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強 吳 瀟 王家慰 張忠爐
(廣州大學心理學系,廣州 510006)
切換代價是指雙語者根據(jù)一定線索在兩種語言間進行選擇性切換加工時,相較于使用單一語言進行表達,表現(xiàn)出的反應時增加或正確率下降的一種現(xiàn)象(Bonfieni et al.,2019;Costa &Santesteban,2004;Filippi et al.,2014;Hernandez &Kohnert,2015;常欣 等,2017)。作為人類的一種高級認知功能,語言切換代價受到多種因素影響。
當前的語言切換代價大都是建立在對視覺刺激呈現(xiàn)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而對非視覺呈現(xiàn)通道的研究成果則比較少。Declerck 等人在2015 年的研究中使用視覺線索搭配聽覺線索的方法來研究雙語者被試的語言切換代價。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在兩種線索條件下均存在切換代價,并且視覺線索條件下的切換代價要大于在聽覺線索條件下的切換代價。因此證實了刺激呈現(xiàn)通道也會對雙語切換代價產(chǎn)生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通道對刺激信息的加工特性是不同的。
陳寶國和彭聃齡(2001)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視覺加工過程中,呈現(xiàn)的視覺刺激會先將大腦中高頻漢字的字形信息激活,接著是字義信息的激活,即表現(xiàn)為先字形后字義的加工路徑。在聽覺詞匯的加工過程中,聲音刺激首先激活語音表征,然后由語音表征激活語義表征。而郭愛萍(2004)的研究則發(fā)現(xiàn),與視覺詞匯的加工相比,聽覺詞匯輸入是一種線性的序列加工,語音的傳輸和大腦的加工速度都相較于視覺詞匯加工慢。因此,按照通道加工特性推斷,在雙言切換中,聽覺通道的加工時長應該大于視覺通道,表現(xiàn)為聽覺通道的反應時和錯誤率會上升。而切換代價的顯著特征是反應時和錯誤率,因此聽覺通道的切換代價應該大于視覺通道。Declerck 等人(2015)認為,在語言切換中,由于聽覺信息加工的時間更長,且語言切換序列是可預測的,故這種長時加工特性反而有助于切換的準備,從而有利于減少切換代價。該研究發(fā)現(xiàn)雙語切換代價存在通道間的差異,提出了研究聽覺刺激通道下切換代價的新范式。但這一實驗結果的產(chǎn)生究竟是實驗處理本身造成的還是由于被試在實驗中產(chǎn)生的期望效應或期待效應造成的則未進一步進行討論。除此之外,該研究采用的聽覺刺激是直接由圖片刺激切換而來的,這也有可能在實驗中產(chǎn)生了啟動效應。因此有必要對該范式進行完善,以便更加精確地反映切換代價在通道間差異的本質(zhì)。
語言切換代價也會受到個體因素諸如感知學習風格的影響。感知學習風格是指個體在接受和保持新的困難信息時所偏好使用的感官方式(Kinsella,1995)。感知學習風格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會受到個體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種感官因素的影響,反映了人們身體對外部刺激的習慣性反應。關于感知學習風格的劃分,O'Brien (1989)編制了《學習通道偏好調(diào)查量表》(The Learning Channel Preference Checklist,LCPC),把感知學習風格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和觸覺型。這幾種類型的學習者分別表現(xiàn)為:視覺型學習者習慣通過視覺方式獲取信息,喜歡順序性的呈現(xiàn)材料,并且在學習新知識時喜歡閱讀大量描述性的文字,不易受到噪音的影響。聽覺型的學習者習慣以聽覺的方式獲取信息,對于講授性的方式學習效率最高。觸覺型學習者習慣通過動手操作或親自體驗來獲取信息,擅長在動手學習實踐的方式中學習。Derakhshan 和Shakki (2018)的研究發(fā)現(xiàn),以英語作為外語且熟練程度較高的伊朗大學生更喜歡運動覺和觸覺學習風格,而不是聽覺、視覺、小組和個人學習風格。此外,低年級的學生更傾向于視覺和小組風格。這表明學習者不同的學習風格及個體差異影響學習和認知加工。
