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東巖 姜海洋 于浩
摘 要:農產品的質量檢測過程中抽樣檢測是常用方法,在抽樣檢測環(huán)節(jié)現場的控制好壞,直接決定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為了探究現場的控制方法,提高抽樣檢測的質量,本文對于現場控制的原則方法以及注意事項進行淺析。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檢測;抽樣調查;控制現場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日常飲食中更注重營養(yǎng)健康,近幾年人們的飲食結構更偏向于蔬菜等膳食纖維。蔬菜的栽培由于生長周期長,經濟利益低,一些不法商販濫用化肥農藥,不僅污染了環(huán)境,還影響了流入百姓餐桌的蔬菜質量安全,因此農產品質量檢測顯得尤為重要。
1 質檢工作當下存在的問題
當下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仍停留在實驗室理論與實驗階段,質量檢測工作需依賴于設備和相關儀器,理論性相對較強。質量檢測檢驗的抽樣環(huán)節(jié)對動手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當下的質量檢測的抽樣環(huán)節(jié)實施過程還相對較薄弱。抽樣檢測現場的控制經驗不足,由于不同農產品的生長周期、收獲時節(jié)均有所不同,且取樣大多需要到種植實際現場進行,種植現場分布零散,導致采回的樣品數量不足以代表整體產品質量,且如果不注重樣品管理發(fā)生串樣的情況,都會導致最終檢測結果出現偏差[1]。
2 抽樣檢測工作現場控制的原則和方法
2.1 提前規(guī)劃整體流程,保證現場的秩序良好
統(tǒng)籌安排做好整體規(guī)劃,在具體方案中落實、明確人員分工,對采取樣本的數量做好明確要求并且標準化實施。統(tǒng)籌安排好抽樣工作的流程,做好及時的溝通與被檢測單位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前約定好時間及注意事項,需要被檢測單位配合的工作。避免對接失誤造成的時間耽誤及影響采樣工作的其他情況發(fā)生。在抽樣團隊出發(fā)前要做好抽樣工作必備工具的準備工作,保證工具干凈整潔,在采取樣本后,也要保證樣品的完整性,做好樣品的保管和管理工作,以免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2]。
2.2 抽樣過程要講究方式方法并堅持原則
(1)抽樣工作要本著尊重植物成長規(guī)律及市場需求規(guī)律為原則進行采樣。
把握好采樣工作切入的時間點是保證檢測結果質量高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若采樣時間過早,植物尚未成熟采取的樣本不能在市場上流通。
(2)樣品采集的方式方法注重科學性。樣品采集的數量要按照種植總量不同,按科學比例抽取樣本。不同地區(qū)檢驗標準不同,需嚴格按照標準去執(zhí)行,例如一些地區(qū)有專門的文件明確樣品數量≥3 kg,工作人員在采樣的過程中,就要注重按最低量采取。除此之外,在采集樣品過程中,為了保證采樣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可參考性,所采取的樣本一定要注重樣品的均衡性和隨機性,對于特殊樣品,體積過大或過小等不得作為檢測抽樣的樣本。采取樣本的方式,要按照抽樣地點的不同選擇,因為不同地點現場情況有所不同,要懂得隨機應變。如果采取樣本的地點在農貿市場中要考慮市場的營業(yè)性,在營業(yè)高峰期的時候進行抽樣檢查,會影響市場的正常營業(yè)秩序,也不能保證樣品的完整性和可參考性,在抽檢農貿市場這類營業(yè)場所的樣品時,要盡量在市場開始營業(yè)前進行采樣,在農貿市場正式營業(yè)時采樣結束。采樣結束后,為保證樣品種類和數量清晰,與被檢測單位進行核對和確認,保證權責明確,科學合理地設置抽樣單據,在測量單清單上要明確標注好數量質量、品種名稱等詳細信息,此項工作有專人專職負責,以保證整理出來的清單的嚴謹性[3]。
(3)樣品的運輸環(huán)節(jié)要保證樣品的完整性和樣品的質量不被破壞。檢驗檢測工作多數需要在實驗室中完成,這些儀器由于其精密性,不能被隨身攜帶且運輸和保管成本巨大。因此樣品采集后,還需運往實驗室進行檢驗檢測整理報告,在運輸過程中,如何保證樣品的可用性非常重要。包裝過程要有一定的標準去執(zhí)行,保證樣品在運輸路途中不被破壞,樣品的采樣人員和被檢測單位的工作人員也要在封存單據上簽字畫押,核對好樣品的數量和規(guī)格等相關細節(jié)。在運輸環(huán)節(jié)要保證運輸時長不得超過25 h,以免樣品由于天氣、包裝、運輸和路途等客觀原因發(fā)生損壞變質的情況。如果運輸路程過長,被檢測單位地點過于偏遠,可以將樣品采用冷鏈運輸的方式進行運輸,但是運輸環(huán)節(jié)不得外包給其他單位必須由采樣人員參與監(jiān)督樣品的運輸[4]。
(4)需做好樣品采集工作后的保存保管。采集樣本過程中要與被檢查單位做好溝通協調,并且要保證在采樣的全程有被檢查單位的人員在場,保證樣品采集后,報告產生前,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對樣品的真實性和可代表性均能做出足夠的確認。檢查雙方要對樣品進行仔細確認,留下紙質文書,并加蓋公章或簽名以示認可。在一個被檢查單位采樣結束后由專人將所有本單位的樣品帶回實驗室不得在一個被檢查單位采樣結束之后帶著這些樣品直接前往下一個被檢查單位。保證樣品與被檢查單位一一對應,避免串樣情況發(fā)生,樣品到達實驗室后在與檢驗人員交接過程要雙方簽字,以保證樣品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按照相關的條例,在樣品入庫保管且封存后,任何人不得未經批準調換或打開樣品。一旦發(fā)生有礙于樣品完整的情況,需將整批樣品報廢處理,重新采樣。檢測人員在接收樣品之后,要按照樣品移交清單,通過封存單仔細核對樣品的數量,明確樣品形態(tài)。審核樣品采集是否符合樣品采集規(guī)范,在審核無誤后,對采集的樣品集中做好分類編號整理[5]。
3 結語
抽樣工作作為農產品質量檢測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工作質量的好壞也直接決定了整個質量檢測工作最終成果是否具有參考性和科學性。做好抽樣工作,需要保證抽樣現場操作過程的順利嚴謹,工作人員具備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保障食品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推動食品行業(yè)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肖艷,葛永強,辛麗瓊.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抽樣過程中控制現場的原則和方法[J].鄉(xiāng)村科技,2020,11(23):37-38.
[2]和木根,和榮寶.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抽樣過程中控制現場的原則和方法[J].農村實用技術,2020(6):95-96.
[3]尚航影,李嬋君.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抽樣過程中控制現場的原則和方法[J].河南農業(yè),2019(20):59-60.
[4]常芳.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抽樣過程中控制現場的原則和方法探索[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7(21):48-50.
[5]莢力.淺談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抽樣過程中控制現場的原則和方法[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1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