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玲
德國社會學家、哲學家齊美爾認為,任何一種形式的社會合作都存在沖突,完全和諧的社會合作是不存在的。作為社會關系的其中一種,家園關系也并不都是風和日麗,其沖突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家園沖突的類型具有多樣性,我以親身經歷的幼兒在園事故引發(fā)家園沖突的3個案例,談談幼兒園面臨的壓力,分析沖突的成因,思考減少沖突、緩解沖突、化解沖突的方法。
◎案例1:事件等級——“陰雨天”
“園長,我只要老師的書面道歉?!边@是一個大班即將畢業(yè)女孩爸爸的要求。據他反映:孩子離園時萎靡不振,回家后接近昏迷,家長見此,趕緊送孩子去了醫(yī)院。家長認為,孩子從午睡至離園咳嗽不止,期間老師卻對孩子不聞不問,導致孩子病情加重,這是老師失職,需要向老師討個說法。我們查看了離園時間段的視頻,進入班級詢問情況,查閱門診記錄(扁桃體發(fā)炎,做霧化兩次),了解到家長反映的情況失真。分管領導和家長多次溝通、協商無果。之后,孩子兩周沒有入園。六一兒童節(jié)當天,家長突然出現,找園長索要老師的道歉書,若不給,就到教育局投訴。
◎案例2:事件等級——“風雨天”
洋洋放學后,由奶奶接回家。洗澡時,奶奶發(fā)現洋洋鼻子側邊有點破皮,多次追問下,洋洋說是“保育老師捏的”。洋洋媽媽知道后情緒激動,認為孩子午睡時被保育老師捏傷,保育老師必須道歉,且要求園長必須當面處罰保育老師。面對家長的指責,保育老師認真跟家長解釋事情的經過,但家長堅信自己的孩子不會說謊,對保育老師不依不饒。
◎案例3:事件等級——“雷雨天”
“園長,我知道你家住在××小區(qū)××棟××號,車牌號是××,孩子在××學?!聊昙墶痢涟嗑妥x?!奔议L的聲音雖然緩慢柔和,威脅氣息卻撲面而來。這是我出差期間接到的大班小A媽媽的電話。小A在戶外跑步時不慎摔倒,恰巧他身后來不及避開的另一個孩子把小A壓了一下,造成小A鎖骨輕微斷裂。幼兒園采取醫(yī)院救治、報銷醫(yī)療費、組織探望、呈報保險公司理賠等措施之后,小A媽媽仍不滿意,希望幼兒園再給予十幾萬元的賠償。期間,我頻繁接到小A媽媽發(fā)來的各類校園賠償案件信息。
這些因傷害事件引發(fā)的家園沖突,使家園關系瞬間發(fā)生逆轉,由教育合作的伙伴,變成彼此博弈的對手。如果處理不當,會使家園矛盾升級,影響家園互信,還可能挫傷教師心理,給幼兒園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家園矛盾沖突中,先要反思的是校園管理和教師的行為問題,同時不能忽視對現今社會家庭矛盾的成因分析。
一是吃虧心理引發(fā)家長的心態(tài)失衡。如今,大部分家庭只有1到2個孩子,家長格外重視教育,也特別寵愛孩子。上述事件中,孩子生病或意外受傷,使家長心疼不已,覺得孩子吃了虧,處理問題時容易出現心態(tài)失衡,情緒上也會出現波動,甚至有時相當激烈、粗暴。
二是護犢心理引發(fā)家長的信任缺失。家長選擇性地相信孩子的話,過分強調自家孩子不會說謊,不愿相信幼兒園甚至第三方的信息。
三是從眾心理引發(fā)家長的補償預期。個別校園事故案件在判定責任時,采取息事寧人的做法,對家長產生消極影響。案例3中,家長多次列舉校園賠償案件,利用幼兒園怕擔責的心理,對補償產生過高預期。
應對家園沖突,我建議做到“三不”,即不能“盲目聽信”、不可“息事寧人”、不怕“承擔責任”。
不能“盲目聽信”。案例2中,我采取了認真傾聽、表明立場、主動報警的處理策略。
