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霞
摘要:目的:探討觀察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預防護理對策。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間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共5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5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為非急診手術、無實習人員及參觀人員,手術時間大于3小時;研究組為急診手術、有實習人員或參觀人員,手術時間小于3小時。將這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總結導致手術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護理方案。結果:在進行手術的50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共有25例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發(fā)生率10.4%(26/250);研究組共有15例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發(fā)生率3.6%(9/250)。經過仔細分析觀察考慮發(fā)生手術切口感染的因素為急診手術、實習人員、手術時間、參觀人員等。結論:針對發(fā)生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制定合理、科學、針對性強的策略能夠使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明顯下降。
關鍵詞:手術室切口感染;相關因素;預防護理
手術室切口感染指患者在手術室手術出現(xiàn)的傷口愈合不良,部分發(fā)生切口裂開,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的現(xiàn)象。雖然這種發(fā)生率不高,但是一旦發(fā)生必定會延長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痛苦及其經濟負擔,某種程度上會影響醫(yī)患關系。通過臨床觀察分析這種現(xiàn)象是有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后果,提出科學、合理、全面、高效的護理對策,完全可以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甚至避免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此次將我院的500名接受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性因素和提出預防護理對策?,F(xiàn)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間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共5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50例,所有患者均經過嚴格的檢查和診斷,并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對照組男性142例,女性108例,年齡為22-70歲,平均年齡為(41.55±4.28)歲;研究組男性136例,女性114例,年齡為25-72歲,平均年齡為(42.53±3.6)歲。經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和家屬簽署同意書之后,抽簽分組治療。兩組病患年齡、民族、性別等一般資料通過統(tǒng)計學分析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基礎性治療,維持機體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手術完成常規(guī)消毒、各項設備正常工作,安排的急診手術時間在3小時內完成并安排實習人員及參觀人員。
研究組:護理級別、基礎性治療、手術室術前準備同對照組,安排的為非急診手術,手術時間可以在3小時內完成,無實習人員和參觀人員。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恢復情況,觀察兩組患者急診手術與非急診手術各有多少例發(fā)生切口感染;手術時間大于3小時與小于3小時各有多少例發(fā)生切口感染,有實習人員或參觀人員與無實習人員或參觀人員各有多少例切口感染切,比較這些方面的差異性。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組實驗涉及到的數(shù)據(jù)信息統(tǒng)一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t料用檢驗,用均值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用%表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性水平均為:P<0.05。
2結果
2.1 手術室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
全部500例患者中,對照組有25例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發(fā)生率10.4%(26/250);研究組共有9例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發(fā)生率3.6%(9/250)。
2.2 相關因素分析
急診手術患者的手術室切口感染發(fā)生率4.0%(10/250)高于非急診手術患者的手術室切口感染發(fā)生率 1.6% (4/250);手術室內有實習人員或參觀人員的手術室切口感染發(fā)生率 2.4%(6/250)高于手術室內無實習人員或參觀人員的手術室切口感染發(fā)生率0.8%(2/250);手術時間≥3小時患者的手術室切口感染發(fā)生率4.4%(11/250),高于手術時間<3 h患者的手術室切口感染發(fā)生率1.2%(3/25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與護理對策
3.1 討論
臨床研究結果提示,手術室切口感染是因為多因素共同 作用所導致的結果,因此臨床中應認真分析和總結造成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并提出有針對性的預防護理對策, 進而來對手術室切口感染進行有效控制和預防。
3.2 護理對策
驗數(shù)據(jù)及結合既往臨床資料分析,對于導致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總結如下:急診手術、手術時間大于3小時、有實習人員或參觀人員。具體對策:①對于急診手術要嚴格進行術前準備,充分評估患者各項指標,督促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及注意做好防護,甚至可以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以良好的情緒進入手術室。②進入手術室要限制人數(shù)及觀看距離,對于實習人員做好無菌觀念及操作的相關培訓。③手術人員可以優(yōu)化手術方案;在手術保質保量完成的前提下盡量將手術時間控制在3小時內(除高級別手術)。
綜上所述,手術室手術切口的感染的發(fā)生與急診手術、手術時間3小時、有實習人員或參觀人員相關。因此采取科學有效、合理、個體化、全面的護理對策,可以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閻玉紅.外科門診手術室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及護理干預策略[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2):169-171.
[2]王麗.骨科手術室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4):485-487.
[3]莊明珠,劉圓圓,曹青等.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預防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7):65.
[4]王麗華.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預防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