
3.栽種植被,清除泥沙
李儀祉認為黃河難以治理的根源在于沉積物過多,提出“言黃河之弊……是其病源一而已”。為此,其在防沙治沙方面執(zhí)行以下計劃。首先,倡導積極造林以遏制沙土和消除沙土來源。李儀祉建議在黃河大堤內外以及河灘和山坡上種植植被;建議在階田的三個方位種一排矮柳樹,以使水和沙子能在柳樹之間流出并留在柳樹后面,減少沙土流入河流。其次,種植苜蓿,改善土壤質量。李儀祉提出:“誠能使西北黃土坡嶺,盡種苜蓿,余敢斷言黃河之泥至少可減三分之二?!?/p>
4.興建水庫,蓄水排洪
李儀祉提倡重視水庫建設,在山西省、陜西省以及河南省的黃河各個支流上均應修建蓄洪水庫,其主要目的是緩解下游洪水造成的水患。李儀祉還提倡在黃河的中上游支流的山谷中修建水庫以蓄洪,避免河床發(fā)生淤積的情況。
5.不消極堵口,因勢疏導
李儀祉提出,不可盲目追求將決口堵合,應因勢利導,其原因是如果將某一處堵合,便可能發(fā)生新的險情。
二、關于李儀祉對黃河治理相關理論及實踐的思考
(一)科學性
李儀祉通過調查研究,發(fā)表了關于黃河的論文40多篇,向世界展示了他對黃河科學治理的看法,為科學治理黃河提供了依據(jù)。李儀祉還盡最大努力實踐其科學治理黃河理念,并首次在中國修建了水壓試驗研究所,啟動了黃河模型試驗,并進行了許多液壓測試等測試黃土地區(qū)河流泥沙的運動,首次在中國開展了黃河水工模型試驗,為科學治理黃河提供了充分的信息依據(jù)。
(二)實踐性
綜觀李儀祉的黃河治理理論,擁有較強的實踐性特征,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3個方面:第一,李儀祉的黃河治理思想是通過總結自身長期治理黃河的實踐獲得的,在確定如何治理方案之前,其均親自到各個地方開展調查;第二,李儀祉始終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盡最大努力將理論應用于黃河治理實踐中,不管是在堵塞黃河決口上還是在培修金堤上,李儀祉都采用了比較科學的技術,具有實踐意義;第三,李儀祉提出的“綜合治理黃河”這一理念在現(xiàn)代黃河治理事業(yè)中發(fā)揮了重要的借鑒作用,特別是李儀祉提出的“治河應當先治河沙,堅持上中下游一起治理”的思想,在現(xiàn)代水利事業(yè)中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三)創(chuàng)新性
李儀祉的黃河治理理論的一大精髓便是創(chuàng)新性。其一,李儀祉始終堅持創(chuàng)新意識,其是建議開展黃河河道模型試驗的第一人,為后人治理河道提供了借鑒。其二,李儀祉首次提出了細沙和粗沙的概念,并對二者的來源進行分析,在治理黃河泥沙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其三,李儀祉首次提出了綜合治水,提倡在治水的同時發(fā)展航運交通,推動了航運交通事業(yè)的發(fā)展。
(四)綜合性
首先,李儀祉的黃河治理理論不僅包括黃河下游洪水的防治,還包括水利其他方面。其次,李儀祉治河的同時還提倡預防水土流失、綠化種植、種植苜蓿改善土壤質量,成為我國近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先驅。再次,李儀祉勇敢地打破了過去關于黃河進行單一治理的思想局限,將黃河的治理與運河、長江、淮河以及華北五河的共同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并提倡這些河流的主管部門共同商討治理黃河的方案。最后,李儀祉提倡在治河的同時結合其他支流的治理,高度重視渭河、涇河等的治理,建議修建涇惠渠、渭惠渠,提升治河效果。
三、結語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但黃河下游水患頻發(fā),給當?shù)氐拿癖妿砭薮蟮呢敭a(chǎn)損失。為了實現(xiàn)“黃河寧、天下平”這一美好愿景,從古至今,無數(shù)勞動人民提出了各種治理黃河的策略,其中以李儀祉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為突出代表。李儀祉的治理黃河理論與實踐在現(xiàn)代社會黃河治理中具有很高價值,我們要深入研究這些理論與實踐,科學合理地學習和借鑒,推動新時期水利事業(yè)快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宋東軍.淺談李儀祉治水思想給予我們的啟示[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2(15):26-28.
[2]李儀祉.李儀祉水利論著選集[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8.
[3]沙玉梅.以《導淮工程計劃》和《漢江上游之概況及希望》看李儀祉治水理念[J].名作欣賞,2017(11):95-96.
[4]陳陸.李儀祉:中國近代水利事業(yè)的奠基人[J].中國三峽,2013(8):82-88.
[5]王美艷.李儀祉治理黃河理論及實踐述評[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6]顧雨田.中國現(xiàn)代水利先驅李儀祉與治淮[J].治淮,2014(11):37-38.
[7]林建成.李儀祉先生傳[J].民國檔案,1990(4):130-132.
[8]張驊.李儀祉:我國近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先驅[J].中國水土保持,1989(2):55-59+41+66.
[9]王質彬.李儀祉的治黃思想及其對陜西水利的貢獻[J].人民黃河,1982(3):5-8.
(作者單位 河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