劉穎(2014)研究發(fā)現(xiàn),當通過視覺通道給視覺型學習者呈現(xiàn)學習材料,即呈現(xiàn)通道與學習風格匹配,則會降低學習者的認知負荷。而當給學習者呈現(xiàn)的通道方式與學習者的感知學習風格不匹配時,如通過聽覺通道方式給視覺型學習者呈現(xiàn)學習材料,則會增加學習者的認知負荷。這表明學習材料的呈現(xiàn)通道與學習者的感知學習風格之間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響學習效果。那么,在進行雙語切換任務時,不同感知學習風格的個體是否存在差異呢?這一過程是否會因呈現(xiàn)通道的匹配性不同而被調(diào)節(jié)呢?這一問題還需要深入研究。
最后,當前對于語言切換代價主要集中在雙語切換,但對雙言切換卻鮮有研究。雙言是指個人或團體所掌握并使用的同一門語言下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地域變體或社會變體(張積家,張鳳玲,2010)。雙語和雙言,既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且聯(lián)系大于區(qū)別。但在認知控制方面,雙言仍然有著類似于雙語的控制機制。
目前,國外對雙言的研究大多使用的是印歐語系下的分支語言的雙言使用者,按語言形態(tài)上可劃分為屈折語。這些雙言者的兩種語言都屬于拼音語言,文字都屬于拼音文字。拼音語言之間在正字法、語音和句法上有許多共性。而漢語則屬于漢藏語系下的分支語言,按語言形態(tài)上可劃分為獨立語。漢語屬于音節(jié)語言,漢字屬于表意文字。中文和西方文字在正字法、語音和語法上差異甚大。
在漢語雙言關系中,普通話和方言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發(fā)音系統(tǒng)上的差異。這其中又以普通話-粵語之間的語言特征最具有代表性。粵語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diào),保留較多古漢語特征。其中粵語口語中語音與普通話的差異達到國際雙語的標準,而書面語使用統(tǒng)一的普通話書面語形式,造成方言口語與書面語不平衡(劉藝,2008)。那么對于粵普雙言者來講,他們雙言切換的機制是什么?雙言切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基于此,研究選取不同感知學習風格的熟練粵-普雙言者被試,比較他們在不同通道呈現(xiàn)方式下的刺激命名任務的成績,由此考察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匹配性對于雙言切換代價的影響。
實驗1 在Declerck 等人(2015)的實驗范式基礎上,采用新的視聽通道命名任務,探究熟練粵-普雙言者在不同通道呈現(xiàn)方式(視覺通道、聽覺通道)下雙言切換代價的差異。根據(jù)通道差異理論,聽覺通道的切換代價應該大于視覺通道。
2.1.1 被試
使用G-Power 3.1 (Faul et al.,2009)進行的功效分析表明,在保證得到較小的效應量0.25 (中)的前提下,設定α=0.05,并且檢驗效能為0.8 時,至少需要32 人。最終招募廣州大學在校且熟練掌握粵語和普通話的大學生,共計36 名被試,年齡在18~25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1.54 歲(SD
=2.11)。所有被試均是粵語為母語(L1),在6 歲進入小學以后系統(tǒng)進行普通話(L2)學習,且自評粵語與普通話均能熟練使用。男女比例均衡,視力、矯正視力和聽力均正常,所有被試之前均未參加過類似實驗,且自愿參加本次實驗。2.1.2 材料
研究所使用的視覺材料均選自張清芳和楊玉芳(2003)評定的320 張圖片庫中的圖片素材。從中選取出80 張,所有圖片的標準名稱均為雙字詞。聽覺材料則選自日常生活中典型、常見的聲音共80種,并依據(jù)其特征使用EV Capture 進行錄制或搜集對應素材。使用Adobe Premiere Pro CS6 軟件進行轉換、剪輯并降噪,保留其最具辨識度部分并使素材呈現(xiàn)時長保持在1 秒的長度。
招募30 名能夠熟練使用粵語和普通話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對所有備選視覺型素材和聽覺型素材的熟悉度和素材名稱一致性程度進行李克特7 點評分。在熟悉度評定中,最熟悉的評定是“7”,最不熟悉的評定是“1”。而對于素材名稱一致性程度評定,最一致的評定是“7”,最不一致的評定是“1”。
結果顯示(表1),視覺呈現(xiàn)素材與聽覺呈現(xiàn)素材的熟悉性差異不顯著,t
(73)=-0.41,p
=0.682。視覺呈現(xiàn)詞匯刺激與聽覺呈現(xiàn)詞匯刺激的一致性差異不顯著,t
(73)=-0.98,p
=0.333。表1 不同通道呈現(xiàn)方式下刺激材料的熟悉性與一致性
最后從中選取語熟悉度高與素材名稱一致性程度較高的66 張圖片和66 段音頻材料(共132 個)作為實驗1 的正式實驗材料,另取4 張圖片及4 段音頻材料作為練習材料。