認真傾聽。我讓家長和保育老師分別說出事情的經過,并作出回應“感謝你們在第一時間找園方表達意見和訴求”“你們的心情我都理解”“我感到很震驚,也很生氣”等。耐心傾聽事實描述,接納家長情緒,設身處地地站在家長的立場將心比心,在溝通中做到心平氣和。
表明立場。家長認定保育老師捏傷孩子,擔心園領導有意偏袒、處置不公,我回應“如果真實發(fā)生,必須嚴肅處理”“但是,在真相沒有得到最終確認前,我只能慎重地用‘也許一詞”“保護每一個孩子,也不錯怪每一個老師,這是我的職責”。我列舉了因輕信幼兒說謊導致老師陷入絕望境地的真實案例,不否認保育行為失當的可能性,并分析幼兒語言表達的心理特點,幼兒日常情況下是樸實、純真的,但遇事時避責,也是一種正常的“自我保護心理”。
主動報警。家長如果堅持固有看法,我會委婉跟家長提議,雙方可選擇報警,按規(guī)章處理,幼兒園也會依據事實做出公正處理。事情發(fā)生的第二天,我邀請片區(qū)警察、家長、班主任召開圓桌會議,初步分析可能是孩子游戲時泳鏡磨損造成的破皮,但又無法證實。警察認為,孩子的話在法律上不能作為證詞,在無法判定傷害是發(fā)生在園內還是園外的情況下,建議孩子換班。可是家長要求更換保育員、孩子不換班。雙方僵持下,班主任積極補位,主動表態(tài),充分說明更換保育員的諸多不利因素,畢竟老師、孩子、家長之間已經建立了深厚感情。最后,兩位帶班老師主動提出愿意犧牲休息時間輪流看護孩子午睡,直至一個多月后孩子畢業(yè),讓家長真正放心。
不可“息事寧人”。案例1中,幼兒的病情并無大礙,教師的保教行為也并無過錯,可是家長仍然執(zhí)意要“道歉書”。對此,我們秉持保護教師人格尊嚴、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選擇了不息事寧人。
摸清底細。我們了解到幼兒的家庭情況:該家長有一對雙胞胎,因購房入戶數量有限,一個孩子入戶成為本園大班插班生,另一個孩子因戶口在外地不符合招生條件,只能在民辦園就讀,家長需要承受兩邊接送孩子的艱辛。
敢于接招。我以事實回應家長的疑問,堅定地表明:家長向上級申訴,是家長的權利,我們同樣信任上級部門會依據事實,做出公正公平的處理。
真誠溝通。在溝通中,我們耐心細致地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后來,家長終于說出了真相——不是想為難老師和園長,只是為了拿到紙質道歉書向相關部門投訴、提要求。
不怕“承擔責任”。根據沖突事件的嚴重程度和雙方解決矛盾的意愿,一般可以采取校內協商解決、調解或走司法訴訟三個等級的解決策略。
案例3是一場不存在場地安全隱患、非教師教育行為不當引發(fā)的意外事故。幼兒園在事故發(fā)生之后,按照應急處理方案,制度化、規(guī)范化地實行。可是家長對保險理賠金額不滿意,希望用家園協商的方式解決。
首先,啟動家園協商。幼兒園希望家園能有效溝通,但是由于家長的期望值過高,無法在合法合理、互相理解、平等對話的原則下進行協商,以至于沖突得不到解決。
其次,進入調解程序。依托社區(qū)居委會調解機構,由社區(qū)兼職調解員出面調解。調解員觀看事故視頻,對家園雙方代表進行詢問,最后表示幼兒園可以同意家長的訴求。針對調解員選擇幼兒園買單、息事寧人的處理方式,我沒有妥協。在請示教育局領導后,我最終沒有在調解書上簽字。
最后,不怕承擔責任。我堅定地告訴家長可以走司法訴訟程序,法院判決書能成為幼兒園支付賠償的依據。后來,幼兒園一直都沒等來家長的司法訴訟。此次沖突事件,讓我意識到,面對家長的過高要求和把事情鬧大的威脅,幼兒園應不怕擔責任,勇于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五緣實驗幼兒園)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