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晨,劉紅燕,牛建海,王慶艷,李紫健
(保定市第一中醫(y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drome,IBS)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腹脹腹痛、腹部不適感,伴隨大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屬于非器質腸道功能紊亂病癥,據統(tǒng)計其患病率高達10%~20%[1],該病缺乏可解釋的形態(tài)學改變和生化異常[2]。羅馬Ⅳ將IBS分為4個亞型,其中腹瀉型最多,約占2/3[3]。此病癥是消化界近年來科學研究的熱點,因其患病率高,發(fā)病原因不是很清晰,發(fā)病機制研究艱難,治療欠缺長久有效或可治愈的藥品,病人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嚴重危害。5-羥色胺(5-HT)是消化道關鍵的信號分子,能夠激活神經細胞進而造成內臟器官高敏感性的產生[4]。河北省中醫(yī)藥管理局于2019年設立解決重大疑難疾病項目,保定市第一中醫(yī)院脾胃科承擔了“腸易激綜合征”的項目。本項研究旨在觀察我院院內制劑“安腸止瀉散”對肝郁脾虛兼寒熱錯雜型IBS患者的療效及對血清5-HT水平的影響,以期為IBS-D治療提供有效且易于推廣的治療方案。
1.1 一般資料。挑選我院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征病人60例。依照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經統(tǒng)計分析檢測,2組病人入組前在性別、年紀、病程、癥狀程度等層面,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診斷標準:①西醫(yī)診斷標準:參考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Ⅳ診斷標準[5];②中醫(yī)診斷標準:2017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腸易激綜合征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6]診斷標準。符合肝郁脾虛兼寒熱錯雜證。納入標準:①符合IBS-D西醫(yī)方面診斷標準;②符合IBS-D中醫(yī)學診斷標準;③年紀18~65歲;④基準線腸易激綜合征癥狀嚴重程度量表(IBS-SSS)得分>75分。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分組。對照組:馬來酸曲美布汀片每次0.1 g,口服,每日3次。治療組:給予“安腸止瀉散”,每次口服9 g,早晚分服。方藥組成:炒白術3 g、黨參2 g、茯苓2 g、炙甘草2 g、黃連1 g、干姜2 g、訶子1 g、桔梗1 g、桂枝1 g、白芍2 g,由我院制劑室加工為散劑,用姜棗湯沖服:生姜3 g,大棗6 g。療程為4周。重癥每次18 g,日二次。觀察指標。①運用IBS-SSS評價不同治療方案對主要臨床癥狀的影響及整體療效;②運用IBS-DSQ評價不一樣的治療方案對排便狀況的影響;③參考《中國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評價病人肝郁脾虛兼熱寒錯雜癥的好轉狀況;④于治療前后,收集病人空腹靜脈血,選用酶聯(lián)免吸附試驗(ELISA)測定方法檢測5-HT水平。
1.3 統(tǒng)計學分析。選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偏差()表明,2組間對比分析選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同一個組治療前后對比分析選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率的對比分析以%表明,選用χ2檢測。以P<0.05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病人IBS-SSS得分狀況對比分析。治療4星期后,治療組總效率為93.33%,對照組總效率73.33%,2組對比分析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2組治療前后左右IBS-SSS積分對比分析()
表2 2組治療前后左右IBS-SSS積分對比分析()
組別 時間 腹痛程度 腹痛頻率 腹脹程度 排便滿意度 對生活影響 總分治療組 治療前 35.78±21.13 43.35±32.64 26.78±21.57 57.17±23.10 63.47±21.12 231.57±72.78治療后 20.56±15.57 24.15±19.67 15.54±14.16 35.33±15.29 38.40±13.79 137.51±57.67對照組 治療前 37.79±20.37 45.78±29.48 31.79±23.57 54.83±21.27 62.53±16.15 233.46±67.45治療后 24.17±15.51 26.52±19.79 24.12±16.25 47.18±12.56 48.44±14.77 168.67±55.61
