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華
一、明意象,定基調
理解詩歌形象,可以從感受意象開始。意象雖然即詩中的人物形象,但不僅僅局限于其他的人物形象,更多地是用來泛指詩中人物所寫出來的景、物,它們都包含著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出作者的各種思想、感情,是詩人自己抒情言志的依據(jù),是詩人自己主觀之“意”與客觀之“象”的完美結合。
我先通過引導大家針對性地分析古詩詞曲常見意象中所蘊涵的意義,并對其中的幾個具有深刻現(xiàn)實價值的素材,比如折柳表示惜別,梅子代表高潔,松樹代表堅貞,月亮則代表思鄉(xiāng)等。當我們的學生清楚地明晰“象”所具有代表的“意”后,就在讀詩時有意識地尋找出相關的意象,作者的感情基調也就很容易把握了。例如,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苯栌妹坊▉肀扔髯约旱谋瘧K遭遇和自己不愿與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學生在明晰意象“梅”代表高潔后,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就不言而喻了。又如,杜甫詩歌中常用的意象有烽火、家書、落日、秋風等,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薄帮L急天高猿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善于選用厚重的反映時代氣息的意象,而且這些意象內涵豐富,新奇獨特,以此來抒發(fā)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由此可見,明晰意象對把握詩歌感情和確定基調起了重要作用。
二、重朗讀,展想象
借助意象了解詩歌寫什么后,詩歌的大概基調就出來了。根據(jù)基調進行朗讀是詩詞教學的關鍵點,這也是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詩歌意境,提高詩歌欣賞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增強誦讀涵詠,在誦讀涵詠中感受到從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睂嶋H上在教學中,我們通常應該通過這種啟發(fā)引導學生們來進行一些有教育目的的古詩詞背誦。為了使誦讀收到更理想的效果,我要求學生在讀中展開想象,通過想象,把文字變成生動的仿佛能看得見的形象,從而產(chǎn)生身臨其境、陶醉其中的感覺。課堂上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初讀后思考:“這首詩(詞)要讀出怎樣的語調?”或者探究:“這首詩(詞)應該怎么讀?”讓學生通過誦讀詩詞進一步個性化理解詩詞含義。
多次朗讀后,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結合詩中意象,按照自己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描述詩詞內容,再現(xiàn)詩詞的畫面,來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懷或詩詞中的形象。講授《望江南》這首詞時,我引導學生以“讀了這首詞我仿佛看到了? ? ? ? ? ? ?”或者以“從句(詞)中,我仿佛看到了? ? ? ? ? ? ”的一種句式,創(chuàng)造性地描述了詞的內容,體會了一個人物的思想。課堂上學生們都能夠展開出豐富多彩的想法,描述詞的內容,從中體會到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
三、找詩眼,明感情
體會古詩的思想是真正讀懂古詩的標志。通過朗讀想象我們知道詩歌“寫什么”后,還要知道“為什么寫”,也就是把握作者寫詩的感情。而古詩中的詩眼,一般是其全詩所要表達的情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境界全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由此可見,詩眼在這首詩中的地位很大,所謂一個字妥帖,滿篇生色,全文皆活。含有詩意的句子往往是最能體現(xiàn)作品內蘊和表達技巧的。因此,抓住了詩的眼睛,也就把握住了這部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我們一般很容易從詩句中找到像思、愁、恨、孤之類的字眼,如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中詩人主要表達的是游子思鄉(xiāng)之愁。所以,全詩的詩眼應該是酒入愁腸的“愁”字。再比如教學《江雪》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蓑翁,獨釣寒江雪?!币龑W生尋找此詩的“眼睛”是“孤”。它既蘊涵了詩人當時所要描述的意境,也反映了這位詩人當時心境。結合此首古詩的意象和想像,學生們親切地看到了這么一幅孤獨的畫面:在一片人鳥絕跡,冰天雪地的寂靜寂寞環(huán)境里,詩人于自己的船頭孤獨地釣魚。而他卻不懼嚴寒,不向邪惡勢力屈服,則表現(xiàn)出清高的風范。
四、斷寫法,知技巧
明確了詩歌“寫什么”以及“為什么寫”,最后就是“怎樣寫”了。也就是引導學生知道該詩用了什么寫作手法。詩詞中的寫作方式和手法是指詩人在塑造形象,創(chuàng)設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采取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方式。寫作方法多種多樣,既可能包括各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也可能包括各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對藝術構思上的巧妙運用。把握詩詞在文本中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就是通過辨識詩歌中所需要使用的各種修辭方式、表達手段、表現(xiàn)形式或其藝術構思,分析其本身的美學和藝術效果,評價其對于表現(xiàn)一個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能夠起到的作用。教學中,我先把詩歌寫作手法中涉及到的主要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及表達方式一一列出,再讓學生反復練習。詩詞中有各種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李清照的《武陵春》等;有一些對比襯托的繪畫手法,如王維的《鳥鳴澗》等;有人運用了修辭手法,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比喻;有一些托物言志的繪畫手法,如陸游的《詠梅》》等。詩詞中的表達手法不止這些,一首詩詞中可能運用了多種表達手法,所以在教學中用適當?shù)姆椒▎l(fā)學生,讓學生自己來體會,說出他們的個性理解。
解決了以上幾個問題,一首詩分析下來,就變成了一道簡單的填空題:本詩/本句運用了寫作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了? ? ? ? ? ? ?,表達了作者的? ? ? ? ? ? ?感情。不要限制學生的答案,只要不犯常識性的錯誤,就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理解。這樣下來,學生們都能感覺詩歌鑒賞還是很簡單的,信心增強了,也就愿意下筆了。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