2.1.3 設計
采用2(通道呈現(xiàn)方式:視覺呈現(xiàn)、聽覺呈現(xiàn)) ×2(任務類型:重復任務、切換任務) × 2(語言類型:普通話、粵語)三因素被試內(nèi)設計。為避免順序效應帶來的實驗誤差,將通道呈現(xiàn)方式與語言類型進行順序平衡。因變量是被試的命名的反應時和正確率。
2.1.4 程序
實驗程序共分為6 個模塊,包含3 個視覺通道模塊和3 個聽覺通道模塊。每種通道開始前的第一個模塊都含有一個練習階段,含4 個試次。待被試完全操作熟練后,進入正式實驗。
在視覺模塊中,目標語言根據(jù)刺激呈現(xiàn)位置提示來決定。刺激呈現(xiàn)位置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圖片呈現(xiàn)在屏幕上半部分,一種是呈現(xiàn)在屏幕的下半部分。被試則需要根據(jù)該組實驗要求選擇目標語言對不同位置的圖片進行命名,如圖1。在聽覺模塊中,目標語言則根據(jù)注視點的顏色提示來決定。注視點顏色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黑色注視點,一種是紅色注視點。不同顏色注視點表示使用不同的目標語言對音頻進行命名,如圖2。具體的提示情況所對應的目標語言由對應實驗前的指導語進行說明。通過對不同位置或注視點顏色進行平衡順序處理,不同的任務類型便被保證在每個試次間以相同數(shù)量隨機出現(xiàn)。
圖1 視覺命名任務。重復情況下,被試對前后兩張圖片均使用普通話進行命名;切換情況下,被試對前一張圖片使用普通話進行命名,對后一張圖片使用粵語進行命名。
圖2 聽覺命名任務。重復情況下,被試對前后兩段音頻均使用普通話進行命名;切換情況下,被試對前一段音頻使用普通話進行命名,對后一段音頻使用粵語進行命名。
通道呈現(xiàn)的類型在整個實驗開始前或改變通道前都會在實驗設備屏幕上以文字的形式告知參與實驗的被試。被試在實驗全程都需佩戴具有麥克風功能的耳機,同時也保證隔絕噪聲干擾。
接下來將以單個被試進行先視覺后聽覺,先粵語再普通話實驗組為例,將實驗程序進行的詳細描述。首先將在屏幕上呈現(xiàn)本次實驗的實驗指導語,告知被試本次實驗的任務要求及注意事項,即先進行視覺模塊,若圖片出現(xiàn)在屏幕上半部分,則使用粵語對圖片進行命名;若出現(xiàn)在屏幕下半部分,則使用普通話對其進行命名。被試知曉后按空格鍵進入練習階段。練習階段:屏幕上呈現(xiàn)500 ms 的黑色注視點“+”,被試需要保持注意集中。之后屏幕會快速呈現(xiàn)一張1000 ms 的黑白圖片,隨后會出現(xiàn)一個空屏持續(xù)時間為3000 ms。在刺激呈現(xiàn)到空白屏的共4000 ms 期間,被試需按要求使用粵語(L1)又快又準確地對話筒進行反應。無論被試是否在此期間做出反應,時間結束后,程序都將自動進入下一試次。練習階段共4 個試次。當被試完全操作熟練后,進入正式實驗。
正式實驗的操作流程與練習階段大致相同。首先進行3 個模塊的視覺刺激任務。每個模塊共有22個試次,其中前2 個試次為引入任務,第3 個試次起為正式的任務試次,正式的任務試次共20 個。若第3 個試次與第2 個試次所使用的目標語言相同,則第3 個試次的任務類型屬于重復類型,反之則屬于切換類型。完成22 個試次后,將有5000 ms 的休息時間,休息結束后進入下一個視覺模塊。
完成3 個模塊的視覺模塊后,進入聽覺模塊。屏幕上將顯示關于聽覺模塊的任務指導語,告知被試本次實驗的任務要求及注意事項,即若呈現(xiàn)黑色注視點“+”,則使用粵語對隨后的音頻進行命名;若呈現(xiàn)紅色注視點“+”,則使用普通話對隨后的音頻進行命名。被試知曉后按空格鍵進入練習階段,當被試完全操作熟練后,進入正式實驗。
聽覺模塊的流程與視覺模塊的相同,也包含3個模塊,每個模塊中含有22 個試次,其中前2 個試次為引入任務,第3 個試次起為正式的任務試次,正式的任務試次共20 個。與視覺模塊不同之處在于,在注視點結束后,刺激在耳機里出現(xiàn)1000 ms,而非在屏幕上。因此在刺激呈現(xiàn)與被試反應的這4000 ms 期間,電腦顯示屏上是空白的。
完成3 個模塊的聽覺模塊后,所有命名任務便完成。被試在進行以上任務過程中,錄音功能全程開啟,并使用EV Capture 軟件進行錄制。
具體實驗流程圖如圖3。
圖3 實驗1 實驗流程圖
M
± 3SD
之外的試次。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實驗中被試反應正確率均值為0.82 ±0.05 (M
±SD
,下同)。計算每個被試在所有任務中的反應正確率,由于所有被試的正確率均高于60%,因此沒有剔除數(shù)據(jù)。被試的總反應時均值為1831 ±825 ms,依據(jù)標準共有15 個試次被剔除,剔除的試次數(shù)占總試次數(shù)的比例為0.32%。每種實驗條件下正確率和反應時(ms)均值、標準差和切換代價(切換代價=切換任務-重復任務,下同)見表2。表2 不同實驗條件下被試在因變量上的均值、標準差(M ± SD)和切換代價
