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先
【摘要】目的:將TACE與索拉非尼聯(lián)合用于肝細胞癌治療中,對其臨床療效與安全性進行評價。方法:對我院收治的64例肝細胞癌患者分組研究,2組給予TACE治療,1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索拉非尼治療,對兩組治療結果、安全性進行評價。結果:1組疾病控制率為62.5%,2組為34.38%,兩組疾病控制率相比,1組相對更高(p<0.05);兩組不良反應率相比差異不明顯,經(jīng)對癥治療后均明顯緩解。結論:TACE與索拉非尼聯(lián)合用于肝細胞癌治療中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病情,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TACE;索拉非尼;肝細胞癌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4-025-02
肝細胞癌(HCC)為臨床常見、多發(fā)的一種原發(fā)性肝癌,是一種死亡率較高的惡性腫瘤[1]。肝細胞癌發(fā)病病因較為復雜,多與家族史、病毒感染、環(huán)境等因素相關,患者發(fā)病后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納差、肝區(qū)疼痛、腹脹消瘦等。肝細胞癌轉移多發(fā)生與中晚期患者,無法對其進行根治性治療,TACE為最常用的一種姑息治療法,但單用療效不理想,容易出現(xiàn)一系列毒副作用。2008年NCCN指南將索拉非尼列入中晚期肝細胞癌治療方法[2]。本研究將TACE與索拉非尼聯(lián)合用于肝細胞癌治療中,旨在評價其療效與安全性。報道見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進行時間在2017年1月~2018年7月,對象為我院收治的肝細胞癌患者,共64例,根據(jù)治療方式對其分組,分成1組(n=32)與2組(n=32)。1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39~72歲,平均(53.21±11.42)歲。2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41~73歲,平均(53.23±11.45)歲。兩組資料進行比較后,差異不明顯(P>0.05),有比較意義。
1.2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均符合診斷標準;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精神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完整或丟失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對研究使用藥物過敏或有禁忌癥者。
1.3方法
2組給予TACE治療,術前進行止嘔,采用Seldinger技術穿刺股動脈,將5F導管置入,于腹腔肝動脈開口處進行造影,對腫瘤靶血管進行確定,超選進入供應腫瘤的分支血管。隨后注入氟尿嘧啶 1000 mg+順鉑50mg+吡柔比星 50 mg+超液化碘油 5 至10 m L,行栓塞治療。術后進行護肝水化治療。
1組聯(lián)合TACE與索拉非尼治療,TACE治療方法與2組一致。術后3至7天,給予索拉非尼(山東魯抗立科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417)口服用藥,劑量400mg/次,1日2次,根據(jù)患者用藥期間毒副反應、耐受性適當調節(jié)藥物劑量或停藥。
1.4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疾病控制情況,以實體瘤療效標準對患者疾病控制情況進行測評,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進展(PD),疾病控制率=(CR+PR+SD)/總例數(shù)×100.0%。觀察兩組治療后毒副作用情況。
1.5統(tǒng)計學方法
分析軟件使用SPSS17.0,%表示計數(shù)資料,經(jīng)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疾病控制情況分析
觀察表1可知,1組疾病控制率為62.5%,2組為34.38%,兩組疾病控制率相比,1組相對更高(p<0.05)。
2.2兩組毒副反應分析
1組出現(xiàn)腹瀉、皮膚不良反應共11例,不良反應率為34.38%,2組出現(xiàn)脫發(fā)、腹瀉等不良反應共13例,不良反應率為40.63%,兩組均對癥治療后,不良反應均顯著改善,且組間差異不明顯(x2=0.833,p<0.05)。
3討論
肝細胞癌在臨床十分常見,目前TACE為治療其標準方法之一。TACE通過局部注入化療藥物,可對腫瘤細胞進行殺滅,促進其凋亡。對腫瘤供養(yǎng)血管進行碘油栓塞,可對其血供進行阻斷,促進腫瘤細胞缺血缺氧壞死,對腫瘤進展與肝內轉移進行有效抑制[3]。但近年來有大量研究證實,當腫瘤處于缺氧狀態(tài)時,血管生成機制會啟動,會產(chǎn)生VEGF,誘導腫瘤側支血管形成,采用TACE治療術后局部復發(fā)會對介入治療遠期療效造成一定影響。
葉新平[4]研究認為,將TACE與索拉非尼聯(lián)合用于肝細胞癌治療中效果理想,可有效提升疾病控制率。本次研究中,將索拉非尼與TACE聯(lián)合用于肝細胞癌患者治療中后,疾病控制率為62.5%,與單純使用TACE的患者34.38%相比,明顯升高,與葉新平研究一致。索拉非尼為多靶點抗腫瘤藥物,為小分子多激酶抑制劑,其作用機制為對VEGF-2、VEGF-3、c-KIT等與腫瘤新生血管生成及發(fā)展相關的絡氨酸激酶受體活性進行抑制,對腫瘤新血管生成過程進行阻斷,同時可提升TACE化療作用[5]。此外索拉非尼還可對RAF、ERK等信號傳導通路進行抑制,進而阻止腫瘤細胞增殖與生長,為臨床首個被證實可改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生存時間、質量的靶向藥物。
綜上所述,將TACE與索拉非尼聯(lián)合用于肝細胞癌治療中應用價值較高,可改善患者生存,提升疾病控制率,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應強,楊建勇,王于,等.TACE聯(lián)合索拉非尼治療大肝癌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3,93(13):987-991.
[2]孫恒,韓文杰.TACE聯(lián)合索拉非尼對不能手術切除肝細胞肝癌的療效分析[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5):486-488.
[3]張明娟,劉佳,向曉星,等.TACE聯(lián)合索拉非尼治療晚期肝癌的Meta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5,22(2):148-154.
[4]葉新平,彭濤,尚麗明,等.TACE聯(lián)合索拉非尼治療中晚期肝細胞性肝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3,5(3):242-245.
[5]王占龍.TACE聯(lián)合索拉非尼治療中晚期肝細胞癌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6,35(1):126-127.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總醫(yī)院?15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