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勤
樹立“群”意識,開展“群”教學,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及研究的大方向、大課題。筆者曾主講了一節(jié)群文閱讀教學課《群文虛詞不虛言》。下面以此為例,談談如何在“一課一得”教學理念指導下進行群文閱讀教學。
一、明確核心目標
七年級下學期學生在學習《阿長與〈山海經(jīng)〉》《紫藤蘿瀑布》《土地的誓言》等課文時,初步了解了虛詞的用法,以及精讀與跳讀、圈點批注閱讀和快速閱讀等讀書方法。但是,不論是七年級的學生還是九年級的學生,他們往往重視有實際意義的實詞,卻往往忽略了雖沒有實際意義,但重要性一點不弱于實詞的虛詞。特別是九年級學生,一旦遇到現(xiàn)代文閱讀“品味加點詞語(虛詞)的表達效果”和文言文閱讀中“解釋句中加點詞語(虛詞)”等考點,丟分現(xiàn)象總是很嚴重。究其原因:教師沒有在初中起始年級就重視虛詞教學,學生既不知道虛詞為何物,更不清楚虛詞有何用。
基于學情,筆者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①運用快速閱讀法、精讀與跳讀法,閱讀《阿長與〈山海經(jīng)〉》《紫藤蘿瀑布》《土地的誓言》三篇課文,在回顧單篇內(nèi)容和主旨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虛詞的分類及作用;②運用圈點批注法、比較閱讀法,通過對三篇課文中的關鍵虛詞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提取與分析,仔細探究虛詞在行文思路和情感表達方面的重要作用;③培養(yǎng)學生分析、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其中,目標②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將聚焦虛詞這個點,閱讀三篇課文,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探究《阿長與〈山海經(jīng)〉》等三篇課文中的虛詞在寫作思路、情感表達方面的作用,加深學生對“虛詞不虛言”的認知,促進學生的文本感知能力、語文核心素養(yǎng)等全方位的發(fā)展。有了核心教學目標的引領,本節(jié)課的教學就有了著力點,語文學習就有了方向和路徑。
二、注重資源整合
虛詞在不同年級的教材中都有所呈現(xiàn),特別是七年級下冊《阿長與〈山海經(jīng)〉》《紫藤蘿瀑布》《土地的誓言》三篇課文中的虛詞更具有代表性,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的“但”字出現(xiàn)了14次,“卻”字出現(xiàn)了8次,“然而”出現(xiàn)1次,全文共用23個虛詞表轉折。這些極具教學價值的資源,如果教師不帶領學生進行優(yōu)化、整合,課堂就會“形散”,而不能“神聚”。本節(jié)課資源的整合分三步。
1.回顧舊知,形成期待
雖然《阿長與〈山海經(jīng)〉》等三篇課文在本學期已經(jīng)學過了,但重要的學習資源“虛詞”卻沒有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所以開課之后,筆者先引導學生回顧舊知:①虛詞的分類和作用;②常用讀書方法(圈點批注法、比較閱讀法);③《阿長與〈山海經(jīng)〉》等三篇課文的內(nèi)容和主旨。通過回顧舊知,一方面喚醒學生記憶;另一方面,在學生似記非記、似懂非懂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學習新知的期待。
2.聚焦細節(jié),篩選詞語
虛詞不如實詞那般顯性,而是隱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間,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聚焦細節(jié),篩選詞語。①請用快速閱讀或跳讀的方法,圈點勾畫出《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顯示課文結構或標志內(nèi)容轉換的虛詞,并簡要概述內(nèi)容。②結合大屏幕上已經(jīng)展示的《紫藤蘿瀑布》關鍵句子中的虛詞,進一步探究這些虛詞在行文思路中的作用。③以小組為單位,分別發(fā)現(xiàn)《阿長與〈山海經(jīng)〉》《紫藤蘿瀑布》《土地的誓言》三篇課文中關鍵虛詞在情感表達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以上三次活動均以探究為目標,以獨學、群學為方式,先篩選再品析,步步深入,不僅形成有效的教學資源,更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篩選、提煉信息的能力。
3.內(nèi)外勾連,研讀深挖
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教師僅僅把目光放在挖掘教材文本中的資源是不夠的,還要整合新文本、新資源,作為例證和補充。為此,筆者在課堂教學的最后幾分鐘,要求學生借助本節(jié)課習得的方法,先獨立思考,尋找課外推薦閱讀材料《報秋》選文片段中最具表現(xiàn)力的關鍵虛詞,思考其作用,然后在班內(nèi)分享、交流。
以上層層深入的資源整合,讓群文閱讀教學有了清晰的脈絡。資源整合的過程不僅使學生從多篇文章閱讀中獲取了豐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快速閱讀、整合信息、質疑討論等群文閱讀策略。
三、提供學習支架
搭建適當?shù)膶W習支架是提高群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本節(jié)課中筆者做了如下嘗試:一是以問題式支架引發(fā)學生思考探究;二是以范例式支架為學生提供學習范本;三是以圖表式支架促進學生語言表達。這三種學習支架圍繞“提高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能力”這個主要目標,交叉融合,有序推進。
1.說發(fā)現(xiàn)
該活動旨在探究虛詞在行文結構中的作用。教師先明確要求:請用快速閱讀或跳讀的方法,圈點勾畫出《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顯示課文結構或標志內(nèi)容轉換的虛詞,并簡要概述內(nèi)容。教師示范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組內(nèi)同學先獨立思考,圈點勾畫,找出相應的句子,定格關鍵虛詞,然后思考、分析其作用,填寫《群文閱讀任務單(一)》,包括“典型句子”“閱讀策略”“發(fā)現(xiàn)與感受”。組內(nèi)相互交流后,以小組為單位,分享第一次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教師相機點撥、歸納。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大屏幕上已經(jīng)展示的《紫藤蘿瀑布》關鍵句子中的虛詞,進一步探究這些虛詞在行文結構中的作用。學生獨立思考后舉手回答,分享第二次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最后,師生共同歸納虛詞在結構方面的作用——前后呼應,首尾圓合;提示情節(jié),內(nèi)容轉換。
2.品情味
該活動旨在探究虛詞在情感表達方面的作用。教師先明確要求:請用批注法和比較閱讀法,品析虛詞在情感表達方面的作用。教師示范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分別發(fā)現(xiàn)三篇課文中有關虛詞在情感表達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接著以小組為單位,集體探究,完成《群文閱讀任務單(二)》(見下表),組內(nèi)交流,然后全班第三次分享,智慧共享。最后,教師小結:虛詞的使用使文章形成了微妙的情感波瀾;強化了情感表達,使語句讀起來情味悠長。
群文閱讀任務單(二)
以上兩個探究活動搭建了三種學習支架,將“提出問題”改為“提供話題”。這個探究過程,是師生圍繞話題進行有意義的語言建構的過程,也是合作學習、深度學習的過程。這種“卷入式學習”讓學生在情境、協(xié)作、對話等學習情境中真正動起來,最終推動學生在群文學習中把握語言規(guī)律,積累語文經(jīng)驗,形成語文能力。
(作者單位:棗陽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