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珍 馬煥珍
【摘要】目的:分析床旁超聲在顱腦外傷開顱患者術后檢測顱內壓、血腫的應用價值。方法:對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顱腦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開顱術后檢測患者的顱內壓和血腫情況,兩種方式,對出血量、中線移位等相關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超聲和CT均檢測到中線移位,且兩種測量方法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超聲和CT兩種方式檢測出出血性占位體積,兩者平均差為3.31ml,兩種測量方式的相關系數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采用超聲和CT都能夠很好的檢測出患者的側腦室寬度,兩者平均差為-0.65mm,線性回歸分析兩種技術之間具有較好的相關性。結論:在顱腦外傷患者術后的檢測中,超聲在患者中線移位、出血性占位血腫等關鍵指標上和CT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和一定性,是對ICP和CT的有效補充,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床旁超聲;顱腦外傷;顱內壓
【中圖分類號】R651.1;R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190
對于顱腦外傷患者來說,顱內情況的檢測對術后治療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1]。但是由于患者術后常出現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的情況,大型儀器在實際檢查中存在較多的不便。在近年來的發(fā)展中,便攜式超聲儀逐漸被應用在手術室和ICU中,不僅能夠在床旁完成相關的操作,為其提供實時影響,且費用較為低廉,無放射性,在神經外科領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普及和應用,尤其是針對顱腦外傷患者來說,通過床旁超聲的應用為其術后的檢測提供了方便。鑒于此在文章介紹中以顱腦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床旁超聲和CT兩種測量方式研究分析床旁超聲的有效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間我院行開顱手術的42例顱腦外傷患者,在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均在24歲以上,67歲以下,術前進行了CT檢查,明確為顱內血腫,采取手術治療。
1.2方法
針對所有顱腦外傷患者均采用便攜式彩色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測,以去除顱骨骨瓣的部位為透聲窗。首先在手術中使用生理鹽水進行去濕,使用耦合劑在探頭和薄膜之間進行涂抹,在骨窗范圍內掃查冠狀、矢狀、水平位的血腫最大徑,并對血腫的大小進行計算。采用床旁超聲檢測患者的中線移位、側腦室情況。其次在術后的第一天檢查對照,對患者血腫清除和;顱內壓進行檢測評估。
采用CT檢測顱腦外傷患者術后中線移位、術血腫腫冠狀、矢狀、水平位 血腫最大徑,并對血腫的大小進行計算。
1.3觀察指標
在本次研究中,將患者的中線結構位置、血腫占位體積以及側腦室寬度作為臨床檢測指標。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3.0 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二元線性回歸分析評價超聲和 CT 在 中線移位、出血量和側腦室寬度等量化的相關性,Bland-Altman 分析檢驗兩種測量方法的一致性。
2 結果
2.1中線移位
如圖1所示,在對顱腦外雙患者的中線移位情況進行檢測時,采用床旁超聲和CT兩種測量方式其平均差為-0.21(95%CI:-0.92,0.23),兩種檢測技術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
2.2出血性占位
經過檢測結果顯示,采用床旁超聲與CT兩種檢測方式所檢測出的顱腦外傷患者出血性占位體積之間的平均差為3.31ml,由此可看出兩種測量方式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2.3側腦室寬度
采用超聲和CT都能夠很好的檢測出患者的側腦室寬度,兩者平均差為-0.65mm,線性回歸分析兩種技術之間具有較好的相關性。
經檢測采用床旁超聲和CT方式對顱腦外傷患者側腦室寬度進行檢測,平均差為-0.65mm,通過線性回歸對比兩種測量方式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便捷式超聲影像設備被廣泛的應用在神經外科的術中和術后,因其操作較為簡單和便捷,且能夠在床旁進行操作,費用較為低廉受到了臨床醫(yī)生的青睞[2]。尤其是對于顱腦外傷患者來說,急性顱腦創(chuàng)傷顱骨減壓窗為其應用提供了較好的采集區(qū)域。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將利用床旁超聲和CT的方式針對顱腦外雙患者術前術后的中線移位情況、出血性占位體積等相關方面的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從而來驗證床旁超聲的有效性,也為床旁超聲在顱腦外傷術后的應用價值提供有效參考。
在顱腦外傷患者術后預后中進展性腦損傷的檢測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一旦顱腦外傷患者在術后出現病情持續(xù)惡化的情況,抑或者是在好轉之后顱內壓增高,就要考慮到進展性腦損傷的可能。在臨床ICU監(jiān)測中盡管具備ICP監(jiān)護儀等多種監(jiān)測手段,但是僅僅能夠提示顱內壓升高,并不能明顯顱內壓升高的主要因素[3]。因而臨床多是通過CT的方式對患者的頭顱進行頻繁的復查,但是在CT實際應用中也存在部分的問題,如多數的顱腦外傷患者在行開顱手術之后不方便移動,而CT檢測則需要移動患者,此外CT本身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其生命監(jiān)護與支持系統(tǒng)對成像的質量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而相對于CT來說,床旁超聲能夠在床旁完成相關的檢測,操作較為簡單,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不受到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價格較為低廉[4]。
本次試驗的相關數據顯示,超聲在患者中線移位、出血性占位血腫量等監(jiān)測的過程中與CT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和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替CT完成顱腦外傷術后顱內壓和血腫的監(jiān)測。
但是床旁超聲技術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針對大面積腦梗塞和彌漫性腦腫脹導致的進展性腦損傷的檢測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而多普勒超聲或增強超聲有可能彌補床旁超聲存在的問題。
總的來說,在顱腦外傷患者術后檢測的過程中,通過床旁超聲的檢測能夠明確患者顱內壓增高的原因,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為顱腦外傷患者術后的病情變化的治療提供進一步的指導,可作為術后一種監(jiān)護與評估的工具在ICU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周建勇,黃宇靜,林尚奮,李展鵬,凌雙,慕容銳,麥玉嬋.床旁超聲測量下腔靜脈在老年顱腦術后患者液體管理中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1,18(10):134-137.
[2]邢然然,戴勇,黃懷.床旁超聲在重癥患者肺康復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21,27(02):187-190.
[3]張俊鋒,熊煒.床旁超聲聯合腦室內顱內壓監(jiān)測在顱腦外傷所致顱內壓增高患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9,24(01):160-161.
[4]張維維,劉海波.床旁超聲檢測視神經鞘直徑對顱腦外傷患者顱高壓的評估價值[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20,25(04):667-668.
作者簡介:馬紅珍(1982.1.15-),女,漢族,河北保定唐縣人,本科學歷,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床旁超聲在重癥監(jiān)護室的應用。
馬煥珍(1984.9.3-),女,漢族,河北省保定市唐縣人,大專學歷,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