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馬麗君 王蘭
PE 是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之一,其中中危急性PE最為多見,具有起病急驟、病情危重及死亡率高等特點。研究指出[1],PE在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中高居第三位,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壓。中危急性PE 屬高危類型,臨床特點為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在臨床上治療原則為促使栓塞動脈血流復通,常用方法包括溶栓和抗凝治療等。但臨床上溶栓治療普遍應用于大面積急性PE 中,針對中危急性PE 是否適宜溶栓治療,尚無統(tǒng)一結(jié)論。本文選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所收治的中危急性PE 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以評估溶栓治療價值?,F(xiàn)將詳細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所收治的的80例中危急性PE 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研究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8~69 歲,平均年齡(52.17±8.06)歲,發(fā)病時間1~11 d,平均發(fā)病時間(3.49±2.51)d;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6~71 歲,平均年齡(52.56±8.56)歲,發(fā)病時間1~10 d,平均發(fā)病時間(3.52±2.17)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經(jīng)胸部多層螺旋CT 肺動脈造影(CTPA)確診[2];②均存在右心室功能不全和心肌損傷;③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確診高危PE 者;②年齡>75 歲的患者;③存在抗凝或溶栓治療禁忌證者;④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⑤合成顱內(nèi)或胃腸道出血者;⑥無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在絕對臥床、吸氧機止痛等治療基礎(chǔ)上,予以單純抗凝治療,低分子肝素鈣6000 IU,皮下注射,間隔12 h,次日予以華法林3.75 mg/次,口服,聯(lián)用4 d 以上,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為2~3 時,僅予以華法林。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用溶栓治療:尿激酶150~200 萬單位,2 h 內(nèi)靜脈滴注完成。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治療前、治療后2 周的血氣指標,臨床療效,并發(fā)出血情況。血氣指標包括:PaO2、PaCO2、P(A-a)O2。療效判定標準[3]:①痊愈:CTPA 示缺損肺段及癥狀均消失;②顯效:缺損肺段減少≥7 個;③好轉(zhuǎn):缺損肺段減少但<7 個;④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痊愈+顯效+好轉(zhuǎn))/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PaO2、PaCO2、P(A-a)O2、mm Hg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PaO2、PaCO2、P(A-a)O2分別為(87.1±10.6)、(30.5±8.2)、(25.5±6.0)mm Hg,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75.2±13.8)、(35.1±6.2)、(30.2±6.3)mm Hg,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s,mm Hg)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s,mm Hg)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中痊愈24例、顯效12例、好轉(zhuǎn)3例,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中痊愈13例、顯效14例、好轉(zhuǎn)5例,總有效率為80.0%。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35,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n(%)]
2.3 兩組并發(fā)出血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fā)出血發(fā)生率15.0%與對照組的22.5%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38,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出血情況比較 [n,n(%)]
近年來,我國PE 發(fā)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其臨床診治也得以不斷完善和進步。目前有關(guān)高危、低危PE患者治療方案均無異議,唯獨中危急性PE 患者采用溶栓治療是否有效和安全,一直是學屆熱點研究課題之一。在一般情況下,在抗凝基礎(chǔ)上加入尿激酶,有利于迅速解除血流阻塞,從而改善右心后負荷、降低死亡率。有學者認為[4],對中危急性PE 患者實施溶栓治療,可更好改善右心功能不全,有利于提升患者預后質(zhì)量。本組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PaO2、PaCO2、P(A-a)O2分別為(87.1±10.6)、(30.5±8.2)、(25.5±6.0)mmHg,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75.2±13.8)、(35.1±6.2)、(30.2±6.3)mm Hg,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研究組血氣指標改善更明顯,這可能與溶栓治療后血流阻塞情況改善更好等因素相關(guān)。
另外,與單純抗凝治療比較,加用溶栓治療還可有效降低疾病早期惡化可能,避免氣管插管等情況發(fā)生。并且還可以及早改善肺的氣體交換,對減少復發(fā)率和死亡率均具有積極意義[5]。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中痊愈24例、顯效12例、好轉(zhuǎn)3例,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中痊愈13例、顯效14例、好轉(zhuǎn)5例,總有效率為80.0%。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35,P<0.05)。提示研究組療效更好,這可能與溶栓治療可更好改善右心功能、血氣指標等相關(guān)。
有研究指出,溶栓治療可在一定程度增加中危急性PE 患者出血風險,更有甚者可因血栓脫落而誘發(fā)進展性PE。本組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并發(fā)出血發(fā)生率15.0%與對照組的22.5%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38,P>0.05)。提示二者出血情況相當,說明溶栓治療不會加重患者出血可能,安全性較高。吳立新等[6]研究指出,加用溶栓治療有利于提高早期治療效率,且不增加出血風險,有效率高達88.5%,出血率為22.9%。與本研究結(jié)論基本吻合。
綜上所述,溶栓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氣指標、提升療效,且不會增加出血風險,在滿足溶栓治療指征前提下,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