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
摘 要:新課程改革在延伸課改縱深的同時,將道德與法治融入初中課程,進一步完善了初中課程體系,也補充了初中學生道德觀、法治觀教育的短板,適應了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需求。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強化了法治意識,提升了公民意識,但由于當前道德與法治課程較為單一,造成了學生與課程的脫節(jié),導致了課程教學效率的低下。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親和力
在應試導向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過分強調(diào)道德知識與法治知識的傳授,考什么教師就講什么。在此模式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往往采取灌輸法和填鴨法,導致課程形式單一、僵化。面對此情況,必須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親和力,讓課堂活躍起來,學生活潑起來,進而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所以,筆者針對此問題展開探索。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意義
首先,初中道德與法治有助于學生思想教育實效的提升。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教育的關鍵階段,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指引人生前進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層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初中生的思想成長關系未來國家發(fā)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能夠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同時,在初中這個叛逆階段,道德與法治還能培養(yǎng)是非觀念,增強學生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其次,初中道德與法治有助于學生社會意識的提升。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zhì)屬性,初中生正處于社會意識提高的關鍵階段,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借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層面的要求,對學生的社會意識進行規(guī)范性教育。另外,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教師同學家長在這個“小社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更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正確社會意識的培養(yǎng)和法治意識的形成,對學生未來走向社會,承擔社會責任有重要的提升作用。
最后,初中道德與法治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意識。新課改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始終,初中道德與法治秉承新課程改革理念,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將國內(nèi)國際一些時政熱點融入課程,引導學生維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鼓勵學生正確參與政治生活。初中生是新時代的建設者,是民族的未來,必須具備較強的政治素養(yǎng)和國家意識,如此才能以較高的思想素養(yǎng)參與到民族復興的偉業(yè)當中。
二、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存在認識程度不夠的現(xiàn)象。就相關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精神狀態(tài)不佳,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學效率自然低下。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應試教育思想的長期影響及素質(zhì)教育理念落實不到位導致的,就像前面所論述的,在初中課程體系中,道德與法治不是主要科目,教師和學生更多精力應該集中分數(shù)占比較高的考試科目上。這種理念的存在,不僅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理念,更是與素質(zhì)教育理念相悖。
其次,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落后。在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中,將知識灌輸給學生是最常見的方法。在此理念下,教師完全主宰課堂,學生就是被動聽從;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沒有思考,沒有主動性,長期下去,學生就會失去學習動力。盡管新課程改革一直強調(diào)學生是主體,但由于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這種局面很難在短期內(nèi)得到改變。就當前來看,很多教師仍然采取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影響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率。
最后,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氛圍不夠活躍。初中道德與法治旨在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增強學生法治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法治觀念。但就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來說,教材內(nèi)容理論性較強,知識體系嚴謹枯燥,再加上教師教學方法的滯后,無法有效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而且,有的理論內(nèi)容相對抽象,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這更打擊了學生學習動能,加劇了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興趣的缺失。
三、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親和力的具體策略
首先,提高教師親和力。親和力是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的親和力不僅體現(xiàn)在教學中,更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和現(xiàn)實生活中。教師具備較強的親和力,更容易拉近師生之間距離,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相對嚴謹?shù)恼n程,教師也往往較為嚴肅,這給學生無形中帶來一定的壓力,也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師要從自身做出調(diào)整,讓自己更容易走近學生,更容易與學生親近。學生在面對具有親和力的教師時,往往會不自覺地去模仿教師的言行,崇拜教師的道德品質(zhì)和淵博知識,進而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不能高高在上,更不能壓迫學生,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學生,課上課下多與學生平等溝通,減輕學生的壓迫感,降低學生的警惕性,讓學生更輕松地走進學習,更愉快地接受知識,并在實踐中踐行所學知識。
其次,提升師生互動的親和力。新課程標準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強調(diào)知識與能力并重。課堂互動是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知行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要營造親和氛圍,進而提高課堂的親和力。親和的課堂氛圍,一方面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另一方面還能在教師引導下參與課堂,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情緒管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自身的經(jīng)歷為案例,結合教材講解自己的情緒管理方法。其實,不良情緒的負面作用很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運動、讀書來轉(zhuǎn)移情緒,還可以讓學生多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此等等??偟膩碚f,引導學生控制不良情緒,減輕不良情緒對學生的影響。同時,教師還可以將自己一些好的做法分享給學生,與學生討論管理情緒的方法。另外,教師要做好討論的引導者和秩序維護者,進而營造更加親和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
再次,提升課堂教學的親和力。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教材是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大膽取舍教材內(nèi)容,針對學情制定合理方案。隨著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也在與時俱進,教師要充分結合新內(nèi)容,采取新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要注意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將理論性較強的內(nèi)容直觀化,采取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開展教學。教師要盡量的避免在課堂上講一些大道理,盡可能用學生能接受的語言進行講解,比如借助年輕人流行的語言,通過適度幽默、比喻將教材內(nèi)容更加親和,加之較為親和的教學方法,讓課堂活躍起來,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最后,提升教學方法的親和力??茖W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核心,利用較為親和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根據(jù)新課程理念,采取更加多元的教學方法,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多變的方法中融入課堂教學當中。比如,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積極作用,融入唱歌、表演、朗誦等多種方式,營造積極地課堂氛圍。教師還可以在課下利用匿名方式,開展調(diào)查,了解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掌握程度,積極吸收學生建議,不斷完善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親和力。又比如在“品味感情中成長”的教學中,教師先借助情感視頻營造導入氛圍,讓學生對情感先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接著談感悟,讓學生講出自己對情感視頻的感悟,不僅讓學生有了深入的思考,還能借助視頻規(guī)范學生行為;然后拋出問題“在車上遇到老人是否應該主動讓座”,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發(fā)言,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認知,還能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以親和力的教學法,營造親和力課堂,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增強道德和法治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整節(jié)道德與法治課堂不僅“走心”,還能“力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正確三觀的樹立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從自身的親和力培養(yǎng)入手,以身示范,借助親和教學法、親和課堂環(huán)境和親和互動,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動能,讓學生自主學習道德法律相關知識,并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踐行相關知識,進而提升學生道德法治素養(yǎng),以為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加出彩。
參考文獻:
[1]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J].宋雪菲.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9(03)
[2]情感教育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融合[J].曹艷瑾.教師.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