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劉玉琴
“爸爸,我有信心提高成績了!”這是一名學困生在袁中瓊接班第一天后,回家和爸爸說的第一句話。
在袁中瓊新接手的班上,孩子們總能迅速融入班級,愛上學習。
湖北省第五屆“新銳班主任”、公安縣實驗小學教師袁中瓊特別喜歡給孩子們講故事。袁中瓊教低年段時,每天給孩子們講一個紅軍故事或童話故事;教中年段時,每天給學生講家鄉(xiāng)故事或成語故事;教高年段時,則給學生講歷史故事、中外經(jīng)典故事或學生身邊的故事。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對學生有過和風細雨、語重心長的個別談心,也有過內(nèi)容與形式并舉的集體教育,但效果都不如講一個簡短生動、寓意深刻的故事?!痹协側缡钦f,也如此做。
“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大人就通過故事來講道理?!?/p>
“無論是上課還是課外活動時間,孩子們只要聽到老師要講故事,他們的眼睛都會馬上亮起來,手上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先放下來?!痹协偵钪⒆拥奶煨?,當班上出現(xiàn)某些問題時,相比于苦口婆心的勸導,她更愿意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昂⒆觽兿矚g聽故事,大人就通過故事來講道理?!?/p>
四年級的一次手工課,學生都帶了剪刀來學校。然而,午休結束后,大家發(fā)現(xiàn)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有的孩子的頭發(fā)被剪得坑坑洼洼,有的孩子的頭發(fā)變得一邊長一邊短,還有的女孩子的劉海被剪掉了。這是誰的惡作???
袁中瓊馬上召開班會,針對這件事情進行專題討論。
袁中瓊說:“今天中午,我們班上發(fā)生了一起‘事故,我們一起把這起‘事故變成‘故事,看看這個故事應該怎樣發(fā)展,好嗎?”學生很好奇:這件事情有什么故事可講呢?
“有一位同學小A,他今天做了一件讓大家都很生氣的事情:偷偷把別人的頭發(fā)剪掉了!你們覺得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肯定是想搞惡作劇!”“可能是好奇心太重!”“或許是他不想剪自己的頭發(fā),又想看看別人剪掉頭發(fā)的樣子?!薄瑢W們議論紛紛。
“是的,小A剪同學的頭發(fā)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許他覺得大家不會這么生氣。但是,我們看到的是,原本很漂亮可愛的女同學,因為頭發(fā)被剪,變得不好看了!現(xiàn)在,大家說說看,接下來可能發(fā)生什么事情?”袁中瓊讓孩子們自己討論。
“女生變丑了,心里肯定很難過。”
“頭發(fā)被剪了,回家后說不定會被爸媽罵,要是爸媽來學校找小A的麻煩就不好了!”
“我要是知道是誰剪了我的頭發(fā)還不承認,就跟他打一架!”
……
“事情發(fā)展成這樣,我想也不是小A愿意看到的。那么,大家說一說,小A應該怎么做才能挽回局面?”袁中瓊并不只是為了找出“兇手”,而是讓學生明白“事有不可為”,犯了錯應該怎樣做。
“如果小A真的知道錯了,這個時候就應該站起來向大家道歉!”
“小A應該認真反思自己的行為,在班上做檢討?!?/p>
“他應該保證不再做這樣的事了,以后要接受大家的監(jiān)督。”
……
討論到這里,同學們基本都冷靜下來了。袁中瓊正想為這次班會做個總結,小李突然站了起來,這個平時“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男孩大聲說:“對不起,我就是今天這個故事里的小A。我只是想開個小玩笑,沒想到深深傷害了大家。我以前也做了很多不對的事情,我保證以后一定改正錯誤,請大家原諒我!”
小李主動承認錯誤,是袁中瓊沒想到的。這時,大部分同學已經(jīng)原諒了小李,但是還有一些同學憤憤不平。袁中瓊讓小李走上講臺,對大家說:“剛才大家給故事里的小A指出了問題,也討論了解決的辦法。現(xiàn)在,小A變成了小李,我希望大家像對小A一樣,只要小李能信守承諾,就原諒他。頭發(fā)被剪掉的同學,請你們回家后把今天的事情和老師剛才說的話告訴家長,也請家長再給小李一次機會?!?/p>
這件事情之后,被剪頭發(fā)的同學沒有找小李的麻煩,小李也真的“脫胎換骨”了,從調皮搗蛋變得謙遜禮貌、熱心助人。下半學期,同學們紛紛感嘆小李的巨大改變。畢業(yè)時,小李和大家成了好朋友,原有的一些芥蒂也消失了。
“學生不只是聽故事,更要從故事中獲取成長的力量?!?/p>
“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我給學生講的故事中一定要有向上向善的力量。”袁中瓊說,“故事更多時候只是一個引子。學生不只是聽故事,更要從故事中獲取成長的力量?!?/p>
接手新班后,為期兩周的入學教育并沒有讓孩子們的行為習慣改變多少,他們?nèi)匀皇腔顫娪杏?,自律不足。如何快速有效地“征服”這些萌娃,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呢?袁中瓊想嘗試不一樣的做法。
一天,袁中瓊參加完學校的主題黨日活動后回到教室,孩子們又圍過來嘰嘰喳喳地問個不停:
“老師,你胸前戴的是什么?”“好漂亮?。 薄拔乙蚕胍?!”……
原來,孩子們被袁中瓊佩戴的黨徽吸引住了。這正是袁中瓊想要的效果,于是她給孩子們講了幾個關于黨徽的故事,讓孩子們知道黨徽是多么神圣。
“同學們,黨徽是共產(chǎn)黨員形象的代表,但是大家都還小,不能佩戴黨徽。老師決定,給我們班上表現(xiàn)最好的小朋友戴上‘班干部徽章,好不好?”袁中瓊順勢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好!”孩子們都很開心。
兩天后,“班干部徽章”在班會課上隆重頒發(fā)!那節(jié)班會課,全班同學都坐得端端正正,眼里滿是好奇與期待。選班干部,佩戴徽章,拍照留念,滿滿的儀式感。接著,袁中瓊又鄭重宣布:班干部輪流當,優(yōu)秀的人都有機會戴徽章。這時,孩子們的眼睛更亮了,一個個腰板挺得更直了……戴上徽章的學生,成了同學們羨慕的對象。
小浩是一個患有多動癥的孩子,智力發(fā)育也比普通孩子落后。入學后,袁中瓊發(fā)現(xiàn)他最大的問題是管不住自己:同桌寫作業(yè),他用橡皮擦擦掉;大家都在認真上課,他卻跑到其他教室去敲門……
小浩特別羨慕戴上徽章的同學,但他知道自己表現(xiàn)不好,每次頒發(fā)徽章時都很失落?!傲弧笨斓搅耍协倖栃『疲骸澳阋恢睕]戴上徽章,想不想要呢?”
