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大雙 于淼 王曉暉
摘 要: Hygge是丹麥人理解幸福的文化密碼,賦予了丹麥人注重自然、簡約和儀式感的生活態(tài)度;Lykke幫助丹麥人定義幸福,成為丹麥人評價、積累和傳播幸福經(jīng)驗的實踐總結,二者共同構成了丹麥人獨特的幸福文化。立足國情探討丹麥社會形成的全民心態(tài)、生活習慣和幸福文化,以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幸福觀的提煉與傳播、構建中國特色的幸福文化為突破口,引導人們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樂觀心態(tài),這些對于全面提升人們科學認知、體驗、創(chuàng)造和評價幸福的能力,為積極探索中國人的幸福之路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丹麥;幸福;Hygge;Lykke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356(2021)-03-0089-06
20世紀70年代“伊斯特林悖論” (Easterlin Paradox)的提出,明確對以GDP為發(fā)展目標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評價模式提出了質(zhì)疑,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教授指出,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國民幸福感的提升確實有著重要影響,但幸福感的提升并不僅僅依賴于此。這一情況,恰好在丹麥這個北歐小國身上得到了印證。國內(nèi)有關丹麥式幸福(Danish Lykke)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丹麥人之所以表現(xiàn)出較高的幸福水平,一方面與其廉潔的政府、良好的經(jīng)濟、完善的生育福利和教育醫(yī)療政策,以及優(yōu)越的民居環(huán)境等外在條件息息相關;而另一方面,丹麥人秉持的相互信任、質(zhì)樸純粹的生活習慣、謙遜的性格等也是他們能夠擁有較強烈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或者說,在不考慮經(jīng)濟、政策等外在因素對國民幸福感直接影響的前提下,丹麥式幸福更容易被解讀成一種建立在較高安全感和信任度基礎之上的幸福模式,它包含著丹麥人簡約自然的幸福認知、回歸日常的幸福體驗和立體多維的幸福評價等重要內(nèi)容。其中所蘊含的生活理念更深深地影響到了丹麥人日常生活方式上的選擇,對他們生活態(tài)度的轉變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丹麥式幸福也是一種較高水平的幸福審美和幸福實踐,是丹麥人致福經(jīng)驗的樸素總結,它傳播著丹麥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重塑了幸福的定義,讓丹麥人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并守住了幸福,也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良好生活范本,讓那些渴望幸福的人們向最幸福的人學習幸福經(jīng)驗成為可能。
一、“Hygge”與“Lykke”:丹麥人的幸福文化
丹麥是一個國土面積僅有4.31萬平方公里的北歐小國,人口不足600萬,其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人均GDP在眾多發(fā)達國家中并不那么突出,然而在聯(lián)合國連續(xù)數(shù)年發(fā)布的《世界幸福報告》中卻一直高居榜單前列,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之一,這與它特有的幸福文化息息相關。
(一)Hygge:丹麥人理解日常幸福的三重視角
“Hygge”作為丹麥人的幸福密碼,它不僅幫助丹麥人獲得了以積極態(tài)度認知幸福的能力,更進一步幫助他們在對生活意義和價值追尋的基礎上延續(xù)、擴展著個體的幸福體驗?!癏ygge”一詞最早出自挪威語,因為挪威和丹麥兩國曾經(jīng)在長達417年的時間里本就是一個國家。在挪威語中“Hygge”意為“福祉”,這種含義源于古老的斯堪的納維亞語中的“hygga”和“hugr”,分別作“安慰”和“心情”解。在今天的丹麥人日常詞匯里,“Hygge”一詞出現(xiàn)頻次極高,它也被賦予了多種豐富的含義,不僅深植其民族文化基因中,更在現(xiàn)代丹麥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啊瓾ygge是溫暖、安全、舒適以及被保護的感受,它是存在的要素,也是親密相處的感覺”[1]。在丹麥,一個典型“Hygge”情景是和家人、親密朋友在溫暖的地方共度時光,這一情景也直現(xiàn)了丹麥人對日常幸福的多重理解。
1. Hygge:日常幸福離不開的現(xiàn)實感