2.2.1 語言類型、任務類型、通道對正確率的影響分析
對正確率進行2(語言類型:粵語、普通話) × 2(任務類型:重復任務、切換任務) × 2(通道呈現(xiàn)方式:聽覺呈現(xiàn)、視覺呈現(xiàn))三因素重復測量設計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任務類型被試分析的主效應顯著,F
(1,35)=12.89,p
=0.001,η=0.27,項目分析的主效應也顯著,F
(1,131)=10.74,p
=0.001,η=0.24。通道呈現(xiàn)方式被試分析的主效應顯著,F
(1,35)=264.50,p
< 0.001,η=0.88,通道呈現(xiàn)方式項目分析的主效應顯著,F
(1,131)=256.20,p
< 0.001,η=0.81。語言類型在基于被試的分析和基于項目的分析的主效應都不顯著。語言、任務類型、通道呈現(xiàn)方式三者間也不存在任何情況的交互作用。2.2.2 語言、任務類型、通道對反應時的影響分析
對反應時也進行2(語言類型:粵語、普通話) ×2(任務類型:重復任務、切換任務) × 2(通道呈現(xiàn)方式:聽覺呈現(xiàn)、視覺呈現(xiàn))三因素重復測量設計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語言類型被試分析的主效應顯著,F
(1,35)=12.20,p
=0.001,η=0.26,粵語條件下的反應時(M
=1959 ms)顯著慢于普通話條件下的反應時(M
=1881 ms),但是語言類型的項目分析的主效應差異不顯著,F
(1,59)=0.12,p
=0.325。任務類型和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交互作用被試分析顯著,F
(1,35)=5.10,p
=0.030,η=0.13;項目分析不顯著,F
(1,131)=2.29,p
=0.065。簡單效應結果顯示,在聽覺通道呈現(xiàn)方式下,重復任務的反應時(M
=2431 ms)顯著快于切換任務的(M
=2527 ms),t
=4.42,p
=0.043,Cohen’sd
=0.24;而在視覺通道呈現(xiàn)方式下,重復任務的反應時(M
=1367 ms)與切換任務的反應時(M
=1355 ms)差異不顯著,t
=0.60,p
=0.445。不存在其他任何情況的交互作用。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主效應顯著,這與Declerck 等人(2015)的實驗結論是一致的。不同的是,Declerck等人的結果表明視覺線索條件下的切換代價要大于在聽覺線索條件下的切換代價,而本實驗的研究結果則與之相反,即聽覺線索條件下的切換代價要大于在視覺線索條件下的切換代價,實驗結果也與通道特性相符合。
值得注意的是,語言類型、通道呈現(xiàn)方式、任務類型之間的交互作用在正確率的指標上都不顯著,而反應時則表現(xiàn)出任務類型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間的交互效應。這是因為雙言使用者在進行雙言切換時,只需考慮語音系統(tǒng)的差異?;浾Z和普通話之間的關系屬于雙言,而本次所使用的被試對于粵語和普通話的掌握都達到熟練的程度,且對于刺激的命名是同一文化概念層次上的運用,因此在進行命名任務的過程可以十分順利。在對正確率進行的分析表明,語言類型的主效應不顯著,也證實了這一點。而對于反應時而言,由于粵語和普通話的語音系統(tǒng)有著很大的差異,是不同的語音詞匯層面的運用,因此會產(chǎn)生差異。而在Declerck 等人(2015)的實驗中則是使用的雙語(德語與英語)者,因此被試在進行語言切換時,即使刺激概念相同,但在文字系統(tǒng)和語音系統(tǒng)上的差異仍會導致切換代價的增加。
此外,任務類型和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交互作用被試分析顯著,但項目分析卻不顯著。這是因為我們在選擇實驗的視聽覺材料時,僅評定了材料的熟悉性,但實際上,“動物”、“樂器”和“交通工具”這些不同類的材料都比較熟悉,應該增加一些不太熟悉的材料,以進一步增加實驗項目的代表性,后續(xù)研究也將就材料內(nèi)容范圍進行相應的控制。
綜上,切換代價的差異,會受到語言關系的影響,同時也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有著直接關系。那么,不同感知學習風格的粵-漢雙言者是否對于不同刺激呈現(xiàn)通道表現(xiàn)出不同的切換代價呢?
