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明
【摘要】《背影》和《秋天的懷念》講述父子、母子之間的至濃親情,但父母之愛在傳遞和被感知的過程中極易錯位。《背影》中父親的愛在接受過程中發(fā)生錯位,《秋天的懷念》中母親的愛是兒子完全沒有意識到的。在經(jīng)歷了生離死別后,情感錯位發(fā)生轉(zhuǎn)折,由此使感情表達更加強烈,完成了情感回歸,引發(fā)更高的審美價值。
【關(guān)鍵詞】《背影》;《秋天的懷念》;情感錯位;審美價值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biāo)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6-0010-02
基金項目:2017年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中小學(xué)學(xué)科教育教學(xué)研究基地建設(shè)項目“首批河南省中小學(xué)學(xué)科教育教學(xué)研究基地(中小學(xué)語文)”。
親情是永恒的話題,父母親對孩子的愛在錯綜復(fù)雜的情感關(guān)系中尤其與眾不同,這不僅表現(xiàn)在父母為孩子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無私,更表現(xiàn)在孩子面對父母毫無保留的愛由最初的不接受到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的磨合過程的曲折,即情感由“錯位”到“復(fù)位”的過程中帶來的張力,從而凸顯父母之愛的彌足珍貴。《背影》中朱自清的父親對兒子的愛和《秋天的懷念》中史鐵生的母親對兒子的愛雖然不盡相同,但有共通之處:父母親和兒子之間完成了由錯位到復(fù)位的情感回歸。
一、“自以為是”的父母之愛
父母親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但在很多情境中,親子之愛處于錯位狀態(tài)。親子之愛的錯位,不局限于某個時代,而是超時代的,在不斷發(fā)展的社會中一直存在?!侗秤啊分械母缸又異鄣腻e位和《秋天的懷念》中的母子之愛錯位的具體表現(xiàn)不同,但存在共性。
《背影》中的父子之愛在接受過程中發(fā)生了錯位?!侗秤啊分械母缸佑H情豐富而深刻,然而父愛并不是一開始就被理解和接受的,在很多情境中,父愛只是單向輸出,具體分析如下:首先,離家時父親一定要親自送“我”,“我”認(rèn)為自己已經(jīng)成年,且來往過北京,并不需要一直處于忙碌狀態(tài)中的父親送行。到了車站后,父親和看行李的腳夫講價錢,但“我”總覺得父親說話不漂亮,且沒有必要,于是從心底里嘲笑他。其次,上了車之后,父親又囑托茶房,“我”對父親囑咐茶房的行為感到可笑,“心里暗笑他的迂”。最后,父親堅持要買橘子,“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下身去”“兩手攀著”“兩腳向上縮”“身子向上微傾”,由此可以看出,對于身材肥胖的父親來說,為“我”買橘子是費了很大力氣的。如果說父親堅持為“我”送行、跟腳夫講價錢等行為“我”完全不認(rèn)同,那么“我”看到父親為我買橘子后,“我”已經(jīng)被父親的行為感動了,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①此時的“我”,為父親感動流淚卻是秘密的。由于種種原因,父子關(guān)系長期處于僵化狀態(tài),父親開始試著關(guān)心兒子,也很希望得到回應(yīng),但此時的“我”卻未能明確接受父親的愛,因此,父子之間的愛是錯位的。
《秋天的懷念》中喪失了生活希望的史鐵生在母愛的感召下變得堅強而從容,活出了自己的姿態(tài),然而史鐵生并不是一開始就懂得母親的傾情付出,母子之間也造成了情感錯位。雙腿癱瘓后的史鐵生喪失了生活的希望,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母親認(rèn)為花是希望和生命的象征,因此想用花來慰藉兒子,喚回他活下去的勇氣。母親已經(jīng)“肝疼得整宿整宿睡不著覺”,在這樣的情況下,她瞞著兒子,忍受住了病痛的折磨、兒子突然癱瘓帶來的精神打擊以及兒子對生活的絕望態(tài)度,提出要帶“我”去看菊花,“我”卻殘忍地拒絕了。第二次,母親的病情一再加重,她意識到自己時日不多,因此更加擔(dān)心“我”沒了她之后的生活,看到“我”在看窗外的樹葉,便擔(dān)心“我”再次有輕生的念頭,于是又提出要去看菊花:“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②這次“我”雖然沒有明確拒絕,但態(tài)度是漠然的,“我”的狀態(tài)遠遠不能慰藉即將離開人世的母親。第三次,“我”終于和妹妹去看了菊花,并且有了樂觀、堅強的生活態(tài)度,但此時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她臨終也沒有完成自己的心愿。由此可知,母子之愛是錯位的,母親臨終前并沒有看到我“好好兒活”。
二、生離死別后情感錯位的轉(zhuǎn)折
父母在無償?shù)亟o予愛,但孩子并沒有順利接受,而是經(jīng)歷了單向輸出、公然拒絕、漫不經(jīng)心、突然感動的曲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兒子與父親或母親都經(jīng)歷了生離死別,正是生死離別,成了消除父子、母子之間隔閡的重要轉(zhuǎn)折點,人物之間的情感得以復(fù)位。