丹麥人可以將他們對幸福的理解全面地融入日常生活當中。在他們看來,生活中的“Hygge”不光是一種語言,也可以是一個物品,更是一種思考的方式,關鍵時候還能指導人們學會如何規(guī)劃和保存幸福。“Hygge”要求人們?nèi)硇牡仃P注此刻快樂,追求生活中的舒適感、歸屬感和安全感,為此,丹麥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得更加樂于關注個體感受,更愿意與人和平相處,他們善于發(fā)掘和維護彼此間的信任,嘗試在實現(xiàn)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中享受生活;尤其樂意花時間去體味和創(chuàng)造生活中的“小確幸”,在努力營造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達到最幸福的“Hygge”時刻?!癏ygge”作為丹麥人特有的幸福密碼,核心是要讓人學會用心去感受幸福,強調(diào)幸福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幸福就是一個過程,只要每天快樂一點點,便是在一點點抵達幸福,因為幸福本就應該追求生活的現(xiàn)實感。在“Hygge”的指引下,內(nèi)向、安靜的丹麥人更愿意待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在親密的社交圈里分享興趣愛好,在與三兩好友閑聚分享美食和親近自然中度過溫馨自在的周末?,F(xiàn)實簡單的生活里幸福變得更加觸手可及,輕松地被丹麥人看到、聽到、聞到、嘗到和觸摸到。
2. Hygge:日常幸福離不開的快樂感
“Hygge”在丹麥語中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它可以是一個名詞,可以是一個形容詞;是一種氛圍的營造,是一種回歸自然生活方式時的快樂感受,也是一種對簡單生活、愜意經(jīng)歷的總結性表達;是個體快樂的體驗,也是個體與外界交流、分享積極、愉悅的情緒感受。簡單來說, “Hygge”內(nèi)涵中的一些關鍵成分就是日常幸福的來源和動力,它引導人們更加關注日?,F(xiàn)實生活,當然這不是指盲目的追求生活水平上的提升,而是水平和質(zhì)量的均衡,這種均衡足以指導人們在充分滿足吃穿住行的愜意生活和當下快樂中,努力尋求生活方式上的積極改變,這種改變指引丹麥人更加珍視那些生活中簡單且易于滿足的快樂。丹麥人將他們對幸福的這一理解全面地融入生活當中,相信既然所謂的快樂感從來都不只是和水平相關,或者說幸福即是在填滿基本需要的基礎上向往生活質(zhì)量與生活水平上的平衡,那么生活中的幸福就應當始于無缺而不是多得,只有堅定為追求無缺的生活才能讓人們不用為了獲得快樂而背負上沉重的生活壓力,當享受更有品質(zhì)的生活只與當下的快樂感受相關時,也便能讓人們從心底生發(fā)出“一種舒適感、溫暖、歸屬感更深層次更復雜的體驗”[2]35。
3. Hygge:日常幸福離不開的意義感
幸福源于個體的反思,代表著個體生活的全部意義和終極目標?!癏ygge”的目標是讓每個人更積極地關注自我的內(nèi)心,引導人們在品味生活中尋找到生活的快適感和滿意度,進而獲得生活的目標和意義,畢竟,過上有意義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共同特征,哪怕幸福是主觀的,它也必定是來自于每一天的真實生活,這種生活一方面基于人們?nèi)绾巫龀鲋饔^的判斷,另一方面則取決于人們?nèi)绾稳プ龀鰧ΜF(xiàn)在和未來、個人與他人更有積極意義的事?!癏ygge”中一些關鍵成分努力引導丹麥人在懷舊與展望中靜觀生活,這種認識讓他們更加喜歡小規(guī)模的“物以類聚”,更多的人崇尚安靜和獨處,內(nèi)心的寧靜讓他們有了更多的時間慢下來反思生活,為了真正過好每一天,他們變得更加眷戀時光、善待他人,也更加懂得感恩生活。更加能理解到,其實幸福難以從字面上定義,或者它本就無須定義,個體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如何才能過得更加幸福,這是幸福的意義,也是個體價值的歸宿。“Hygge”指引丹麥人追求生活的意義感和個體存在的價值感,他們的眼光也便不再僅僅局限于當下的、有限的幸福,轉而思考一切可能的生活和隨之帶來的意義感,努力尋找個體生活與一切關乎過去和未來、自我與他人的意義聯(lián)結。他們也變得更愿意相信,所謂生活不是主觀上的理所當然,真正的生活應當是有層次的、有境界的,而真正的幸福就應該建立在良知和善的基礎上,它意味著不應貪戀金錢,不應挾勢弄權,更不能只為利己而損人;或者說真正的幸福不僅僅是為了現(xiàn)在,還要為籌劃未來;真正的幸福也不能只為個人,還應關涉友人、愛人和家人;真正的幸福不僅僅是體驗,更是個人能力的提升,有了這種提升才能讓個體的生存、發(fā)展變得更加可能、有意義。
(二)“Lykke”:丹麥人評估日常幸福的三個維度
追求幸福是人類的共同心愿,它不是任何人的特權?!癓ykke”一詞在丹麥語中意為“幸福”或者“快樂”。一方面, “Lykke”是丹麥人的幸福定義;另一方面, “Lykke”的這一定義也強調(diào),只有在對幸福進行全面評價的基礎上,人們才可以全面地認識并接近幸福。
1. Lykke:評價幸福離不開的認知維度
幸福是所有民族語言中都有的詞匯,丹麥人的“幸?!保↙ykke)不僅是在定義幸福,也強調(diào)了丹麥人評價幸福的獨特視角。相比于對幸福的簡單關聯(lián),比如將幸福與財富的多寡、權力的大小等一一對應,丹麥人采取了一種更為審慎的方法。他們普遍篤信“詹代法則”(Janteloven),宣稱“你跟我們都一樣”,認為如果非要把自己歸類為“社會地位高的人,把自己歸為比其他人更高級的等級,或佯裝更高級的做法,將受到批判和唾棄”[3]88?!罢泊▌t”很有效地抑制住了炫耀性消費,使得整個丹麥社會都把謙遜和低調(diào)當成了美德,人們得以輕松地將幸福從財富、地位中剝離開來,并相信享受高質(zhì)量的生活其實不需要花很多錢。當一切無意義的消費被阻止,人們也更加愿意并善于將物品和一切消費同個體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大多數(shù)丹麥人也認為個人消費的真正目的是使消費品本身可以帶來某種記憶和感受,而絕非單一的物件本身。他們相信,相比于財富、權力和地位等外在因素,個人健康、社會自由、彼此信任以及與人為善等內(nèi)容更應該成為個人獲得幸福的可靠基礎。也正是基于此,丹麥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追求生活的歸屬感、安全感和儀式感,強調(diào)幸福不是來自外在條件的某一方面,人們應當從一種整體意義上的視角去認識幸福的全部含義。