實驗2 旨在探討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匹配性對雙言者切換代價的影響。若雙言被試在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匹配與不匹配條件下的雙言切換代價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雙言者的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匹配性是雙言切換代價的影響因素。
3.1.1 被試
使用G-Power 3.1 進行的功效分析表明,在保證得到較小的效應量0.25 (中)的前提下,設定α=0.05,并且檢驗效能為0.8 時,至少需要32 人。在實際選取被試過程中,為避免找到不合適實驗條件的被試,因此適當增加樣本量,確保排除不合適被試后仍有足夠的統(tǒng)計效能。招募廣州大學在校且熟練掌握粵語和普通話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70 名。所有被試先進行學習通道偏好量表的測驗,篩選出單一視覺型和聽覺型被試各28 名,共計56 名,年齡在18~25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1.61 歲(SD
=1.37)。所有被試均是粵語為母語(L1),在6 歲進入小學以后系統(tǒng)進行普通話(L2)學習,且自評粵語與普通話均能熟練使用。男女比例均衡,視力、矯正視力和聽力均正常,所有被試之前均未參加過實驗1,且自愿參加本次實驗。3.1.2 材料
學習通道偏好量表。該調(diào)查表包含三個分量表,各量表均含12 個項目,共計36 個項目。由此將人的感知學習風格劃分為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這三個維度。其余材料同實驗1。
3.1.3 設計
2 (感知學習風格:視覺型、聽覺型) × 2 (通道呈現(xiàn)方式:視覺呈現(xiàn)、聽覺呈現(xiàn)) × 2 (任務類型:重復任務、切換任務) × 2 (語言類型:普通話、粵語)四因素混合實驗設計。被試內(nèi)變量是任務類型、通道呈現(xiàn)方式和語言類型;被試間變量是感知學習風格。由于實驗需要根據(jù)被試測出來的感知學習風格進行搭配組合,因此共有4 種組合:(1)視覺型+視覺通道;(2)視覺型+聽覺通道;(3)聽覺型+視覺通道;(4)聽覺型+聽覺通道。每種組合在任務類型和語言類型上也都進行了平衡順序的處理。被試在完成學習通道偏好量表后,根據(jù)對應風格劃分為視覺型被試和聽覺型被試,每種類型各28 名。再將每種類型中的被試隨機分成兩組,分別完成與自身風格匹配與不匹配的任務。因變量是被試的命名的反應時和正確率。
3.1.4 程序
實驗程序分為視覺通道和聽覺通道兩種類型,實驗流程圖見圖4,每種類型都只包含3 個模塊,相當于實驗1 程序中的單一通道部分。每個被試只能參與其中一種類型的通道模塊。完成單個通道的3 個模塊后,所有命名任務便完成。被試在進行以上任務過程中,錄音功能全程開啟,并使用 EV Capture 軟件進行錄制。聽覺類型實驗流程與視覺類型實驗相同。
圖4 實驗2 實驗流程圖
3.2.1 感知學習風格、語言類型、任務類型、通道對正確率的影響
每種實驗條件下正確率的均值、標準差和切換代價見表3。
表3 不同實驗條件下被試的正確率均值、標準差(M ± SD)和切換代價
對正確率進行2 (感知學習風格:聽覺型、視覺型) × 2 (語言類型:粵語、普通話) × 2 (任務類型:重復任務、切換任務) × 2 (通道呈現(xiàn)方式:聽覺呈現(xiàn)、視覺呈現(xiàn))四因素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任務類型被試分析的主效應顯著,F
(1,49)=14.20,p
< 0.001,η=0.23,被試在重復任務的正確率(M
=0.86)顯著高于切換任務的正確率(M
=0.82);項目分析的主效應顯著,F
(1,131)=11.43,p
=0.001,η=0.21。通道呈現(xiàn)方式被試分析的主效應顯著,F
(1,49)=89.56,p
< 0.001,η=0.65,被試在聽覺通道呈現(xiàn)方式下的正確率(M
=0.74)顯著低于視覺通道呈現(xiàn)方式(M
=0.94);項目分析的主效應不顯著,F
(1,131)=3.01,p
=0.078。3.2.2 感知學習風格、語言、任務類型、通道對反應時的影響
每種實驗條件下反應時(ms)的均值、標準差和切換代價見表4。
表4 不同實驗條件下被試的反應時均值、標準差(M ± SD)和切換代價
對反應時進行2(感知學習風格:聽覺型、視覺型) × 2(語言類型:粵語、普通話) × 2(任務類型:重復任務、切換任務) × 2(通道呈現(xiàn)方式:聽覺呈現(xiàn)、視覺呈現(xiàn))四因素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語言類型被試分析的主效應顯著,F
(1,49)=7.14,p
=0.010,η=0.13,粵語條件下的反應時(M
=1823 ms)顯著慢于普通話條件下的反應時(M
=1759 ms);項目分析的主效應不顯著,F
(1,131)=2.13,p
=0.416。任務類型被試分析的主效應顯著,F
(1,49)=6.39,p
=0.015,η=0.12,被試在重復任務的反應時(M
=1767 ms)顯著快于切換任務的反應時(M
=1815 ms);項目分析的主效應邊緣顯著,F
(1,131)=4.13,p
=0.058,η=0.10。通道呈現(xiàn)方式被試分析的主效應顯著,F
(1,49)=386.48,p
< 0.001,η=0.89,被試在聽覺通道呈現(xiàn)方式下的反應時(M
=2370 ms)顯著慢于視覺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反應時(M
=1211 ms);項目分析的主效應不顯著,F
(1,131)=2.13,p