“我……我沒資格!”
“徽章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我相信你也有機會。老師給你兩個星期時間,這兩個星期之內(nèi),只要你能做到不亂拿別人的東西,也不在班級里搞小破壞,我就給你頒發(fā)一枚‘值日班長徽章。你能做到嗎?”就這樣,袁中瓊和小浩有了一個小小的約定。
兩周之后,小浩如愿以償?shù)卮魃狭恕爸等瞻嚅L徽章”。
小浩雖然偶爾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但并不持久。為此,袁中瓊根據(jù)他“停不下來”的特點,安排他做班級的“電器管理員”,負責在大家放學后關閉教室里的所有電器;根據(jù)他個子較高、體力較好的特點,安排他擦黑板,從而獲得“黑板管理員徽章”……幾年下來,小浩的改變顯而易見,同學們不再抱怨、排斥他,人人都夸他是一個負責任的班級工作小能手。
圍繞班干部徽章發(fā)生的故事還有很多。這一枚小小的徽章,承載的不只是一種特殊的榮譽,更是孩子們一點一滴的成長。
“我希望班里的孩子人人有故事,個個有夢想。”
在袁中瓊的影響下,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講故事。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孩子們開始在作文中、日記中寫起了故事。“我一個人講故事并不算什么,整個班級的孩子都能講故事、發(fā)現(xiàn)身邊的好故事,班集體才能成長。我希望班里的孩子人人有故事,個個有夢想?!痹协傢槃蓍_啟了班級“循環(huán)日記”寫故事模式。
袁中瓊把全班學生分成10個小組,每組共用一個日記本,從周一到周五,每天安排一個人完成一篇日記。日記分為生活故事類,記錄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感;閱讀故事類,記錄學生的讀書筆記、故事分享等;摘錄故事類,主要包括好書推薦、美文摘抄及賞析。
開展“循環(huán)日記”活動之后,每天的精彩故事分享成了孩子們最期待的事:
體育課上,一名女生不小心扭到了腳,同學們紛紛圍過來幫忙,體育老師還抱著她去學校醫(yī)務室檢查、處理受傷的地方。于是,這名女生在當天的循環(huán)日記里寫道:受傷之后,平時沒怎么一起玩的同學也對我特別關心,平時看起來兇巴巴的體育老師原來也可以這么溫柔……
餐廳門口,袁中瓊發(fā)現(xiàn)班上有孩子隨手丟棄不愛吃的饅頭,于是,她撿起饅頭,并將它帶到教室里,讓孩子們思考:如果你是這個饅頭,經(jīng)過了很多道工序才被擺上餐桌,沒有發(fā)揮應有的價值就被扔到了地上,你會有什么樣的想法呢?你會不會悲傷、難過呢?浪費了糧食的學生都慚愧地低下了頭。隨后,孩子們紛紛在循環(huán)日記里寫下了關于一個饅頭的故事。
教室里種植的多肉盆栽被學生不小心折斷了枝葉,怎么辦?袁中瓊認為,追查犯錯誤的學生不是最重要的,讓學生從這件事情中獲得成長更有意義。她告訴孩子們,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頑強的,已經(jīng)折斷的枝葉沒有辦法接回去,但我們可以想辦法讓生命的奇跡發(fā)生。于是,袁中瓊帶著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將折斷的多肉枝葉種進土里,讓學生仔細觀察多肉枝葉的變化。果然,一周后,折斷的枝葉上長出了新芽。孩子們深受鼓舞,不少小組寫下了多肉盆栽復活的故事。
此外,學生還寫了《不速之客》的故事,記敘的是某一天下午,孩子們正在寫作業(yè),突然一只鴿子飛進了教室;《非常老師》寫的是孩子們的新科學老師,新科學老師雖然年紀大了,但他以幽默的教學語言、高超的教學藝術征服了孩子們;還有《同桌,我想對你說》《校園新聞周周報》《家有開心果》……僅一個學期,全班同學共寫了六十多本日記本,日記總數(shù)達1500篇。
除了寫故事,孩子們還可以在循環(huán)日記本上留言、評價、提建議等。于是,一條條精彩紛呈的留言與評價出爐了:有幫助同學解決困難的,有評價同學的日記寫得精彩的,也有留言消除同學之間誤會的……孩子們稱循環(huán)日記本是“心靈橋”“聊天室”“夢工廠”……
這一篇篇親手寫下的故事,成了袁中瓊和孩子們?nèi)松泄餐木褙敻弧?/p>
故事時時發(fā)生,成長處處存在。袁中瓊用一個一個鮮活的故事打造了獨特的班級文化,這就是她的教育智慧。(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