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篇分析是從整體理解語篇內容入手,通過三個層次分析語篇的主題和內容,即what的問題;分析語篇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即how的問題;分析語篇的意圖和情感,即why的問題。本文通過同類話題及體裁的七年級課文導入,著重對廣東省中考B篇閱讀進行語篇分析,最后通過分層評價任務讓語篇分析的層次問題應用到中考實踐中。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篇分析;說明文閱讀
【作者簡介】周雯靜,廣東省湛江市二中海東中學。
一、引言
語篇是表達意義的原因單位,是人們運用語言的常見形式?!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指出,接觸和學習不同類型的語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語篇意義的理解,還有助于他們使用不同類型的語篇進行有效的表達和交流。
語篇分析是指從整體理解語篇內容入手,分析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銜接手段、邏輯思維的聯(lián)貫方式以及語言形式方面的內在聯(lián)系,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句子結構分析,其重視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關于語篇分析的途徑,王薔和梅德明解讀《課標》時提出,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分析語篇,首先嘗試回答三個基本問題。第一、語篇的主題和內容是什么?即What的問題;第二、語篇具有什么樣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也就是作者為了恰當表達主題意義選擇了什么樣的文體形式、語篇結構和修辭手段,即How的問題;第三、語篇的深層含義是什么?也就是作者或說話人的意圖、情感態(tài)度或價值取向為什么會這樣?即Why的問題。
說明文語篇分析涉及體裁分析,涉及體裁分析的語篇分析在閱讀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強調文本結構的重要性,并通過不同的活動模式來影響閱讀教學。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傳授知識為根本任務,介紹事物,闡明事理,說明事物運動、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說明文的理解主要解決三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層是準確把握說明點;第二層是抓住說明方法;第三層是捕捉情感與意圖。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滲透Read the lines, read between lines和read beyond lines的3R閱讀技巧。閱讀就是閱讀字面意思,讀字里行間和讀超越文字意思的過程。通過3R閱讀技巧的滲透,教師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理解語篇,剖析中考題型。
二、教學實踐
現(xiàn)以一堂九年級備考復習閱讀課的教學片段為例,闡述基于語篇分析的說明文教學實踐。本文通過教學實踐中的三個環(huán)節(jié)探討基于語篇分析的初中英語對說明文閱讀的教學實踐。
1.語篇分析的教學活動。
(1)語篇說明對象和特征:解決What的問題。由于說明文的特點,第一句話便是直奔主題,因此學生找到說明文語篇的說明對象,即What的問題是很直觀的,read the lines即可馬上找到答案。而教師再次設計一個七選五的活動,旨在找到文中更多細節(jié)以及本語篇所說明對象的特征。語篇內容和主題在說明文語篇里都是開門見山地闡述,學生很容易通過read the lines定位信息。
(2)語篇結構和寫法:解決How的問題。語篇的結構分析要借助思維導圖,不同形式的思維導圖讓學生直觀感受不同的說明文語篇結構。本環(huán)節(jié)兩個活動,一是同桌討論,分析語篇內容,并完成思維導圖;二是小組討論,對比閱讀,分析語篇說明方法。
方法一:閱讀并完成思維導圖。學生通過將關鍵信息填入思維導圖,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分析本說明文語篇的結構為總分結構,分寫的思路為問題——解決方法。讓學生調動已知的背景知識,套用相應的說明文圖式。
方法二:對比閱讀。對比閱讀,引導學生體會說明文語篇的語言特點以及寫作手法。學生通過將關鍵信息填入思維導圖,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分析本說明文語篇的結構為總分結構,分寫的思路為問題——解決方法。再對比上一篇的說明文語篇結構,學生可形成較明晰的說明文語篇意識。通過對比閱讀進行說明文說明方法的剖析,學生不僅分析原文采用的說明方法,不少學生還說出其理由和優(yōu)勢。
(3)語篇意圖和情感:解決Why的問題。在完成全文閱讀,解決了前兩層的問題,回答第三層次why的問題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通篇概括同時在文字中找到依據(jù),學生基本都能夠分析到語篇的意圖和情感。
