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全
摘要:眾所周知,寫作是提高一個人語言組織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同時它也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與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徑。高段寫景作文就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板塊,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審美能力。本文我將對如何提高小學生寫景寫作能力以及在小學語文高段寫景作文中如何展開教學提出一些觀點與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寫景作文
前言:
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學生寫景類寫作能力的教學與培養(yǎng)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景寫作是相對基礎的一類作文教學。但是如何讓小學生用一只筆寫出生活的五彩斑斕,如何用一支筆繪出世界的繽紛多彩,這一直是小學語文寫景作文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所以,小學高段寫景語文教學應該如何展開呢?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寫出一篇出彩的寫景作文呢?
一、高段語文寫景要詳略得當,層次分明
在小學高段寫景作文中,切忌毫無邏輯,不能想什么寫什么,也不能看到什么就寫什么。雖然寫景就是寫出眼中看到的風物環(huán)境,但是沒有邏輯、沒有順序、沒有層次的一股腦寫景,就像是在胡亂堆砌。當你的文章在結構上有了詳略,有了明顯的層次,字里行間就會顯現出精致。我們的文字有了框架,層次就是框架里的結構。
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在大方向上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分別從西沙群島的位置、物產、和景色展開描寫。文中略寫西沙群島的位置和物產,詳寫西沙群島的景色。在對西沙群島進行具體詳細的描寫時,文章又按照由上及下,由遠及近的順序從海面、海底、海灘和島上這四個小層次進行描寫,來體現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從而呼應文章的主題“西沙群島風景優(yōu)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該篇文章在介紹西沙群島時,結構上詳略分配恰到好處,描寫上層層鋪展,像是為讀者徐徐展開一幅美麗多彩的西沙群島風景圖。同時總、分、總的結構不僅用在文章主體,很多段落也采用總分,而且本文開頭結尾相互呼應,使得文章在結構上更加圓滿完整。
又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中,作者以四季為層次,并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景色描寫,以總—分—總為結構,開篇第一段先簡單介紹小興安嶺的位置,然后用“美麗”呼應標題,二者為略;文中第二至第五段落,一共四段,采用一季一段,一景一段的描述方式,詳詳細細的按照時間順序為讀者鋪展小興安嶺的四季之美,層次分明一目了然。
二、高段語文寫景要角度多樣,正側結合
在小學高段寫景作文中,如何細致的切入,讓讀者能夠從文章中的各個角度感受出學生筆下的秀景,達到看文字也能如入畫中、身臨其境的效果也是高段寫景作文教學中的難點。所以在進行景物描寫時,描寫同樣的風景,我們可以選取不同的切入點,通過不同的感官去感受細微的差異,通過正面描寫、側面烘托的手法,運用多種文學的表達去達到讓讀者如臨其境的效果。
例如,文章《桂林山水》開篇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個“甲”字高度概括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作者從靜、清、綠三個角度來向讀者刨析漓江水的風情,同時又從奇、秀、險三個角度來向讀者展示桂林山的風采。該篇文章從總體上看又是從漓江水和桂林山兩個大角度來向讀者描繪桂林山水的獨特與華美。作者在視覺上用“就像無暇的翡翠“向讀者展示漓江水的綠,在聽覺上用“聽不見水流的聲音”詳細寫漓江水的靜,而后再次從視覺上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進一步解釋說明漓江水的清;《桂林山水》這篇文章在展現桂林山的奇時,通過視覺的幻化,將桂林奇形怪狀的山比作老人、巨象和駱駝,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使桂林山的樣子呈現在眼前,秀美險峻,奇峰羅列。
又例如,《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用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表現出紫藤蘿花對作者的吸引,側面烘托紫藤蘿花的美麗。該篇文章在對紫藤蘿花進行描寫時運用了不少比喻和擬人的手法。例如文中這句“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展現了花的繁茂;又例如文中出現的“流動”“歡笑”“生長”等詞語,使靜態(tài)的花躍然于紙上,表現出了紫藤蘿花的生機盎然?!蹲咸偬}瀑布》采用多種手法,通過不同角度向我們展示了一片生機勃勃的紫藤蘿。
三、高段語文寫景要升華主題,寓情于景
在小學語文高段寫景作文教學中,我們要明白,我們不僅僅是需要用筆去描繪身邊的山水風物,文字在很多時候都映照著我們心中的情感世界,喜怒哀樂,愛欲情癡。當筆下的文字有了真實的情感,流露出了一個人內心的想法,那么這樣的文字就有了生命力,我們的文章也會因此不再浮于表面,讀懂某一篇文章就像是讀懂了某一時某一刻的一個人。
例如,朱自清的《春》和《荷塘月色》,是兩篇貯滿詩意的寫景散文。前者《春》以詩的筆調描繪了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綠草如茵、花木爭榮、春風和煦、細雨綿綿,呈現出一派生機與活力。在春景中的人也是滿載希望與憧憬,其中“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強烈抒發(fā)了人們對春天的期待,同時也隱含了對未來美好的期許;然而在《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中,作者也以詩意的筆調去描寫曲曲折折的月下荷塘景色,描寫田田的荷葉時說它“像舞女的裙”,描寫月下荷花時說它“如明珠乳白,似星星熠熠”。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朦朦朧朧,捉摸不清,卻令人陶醉動人心神;然而這樣的文字展現的良辰美景,讀之卻總讓人帶著淡淡的哀愁,朦朧美好的景色下似乎藏著一顆彷徨寂寞的心。
明明是同樣的作者,一樣詩意婉轉的筆調,描寫著不一樣的景色,我們卻從中感受到差別迥異的心境與情感。描寫景色人文的文字,被賦予了情感,就像是某個人在跟你訴說他的心事,它不再是簡單的寫景,寫景也在寫情,吸引著我們去讀去想去思考。
總結:
小學階段的語文寫景教學是基礎的、簡單的,是基于學生的生活,源于學生觀察、體驗和感悟的。我們無需追求要求學生在作文中一定要情境相融,或者要求學生一定要景中帶情,這樣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部分同學無病呻吟。在小學寫景教學中多我們應該多指導學生觀察,教給學生一些觀察方法,多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學會記錄和感悟。
參考文獻:
[1]小次里只瑪.小學語文寫景作文教學方法概述[J].中外交流,2020,(23):273.
[2]陶彥婷.關于小學語文寫景作文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導學,2020,(17):42.
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汶水小學 山東 濰坊 26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