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指幼兒在科學引導的基礎上,經過多次練習所形成的、符合幼兒身心發(fā)育特點的良好生活常規(guī)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衛(wèi)生、飲食、睡眠、起居,以及與個人生活有關的健康意識與行為習慣等。我園地處句容西南端的郭莊古鎮(zhèn),部分留守兒童,加上與日俱增的外來務工人員,不少家長對幼兒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部分幼兒生活習慣隨意。為此,針對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問題,我園一直在實踐和反思。
1.親身參與,激發(fā)興趣?!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幼兒主要是通過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來學習的,因此,教師應注意創(chuàng)設適宜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與環(huán)境積極主動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fā)展。如針對早上入園時有些幼兒不愿意主動開口問好的問題,師幼展開討論,教師耐心傾聽幼兒的想法,并鼓勵幼兒以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最終形成了圖文并茂的班級問好提示牌:擁抱、擊掌、比心、碰臀、鞠躬、握手等。由此,幼兒每天入園時都能很開心地嘗試不同的問好方式,從被動到主動,在輕松的氛圍中習得有禮貌的好習慣。
2.圖示引導,建立秩序。一日生活中,教師總會看到幼兒參加活動時隨意走動,洗手時你推我擠,玩玩具時你爭我搶等狀況。據此,教師有意識地和孩子一起設計了色彩鮮艷、形象有趣的圖標,張貼在相應的環(huán)境中,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提示幼兒做出正確的行為反應,促進其良好行為的產生。如在幼兒洗手區(qū),教師在地面貼上小腳的標識,提醒幼兒在等候區(qū)依次排隊;水池前墻面貼上幼兒熟悉且喜愛的動物形象,以連續(xù)圖示呈現幼兒正確洗手的步驟;擦手區(qū)每個掛鉤上都有幼兒自選的動物貼紙,以防拿錯別人的毛巾。有了圖標的明確指引后,幼兒逐漸有了規(guī)則意識,建立了有序的生活常規(guī)。
1.自主入園。為養(yǎng)成良好的入園習慣,教師鼓勵幼兒自己刷門禁卡、自己插晨檢牌、自主簽到、自己選擇區(qū)域游戲卡。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師幼還一起設計自主簽到的方式,如插牌式簽到、表格式簽到等。以插牌式簽到為例,為提高簽到的積極性,小班幼兒選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牌簽到;中班幼兒選擇自己喜愛的動物牌來簽到;大班幼兒則用自畫像來簽到。由于入園簽到的設計來源于幼兒,不僅便于幼兒操作,而且幼兒也更樂于操作,更為可喜的是,還逐步改掉了部分幼兒總是遲到的壞習慣。
2.自助進餐。進餐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幼兒因游戲忘了吃點心、午餐時邊吃邊玩、遇到自己不喜歡吃的菜偷偷扔掉等情況。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推進,我園在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班級進餐公約的基礎上,由點及面開始了幼兒自主進餐的嘗試。為豐富幼兒的營養(yǎng)知識,激發(fā)幼兒的進餐興趣,餐前還安排了每日輪換的“小小營養(yǎng)師”來介紹當日菜品,通過一系列措施實踐,幼兒的進餐習慣得以明顯改善,逐漸養(yǎng)成了文明就餐的好習慣。
3.午睡管理。幼兒在園午睡情況各有不同,但各年齡段普遍存在部分幼兒自主服務能力較弱、入睡困難等現象。為此,園部開展了相關園本教研,要求教師加強午睡管理,如睡前開窗通風,同時,夏冬季節(jié)根據氣溫變化,開關空調,調節(jié)好適宜的溫度;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或睡前故事,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睡前氛圍;在幼兒上床后,教師有意將窗簾緩緩合上,提示幼兒午睡時間到了,幫助幼兒漸漸入睡。對于一些自理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可利用穿脫衣服、鞋子的步驟圖片、小兒歌、榜樣教育等方式鼓勵幼兒相互協(xié)作或者獨立完成穿脫、整理衣服。
4.集體活動。教師利用晨談環(huán)節(jié)與幼兒及時溝通當下發(fā)生的不良行為,共同探討可行的改進措施,利用班級里的榜樣,鼓勵幼兒互相學習;師幼共讀一些關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繪本圖書,如《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肚子里有個火車站》《我愛洗澡》《大衛(wèi),不可以》《牙齒大街的新鮮事》等,逐漸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因此,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必須通過家園協(xié)同、相互取長補短。
1.積極宣傳,交流學習。教師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及時宣傳有效的做法和成果,為家園共育營造良好的大環(huán)境。如在家園信息欄及時公布班級近期生活習慣培養(yǎng)的重點、策略,以及需要家長配合的內容;開展家長講座、或在班級群分享專家講座或者身邊家長的亮點行為供家長了解、學習和交流。
2.親子活動,共同參與。開展“家長助教”,讓家長結合自身職業(yè)特點和自身特長,參與到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活動的組織中來;開展“親子活動”“家長開放日”,讓家長實地觀摩,參與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一日生活、學習和游戲中幼兒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促進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是一個漸進與反復的長期過程,需要家庭、幼兒園與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過程中,既需要良好成長環(huán)境的熏陶,更需要成人在尊重幼兒獨立性與自主性的基礎上給予正確引導,我園將在課程游戲化精神的引領下,繼續(xù)探索靈活、有效的實踐經驗,為幼兒提供溫馨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其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