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健
[摘 要] 班主任必須提高對心理溝通和德育的重視力度,有效促進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并培育其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本文主要對心理溝通與初中班主任德育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有效落實心理溝通和德育的實踐策略,旨在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心理溝通;班主任;德育
一、心理溝通與德育的關系
(一)心理溝通與德育在實踐中相互促進
在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實踐之中,心理溝通與德育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首先,心理溝通指的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心靈對話,在這一對話過程中交換內心真實的想法,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導和相應建議,從而幫助學生解決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心理障礙,有利于防止學生受到消極情緒和不良心理的負面影響,是教師滲透德育、向學生傳遞德育內容的重要途徑;其次,德育是指教師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精神的過程,有利于塑造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yǎng)其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推動其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和認識問題,因而有利于幫助其解決心理問題,達到提高心理溝通效率的目的。
(二)心理溝通是初中班主任德育重要途徑之一
在班主任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的過程中,其實際上與學生之間處于較為平等的關系,彼此聆聽、平等對話,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與關愛,因而有利于增進其對各項德育措施的認同和理解,推動其在班級生活中自覺遵循和落實德育的要求,從而有效培養(yǎng)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人格品質。與此同時,班主任在開展心理溝通時,通過對學生進行疏導,能夠同步滲透生活化的德育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態(tài)出發(f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因而能夠增強德育的實效性,幫助學生正確處理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改善德育的質量。
二、初中班主任實現(xiàn)心理溝通與德育有效融合的方法思路
(一)重視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唯有當學生給予教師充足的信任、愿意向教師表達自己的真實心聲時,教師才能夠真正開展高效的心理溝通工作。為此,班主任必須在各項班級工作中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使學生處于與自己平等的位置,著力營造民主的班級生活氛圍,與此同時,保持耐心和細心,認真聆聽來自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建議,真正在班級管理和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做到友好相處,樹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教師形象,有效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靈距離,使學生真正愿意與自己進一步的交流與對話。與此同時,班主任需要提高對學生學習、生活及思想動態(tài)的關注程度,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并給予針對性的建議和幫助,從而提高學生對自己的支持與信任,在師生之間培養(yǎng)濃厚的感情,進一步推動師生關系走向和諧化、平等化,為心理溝通與德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著力在教育中應用情感藝術
在進行心理溝通和德育實踐過程中,教師應避免采取直白的說教式措施,否則將很難真正使學生理解和認同德育的內容,無法推動其根據(jù)德育實踐的要求對自身的行為習慣加以調整和完善。教師需將情感藝術應用于心理溝通和德育過程中,重視“以情動人”,提高學生對自己的支持與信任程度。為此,教師需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師應更新班級管理理念,從單一的剛性管理理念,轉變?yōu)閯傂耘c柔性管理理念相結合,既要重視建立完善的班規(guī)和制度,以制度對學生的各項行為加以規(guī)范并營造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和秩序,又要注意實事求是,避免生硬地套用制度條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關愛與呵護,進一步提高其對班級工作的支持和認可,促使其主動配合班主任的德育和心理溝通工作的開展;其次,在進行德育實踐的過程中,班主任應重視應用具有真實性的事例深化學生對于思想道德和法治精神的認同,將抽象的德育內容進行直觀生動的轉化,有效縮短學生與這些內容之間的心理差距,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認同水平;再次,教師應重視滲透自身真實的情感,真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做到循循善誘,增強學生的班級歸屬感;最后,班主任應高效應用激勵手段,充分肯定學生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行為習慣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進步,以此增強其自信心,推動其不斷根據(jù)初中生思想品德與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對自身進行約束,進而幫助其實現(xiàn)針對性的提高和進步。
(三)創(chuàng)新心理溝通及德育方式
教育改革和時代發(fā)展要求初中班主任在工作實踐中樹立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重視突破傳統(tǒng)德育模式的局限性,采取創(chuàng)新方式開展心理溝通和德育工作。具體而言,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創(chuàng)新性方式:首先,針對初中生普遍容易遭遇的心理問題和障礙,組織主題班會,調動學生圍繞班會主題積極主動地發(fā)表自己的個性化見解,在這一過程中高效與其進行交流和溝通,同時向其傳遞相應的心理知識和德育內容,以此提高其認同度,并推動其在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身在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應用相應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例如,進入初中階段,學生的競爭意識進一步增強,在這一過程中,其可能由于未能形成正確的勝負觀而陷入焦慮等負面情緒之中,這時教師可以組織一期關于競爭的主題班會,調動學生在主題班會上發(fā)表自己關于“競爭”的看法,認真聆聽其心聲并針對其具體情況給予其針對性建議。其次,教師應提高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重視力度,借助多媒體等技術展開德育情境創(chuàng)設,將抽象的內容進行直觀生動的轉化,以具體的情境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調動,促使其結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思考,從而達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例如,在開展“文明禮貌”主題教育工作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創(chuàng)設學生與長輩相處、與教師相處、與同學相處的真實情境,并在情境中展開關于文明禮儀重要性和具體要求的教育,從而提高效果。最后,進入信息化時代,班主任應提高對于新興網(wǎng)絡媒體的重視力度,借助微信、QQ等網(wǎng)絡社交媒體拓寬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的范圍,進一步增進關于學生生活和思想動態(tài)的了解程度,使得德育實踐向學生的生活實現(xiàn)延伸與滲透,切實改善整體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建立班級群,組織線上班會和線上討論,進一步提高交流效果。
(四)善于引入生活化的素材與內容
心理溝通與德育不能滿足于理論層面,必須落實到生活和實踐中、能夠真正幫助學生解決真實問題,否則就將流于形式而缺乏實效。為此,教師應重視將生活化的素材與內容引入德育實踐中,以具有生活氣息的內容深化學生對于德育內容的理解和認同,同時培養(yǎng)其形成認識和看待問題的正確方法,幫助其掌握正確分析問題成因、找到解決措施的方法。為此,班主任應進一步提高對于學生的關注程度,通過認真觀察,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從這些問題入手展開針對性的心理溝通和德育工作,并設置相應主題班會和實踐活動,應用真實的生活案例來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五)重視落實好以身作則重要原則
作為學生在班級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對象之一,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形成深刻的影響。為此,教師必須落實好以身作則的重要原則,重視不斷提高自身師德水平,真正成為值得學生學習的榜樣與模范,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積極主動地對自身的行為習慣加以調整,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品質。與此同時,班主任需要找準自身的角色定位,充分認識自身所承擔的重要職能,著力在教學和班級管理實踐中履行好自身責任,形成對于科任教師的有效調動,凝聚班級德育工作合力,進一步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班級學習和生活氛圍,推動師生關系真正走向和諧化和民主化。此外,班主任應重視代入學生的視角與心理對其心理和行為進行理解,增進對于學生的了解和認同,做到“將心比心”,進一步提高心理溝通與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學生的信任與認同水平。
在初中班主任的教育實踐中,心理溝通與德育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聯(lián),相互促進、共同發(fā)揮作用,心理溝通既是班主任了解學生的重要渠道,又是開展德育的有效措施。為落實好心理溝通與德育,初中班主任應重視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著力在教育中應用情感藝術、創(chuàng)新心理溝通及德育方式、善于應用生活化的素材與內容并重視落實好以身作則的重要原則,從而高效開展心理溝通與德育工作,切實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升并推動其走上全面發(fā)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姚錦愛.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勵策略的實施[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5):124-125.
[2]黃瑞君.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才智,2020(18):195.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