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
【摘要】目的:探討分階段延伸護理服務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及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98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納入患者49例,采取的護理方法為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納入患者49例,采用的護理方法為常規(guī)護理+分階段延伸護理。對比兩組干預前后運動功能恢復情況、日常生活能力(ADL)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在干預后ADL評分、運動功能恢復情況方面,研究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研究組的滿意率為95.91 %,較的對照組77.55 %存在明顯臨床優(yōu)勢(P<0.05)。結論:分階段延伸護理服務可改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分階段延伸護理;腦梗死恢復期;日常生活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2)06-0131-02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具有極高致死率和致殘率。但隨著醫(yī)學進步,腦梗死患者病死率有所下降,經治療后多數(shù)處于疾病恢復期,需進行院外自我護理。有研究指出,腦梗死患者因缺乏疾病認知及康復鍛煉技能,大多患者自我護理效果較差[1-4]。因此,臨床護理工作中,還需加強腦梗死患者院外護理力度[5]。延伸護理服務可將醫(yī)院康復治療及護理措施延伸至患者居家康復期間,本研究中,據(jù)患者病情,按照階段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以期能夠獲得理想的預后效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98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49例,男女患者比例25∶24,年齡45~68(56.79±4.68)歲,病程1~8(4.82±1.23)月;研究組49例,男女患者比例24∶25,年齡44~69(56.50±5.21)歲,病程1~9(5.16±1.49)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腦梗死首次住院患者,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目前居家自行康復中;無意識障礙,可正常配合護理措施。
排除標準:有語言、聽力障礙;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疾??;患有乙肝等傳染性疾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出院時護士給予簡單健康教育,告知其居家康復注意事項,定時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分別為出院后一周,一個月,半年,一年,鼓勵其積極進行康復鍛煉并詢問其病情恢復情況、服藥情況等。
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分階段延伸護理。(1)組建延伸護理組,由主治醫(yī)生、護士長及專科護士組成。結合家屬及患者意見,將本次延伸護理服務分為出院后1個月、出院后2~6個月、出院后7~12個月3個階段,每階段依據(jù)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制定相應護理計劃。(2)第一階段(出院后1個月)。認知提高階段:患者出院時采用Barthel指數(shù)評定量表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肌力分級標準評估患者肢體肌力水平。于患者第一次復診時組織健康大講堂,邀請我院神經內科及康復科專家針對患者評估中出現(xiàn)問題進行講解,主要包含誘發(fā)因素避免、復發(fā)時緊急處理措施、并發(fā)癥預防、健康生活習慣養(yǎng)成等內容,現(xiàn)場康復科專家以示范模擬形式教導患者進行肢體肌力鍛煉。(3)第二階段(出院后2~6個月)。強化訓練階段:由康復訓練師依照患者實際病情制定為期4個月的康復訓練方案,訓練內容為:①上下肢訓練。持站位,緩慢向前伸直上肢,前后左右擺動并活動關節(jié)處;下肢做屈膝和踝關節(jié)背伸活動,共計10 min。②步行訓練。家屬站于患側,托住患肢,幫助患者緩慢行走,同時糾正足下垂、膝關節(jié)強直等異常步態(tài)。該訓練方案2次/d,20 min/次。(4)第三階段(出院后7~12個月)。鞏固維持階段:主要給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要求家屬協(xié)助配合,主要包括進食、穿脫衣物、洗漱等訓練。每月與患者電話通話1次,了解生活能力及恢復情況。兩組均護理1年。
1.3 觀察指標
(1)運動功能:采用brunnstrom分級評價法進行判定,分為Ⅰ~Ⅵ級,級別越高運動功能越好。
(2)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設定100分為滿分的Barthel指數(shù)評定表進行評價,得分越高對應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3)滿意率:應用自制問卷評估,包括服務態(tài)度、護理技術、護理效果、護理質量4個方面,各25分。十分滿意:>90分;基本滿意:80~90分;一般:60~79分;不滿意:<59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納入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平均ADL得分等)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總滿意率)以(率,%)表示,采用Fisher 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表示,檢驗標準α=0.05。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后運動功能評估
研究組運動功能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干預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干預后ADL得分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對照組低于研究組(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率比較
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存在明顯組間差異,對照組總滿意率低于研究組,(P<0.05),見表3。
3 討論
目前越來越先進的醫(yī)療技術雖可挽救腦梗死患者生命,卻無法挽救其受損的神經系統(tǒng),患者仍存在運動功能障礙、意識障礙等,影響患者生命質量。據(jù)有關研究表明,腦梗死患者中約75 %會全部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生活無法自理,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極大負擔[6-9]。長期住院治療不僅花費較大且會過多占用醫(yī)療資源,實現(xiàn)可能性較小,因此需采取合理有效院外護理方法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進行干預。
本研究采取分階段延伸護理服務,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運動功能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此護理模式可促進腦梗死恢復期患者運動功能改善,同時還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有關資料顯示,腦梗死患者出院后各項延伸護理需求率為65 %以上,表明延伸護理具有廣泛受眾群體,且具有極高應用價值[10]。專家學者證實,腦梗死患者最佳恢復期為發(fā)病后3個月,有效恢復期為發(fā)病后6~12個月?;诖耍狙芯繉⒛X梗死恢復期患者的延伸護理分為3個階段,分別為出院后1個月、出院后2~6個月、出院后7~12個月,依據(jù)每個階段患者不同病情給予相應護理措施,具有極強針對性和科學性。張文等的研究結果顯示,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實施有效的康復訓練措施在改善患者肢體功能與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可靠的效果。此次分組實驗在對研究組患者進行干預的時候,出院后1個月給予患者簡單肢體鍛煉,使患者能盡快適應康復訓練,且能提高其康復自信。在后期出院后2~6個月及出院后7~12個月時,分別進行難度漸進的訓練措施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可提高康復訓練效果,改善其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臨床護理中,患者的滿意度是評定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結合此次研究調查結果,研究組的滿意率為95.91 %,較的對照組的77.55 %存在明顯臨床優(yōu)勢,可見通過護理人員實施專業(yè)的延伸護理,在促進患者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同時,還增強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分階段延伸護理服務應用于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可改善其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增強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龔春艷,呂梅芬.觀察腦卒中患者應用分階段延伸護理對肢體功能康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5):634-637.
[2] 王艷君.優(yōu)質護理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負性情緒及肢體功能障礙影響[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8,26(6):89-90.
[3] 趙曼,聶憶秋,劉愛賢.培元通腦膠囊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腦梗死恢復期對臨床療效及消化道不良反應的影響[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8,29(A2):77-78.
[4] 朱友建.針灸療法配合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健康之路,2018,17(5):246.
[5] 王亞芳,張敏.延伸護理對經靜脈溶栓腦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4):30-32.
[6] 楊霞.延伸護理對老年腦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探討[J].山西醫(yī)藥雜志,2020,49(1):100-102.
[7] 高橋.康復訓練流程對腦梗死急性期患者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程度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8,28(1):290-291.
[8] 唐波.綜合康復訓練結合中醫(yī)辨證護理對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影響[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20(7):167-170.
[9] 姚美艷.中醫(yī)特色護理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綜合版,2018,25(7):118-120.
[10] 賈琎,張艷軍.早期康復訓練聯(lián)合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19,17(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