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學校教育過程中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更加重視和關注。而在當前的中學階段學校教育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承擔了最主要的素質教育任務,是提升中學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與此同時,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也是對當前教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愛國主義教育本身也是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一部分。所以教師可以借助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堂,通過導入情境、教學內容以及實踐活動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機結合,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的不斷強化,也促進中學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行動的逐步統(tǒng)一。
關鍵詞:中學;道德與法治;愛國主義教育
引言:中學階段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而言至關重要,不僅是學生生理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更是學生心理成熟,形成正確三觀,培養(yǎng)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所以在中學階段,教師需要強化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尤其是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相關內容,促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并且在日常行為中加以體現(xiàn)。
一、愛國主義教育在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必要性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下,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已經(jīng)成為了教師的共識,同時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核心目標之一。而在這一過程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強化中學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是關鍵,也是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具體而言,在中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開展并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其必要性主要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首先,培養(yǎng)中學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是中學教學最重要的教學目標,而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能夠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雖然愛國主義教育需要體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需要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和體會愛國主義教育,提高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但是借助于道德與法治課堂這一載體,能夠以更加系統(tǒng),同時也更具方向性,指導性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所以在學生身上的效果也就更為明顯。同時,即便部分學生由于缺乏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會錯失了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的機會,也能夠在課堂環(huán)境下得到補充和強調。其次,在中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有助于促進中學學生實現(xiàn)愛國主義情感和行為的結合,并且將這一深沉的情感代入到現(xiàn)代社會日常生活中,推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踐行愛國主義的情感。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往往與時事新聞相結合,所以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必然也會將現(xiàn)實社會中的現(xiàn)象和案例作為教學講解和分析的素材。這樣有利于學生將愛國主義情感落實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為自己的積極踐行奠定基礎。同時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上,更會落到學生的實際行動中,因此能夠促使中學學生將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感落實在日常的行為習慣上。所以綜合來看,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在強化教育效果,擴展教育范圍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該學科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
二、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道德與法治情境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導入滲透要在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上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豐富愛國主義教育與道德與法治教育之間的結合點,盡可能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愛國主義的相關內容。但是現(xiàn)實問題在于,并不是所有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都能夠與愛國主義教育建立直接的聯(lián)系,尤其是在核心知識內容方面,更是對其范圍有所限制。所以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需要借助于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情境創(chuàng)設活動來延伸道德與法制課堂的教學內容與意義,從而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具體來說,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先了解本節(jié)課所要涉及的核心內容。如果教學的內容與愛國主義教育有直接的聯(lián)系,那么教師就可以在情境導入的環(huán)節(jié)中直接以此為切入點完成情境的創(chuàng)設。例如,在學習“踐行公共精神”這一單元的三課內容時,因為其核心內容就在于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國家安全以及建設美好祖國,本身就是愛國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直接體現(xiàn),所以教師就可以在導入的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設心系祖國的具體事例和場景,以此來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導入。但如果本節(jié)課涉及到的內容與愛國主義教育之間的關聯(lián)較弱,就需要教師借助于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盡可能建立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是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在課堂上更大范圍的滲透。例如,教師在進行“感受生命的意義”這一課時內容的教學時,就可以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加入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將感動中國人物的生命之所以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就在于他們?yōu)樯鐣?,為祖國做了更大的貢獻這一理念體現(xiàn)在情境中,以此來引導學生將生命意義與愛國主義情感和行動建立聯(lián)系,以此來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滲透與結合。而這樣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夠起到創(chuàng)造課堂教學條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同時也成為了教師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
(二)利用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效果
