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
網上有一個提問:“如果一個人掉進水里,周圍只有你一人,而你又不會游泳,該不該跳下去?”比較一致的建議是:不該跳。因為不會游泳,若是跳了,不但救不了人,而且也會像落水者一樣要人來救你。最好是一邊報警求救,一邊想想有沒有其他的辦法,比如看看周圍有沒有其他的物品協(xié)助落水者上岸。
情同此理。所有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每天在幫助更多的學生,首先要學會自我關照。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包括老師。在成長過程中,都會伴隨著焦慮、恐懼甚至創(chuàng)傷??山逃侵泵嫒说纳恰耙豢脴鋼u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當我們心情變好了,心靈的世界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孩子們在我們的面前也變得可愛起來。焦慮會傳染,快樂也會。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育工作不僅僅是教孩子們學習,更是一種心理育人的過程。唯有讓孩子擁有心靈的幸福,才能讓他們堅強地面對未來的風雨。
學會自我關照,就要正確理解心理健康。如果我們把生命比作一條河流,那這條河就代表我們的心理狀況。每一條河流都有它的河岸,河岸護衛(wèi)著河流,而我們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邊界來保護自己。所有在這個河岸里面流動著的水流,是我們的心理狀態(tài),它起伏不斷。為此,我們要時刻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行為,照顧好自己。
自我關照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也是最基礎的,我們稱之為量力而行。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我們要有一顆愛心,在現(xiàn)實中,不乏教師對他人微笑,卻對家人咆哮;幫學生指點迷津,自己卻身陷困境、無法自拔。解決學生的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沒有辦法通過一次談話解決所有的問題。無論是教師還是普通人,做事情的時候我們都應當量力而行。
假如把第一層次稱作尊重自己的邊界,那么第二個層次就是選擇自己能做的。作為教師,教學、科研、班級管理等,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去做,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要做的事都需要全力以赴。我們應該明白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分別在哪里。作為教師,我們要遵循自己的內心及特點,有選擇地做一些我們能做且擅長的事,做好自我設計。對自己不愿意做且不擅長的事堅決說不,這既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學生負責。
最高層次的自我關照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努力去追求。身為教育工作者,教師首先要隨時充好電,要把自己照顧好,才有可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假如把自己弄得應接不暇,導致自我能量的耗竭,不僅有損自我身心健康,還會給孩子們帶來身心上的傷害。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開心每一天,但這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允許自己一天當中有情緒低落的時候,而并不是一發(fā)現(xiàn)自己心情不好,就急于去做一些事情讓自己心情好起來。一個人的生活品質和健康水平的體現(xiàn),還在于當消極的情緒發(fā)生時,能不能和它友好相處。
首先,我們要認識情緒。情緒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負面情緒不是問題,因負面情緒焦慮才是問題。從情緒功能的角度來講,消極情緒也有其積極意義。比如焦慮一般意味著危險,但它卻能讓我們更好地生存,提醒人們遠離危險。所以,焦慮可以把我們的學習潛能激發(fā)出來,促使我們不斷去學習、去成長。有的人睡不著,就會過分關注自己的睡眠,而越是關注,就越容易導致睡眠焦慮,結果越是不容易睡著。所以,當有些東西我們不能一下處理掉的時候,我們不妨允許它的存在,試著去接納它,減少對抗。
其次,要學會接納情緒。接納不能改變的,改變可以改變的。心理學中有一個白熊效應,其意思類似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很多事情你越是禁止它,它對你的反作用力就越大;你越是不接納,這種對抗越會帶來越多的能量損耗。有人動輒憤怒,問我有何破解之道,我說什么辦法也沒有。猶如一個人怕黑,卻待在一個漆黑的屋子里,于是開始揮舞雙臂努力想驅趕黑暗,然而黑暗不會因為你的努力驅趕而變得光亮,那要怎么辦呢?只有靜下來慢慢地體味這樣的環(huán)境,當我們能接納現(xiàn)狀時,似乎沒有這么黑了,甚至你會看見一線的光亮,內心會變得光明起來。
再次,學會管理情緒。如心情不佳時,讓自己做幾次深呼吸,靜下來多覺察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反應,將注意力放在腳底,體會那種雙腳踩在地面上踏實的感覺。把想法如實寫下來,寫出情緒感受,會減輕焦慮感;再重新定義情緒,為情緒進行新的詮釋,除了負面角度, 還有其他的可能解釋嗎? 這樣就能幫助自己跳出情緒的泥沼。
最后,進行有效的行動。當我們感到焦慮時,去做一些想做的、有意義的事情,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的問題帶來的影響變小了。面對困難采取有效的行動,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就是變好的過程。例如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我們會漸漸變得心平氣和。有效的行動,不僅鍛煉我們的身體,也擦亮自己的心靈,讓人感覺精力又非常充沛了。
此外,有規(guī)律的作息很重要。有時候人感覺活得太累,實際上可能是每天睡得太晚,或者沒有認真吃上一頓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飲食才能讓自己擁有更好的狀態(tài)。在時間管理上,我們每天要有意識地離開工作一段時間,通過用冥想、正念、鍛煉等這些有用的方法和技巧,設定一個自我關愛的計劃,找到一種合適的方法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