=0.416。感知學習風格和通道呈現(xiàn)方式被試分析的交互效應顯著,F
(1,49)=15.28,p
< 0.001,η=0.24;簡單效應結果顯示,在聽覺通道呈現(xiàn)方式下,聽覺型的反應時(M
=2225 ms)顯著快于視覺型的(M
=2515 ms);而在視覺通道呈現(xiàn)方式下,聽覺型的反應時(M
=1297 ms)顯著慢于視覺型的(M
=1126)。不存在其他情況下的交互作用。實驗2 是在實驗1 的基礎上探討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匹配性對粵-普雙言切換的影響。結果表明,雙言被試在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匹配與不匹配條件下的雙言切換代價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雙言者的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匹配性是雙言切換代價的重要影響因素。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匹配性作用在正確率與反應時中仍存在差異。在對正確率的分析中,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交互作用不顯著,感知學習風格的主效應不顯著,而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被試分析的主效應是顯著的。而在對反應時的分析中,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被試分析的交互作用顯著,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主效應顯著,但感知學習風格的被試分析主效應不顯著。這反映了三點信息。
第一,感知學習風格作為單一的因素對切換代價沒有獨立的影響。感知學習風格是指個體在接受和保持新的困難信息時所偏好使用的感官方式(Kinsella,1995)。感知學習風格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會受到個體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種感官因素的影響,反映了人們身體對外部刺激的習慣性反應。因此無論在使用什么樣的通道來呈現(xiàn)刺激,被試總是只使用特定偏好的感官去接受信息。由于所選取的被試在視覺型和聽覺型的數(shù)量是一致的,所以表現(xiàn)為在正確率和反應時中的差異皆不顯著。
第二,正確率的差異不顯著反映了兩種語言間的關系。本實驗共有4 個因素,而4 個因素的各種情況的交互作用皆不顯著。這一現(xiàn)象可能的解釋是,本實驗所采用的是雙言被試。由于雙語者在使用不同語言切換時所面臨的是不同系統(tǒng)之間的差異,語言差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雙言使用者在進行雙言進行切換時,基本只用考慮語音系統(tǒng)的差異,所以語音差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粵語和普通話之間的關系屬于雙言,而本次所使用的被試對于粵語和普通話的掌握都達到熟練的程度,對于刺激的命名屬于在同一文化概念層次上的運用,因此進行命名任務的過程十分順利。而對于反應時而言,由于粵語和普通話的語音系統(tǒng)有著很大的差異,是不同的語音詞匯層面的運用,因此會產(chǎn)生差異。反應時的分析表明語言類型的被試分析主效應,結果支持了這一觀點。
第三,反應時的差異顯著反出映出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匹配性有利于雙言被試的認知加工。由于正確率的性質(zhì)是反應最終結果,而反應時體現(xiàn)的是過程。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交互作用中,正確率差異不顯著,而反應時差異顯著,說明雙言被試在認知加工過程中是有快慢之分的。劉穎(2014)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相匹配時,被試的認知負荷降低。反之,被試的認知負荷增加。由于被試具有通道使用偏好,因此在本實驗中遇到與自己通道偏好相匹配的通道呈現(xiàn)時,被試可以更快速高效地接受信息,并將更多地認知資源分配給刺激概念的加工與命名,因此就表現(xiàn)出了更快速地反應。
綜上,實驗2 驗證了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匹配性對雙言者的切換代價具有重要影響。那么是否這種匹配性的呈現(xiàn)方式穩(wěn)定而高效的地存在嗎?實驗3 將就此問題進行探究。
實驗3 旨在驗證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相匹配的形式是否是最佳的刺激呈現(xiàn)方式,從而探討雙言學習以及提高雙言者的語言理解與認知水平的最優(yōu)刺激呈現(xiàn)方式。
4.1.1 被試
依據(jù)G-Power 3.1 進行的功效分析表明,在保證得到較大的效應量0.5 (大)的前提下,設定α=0.05,并且檢驗效能為0.8 時,至少需要32 人。招募廣州大學在校且熟練掌握粵語和普通話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40 名。所有被試先進行學習通道偏好量表的測驗,篩選出單一視覺型和聽覺型被試各16 名,共計32 名,年齡在18~25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1.63歲(SD
=2.11)。所有被試均是粵語為母語(L1),在6歲進入小學以后系統(tǒng)進行普通話(L2)學習,且自評粵語與普通話均能熟練使用。男女比例均衡,視力、矯正視力和聽力均正常,所有被試之前均未參加過類似實驗,且自愿參加本次實驗。4.1.2 材料