在中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強化愛國主義教育,不僅僅是指要增加愛國主義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所占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所產(chǎn)生的實際教育效果。對于大部分的中學學生而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使得他們具備對祖國的濃厚情感,但是由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往往以古代、近代等時期愛國的情境事例和理論講解為主。同時,由于身處和平年代,學生所理解的愛國主義實際含義已經(jīng)不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需要對愛國主義在當前時代下的進行新的解釋。所以學生普遍缺乏對愛國主義的理性認知和與時代結合理解的能力。而加強道德與法治課堂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結合,就是針對性解決這些問題,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具體來說,首先,教師需要幫助中學學生學會理性愛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在完成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與愛國主義相關的內容講解之后,將分析案例中具有爭議性的行為和想法提出,組織學生進行整體討論。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點對這種愛國主義行為的實際效果,是否造成個人利益損失,是否合理合法維護國家利益等等方面進行重點討論。通過這種對問題情境的辨證討論來引導中學學生逐步形成理性的愛國主義思想,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效果。其次,教師需要借助道德與法治課堂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時代性。雖然愛國主義是社會發(fā)展永恒的主題,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著不同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也體現(xiàn)著不同的要求。在當前的社會中,愛國主義與古代封建社會、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所強調的愛國主義在表現(xiàn)形式上明顯有所不同。教師需要借助道德與法治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結合來增強其時代性,通過現(xiàn)實社會中具體的事例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此幫助中學學生逐步認識到當前時代下愛國主義最本質的要求在于建設社會主義偉大祖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只有通過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使中學學生對于當代的愛國主義表現(xiàn)和行為產(chǎn)生理性的,合乎時代現(xiàn)狀和要求的認知和理解,才能夠真正促進學生對愛國主義情感的踐行,從而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實際效果的強化。
(三)利用道德與法治教學體系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層次性
在傳統(tǒng)的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教師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以主題的形式進行,缺乏對整體教育教學過程的規(guī)劃和設計。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就導致了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缺乏連貫性,也存在重復的問題,影響最終的教育效果和效率。所以當前教師可以借助道德與法治課堂來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層次性。實際上,道德與法治課程在教材內容的編排上十分條理,按照從個人、集體到社會的順序分析不同的社會問題、情感和理論,再由情感理論的層面遷移到學生的具體活動和行為上。通過這種層次分明的教育教學能夠使中學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社會問題,掌握相關知識內容并且實現(xiàn)自我的成長和發(fā)展。所以教師可以再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整體設計時參考這樣的整體邏輯順序,然后將愛國主義教育的相關內容要求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內容相互結合。這樣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將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滲透其中,并且實現(xiàn)層次化,條理化的愛國主義相關內容的教育教學。這種具有較強層次性的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不僅僅能夠強化教育效果,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系統(tǒng)化的認知體系,使愛國主義真正浸潤到中學學生的內心。
(四)利用道德與法治主題設計愛國主義教育拓展活動
無論是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還是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實踐都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學生往往只能夠從理論的角度分析或者是了解相關的內容,只有在親自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夠真正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才能夠促使學生形成相應的行為習慣,并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積極踐行。而從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較強愛國主義這一角度來說,教師需要將愛國主義與道德與法治課堂進行有機結合,尤其是對課外的實踐拓展活動進行結合。具體來說,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堂上,需要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確定實踐活動的主題,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外實踐,并且以書面報告,視頻記錄等多種方式將活動的結果進行反饋分享。而在較強愛國主義教育的要求之下,教師需要在確定課外實踐活動主體時適當?shù)亟Y合愛國主義相關內容,并且在具體的實踐活動設計上體現(xiàn)愛國主義的具體行為。例如,教師在進行“公共生活新平臺”這一課的教學時,因為其核心內容在于合理利用網(wǎng)絡,應對網(wǎng)絡世界的誘惑和挑戰(zhàn)。所以教師可以設計調查中學學生利用網(wǎng)絡的情況以及給出解決學生沉迷網(wǎng)絡,受到不良信息誘惑等問題的合理方案。在這一活動中,教師要融合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可以在學生的調查中增加社交媒體中中學學生對于祖國,對于愛國主義的評論看法這一方向的內容,同時要求班級內學生給出合理引導社交媒體上中學學生看法的方式和手段。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完成調查活動中有意識地了解網(wǎng)絡世界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情況,并且從現(xiàn)狀與要求、他人與自身的對比中得到自己未來對愛國主義的看法和行為的正確認知,促使學生在實際行動中更好踐行愛國主義。
結束語
無論在社會生活中還是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而要實現(xiàn)對中學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強化,教師可以利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將課程內容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相關內容要求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明確學生對于愛國主義的認知,并且促使學生積極行動,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實際效果的切實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變變.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研究[D].2020.
[2]馬俊.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策略研究[J].文淵(高中版),2019,000(002):92.
[3]李漢玲.如何在中學道德與法治課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探究[J].天津教育(下半月),2020,000(003):28-29.
[4]叢朝雯.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愛國主義教育策略研究[J].下一代,2020,000(005):P.1-1.
作者簡介:呂祥寧(1986.11—).男,漢族,甘肅靜寧縣人,現(xiàn)供職于靜寧深溝中學,二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中學思想品德與法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