《背影》在生離死別中才讓一切橫亙在父子間的隔閡消釋。生離:朱自清和父親的關(guān)系是不融洽的,因此看到父親為“我”忙前忙后時,“我”并不認(rèn)同父親的做法。然而當(dāng)父親拖著肥胖的身體、操著“笨拙”的動作堅持要買橘子時,“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了下來”。作為一個二十歲左右的成年男人,“我”不經(jīng)意間流下眼淚,雖然并沒有說出感謝父親的話,但父子二人正在打通彼此的情感通道?!拔摇笨吹礁赣H的背影漸漸消失,“我的眼淚又來了”。短短的一段時間,“我”為父親流了兩次眼淚,正所謂“情不知所起”?!八绖e”:文章末尾父親在信中說“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此時的“我”又回想起了父親為我買橘子的細節(jié),父親的背影不斷在腦海里顯現(xiàn)。也許是隨著年歲的增長,逐漸理解了父親的不易,明白了父子之間隔膜產(chǎn)生的原因。也許是聽到父親說“大去之期不遠”,在即將“死別”時真正意識到了親情的珍貴,并對自己之前的種種做法感到自責(zé)、歉疚。至此,“我”完全理解了父親,并終于接受了父親的愛。
《秋天的懷念》中,母親去世后,兒子才完全理解其良苦用心,并在苦難的生活中形成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母親第一次忍著病痛的折磨小心翼翼地說要去看菊花,“我”完全不理解母親的心,甚至有輕生的念頭。第二次母親意識到自己時日不多,便再次央求去看菊花,此時“我”的態(tài)度仍然是漠然的。母親要求盡快去看菊花,一來她想讓我盡快轉(zhuǎn)變生活態(tài)度,二來她明白自己時日不多,“我”萬萬沒有料到這竟是永別。第三次看菊花是在母親去世后,妹妹和我一起去看菊花,“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此時作者眼中的菊花是“潑潑灑灑”的,“秋風(fēng)中正開得爛漫”。他明白了母親為了自己和妹妹忍受了所有的苦難,終于完全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明白了人可以像黃色的菊花一樣活得“淡雅”,也可以像白色的菊花一樣活得“高潔”,更可以像紫紅色的菊花一樣活得“熱烈而深沉”,這些菊花能夠迎著秋風(fēng)盛開,說明它們已經(jīng)無懼嚴(yán)寒,無懼環(huán)境的惡劣。作者此時已經(jīng)變得樂觀、堅強、熱愛生活,這也算完成了母親臨終前的遺愿:“要好好兒活”。
三、情感錯位引發(fā)的審美價值
審美價值大于實用價值?!皩嵱脙r值是一種理性,審美價值以情感為核心,情感豐富獨特的叫作美?!?③《背影》中父親為兒子買橘子,從實用價值來說,是沒有必要的。兒子正年輕,自己去買又快又安全,完全不用父親費那么大力氣,但正是由于父親堅持要拖著肥胖的身體,克服重重困難,才使父親的愛顯得彌足珍貴,因為情感是豐富而獨特的?!肚锾斓膽涯睢分?,母親到去世也沒有看到兒子“好好兒活”,從一方面來說,母親是帶著遺憾和牽掛離開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正是母親的突然離開,“我”才知道了母親一直隱瞞著的身體狀況,懂得了母親的隱忍和偉大,逐漸形成了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情感錯位引發(fā)審美價值。“情感錯位”是孫紹振先生提出來的,即:“人物之間必須存在一定的心理距離,心心相印或者完全對立都不深刻,只有在有機聯(lián)系中出呈現(xiàn)出部分融合、部分外溢,才更能體現(xiàn)審美價值?!?④《背影》中的父子關(guān)系并不會因為存在隔閡而被否認(rèn),父子之間的心理距離也是客觀存在的。在經(jīng)歷了生離死別后,朱自清體會到了父親在不同人生階段的艱難處境,于是冰釋前嫌,有了懺悔之意?!肚锾斓膽涯睢分心缸颖具B心,無論是作為母親,還是兒子,都希望對方安好,但兒子卻不幸癱瘓。兒子不聽母親的勸阻,并不是故意讓母親傷心,他還不能控制好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給自己帶來的精神打擊,更不知道母親的病已經(jīng)到了這步田地。母親去世后,得知母親之前的身體狀況,才使他突然醒悟。這種由錯位到復(fù)位的情感回歸,給讀者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如果整篇文章都在寫“心心相印”,那么抒情散文情感的表達要遜色得多。
綜上所述,《背影》和《秋天的懷念》中父母之愛在傳輸、接受過程中發(fā)生了錯位,情感錯位的超時代性使得兩篇文章更具時代價值。經(jīng)歷了生離死別后,情感錯位發(fā)生了逆轉(zhuǎn),兒子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完成了情感回歸。正是由“錯位”到“回歸”的轉(zhuǎn)折,使得情感表達更加豐富,審美價值更加凸顯。
注釋:
①溫儒敏:《義務(wù)教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73頁。
②溫儒敏:《義務(wù)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20頁。
③孫紹振:《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31頁。
④孫紹振:《經(jīng)典小說解讀》,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7頁。
參考文獻:
[1]孫紹振.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孫紹振.經(jīng)典小說解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3]溫儒敏總主編.語文:七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溫儒敏總主編.語文:九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于澤元.情深只因傷離別——對《背影》的深層解讀[J].名作欣賞,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