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鳴
在海南島,一旦出了城鎮(zhèn),就成了雞的天下。無論是鄉(xiāng)道、院落,還是田間地頭,總有雞的身影。它們頭頂紅冠,昂首挺胸,一副海島王者的模樣。
很多海南人對家里的雞實施放養(yǎng)政策,不大管束,任它們自由溜達。由于熱帶土壤中含有豐富的蟲類,還時不時有果子“從天而降”,所以小雞們總是能一邊悠閑地散步,一邊啄啄地上的“小吃”打牙祭,生活不要太愜意!
不過像這樣自由散漫的雞,尚不成體系,只是雞界的散兵游勇罷了,海南雞的正規(guī)軍,還得是大名鼎鼎的文昌雞。
文昌位于海南島的東北部,風光旖旎,人文薈萃,也是著名的宋氏三姐妹的故鄉(xiāng)。讓文昌聞名中外的,卻是因為這里所養(yǎng)的“雞”。
根據(jù)民間說法,文昌雞發(fā)源于文昌潭牛鎮(zhèn)天賜村,當時村里盛長幾棵榕樹,樹籽落在地上,被家雞啄食后體質極佳。乾隆年間,有位回鄉(xiāng)的翰林吃了母親所養(yǎng)的雞,覺得美味之至,便在回京時將雞供奉給了皇帝,皇帝品嘗后盛贊道:“雞出文化之鄉(xiāng),人杰地靈,文化昌盛,雞亦香甜,真乃文昌雞也!”
得到了皇帝的代言,文昌雞的名號便叫了開來。經(jīng)過一代代的生化繁衍,文昌雞成了海南島的特色雞種。
在如今產(chǎn)業(yè)化養(yǎng)殖的方式下,文昌雞的喂養(yǎng)也十分講究,需在熱帶田園中放養(yǎng),雞舍要達到一定的衛(wèi)生和通風標準,一早一晚需投喂大米、糠和番薯之類的農作物。
在“上刑場”前的60天,文昌雞便結束了自由時光,被置于安靜避光處籠養(yǎng)育肥。文昌雞的身材嬌小,成年雞一般兩斤多,而閹雞會更肥一些。一生都在修煉風味的文昌雞,最后將得到廚師的禮遇,被保留原汁原味,贏得身后名聲。
剛來海南被帶去吃白切雞時,我只覺得眼前的雞肉非?!皹闼亍薄=瘘S的外皮包著細膩的白肉,沒有一絲佐料,第一口嘗下去,寡淡無味,感覺雞只是“洗了個澡”就被當成菜端了上來。隨著細嚼慢咽,鮮甜余味開始在唇腔顯現(xiàn),我幡然醒悟,這不就是在吃雞本身的味道嗎?
只有上好的走地雞,才敢以“素顏”示人。在海南,點文昌雞便會被默認為是白切雞?!袄习澹邪胫晃牟u!”海南人奔波了一天,在文昌雞前放松了身心,這一碟鮮嫩的雞肉是他們的白月光。其實白切雞正像海南人的生活,灑脫自在、追求本真。
文昌雞曾跟著海南人被一路吃到南洋,并成為新加坡的美食招牌——海南雞。海南雞的上位史,也是一部海南人的奮斗史。
19世紀,海南出現(xiàn)了下南洋的浪潮,當他們抵達南洋后,一部分人應聘到廚房打工,把家鄉(xiāng)的菜式創(chuàng)新改良,加入辣椒和班蘭葉調味,使文昌雞完成了向海南雞的轉型。
當年的闖海人憑借著辛苦打拼,有些已經(jīng)成了商賈巨富,而勵志的海南雞也出人頭地,在今天,很多外國人不知海南在何處,但提到海南雞無人不知。
蔡瀾說,雞肉沒有個性?;蛟S正因如此,才使得雞肉如此百搭多變,像是一張宣紙,可以寫下無限可能。
不論是大雅之堂,還是江湖排檔,總有雞的身影,它溫潤著島民的尋常生活,也承載著凌駕于美食之上的儀式感。逢年過節(jié),走親訪友,婚嫁壽辰,祭拜活動,有雞上桌來主持局面,這一餐才算圓滿。這正應了海南人常說的:無雞不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