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平
摘要:目的:分析全身亞低溫治療新生兒缺氧缺氧性腦病的效果。方法:經隨機抽簽方式對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間收治的新生兒缺氧缺氧性腦病患兒74例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組分別有37例患者。參照組患兒行常規(guī)治療,研究組患兒行全身亞低溫治療,比較治療效果。結果:比較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研究組(97.30%)明顯高于參照組(81.08%),P<0.05。比較治療后的神經功能評分,研究組擁抱反射、吮吸分反射、握持反射、肌張力上肢和下肢評分均優(yōu)于參照組,P<0.05。結論:新生兒缺氧缺氧性腦病行全身亞低溫治療效果理想,可將治療安全性提升,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普及。
關鍵詞:全身亞低溫;新生兒缺氧缺氧性腦病;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0--01
缺血性腦病的主要癥狀包括反射異常、呼吸缺乏規(guī)則性和昏迷,在新生兒圍產期并發(fā)癥中較為常見,特點體現(xiàn)為發(fā)病速度、有較差的預后和較高的疾病致殘率,若不能及時治療會對健康生長發(fā)育和日常生活質量造成不利影響。既往的治療以常規(guī)療法為主,包括:促神經恢復、鎮(zhèn)靜和降顱壓,雖然可將病情惡化予以控制,但是有較長的治療時間[1]。近年來,醫(yī)療技術的不斷完善,亞低溫治療應運而生,不僅可將神經后遺癥減少,存活率會明顯提高,使預后改善的同時日后殘疾率顯著降低。為此,本文將兩種治療手段進行比較,探究全身亞低溫治療新生兒缺氧缺氧性腦病的臨床可行性。
1資料與方法
1.1基線資料
經隨機抽簽方式對我院近2年的74例患兒展開研究,時間跨度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所有患兒均為新生兒缺氧缺氧性腦病,分別歸為研究組(n=37)、參照組(n=37)。研究組中,男、女患兒各21例、16例,最大胎齡41周,最小胎齡37周,胎齡均值為(38.96±1.46)周。參照組中,男、女患兒各20例、17例,最大胎齡42周,最小胎齡37周,胎齡均值為(38.60±1.90)周。檢驗2組新生兒缺氧缺氧性腦病患兒的年齡、性別等相關信息,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患兒行常規(guī)治療,對其水電解質平衡予以維持,嚴格把控血壓和血糖,在此期間需給予營養(yǎng)神經,顱內壓降低等治療,同時還需輔以解痙、鎮(zhèn)靜以及促神經恢復治療。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兒亞低溫治療,使用的顱降溫儀器為SDL-V型號,協(xié)助患兒讓其保持平臥位,并將其頭部在亞低溫冰帽放置,將自動擋開啟配合降溫處理,維持鼻咽部溫度在34℃,治療時間為72小時,必要時可配合復溫治療,如:暖箱和遠紅外線輻射等[2]。
1.3 觀察指標
比較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和神經功能評分,前者包括:顯效、有效和無效。后者包括:擁抱反射、吮吸分反射、握持反射、肌張力上肢和下肢評分。
1.4 數(shù)據(jù)處理
研究中涉及的數(shù)據(jù)輸入軟件SPSS26.0中,計數(shù)資料通過X2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通過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所有檢測均為雙側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組間治療后的總有效率
分別行全身亞低溫治療,常規(guī)治療,比較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研究組更高,與參照組相比較差異顯著,P<0.05,如表1所示。
2.2 組間治療后的各項評分結果
分別行全身亞低溫治療,常規(guī)治療,比較治療后的神經功能評分,研究組擁抱反射、吮吸分反射、握持反射、肌張力上肢和下肢評分改善優(yōu)于參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亞低溫治療可將繼發(fā)性能量衰減進行有效預防并改善,使腦內ATP消耗減少的同時對HIE后生化級反應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進行抑制,效果較為理想。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中應用可對后遺癥的發(fā)生有效預防,對腦神經功能予以保護,加快腦損傷后神經功能修復速度,同時可使炎癥介質、氧自由基釋放以及乳酸堆積明顯減少,腦代謝下降的同時使正常腦血流和細胞能量代謝予以維持,在一定程度上可將腦代謝率和腦耗氧量明顯下降,腦組織基礎代謝減少的同時加快細胞結構和功能恢復速度,從而對神經功能予以保護[3]。另外,該治療方法可對有害因子的釋放、生長和白三烯B4的生成有效抑制,使腦水腫明顯減輕,加快疾病恢復速度[4]。
數(shù)據(jù)表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擁抱反射、吮吸分反射、握持反射、肌張力上肢和下肢等神經功能評分改善優(yōu)于參照組,表示亞低溫治療可將神經學評分得以恢復,整體治療效果提升的同時肌張力改變率、原始反應異常率均可下降,從而對腦神經功能予以保護[5]。
綜上所得,新生兒缺氧缺氧性腦病行全身亞低溫治療效果理想,可將治療安全性提升,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 柏源. 全身亞低溫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近期和遠期治療效果[J]. 吉林醫(yī)學,2021,42(7):1580-1581.
[2] 趙倩倩. 循證護理對全身亞低溫療法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IE)患兒的應用效果觀察[J]. 母嬰世界,2020(18):176-177.
[3] 何露艷. 全身亞低溫療法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中的應用及其護理[J]. 健康必讀,2020(17):100.
[4] 王林林. 對進行全身亞低溫治療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探析[J]. 當代醫(yī)藥論叢,2019,17(19):256-257.
[5] 李玉. 全身亞低溫療法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中的應用及其護理滿意度評價[J]. 東方藥膳,2019(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