2. Lykke:評價幸福離不開的情感維度
幸福與個人的主觀感受息息相關,或者說它就是個人積極情緒的體驗過程,只有一個情緒高漲的人才會對整體人生有著更高的滿意度和期待。因此,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否一直充滿積極的情緒,對于其能否把握并持續(xù)創(chuàng)造幸福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丹麥,人們喜食甜食和肉制品,這種高熱量的飲食習慣非但沒有讓他們變得不節(jié)制,反而讓他們有了更多追求簡單生活的理由。他們樂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生活上。但生活中他們并不追求奢侈,反而是衣著樸素、向往自然。在這個自行車王國,人們除了用騎行來消耗卡路里外,也樂意開展各種保持身心健康的體育運動,大家根據(jù)興趣愛好組成各種各樣的社團,有了良好的人際互動、充分的信任,生活也變得更加充實。越來越多的丹麥人開始意識到,日常生活節(jié)奏的自然可控、自由閑暇時間的充裕、工作和生活投入的平衡……這些生活方式上的改變可以讓他們始終保持心態(tài)平和,也可以更加樂觀,而樂觀恰恰是積極情緒最核心的內(nèi)容,因為只有一個人足夠樂觀,其情緒才能輕易被掌控,而只有一個情緒能夠被掌控的人,才更易于感受到幸福。生活愜意,專注于追求日常生活的舒適感、快樂感和真實感的丹麥人,他們變得更加樂觀積極,也更善于把握和創(chuàng)造幸福。也可以說,樂觀的人可以更加幸福,幸福的人才會更加積極和樂觀,這或許就是積極情緒對個人生活的饋贈。
3. Lykke:評價幸福離不開的目的和使命維度
亞里士多德認為好的生活必須是有意義的。因為生活不是無序的,個人生活就應該在一定的計劃和目標之下,這是保證個人獲得對生活整體滿意感的基礎。換言之,意義是對生活的整體性的評估,有意義的生活才可以更好地幫助人們獲得目的和使命;并且,只有當人們清楚一切努力的最終目標,才能夠說他們的生活是有意義的。在丹麥,一些人理解的生活目的就是過好的生活,這也充分反映在了他們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等基本需要滿足的態(tài)度上。然而,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更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好的生活不能只是無意義的保存和復制,更應包含良好的精神需求。只是這種需求是難以在孤獨中獲得的,因為它們是更高級的快樂,只能來自人與人互動時的快感,在人與人的相互合作和善意的相處當中被發(fā)現(xiàn)。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jù)也在表明, “一個社會只有在成員之間表現(xiàn)出高度無私精神的情況下,才能被稱為幸?!盵3]238。為此,丹麥人注重良好人際關系的維護,相信“除了最貧窮的國家,人際關系的質(zhì)量相比財富而言對幸福的影響更大”[2]277。不過,由于他們對私人空間的評價很高,即所謂的人際關系也多指親密的私人關系,他們的利他對象也往往只針對家人、朋友和所愛之人。正因如此,今天有一些人率先在丹麥發(fā)起了一項超級Flink(友善、友好、有教養(yǎng))運動,意在引領今天的丹麥人在更大的范圍上主動助人、待人友善。
二、從Hygge到Lykke:簡話丹麥人的幸福經(jīng)驗
“Hygge”是丹麥人對何謂幸福的認知,它引領丹麥人于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體驗并創(chuàng)造幸福;“Lykke”定義幸福,也是丹麥人對何以幸福的反思,它幫助丹麥人總結并傳播致福經(jīng)驗。“Hygge”與“Lykke”構成了丹麥人幸福文化的兩端,不僅是丹麥人追求幸福生活的集體意識,也成為他們總結致福經(jīng)驗的價值遵循。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中,丹麥人也用實踐不斷驗證著他們的幸福法則,在總結幸福經(jīng)驗的過程中,更用它們反哺和擴容著丹麥人幸福文化的內(nèi)涵。
(一)幸福是感受與評價的統(tǒng)一
“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或多或少,都受到我們的個性的不斷左右”[4],人類就是這樣一種重視感受的動物。丹麥人在如何全面認知幸福這一問題上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他們認為體驗幸福離不開個人的主觀心理活動,相信幸福與個體感受能力緊密相關,或者說幸福肇始于人心,一個人良好的心態(tài)是其感受幸福的關鍵。丹麥人之所以表現(xiàn)得有更加強烈的幸福感,這是與他們“童話文化”下所形成的積極心態(tài)息息相關的。這個北歐小國富庶,擁有良好的教育水平及較完備的社會福利政策,人們在童話的氛圍和高水平的生活里找到了樂趣,能夠始終保持快樂愉悅的心情,無論是面對外界的誘惑,還是現(xiàn)實中的困難,他們總能習慣性地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來回應?!暗準叫腋!弊畲笙薅鹊刈寕€人遠離浮躁的、形式化的愉悅感,引導人們只關心那些能夠帶來持久的、發(fā)自于內(nèi)心強烈沖動的日常事件。丹麥人也更習慣于在日常生活中聽從個體內(nèi)心的聲音,他們少有“大”的心態(tài),也沒有“搶第一”的虛榮心,生活中不講究攀比,熟知“享樂主義踏板” (Hedonistic pedals)的不良后果,對積聚財富也沒有太大的野心。因為深信真正的幸福源于生活本身,源于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的積極心態(tài),多數(shù)丹麥人對幸福的評價也因此變得更加積極和多元,積極樂觀的丹麥人也便輕松獲得了幸福。
