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華
傳統(tǒng)的教書育人觀念,讓大多數(shù)的老師在思想上形成不可侵犯的“師道尊嚴”,而不愿意蹲下身子去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如此下來,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就容易出現(xiàn)處理不當?shù)膯栴}。而“德、智、體、美、勞”,以“德”為首,通過蹲下身子與孩子平等對話,以人為本,從正面教育去引導、感化與激勵,以此達到“尊重、喚醒、引導、成全”的生命教育,這才能立德樹人。
一、從愛出發(fā),喚醒“尊重與親和”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以尊重為前提的。老師從“愛”出發(fā),“蹲下身子”的親和舉動,像春風般溫暖,如細雨的柔密,令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師的尊重與關愛,在教師的行動引導下,學生在老師的“蹲下”中得到情感的共鳴,從而喚醒“尊重與親和”,內(nèi)化為一種良好的品質(zhì)。
梓熙同學是一名一年級的學生。課堂上,他經(jīng)常搞小動作,有時候還打擾其他同學,無法認真聽講,也不完成作業(yè)。課后他經(jīng)常做一些滑稽的動作或者教師不允許的“惡作劇”去吸引其他同學的注意,對于教師的說教和勸告也是無動于衷。經(jīng)了解,他生活在一個離異的家庭,他的父親經(jīng)常在輔導他學習的過程中對他進行打罵,因此輔導他學習、完成作業(yè)的重擔便落在了奶奶的肩上。
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堅持“蹲下”,對梓熙傾注了更多的關愛和關注。在課堂上,當我們發(fā)現(xiàn)他有一瞬間是安靜下來認真聽課時,及時當堂對他進行表揚;在查看他的練習情況時,發(fā)現(xiàn)他沒有掌握計算方法,老師便耐心地向他講解并讓他嘗試自己計算,當他計算正確后,老師便對他進行夸獎并輕輕地撫摸他的后背;課后,我們也慢慢走近他,用親切的語言和他進行交談,說出對他的期望并相信他每天都會進步。在作業(yè)方面,我們不斷提醒他、鼓勵他回家認真完成作業(yè)。慢慢地,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了所期待的變化。
二、從愛出發(fā),習得“換位與寬容”
還記得那最調(diào)皮的小男孩嘉成,特愛捉弄人,一次把某女生背后的校服畫得臟兮兮的,課堂像炸開窩,女生哭得一塌糊涂。我把男孩女孩叫過來,問清楚事情由來后,我拉著男孩,蹲下身子,幫他把衣服、衣領,紅領巾整理整齊,然后拍了帥氣的照片,放給他看。
“帥嗎?”
男孩有點害羞地低下頭。
“別害怕,仔細看一看,多帥氣的照片,我特喜歡這樣的你了,你喜歡嗎?”
這時,男孩點點頭。
“樣子帥,還要有衣服整潔的襯托的,你的衣服也很整潔干凈啊。讓人看得真舒服。你有整潔干凈的衣服,要不要也要女孩子的衣服也整潔干凈呢?”
男孩還是害羞地點點頭。
“那你知道自己錯在哪了嗎?”
……
從愛出發(fā),老師用愛與學生間建立和諧的關系,用自己親和的言語及關愛的情感來引導、感染學生,令學生深深體驗到老師的“愛”與“寬容”,長此以往,孩子在老師的“蹲下”間,容易習得“換位與寬容”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三、從愛出發(fā),獲得“成全與成長”
接一個新的班級時,發(fā)現(xiàn)班里有一個孩子經(jīng)常帶傷上學,學習態(tài)度差。上課時通常是眼神游離,精神恍惚,總是表現(xiàn)出漫不經(jīng)心、我行我素的態(tài)度。
我們了解到他爸爸脾氣暴躁,一言不合就打孩子。我仿佛看到了這個孩子的問題原因:一不小心,就迎來一頓打罵。孩子長期生活在恐懼、打罵當中。導致現(xiàn)在的漫不經(jīng)心,遇事冷漠。我們決定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蹲下”,平等與他交流,努力消除他與人交往的恐懼,幫助他走出心理的陰影,而且加強與家長溝通,努力讓孩子的父母改變教育孩子的態(tài)度,關愛孩子成長。慢慢地,這個孩子變得越來越活潑開朗,能主動學習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立德樹人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我們要堅持淬煉初心,從“愛”出發(fā),“蹲下”身子,與孩子平等對話,以行導行,立德樹人,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