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給以后的寫作打好基礎,學生進入二年級以后就應該鍛煉寫作能力了。眾所周知,小學作文在語文教學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認為對學生來說,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閱讀來訓練寫作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編的課文都是經(jīng)典的具有重要意義的,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和探索的精彩。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帶領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分析課文的精髓所在,在課文中尋找橋梁和道路,把課本內(nèi)容細化、簡單,區(qū)分重難點,進一步達到學習寫作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隨文寫話;探索與實踐
由于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不豐富,知識不交融,對周圍的事物不善于觀察,所以很多學在寫作文時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開始。這在寫作時語言混亂也是有原因的。雖然以后的課本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作文訓練,但是之間間隔時間太長,學生練習寫作的次數(shù)叫少,容易產(chǎn)生教學與寫作相脫節(jié)的情況[1]。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果學生沒有進行語言實踐,就不能參與精神活動發(fā)展,也就沒辦法形成完整的言語。在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會及時將文章結(jié)合起來,根據(jù)文章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試探性的實踐,使學生掌握表達方式,廣泛了解自己的語言個性,提高表達能力。
一、在闡述故事中活化語言
眾所周知,小學一、二年級階段的學生還處于喜歡聽、說故事的時候,根據(jù)學生這個階段的特點,編制進教材的課文都是充滿童真的,讓孩子感興趣的內(nèi)容,得到了小學生們由衷的喜歡。在給小學生上閱讀課的過程中,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反復朗讀,熟練到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里的內(nèi)容,學生可以把難以理解的語言與表達的意思進行銜接,積累更多的語言詞語[2]。如在學習課文《狐假虎威》(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 21 課)時,老師要采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閱讀課文,重點掌握課文中的字詞以及老虎和狐貍的對話部分,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反復朗讀中能自己總結(jié)出一句話來解釋“狐假虎威”這個成語,就是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并且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感知狐貍和老虎的內(nèi)心世界;還可以進行分組游戲,與小組成員分別扮演狐貍和老虎的角色,用相應的語氣、語調(diào)和動作表情展現(xiàn)狐貍和老虎的形象,比如狐貍被老虎逮住后“眼珠子骨碌一轉(zhuǎn)”,立馬想出了一個壞主意,并且“扯著嗓子”對老虎進行反問,顯示了狐貍的狡猾。再如"搖頭擺尾”、"神氣活現(xiàn)” 、"半信半疑” 、“東張西望 ”的形態(tài)都讓學生進行表演,更加加深學生印象,從而鍛煉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與人交流的能力。
二、在表述信息中發(fā)展思維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就是能清晰地有條理地復述課文。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反復閱讀,達到可以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在表述中發(fā)展想象力,聯(lián)想到其他事物形態(tài)展現(xiàn)。比如語文課本中《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課文故事性強,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興趣。所以老師在講解課文時進行情景演練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有序閱讀。在閱讀中理解“種葫蘆的人為什么只要葫蘆”的問題,抓住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深刻體會文章內(nèi)容,鍛煉學生的語感,達到自述的能力,在表述故事中,想象種葫蘆的人看到葫蘆會想些什么?再聯(lián)想下第二年的時候,那個人又種了一些葫蘆,又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這樣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三、在想象和聯(lián)想中促進語用
課文中都會帶有作者的情感,閱讀者在閱讀時也會產(chǎn)生自己的情感,當兩種情感碰撞后,就會產(chǎn)生各種個性化的感受:歡喜的、悲傷的、憤怒的、感動的......因此,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些續(xù)寫的情景,讓學生在對原文的理解上進行補充和延伸,發(fā)揮想象力,將自己最深刻的體會寫出來[3]。例如在講述《坐井觀天》一文時,指導學生對課文熟練理解和掌握后,就可以引導學生們發(fā)散思維,想象一下青蛙在離開井口之后的情景,會去到哪里、遇到誰、又發(fā)生了什么故事。還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中,學生在深刻了解雷鋒叔叔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后,想象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遇到“雷鋒叔叔”,“雷鋒叔叔”做了什么樣的事情、幫助了什么人,讓我們印象深刻并受到啟發(fā)。這些都可以通過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豐富想象力寫出來。學生通過進入情境的想象練習,提高語言表述能力,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可以開心快樂進行學習。
在學習語文閱讀的初級階段,優(yōu)于小學生初期語言積累較少、生活經(jīng)驗也不夠豐富,老師應該以實際情況為主,積極開發(fā)學生思維能力,把抽象的語言和生動有趣的實際生活結(jié)合起來,幫助學生積累積極正面的語言,能靈活地運用語言進行寫作和豐富多彩的語言交流,并能在敘述中分享閱讀的樂趣和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戲劇性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能力,感受語言之美,能與人溝通交流,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4]。因此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作文還在啟蒙階段,老師就要加強學生的隨文寫話訓練,提高語言組織及表述能力,并且實踐證明,在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中,針對所學課文進行隨文寫話練習,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值得每位老師教學借鑒。
參考文獻:
[1] 張嚴 . 淺談小學語文說話寫話教學 [J]. 語文天地,2019,25(21):37-38.
[2] 潘虹斐 . 指導寫話,提升語文語言表達能力 [J]. 當代家庭教育, 2019,11(17):111-112.
[3] 霍曉玲 . 小學語文寫話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8(05):87-88.
[4] 吳智敏 . 隨文寫話,不曾預約的精彩——談低年級隨文寫話教學策略 [J]. 語文學刊,2019,4(08):83-99.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洲瑞鎮(zhèn)實驗學校?劉璟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