(二)幸福是質(zhì)與量的統(tǒng)一
缺少基本物質(zhì)資料的滿足,人類將難以真正體驗到幸福,這是幸福的自然屬性。丹麥人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問題上的認真態(tài)度反映的就是這一問題。但丹麥人也深諳幸福決不簡單是生活水平的提升,它更關涉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從更大的范圍來看,新世紀的人類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富足,但經(jīng)濟的發(fā)展似乎還是沒能讓所有人都快樂起來,相反一味追逐物質(zhì)水平的提升反而助長了人類的貪婪本性。為此,丹麥人轉而強調(diào)提高生活質(zhì)量才是幸福的關鍵,他們的生活哲學也的確更強調(diào)生活而非生存,在“小飲小食”中形成了崇簡的生活文化,追求一切只為基本需要的適度,并認為過多的占有只會體驗到膚淺的愉悅感。他們熱衷于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愜意的生活環(huán)境,相信享受高質(zhì)量的生活并不一定需要花很多錢,他們認為“只有幸福不再依托財富時,我們才算找到了真正的幸?!盵3]98。也因此,那種與自然、簡約等一切能夠提升個體生活質(zhì)量的做法都被大力推崇。此外,他們還確信健康、自由、信任、與人為善等都是提升個體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強調(diào)只有那些能夠在工作中追求勞逸結合、更愿意把較多的閑暇時間放在教育、醫(yī)療、人際交往、藝術修養(yǎng)提升等方面的人,才能追尋到生活的真正樂趣,體驗到超越了物質(zhì)后更加純粹、有質(zhì)量的幸福。
(三)幸福是描述與練習的統(tǒng)一
丹麥人擅長描述和記錄幸福,家具、飲食、穿著、娛樂休閑活動等都記錄著丹麥人對簡單生活的極致追求。然而丹麥式幸福絕不只是描述,因為描述幸福的目的只是能夠記住幸福最初的樣子,對丹麥人來說,如何為自己和他人獲得更多的幸福經(jīng)驗更為重要。事實上,簡單易學的丹麥幸福學確實能夠讓幸福變得觸手可及。丹麥人相信一切與幸福相關的因素都來源于生活,幸福的生活需要被發(fā)現(xiàn),而發(fā)現(xiàn)幸福的過程就是人在其中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開發(fā)過程,這也被認為是個體能夠持續(xù)獲得幸福的內(nèi)在動力。這些“兩個輪子上的維京人”習慣在周末和假期去往野外或林間散步,他們無比珍視同家人和朋友的共度時光,樂于享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中的充分閑暇;熱衷于在工作和生活的勞逸結合中養(yǎng)成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控生活的節(jié)奏,進而達到個體內(nèi)在與外在的平衡、個體與他人關系的平衡,以及個體與自然的平衡。幸福的丹麥人也相信,致福經(jīng)驗可以分享、也可以被學習和模仿,他們更相信真正的幸福不應該被生活安排,所以不應該只停留在描述上,幸福本身就在于創(chuàng)造,這種創(chuàng)造可以是歡愉氛圍的營造,可以是良好的家庭關系、親子關系、人際關系的建設,也可以是日常與習慣的養(yǎng)成訓練。因為“我們永遠都可以更幸福,幸福是一個需要長期追求、永不間斷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可以終結的句點”[5]。人們可以也應該通過向自己學習、向更幸福的人學習,在練習、模仿中發(fā)現(xiàn)并創(chuàng)造幸福。
三、丹麥式幸福經(jīng)驗的當代啟示
幸福不可以復制,但是幸福的經(jīng)驗可以被借鑒。丹麥式幸福經(jīng)驗注重引導人在多維度、多層次上認知、體驗、創(chuàng)造和評價幸福,這是它的積極方面;但其過于強調(diào)單一個體或小群體的有限幸福,特別是將個人的關系定義為小規(guī)模、興趣化取向的做法,過于強調(diào)個體和單一群體的主觀感受和體驗,是有著明顯缺憾的,這也正是需要我們加以剔除和超越的。
(一)不斷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幸福觀的提煉與傳播
