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際春
“種愛計劃”是由婚姻與家庭雜志社與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共同發(fā)起的關(guān)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通過與留守兒童進行書信往來,提供精神陪伴,以及孩子們所需要的關(guān)于家庭教育、兒童心理及生活指導(dǎo)等方面的課程及幫助。
Q:這些年我和孩子爸爸一直在外打工,只在孩子一歲的時候,給她過了一次生日。孩子特別希望我們能給她過一次生日。原本答應(yīng)今年回去給她過生日,但我們又失約了,孩子非常難過,我也很愧疚,還能為孩子做些什么?
A:對孩子來說,父母真正和他們在一起的陪伴無疑是最重要、最寶貴的;對父母來說,在孩子身邊才能切實體驗到的天倫之樂是幸福感的重要來源??上?,很多父母都不得不在現(xiàn)實面前做出妥協(xié)。
在無法實現(xiàn)日常陪伴的最佳理想情況下,退而求其次,偶爾的相聚,尤其是一些具有特別意義的日子,如春節(jié)、中秋等,以及專屬于孩子的生日,其重要性和儀式感更加凸顯。
除了陪伴孩子過生日本身之外,父母對孩子信守承諾也很重要,孩子首先是從和父母的互動中學(xué)習(xí)人際間的信任的。在我多年的咨詢實踐中,一些嚴重的心理/精神障礙個案,其病癥的一個突出特點即缺乏基本的人際信任,這是導(dǎo)致焦慮、抑郁、缺乏安全感、無法建立人際關(guān)系的重要緣由。
如果一個孩子小時候,父母總是不能兌現(xiàn)對他/她的承諾,不難想象,久而久之,孩子逐漸會習(xí)得不再輕易信任別人,為避免失望而不再對人抱有希望,人際退縮,或者完全不把承諾當回事,自己也不再給予和遵守承諾。
說到這里,你們可能意識到在這件事情上,是你們犯的這兩個錯誤導(dǎo)致了孩子難過,以及你們的愧疚。但所幸你們能夠及時覺察。
我要提醒一點,愧疚這種情緒體驗的負能量巨大,特別不好受,因為它沖擊/威脅/侵害到人對自我是個“好人”的基本信念,例如在你們的例子里,愧疚會帶出“我不是好媽媽”以及“我對不起孩子”等負面、否定自我的想法。這時,人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想要馬上消除愧疚感,從而做出過度補償孩子的不理智行為。這是剛爬出前面的陷阱,又掉進下一個坑的節(jié)奏。
我們一定要能區(qū)別,出于愧疚而做出的補償不是愛,而是為了讓自己好受,它和出于愛、為了滿足孩子正常合理的需要在本質(zhì)上是不同的。比如,比較常見的是,有些不在孩子身邊的父母,特別自然地想用錢來補償或者解決問題,孩子可能一時忘掉了沒有陪伴的難過,轉(zhuǎn)而被錢買來的玩具等吸引,可長此以往,親子關(guān)系會被物化,導(dǎo)致情感上疏離冷漠。我不止一次見到這樣被“養(yǎng)歪”的孩子,長大后仍利用父母的愧疚感理所當然地啃老。
所以,第一,你們要先消化自己的愧疚感,只就事論事去改正錯誤,而不要以偏概全由一個錯誤泛化到“我不是好媽媽”,避免因愧疚做出過度補償?shù)男袨椤?/p>
第二,真誠地為“沒能信守承諾”向孩子道歉。有的父母因為面子,不情愿、不好意思給孩子道歉,其實,真正有勇氣的人才能認錯,父母向孩子道歉除了能夠舒緩孩子的情緒之外,更是給孩子樹立了如何對待錯誤的正確榜樣—直面不回避。
第三,如何補救。不知你們是否想了其他替代的辦法,如網(wǎng)上的云視頻生日,或者打電話為孩子唱生日祝福歌、電臺點歌,或者買個生日禮物快遞給孩子,并附上祝福和道歉,等等。這些雖然不能完全替代真正和孩子在一起的生日會,但至少可以表達父母愛她、在乎她的心意。當然,最好的補救是,明年克服困難陪孩子過生日,為避免意外失約(如疫情),可以先不告訴孩子,到時候給她一個驚喜,雖然承諾晚到了一年,但最終還是兌現(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