實驗材料同實驗2。
4.1.3 設計
采用單因素被試間設計。自變量包含兩個水平,即匹配組(實驗組)、隨機組(對照組)。
由于實驗需要根據(jù)被試測出來的感知學習風格進行搭配組合,因此共有2 種組合:①視覺型+視覺通道;②聽覺型+聽覺通道。每種組合在任務類型和語言類型上也都進行了平衡順序的處理。隨機選取視覺型被試和聽覺型被試各8 名,共16 名。將每種類型的被試按照自身學習風格類型分配到①或②類實驗,此為匹配組。其余的16 名被試則隨機分配到①或②類實驗,此為隨機組。因變量是被試的命名的反應時和正確率。
4.1.4 程序
實驗程序同實驗2。
M
± 3SD
之外的試次。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本實驗中被試反應正確率均值為0.81 ± 0.13 (M
±SD
,下同),計算每個被試在所有任務中的反應正確率,由于所有被試的正確率均高于60%,因此沒有剔除數(shù)據(jù)。被試的總反應時均值為1862 ± 621 ms,最終有21個試次被剔除,剔除試次數(shù)占總試次數(shù)的比例為0.10%。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兩種統(tǒng)計處理,一種以被試為隨機變量(t
),一種以項目(即實驗材料)為隨機變量(t
)。每種實驗條件下正確率和反應時(ms)均值和標準差見表5。表5 不同實驗條件下被試在因變量上的均值和標準差(M ± SD)
對正確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t
(31)=0.74,p
=0.395;t
(131)=0.04,p
=0.995。對反應時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t
(31)=10.19,p
=0.003,Cohen’sd
=0.52;t
(131)=12.14,p
=0.001,Cohen’sd
=0.56。實驗結果表明雙言被試在匹配條件下的切換代價顯著小于與隨機條件下的切換代價。本實驗被試的語言熟練度、性別、知識背景等個體因素進行了很好的控制,因此可以排除以上額外因素對命名任務的干擾。因此,被試的切換代價差異是由于實驗處理造成的。這說明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匹配是刺激的最佳呈現(xiàn)方式。
本研究使用熟練的粵-普雙言者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視覺通道呈現(xiàn)刺激所產(chǎn)生的雙言切換代價小于聽覺通道呈現(xiàn)刺激所產(chǎn)生的雙語切換代價,且差異顯著。當加入感知學習風格這一因素后,結果發(fā)現(xiàn),與非匹配情況相比,當雙言被試的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相匹配時,雙言切換代價顯著降低。這一結果表明,被試的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匹配性也是影響雙言切換代價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感知學習風格與學習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它通過影響學習者的認知負荷來影響學習結果。丁道群和羅楊眉(2009)研究發(fā)現(xiàn),認知風格對認知負荷的影響顯著,進而影響學生的學業(yè)表現(xiàn)。認知負荷是指人們在處理特定任務過程中所需要的認知資源,然而人們的認知資源卻是有限的。Leahy 和Sweller (2011)基于認知負荷產(chǎn)生的影響因素將認知負荷分為以下3 種:外部認知負荷、內(nèi)部認知負荷、相關認知負荷。第一,外部認知負荷,是指由于實驗設計因素(如通道呈現(xiàn)方式)而導致被試產(chǎn)生額外的認知加工,從而消耗有限的認知資源,此類認知負荷對任務完成具有干擾作用。第二,內(nèi)部認知負荷,是指由實驗任務自身特征所致產(chǎn)生的認知負荷,與任務的內(nèi)在難度有關。第三,相關認知負荷,是指被試用于獲得圖式和規(guī)則自動化所占據(jù)的認知資源。三種認知負荷之間的關系遵循此多彼少、總量不變的原則。
結合本實驗結果,由于被試具有通道使用偏好,因此在本實驗中遇到與自己通道偏好相匹配的通道呈現(xiàn)時,被試可以更快速高效地接受信息,并將更多地認知資源分配給刺激概念的加工與命名,因此就表現(xiàn)出了更快速地反應,也就是降低了外在負荷。反之,若刺激呈現(xiàn)方式與被試的感知學習風格不同時,被試需要更多的資源用以控制操作自己不擅長的通道,從而增大了外在負荷,因此真正用于加工與命名的認知資源就變得稀少。
Declerck 等人在2015 年的研究中使用視覺線索搭配聽覺線索的方法來研究雙語者被試的語言切換代價。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在兩種線索條件下均存在切換代價,并且視覺線索條件下的切換代價要大于在聽覺線索條件下的切換代價。因此證實了刺激呈現(xiàn)通道也會對雙語切換代價產(chǎn)生影響。但Declerck等人的研究所采用的是預知的順序性刺激呈現(xiàn),認為視覺或聽覺提示刺激可能成為實驗中的額外變量,故將目標語言的呈現(xiàn)順序設置成了可預測的序列,即L1-L1-L2-L2-L1-L1 或L2-L2-L1-L1-L2-L2,使兩種呈現(xiàn)類型在被試間得到平衡。但這一實驗結果的產(chǎn)生究竟是實驗處理本身造成的還是由于被試在實驗中產(chǎn)生的期望效應或順序效應造成的研究者沒有做進一步的討論。我們的研究通過控制期待與順序等額外變量,發(fā)現(xiàn)視覺通道條件下的切換代價小于在聽覺通道條件下的切換代價。因此我們認為,粵-普雙言者的切換代價存在通道特異性。這與Costa 等(2006)的研究結論不一致,他們認為語碼切換代價的不對稱性現(xiàn)象只是在涉及熟練程度非常低的語言時存在。本研究再次證實了通道是雙言切換代價的重要影響因素,進一步佐證了雙言者的語言理解和產(chǎn)生存在著通道不對稱性現(xiàn)象。張積家和王悅(2012)研究發(fā)現(xiàn),熟練雙語者的語碼切換代價源于語言表征系統(tǒng)之外,這一結論對于熟練雙言者來講同樣適用。