羅爾斯說: “幸福不是我們祈求許多目的中的一個,而是整個計劃的實現(xiàn)本身”[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幸福觀是圍繞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明、人民富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生態(tài)安全等全面發(fā)展的幸福觀,其最終目標是要建設一個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過程中,我們?nèi)〉昧艘淮未蔚碾A段性成果,這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物質(zhì)享受,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更長久的心理和精神上的享受,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所具有的階段性一樣,確立并傳播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相吻合、相適應的幸福觀,有助于全體中國人民的心理建設,更對人們科學認知、體驗幸福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中國人追求幸福的實踐過程呼喚一種與之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幸福觀的出現(xiàn),這種幸福觀一定不是憑空而來,它必定來源于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奮斗實踐,是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皞鹘y(tǒng)文化的缺失和精神信仰的貧乏是很多人感覺不到幸福的原因,要尋找幸福就必須重建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7]。千百年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人心理傾向、人格品質(zhì)和思維模式的養(yǎng)成有著重要影響,其中的幸福思想更承載著中華民族所信奉的幸福模式,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基本精神和價值取向與當前社會發(fā)展實際相結合,對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xù)豐富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幸福觀有著重要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幸福觀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幸福觀中國化的理論結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提出了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zhàn)略思想,它進一步詮釋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一切發(fā)展為了人民”全面幸福的發(fā)展理念,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一貫將全體人民的福祉作為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落腳點的堅定決心,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幸福觀提升到了新的理論高度。提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幸福觀,要立足當下更要展望未來,要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實際,不斷總結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治國理政經(jīng)驗,在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幸福觀的基礎上進行階段性的理論升華。
(二)以豐富社會文化環(huán)境建設為載體構建中國特色的幸福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文化的力量,或者我們稱之為構成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jīng)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jīng)濟發(fā)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 “化解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各種矛盾,必須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和激勵作用”[8]。幸福文化不僅是一國軟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更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面發(fā)展也必定是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統(tǒng)一,加強中國特色幸福文化的建設對于引導廣大人民全面認知和體驗幸福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拔幕幕矩熑尉褪秦S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使人們幸?!