2. 3R閱讀技巧的滲透。
(1)Read the lines。3R閱讀技巧應該是在平時閱讀中就要不斷滲透的技巧,學生有意識地歸納出不同問題是屬于哪種層面的,是需要讀文本直接找到答案,還是結合上下文推斷抑或是結合全文概括得來。關于說明文語篇的說明對象和特征應該屬于read the lines就能找到的答案,因為說明文語篇的特點就是直奔主題,明確說明對象。
(2)Read between lines。在分析語篇結構和寫法后,教師引導學生反思所用的閱讀技巧。學生總結出是用了read between lines找到了結構和寫法,并說明了語篇結構即分析語篇段落之間的關系,而語篇寫法即分析語篇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
(3)Read beyond lines。學生通過閱讀全文內容,概括和推理才能夠得知語篇的意圖和情感,可見是通過read beyond lines來達成的。Read beyond lines 是需要調動學生背景知識,找到語篇的意義所在。
3.語篇分析與中考結合。這一部分的活動是語篇分析回歸中考題型,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新遷移及分層評價做最后的鋪墊和引導。廣東中考B篇閱讀共設置5道選擇題,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題目,定位題目考查的語篇內容、結構以及意圖,同時讓學生分析用了什么閱讀技巧。
通過對于中考題型結合語篇分析可知,中考題目設置是有層次的,56題需要學生read the lines,57題需要read between lines, 58題需要read beyond lines來解決。而筆者觀察到中考的題目更多側重于考查語篇的內容和主題,也會有題目涉及意圖和情感,但考查語篇結構和寫法的題目很少出現(xiàn)。
4.創(chuàng)新遷移,分層評價。通過分層評價任務實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新遷移,學生通過閱讀一篇關于環(huán)保話題的說明文語篇,完成語篇分析。分析的任務分為兩種,學生可二選一。根據(jù)學生的層次進行了不同層次的評價任務。任務一是完成5道題目并分析閱讀技巧和考查內容;任務二是自行設計一道中考題目。任務二的難度比較大,需要學生語篇分析后找到相關的信息并進行提問。學生的反饋主要還是參考了閱讀B篇中考題的問題設置。
分層評價中,筆者主要呈現(xiàn)選擇任務二的同學所設計的問題。第一個學生設計的是一道read the lines直接找到答案的細節(jié)理解題,關于說明文語篇的對象和特征;第二個學生設計的問題需要read beyond lines來尋找答案,關于說明文語篇的意圖和情感;第三個學生是創(chuàng)新遷移最為突出的學生,其設計的問題是羅列信息并進行排序,參考了前面應用實踐活動時所采用的語篇結構分析的方法,設計出了需要read between lines找到語篇結構的題目。
三、結語
語篇分析是有效開展閱讀教學的重要前提,也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石?;谡Z篇分析的“3R”閱讀技巧有助于學生自主閱讀時有意識地分析不同語篇的三個層次,并能夠幫助剖析中考題的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和自主能動性。學生通過Read the lines分析說明文語篇的對象和特征并解決中考細節(jié)理解題;通過Read between lines分析說明文語篇的結構和說明方法并解決中考猜詞義和細節(jié)推理等題目;通過Read beyond lines分析語篇的意圖和意義并解決中考主旨大意等推斷題。
基于語篇分析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為了提高語篇分析能力,教師要不斷學習、實踐和反思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實現(xiàn)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達成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Adrienne. To learn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students have to be taught how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J]. Literacy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1984(3):226-233.
[2]葛婷婷.基于語篇分析的初中英語對話語篇教學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4):50-55.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4]梅德明,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5]楊佳.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體裁教學法的運用——以漳州一中為例[D].漳州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