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雨薇
古人曾言:“有得必有失?!钡?,收獲了經(jīng)歷和喜悅;失,收獲了經(jīng)歷和小小的悲傷。如此看來,得與失收獲的本質(zhì)差別并不大,故得與失,并無優(yōu)劣之分?!耙糟~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彼晕艺J為,我們應(yīng)將得與失看做是我們奔赴星辰大海、擁抱美麗人生的過程。
中國的發(fā)展之所以能夠一路向前,是因為有數(shù)以萬計的人們?yōu)榱怂膫ゴ髲团d而不計得失,努力奮斗。
魯迅棄醫(yī)從文,是因為“手術(shù)刀救不了中國”;屠呦呦奉青春于青蒿素的研究與開發(fā),是因為她的心中藏著一個偉大的“中國夢”;于敏舍半生于茫茫大漠,是因為毛澤東曾說道“這個導彈我們就算做數(shù)萬年也要做出來”……《覺醒年代》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愿當這個急先鋒,九死而不悔,雖千萬人吾往矣?!彼麄?yōu)橹腥A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奉獻青春,即使希望總被澆滅,激情總被現(xiàn)實打臉,但“十年飲冰,難涼熱血”,“所謂深淵,下去,便是前程萬里”。正因有先輩們正確面對中國成長路上的得與失,中國才成為這樣偉大、壯闊的中國。
“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的時候,你也要再錯過群星了?!比糁粚⒌檬У慕Y(jié)果看成你的終點,你將失去整片天空。張桂梅的命運對她沒有絲毫眷顧,她卻用怒放的生命,沐桃李春風。她在人生中不斷失去,也在不斷得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曾面對多人的質(zhì)疑,他仍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最終讓“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邁入現(xiàn)實。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碧谷幻鎸Φ檬В挥嫷檬?,只當是一段經(jīng)歷,不為錯過太陽而神傷,更因得到月亮和繁星而喜悅。
如此,星辰大海,我奔赴而來。
評點:黃曉露
文章開頭運用千古名句來闡釋了對于得與失的看法,亮明中心論點。作者為緊扣觀點,運用魯迅、屠呦呦、于敏等著名人物來論證論點,論據(jù)充足。文章中運用較多引用,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增添了文章的文學色彩。最后,文章結(jié)尾用星辰大海比喻正視得失后的人生坦途,再次重申”把得與失看作過程“這一中心論點。作者詩化的語言也為這篇作文添彩,是本篇作文的最大亮點。
(編輯:關(guān)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