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勇
如今,補課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熱度很高,很多家長因此而感到沉重的教育負擔?,F(xiàn)在,國家層面已經(jīng)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整治補課箭在弦上。
關于補課,我們需從“兩點論”的層面進行思考和認識:大多數(shù)學生都補課是不正常的,沒有補課也是不正常的。提起補課,人們就會想到“劇場效應”——在劇場中看戲,如果第一排的人站起來,后排的人也只有跟著站起來才能看到表演,最終大家都很累,結(jié)果卻跟都坐著看戲一樣。也就是說,都補課和都不補課的最終效果可能是一樣的,這是補課被廣為詬病的主要原因。這時,就需要政府出面維持正常的教育秩序。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在正常的教學中,難免有學生因為各種原因缺課,補課本來是針對缺課學生的一種救濟措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不過,發(fā)展到現(xiàn)在,補課演變成了提高學習成績的手段,且愈演愈烈,不但加重人民群眾的經(jīng)濟負擔,而且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經(jīng)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改變民族文化心理,才能從根本上扭轉(zhuǎn)普遍補課的局面。在我國,我們應該看到補課是一種意愿性、內(nèi)生性、文化性現(xiàn)象。關于讀書學習,中國有許多民諺警句,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能補拙”等。在中國文化里面,人們認為讀書必然是苦的,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人對于補課給學生造成的負擔不以為然。而且,人們相信“笨鳥先飛”“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寄望通過補課提高成績,這是補課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因此,對于補課一禁了之是不現(xiàn)實的,結(jié)果可能是明補變暗補、線下變線上。若想從根本上扭轉(zhuǎn)普遍補課的局面,還要從改變民族文化心理開始,而這并不能一蹴而就。也就是說,治理補課會是一場持久戰(zhàn)。
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改進學校教育行為,全面提高教育質(zhì)量,是減少補課的根本措施。補課是人們對優(yōu)質(zhì)教育的需要和優(yōu)質(zhì)教育供給較少之間的矛盾造成的。人們對于教育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只要學校間還有差別,名師還在被宣傳推介,補課就難以禁止。呼喚已久的教師流動是解決教育資源不均的重要措施。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學校的各種考試在為補課推波助瀾——每次考試都有那么多學生不及格,家長能不急、不想辦法補救嗎?因此,只有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育質(zhì)量,才能使得家長相信學校教育,從而減少補課行為。
普及科學的教育理念,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是治理補課過程中需要加強的一個方面。家長對于教育的理解往往是自發(fā)的、零碎的,甚至是片面的,他們常常從自己曾經(jīng)所受的教育中反思和總結(jié)經(jīng)驗,確定教育方法、實施教育行為?,F(xiàn)在,水平參差不齊的自媒體傳遞著教育焦慮。對此,權(quán)威媒體應該利用傳播優(yōu)勢普及教育常識;教育專家、知名高校應該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占領教育自媒體陣地;學校也應該利用好家長學校,宣傳普及先進教育理念,用生動的榜樣教育家長,用先進的教育理論引導家長,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改變不當?shù)慕逃袨椤?/p>
疏而導之,綜合治理,才能保證補課不反彈?!岸露种蝗缡瓒鴮е?。”千方百計堵住問題和矛盾,不如讓問題明朗化,找到根源、順勢而為。補課之所以存在,除了人們追求成績提升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家長把補課班當成了托管機構(gòu)。每天放學后、周末、漫長的寒暑假,誰來看孩子?孩子到哪里活動?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充分調(diào)動全社會的力量,發(fā)展課后服務,是當務之急。
補課的普遍存在,破壞了教育生態(tài),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人們對教育的正確認識。治理補課,迫在眉睫,但不能一停了之。拿出一個各方滿意的治理策略,考驗著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智慧和治理能力。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責任編輯:劉潔
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改進學校教育行為,全面提高教育質(zhì)量,是減少補課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