盵9]。當前,社會上廣泛存在著重經(jīng)濟發(fā)展、重物質(zhì)享受的傾向,對于何謂幸福、何以幸福,總有一些人習慣性地一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對外在物質(zhì)需求的關注上,忽視了個體內(nèi)在精神的需要和建設,受此影響整個社會文化環(huán)境也因此變得更加注重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導致雖然經(jīng)濟發(fā)展了,精神文化建設卻沒能同步跟上。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人民的幸福不是簡單的外在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升,真正的幸福是個體內(nèi)在需要與外在需求的平衡。加強幸福文化建設不僅有助于人們?nèi)嬲J知幸福的構成要素,更有助于營造一個信任、寬容、尋求社會地位平等的良好氛圍,是指導中國人持續(xù)在實踐中科學的體認和創(chuàng)造幸福的重要內(nèi)容。構建中國特色的幸福文化要以文化環(huán)境建設為載體,可充分依托社區(qū)、農(nóng)村等基層組織開展相關的文化建設和教育活動。這包括,社區(qū)、農(nóng)村等基層組織可以充分利用學校或家庭所在社區(qū)的有關資源,形成一批優(yōu)秀的宣傳和教育隊伍,也可以通過開展專業(yè)化的幸福思想培訓、講座等,在社區(qū)、農(nóng)村等范圍內(nèi)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習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幸福觀的活動成為一種常態(tài);社區(qū)和農(nóng)村還應注重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鄉(xiāng)規(guī)民約、民風民俗等融入集體文化建設當中,特別是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幸福觀的宣傳和教育,不斷增強居民在文化上的自覺和自信,用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資源,滋養(yǎng)和豐富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
(三)教育引導青年學會在關系中認知、體驗、創(chuàng)造和評價幸福
在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里,我們一直是一個大家庭,不論是傳統(tǒng)的“光宗耀祖”,還是當今的“父慈子孝”,無不拷問著中國人內(nèi)心的基本價值判斷,我們的個人價值就從未離開過家人、社會,每個人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和社會,這是民族文化,也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理解人生的一般角度,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如同內(nèi)爾·諾丁斯所說的那樣: “我們自身周圍的事物都是我們自我的一部分”[10]。中國人理解的幸福與此類似,它從未離開過家人、家庭、社區(qū)等集體概念,這與其他民族極端重視個人幸福、崇尚小團體的傳統(tǒng)有著明顯區(qū)別。在這里, “每個人身上都傾注了社會內(nèi)容,都是社會關系的一個縮影。以社會關系為紐帶,人的幸福是交流與交感的體驗,它投射與折射在人與人之間,在社會關系中得到繁衍”[11]?;蛘哒f,中國人理解的幸福是分享的、共享的,我們也早已習慣在各種關系中理解幸福,一旦離開了家人、朋友,任何幸福也將不再是我們想要的。畢竟,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的幸福自然也一定不能脫離社會,這是個人的生存意義和全部價值所在。正如恩格斯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得出的論斷所提到的: “如果一個人只同自己打交道,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存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才能得到滿足,而且絕不會對己對人都有利”[12]。事實也是,中國人的幸福不僅僅屬于個人,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xiàn),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13]。中國人的幸福存在于各種關系當中,這恰是中國人對幸福更為徹底的理解,或是說,幸福的生活也不是單純?yōu)榱藗€人自私的幸福,而是為了讓更多人更幸福。當今時代,物欲橫流,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消費主義等西方思潮和社會文化都披著崇尚個性的虛假外衣,這顯然不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更不應成為中國式幸福觀教育應該有的樣子。我們的教育絕不能繼續(xù)一味單純地崇尚個體特殊性或個人價值,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教育引導更多的年輕人,擁有更加寬闊的視野,培養(yǎng)更具信任感、責任感、集體感的公民,幫助其樹立起集體主義、人類主義的幸福觀,在關系中、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上全面認知幸福,要不斷鼓勵青年人回歸生活實際,努力培養(yǎng)其體驗、創(chuàng)造和評價幸福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路易莎·湯姆森·布莉絲. Hygge-丹麥幸福學:每天都要的北歐式舒心生活風格練習[M]. 臺北:城邦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17:5.