表3 兩組患者IBS-SSS總體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大便性狀改善比較。治療4周后,治療組大便性狀改善總有效率83.33%,對照組6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大便性狀療效比較(n,%)
2.3 兩組中醫(yī)證候總體療效比較。治療4周后,治療組中醫(yī)證候改善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為7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中醫(yī)證候總體療效比較(n,%)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5-HT水平比較。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血清5-HT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5-HT水平比較()
表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5-HT水平比較()
注:*表示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377.55±27.61 358.14±26.95*對照組 30 382.13±29.07 285.36±22.54*t-0.626 11.346 P-0.534 <0.001
IBS源于胃腸神經功能紊亂,據其主要癥狀,在古醫(yī)籍中屬于“泄”“脾泄”“閉”反復發(fā)作的腹痛即泄,泄后痛消,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的主要癥狀,歸類于現(xiàn)代中醫(yī)內科“泄瀉”范疇。
中醫(yī)對于“泄瀉”的病因病機認識,盡管泄瀉的病發(fā)與五臟六腑功能失衡相關,但與脾胃失衡關聯(lián)更緊密,但凡能影響脾胃作用的因素,皆可變成泄瀉的發(fā)病要素。脾胃在五行中同屬于土,脾在臟屬陰,胃在腑屬陽,脾以陽氣用事,胃需陰液滋潤;脾喜燥,胃喜潤。脾胃同居中土,使人體升降之樞紐,脾升胃降,升降協(xié)調,則納化如常?!对⒁獠荨吩疲骸爸须渲畾馔?,則水谷之清氣上歸于肺,而灌溉百脈,水谷之氣下達大小腸從便溺而消?!逼⑽干凳д{,清氣沉于下則生泄瀉諸疾;胃不降濁,濕阻于中,絡脈不通,則腹痛。另一方面,肝木與脾土,《醫(yī)碥》云:“木能疏土而脾滯以行?!薄端貑枴毭握摗吩啤巴恋媚径_?!比魞烧咧g失衡,則“木橫克土”或“土反侮木”及“木不疏土”。其中,“木橫克土”與“木不疏土”均會使脾之升清、胃之降濁功能失調,而見痛瀉之證,這也是IBS-D肝郁脾虛證辨證論治的依據。針對寒熱錯雜證則是依據李東垣的“陰火論”,《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喜、怒、憂、恐,損耗元氣,資助心火?;鹋c元氣不兩立,火勝則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據以上病機認識,我們確立了健脾溫中止瀉兼瀉陰火的治則,創(chuàng)立“安腸止瀉散”,方以小建中湯合四君子湯、黃連湯加訶子而成方。小建中湯源自《傷寒論》,由桂枝湯化氣和陰陽的基礎上,加大芍藥的用量,而成甘溫建中陽,甘辛合化,又有和里緩急之功。因于“五臟氣血皆虛從中治”,為了加強健脾止瀉之力,將飴糖改為四君子湯,根據健脾補氣使機體的消化吸收、生化反應得到提升,至修復后,把飲食精華轉化為氣血,以養(yǎng)五臟。則肝氣平,君火歸于心。黃連湯源自《傷寒論》,全方平調寒熱,和胃降逆,費伯雄“變姜連瀉心之法而為升降陰陽之法,寒熱并用,補散兼行,和法之最佳者。”黃連、干姜為一組對藥,黃連苦寒瀉胸中積熱,干姜辛溫散脾胃之寒止瀉利。收澀藥選用訶子,該藥功同罌粟殼,止瀉效佳,但無成癮性。安腸止瀉散在臨床應用的實驗研究中,治療組、對照組兩組患者IBS-SSS積比較分、IBSSSS評分、IBS-SSS總體療效、大便性狀改善比較均表明安腸止瀉散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在腸易激綜合征的病因研究中,諸說紛紜,但“內臟高敏感性”得到諸多學者的高度重視,將其視為IBS的核心發(fā)病機制。Ritchie等在1973年初次報導了IBS病人存有內臟器官感覺異常。有參考文獻報導:IBS病人中直腸高敏感率是64%,在其中混合型IBS病人中直腸高敏感率達到89%[8]。5-HT作為一種促腸道動力的化學物質需要通過與腸道表面的5-HT受體結合后才能起作用。5-HT的受體已發(fā)現(xiàn)有6種亞型,其中分布最廣泛與胃腸動力關系最密切的是5-HT4,調節(jié)5-HT4受體通道從而有可能恢復正常胃腸功能。有研究報道:IBS-D病人血清5-HT水平明顯高過正常人,且直腸痛疼閥值減少,兩者呈負相關[9-10]。
本次研究數(shù)據顯示,2組病人治療后,血清5-HT比治療前降低,且安腸止瀉散治療組低于對照組。表明安腸止瀉散可能是根據調整5-HT4蛋白激酶受體通道,進而減少血清5-HT值,使IBS-D病人直腸痛疼閥值提升,進而改進IBS-D病人腹疼、肚脹、腹瀉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