研究表明,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相匹配的刺激呈現(xiàn)方式是最有利于雙言者進行語言切換的。這主要是由于匹配的呈現(xiàn)方式能夠降低雙言者的認知負荷,更有利于發(fā)揮其特長。這一研究結果對改進粵語使用地區(qū)教育技術與方式具有一定程度的意義。雖然粵語和普通話同屬漢語,但由于它們之間在正字法、語音、詞匯和語法上存在巨大差異,雙言者對這兩種方言是按照兩種語言的方式進行表征。粵語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diào),保留較多古漢語特征?;浾Z口語中的語音與普通話的差異達到國際雙語的標準。而隨著普通話的推廣,越來越多的粵語區(qū)的使用者都逐漸變成雙言者,粵語是母語,普通話為第二習得語言。因學校教育使用的是普通話,但在粵語地區(qū),學生在家庭或日常生活中更多使用的是粵語,這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雙言切換問題。對非雙語或雙言者的視聽通道效應(modality effect)研究發(fā)現(xiàn)(Mayer,2009;王福興 等,2016),人們在視聽雙通道呈現(xiàn)刺激下的識記或理解效果會好于視覺單一通道呈現(xiàn)刺激下的效果,認為不同的通道負責加工不同表征形式的信息,每種通道所具有的工作記憶容量是有限的,因此當刺激信息都以一種形式進行呈現(xiàn)時,信息加工的效率僅取決于該通道的工作記憶效率。反之,若刺激信息以雙通道形式呈現(xiàn)時,不同通道可以同時處理信息,從而提高信息的識記或理解效果。但是,對于雙言者,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雙言被試在匹配條件下的切換代價顯著小于與隨機條件下的切換代價,因此在多媒體教學設計時,對視覺風格的學生更多是呈現(xiàn)視覺信息,對聽覺風格的學生,應更多地通過聲音信息促進普通話語言的理解與加工。
切換代價表現(xiàn)為雙語者根據(jù)一定線索在兩種語言間進行選擇性切換加工時,相較于使用單一語言進行表達,表現(xiàn)出的反應時增加或正確率下降的一種現(xiàn)象。而本研究卻只發(fā)現(xiàn)在不同條件中的反應時存在顯著差異,而未發(fā)現(xiàn)正確率在不同條件中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與本研究所使用的語言有關。本研究所使用的語言是普通話與粵語,二者之間關系為雙言,使用的是同一套文化概念系統(tǒng),且本次所選被試皆屬于熟練掌握兩種語言的被試。此外,單個試次中,從刺激呈現(xiàn)到試次結束,被試可進行命名的時間有4000 ms,這也為被試反應留下一定的準備時間。由于正確率反映的是命名的正確性,因此被試只要在系統(tǒng)規(guī)定時間下完成命名,正確率都會得到保證。而反應時則是反映認知過程的因變量,由于粵語和普通話的語音系統(tǒng)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反應時的快慢反映了粵語和普通話在認知加工層面的差異。但對于雙語的研究,正確率的差異卻是顯著的。故本次研究所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究竟是由于時間因素還是由于語言關系所致,還需進一步研究。而且我們也注意到了在實驗1 和實驗2 中,作為母語的粵語的反應時慢于第二語言的普通話。對于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可能是由于語言使用環(huán)境的差異所致?;浾Z作為母語,一般使用環(huán)境是在熟悉環(huán)境,比如與家人交流時使用,而普通話則一般使用于社交場合。本研究所設置的場景是實驗室場景,被試在進入這樣一種環(huán)境中會自動進入社交狀態(tài),因此在大腦中會優(yōu)先準備普通話。但具體原因我們也將繼續(xù)跟進研究。
本研究的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切換代價無論是在正確率或是在反應時的比較中,二者都表現(xiàn)出了較大的差異。對于該現(xiàn)象,通道呈現(xiàn)加工的特異性誠然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但是否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呢?本實驗所選取的視覺材料內(nèi)容范圍較為廣泛,但聽覺材料可選擇范圍有限,主要集中在人聲、自然聲、動物叫聲、生活工具聲等領域。雖然在材料選取階段嚴格限定為常見且易懂素材,但視聽材料間的選材范圍大小是否會影響切換代價則還需進一步設計合適的實驗進行研究。
(1)通道呈現(xiàn)方式的對雙言切換代價的影響顯著,被試在視覺通道呈現(xiàn)條件下切換代價比聽覺通道呈現(xiàn)條件下更小。
(2)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交互作用顯著,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相匹配的被試比不匹配的被試的切換代價更小。由此可見個體的感知學習風格是影響雙言切換代價的因素之一。
(3)感知學習風格與通道呈現(xiàn)方式相匹配的呈現(xiàn)方式為雙言切換的最佳的刺激呈現(xiàn)方式,即匹配條件下雙言被試的切換代價比隨機呈現(xiàn)條件下的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