[2]? 邁克·維金. 丹麥人為什么幸福[M]. 林娟,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3]? 邁克·維金. 刻意放手:向幸福的人學習幸福[M]. 李想,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4]?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叔本華修心課[M]. 木云,林求是,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22.
[5]? 泰勒·本-沙哈爾. 幸福的方法: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M]. 汪冰,譯.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9.
[6]? 約翰·羅爾斯. 正義論[M]. 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537.
[7]? 錢文忠. 在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幸福感[N]. 河南日報,2010-10-23(3).
[8]? 習近平. 之江新語[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49-150.
[9]? 羅建文,周建華. 民生幸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202.
[10]? Noddings N. Happiness and educatio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97.
[11]? 陳根法,吳仁杰. 幸福論[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10.
[12]?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2.
[13]? 習近平.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1).
The Reference and Reflection of Danish Happiness Experience
——From Hygge to Lykke
FENG Dashuang1, YU Miao2, WANG Xiaohui1
(1. Marxist Institut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2.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3. Honors? College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300204, China)
Abstract: Hygge is the Danish cultural code for happiness, endowing the Danes with an attitude towards life that emphasizes nature, simplicity and sense of ritual. Lykke helps the Danes define happiness, and summarizes Danish experiences in evaluating, accumulating and delivering happiness. Both terms constitute the unique happiness culture of the Dan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ational mentality, living habits and happiness culture formed in Denmark and aims to help Chinese people develop healthy living habits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in constructing happiness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ll of these can enhance people′s ability to understand, appreciate, create and evaluate happiness.
Key words: Denmark; happiness; Hygge; Lyk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