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勤
摘要:目的:探討在產后盆底功能出現(xiàn)障礙患者中以盆底康復護理模式展開護理干預的價值。方法:病例選自在2019.02-2021.01時間內,在本院就醫(yī)的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56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在常規(guī)組中28例患者提供常規(guī)護理,在實驗組中28例患者提供產后盆底康復護理,統(tǒng)計2組干預效果。結果:實驗組盆底肌力評分為(1.45±0.47)分,高于常規(guī)組(4.02±0.32)分,統(tǒng)計學結果顯示P<0.05(t=7.644)。結論:通過在產后實施盆底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產婦盆底肌力,提升其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盆底功能障礙;康復護理;盆底肌力;生活質量
盆底功能腸癌常發(fā)生在分娩產婦與妊娠產婦中,屬于臨床婦產科常見病癥,主要是因盆底組織結構出現(xiàn)病理改變,如松弛、衰老、損傷等,最終導致女性群體盆腔器官功能出現(xiàn)障礙,臨床表現(xiàn)為壓力性尿失禁、臟器脫垂等,嚴重影響到患者日常生活與身心健康[1]。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為了探討實施產后盆底康復護理的價值,現(xiàn)展開具體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本組對象為56例產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礙的產婦,分組方式選擇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納入對象進行分組處理。在常規(guī)組中,產婦年齡范圍與平均年齡在24-39(32.7±5.4)歲,初產婦與經產婦各10例和18例;在實驗組中,產婦年齡值與均齡值是26-41(33.0±5.7)歲,其中初產婦有11例,經產婦有17例。對2組基礎資料,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展開比較,檢驗結果顯示P>0.05,差異較小符合臨床研究要求。
1.2方法
常規(guī)組提供常規(guī)護理,在產后指導患者主動、有意識收縮肛提肌,強化對尿量的控制,每次收縮時間需超過3s后再放松,每日進行2組-3組練習,每組練習時間為15min-20min可指導患者處于不同姿勢下進行練習。
實驗組則提供產后盆底康復訓練模式,干預內容主要如下:(1)展開膀胱功能訓練:訓練前指導患者排空膀胱,之后協(xié)助其調整體位為結石位展開訓練,在訓練期間叮囑患者集中注意力,確保全身處于放松狀態(tài),在做訓練動作時,需確保與呼吸頻率一致。在吸氣時降低橫膈膜,促使臟器被擠壓至下腹,讓腹部處于膨脹狀態(tài),以此來感受放松盆底肌;在吐氣時收緊腹部,促使橫膈膜處于上升狀態(tài),按照肛門→會陰→尿道順序,緩慢對盆底肌進行收縮,持續(xù)時間為3s-8s,之后每隔5s-15s對上述動作進行重復,每日鍛煉次數(shù)為3次,每次鍛煉時間為25min-300min。(2)使用生物電刺激:將儀器脈寬設置為320us-740us,將頻率設置為8Hz-33Hz,將電極放置患者陰道內,以不同強度電流對患者的盆底神經與盆底肌肉進行刺激,每次刺激時間為20min,2次/周。2組患者均接受為期8周的護理干預。
1.3指標觀察及判定標準
統(tǒng)計并比較2組盆底肌肌力,以Oxford骨盆底肌力評分系統(tǒng)來評價,其中盆底肌無收縮反應,評定為0分;盆底肌僅存在顫動為1分,盆底肌輕微收縮為2分,盆底肌可正常收縮但無對抗,評定為3分,盤底肌收縮力量為正常,經施加壓力后有輕微對抗存在為,4分,盆底肌收縮力量比較強,并且經施加壓力之后,能夠感覺到持續(xù)對抗,為5分。
1.4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分析應用SPSS18.0,對計數(shù)資料表示用%百分數(shù),檢驗方法為x2;對計量資料表示用t值,檢驗方法為(x±s),若結果顯示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對比盆底肌肌力
表1可知,2組治療前盆底肌肌力對比,差異較小(P>0.05);經實施治療干預后,相較于常規(guī)組,實驗組盆底肌肌力改善情況更優(yōu)(P<0.05)。
3討論
目前,臨床在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患者時,以手術、藥物、中醫(yī)療法、藥物療法、膀胱訓練、盆底肌訓練等方式實施治療,其中手術治療雖能取得一定療效,但對患者機體所造成創(chuàng)傷較大,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2]。藥物療法雖然能在短期內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然而無法徹底改善患者癥狀,再加上長期服用藥物,易增加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風險,對其肝腎功能造成損傷[3-4]。本研究中,通過分析常規(guī)護理與產后盆底康復護理的干預價值,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盆底肌肌力改善更優(yōu),且生活質量更高(P<0.05),盆底肌康復訓練屬于主動訓練法,主要通過患者有意識收縮盆底肌肉群,刺激盆腔四周血管,進而使得盆底四周軟組織血管出現(xiàn)擴張情況,增加局部血流速度,以此來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盆底的支持張力,進一步增強患者控尿能力。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是聯(lián)合電刺激與生物反饋展開治療,通過以反饋儀對患者盆底肌肌電活動進行收集,將肌電信號轉變成視覺信號與聽覺信號,從而對患者展開個性化盆底肌收縮訓練,以此來改善其盆底肌功能,實現(xiàn)排尿目的。
綜上所述,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將產后盆底康復護理應用在盆底功能障礙患者中,所得干預效果顯著,適宜深入研究與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翠萍. 分析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的影響[J].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 008(003):134.
[2]羅俊菊, 羅仁華. 系統(tǒng)性康復護理在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 醫(yī)療裝備, 2019, 032(009):167-168.
[3]袁佩瓊. 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20, 15(24):172-174.
[4]高春燕. 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的影響分析[J]. 中外醫(yī)療, 2020, 39(09):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