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紅
摘要:班主任是班級管理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所踐行的一切班級行為,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表明,環(huán)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所以,在管理班級的時候,班主任要下大力氣建設便于學生有效發(fā)展的文化環(huán)境,逐步地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本文主要分析小學班級文化管理策略分析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班級文化;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9-116
引言
班級文化是班級中的全體成員在班主任的指導下,設定的符合發(fā)展需求的個人目標或集體目標,在目標引導下,全體成員積極體驗班級活動,在班級良好氛圍的熏陶下,逐漸形成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的復合體。從班級文化的內涵可以看出,班級文化是班級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班級文化管理,不僅可以營造出良好的班級氛圍,還可以使學生在其熏陶下,實現(xiàn)有效發(fā)展。
一、班主任層面加強班級文化管理的策略
(一)服務理念
為學生服務,是班主任的主要職責。通過發(fā)揮自身的服務功能,驅動學生有效發(fā)展,是實現(xiàn)班主任班級管理作用的主要途徑。服務育人的最佳方式之一是文化育人。在班級文化管理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班主任和學生不再是過去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身份,而是平等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筆者在服務理念的驅動下,切實地將學生作為班級活動的主體,從學生的發(fā)展實際情況和發(fā)展需求出發(fā),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幫助和指導,竭盡所能地驅動學生發(fā)展,借助學生的發(fā)展,進一步提升班級文化管理質量。
(二)加強自我修煉
修煉良好的素養(yǎng),提升自身魅力,良好的素養(yǎng)有著無窮的魅力,對周圍的其他人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小學生,本身具有較強的向師性,在與班主任互動的過程中,會自主地模仿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所以,在實施班級文化管理的時候,班主任要切實地修煉良好的素養(yǎng),不斷地提升自身魅力,吸引學生,熏陶學生。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筆者在日常教學管理中,以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為指導,從思想、行為等方面對自己給予嚴格的約束。同時,筆者還遵循小學生行為規(guī)則,踐行良好行為,學生做出榜樣。在筆者的熏陶下,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踐行良好行為,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漸地建構起來。
二、學生層面加強班級文化管理策略
增強學生集體凝聚力,培養(yǎng)學生集體意識,增強集體凝聚力,集體意識是學生體驗班級活動必須具備的思想意識。當具備了集體意識之后,學生可以對班級管理中的諸多內容產生認同感,自主地將自己作為班級中的一分子,甚至是班級的主人,投身到班級中的一切活動中,凝心聚力,逐漸地增強班級的向心力。那么,我們要如何在管理班級文化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集體意識呢?筆者認為,在實施班級管理活動之初,班主任要先統(tǒng)一學生的思想。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筆者組織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個體”“集體”關系,從而使他們意識到個體是集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個體的發(fā)展推動集體發(fā)展,同時,集體的發(fā)展也會反哺個體發(fā)展,提升個體發(fā)展質量。此外,筆者會將管理班級的權利還給學生,鼓勵他們進行自主管理。班級中的事務是較為繁雜的,將這些事務分派給每一個學生,不僅可以使學生通過承擔事務成為班級中的一分子,還可以在責任的驅動下將事情做好,為集體服務。具體地,筆者整理班級中的大大小小事務,開門、開燈、打水、澆花、擦黑板等,引導不同學生完成不同的事務。
三、營造和諧的親子關系
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會使青少年的社會性、個性發(fā)展受到不同的影響。良好的教養(yǎng)方式可以使青少年在個性、品德及行為等方面健康成長,為他們一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和事業(yè)成功打下堅實可靠的基礎;而不良的教養(yǎng)方式則會阻礙青少年心理發(fā)展,造成他們的性格缺陷。所以,班主任要努力幫助學生和家長營造和諧的親子關系,這樣才更有助于孩子的全面發(fā)展。盡管家庭生活中的親子關系不是千篇一律的,但是和諧、良好的親子關系的建立卻有其前提條件。采用民主的教養(yǎng)方式,建立新型的親子關系,轉變家長作風,避免溺愛、放任和專制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很多孩子都生長在單親家庭,因為缺失了父愛或母愛,所以家人會希望在物質方面補償他們,因此造成溺愛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還有就是單親家庭中監(jiān)護人要工作,大多都交由祖輩照顧,很多孩子便在爺爺奶奶的寵愛下變得任性、野蠻、偏執(zhí);也有個別家長全心撲在工作上,對孩子關心不夠,了解不足,于是在教育上就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導致孩子的叛逆越發(fā)嚴重,甚至完全不聽教導。基于這些情況,筆者經常會利用節(jié)日舉行親子的活動,例如,中秋節(jié)讓學生一家團聚并拍下溫馨的合照;三八婦女節(jié),筆者會讓學生通過幫媽媽做一天家務,體會母親的辛苦,從而學會體諒父母;六一兒童節(jié),筆者借著學校搞開放日的機會,邀請家長前來參加,以此改善一下個別比較緊張的親子關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也讓父母了解孩子的校園生活,這樣有助于他們的溝通與教育。有時,筆者也會通過家訪或者把家長請到學校,與他們探討改善親子關系的方法。正是因為有了班主任的引導與教育,家長逐漸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更好地啟發(fā)孩子,讓孩子變得更陽光,讓孩子變得開朗與樂觀。
結束語
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要求一線教育工作者將德育教育融入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學生獲得有效發(fā)展。班級文化管理是實現(xiàn)這一要求的主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盧薪竹.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現(xiàn)狀調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2]邱愛軍.在班級管理中有效運用“我是小大人”的心理認識[J].華夏教師,2018(29):9-10.
貴州省興義市坪東街道辦事處小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