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隋唐帝王畫像選用商榷

2021-10-29 22:51馬曉菲
中學歷史教學 2021年10期
關鍵詞:隋文帝唐太宗武則天

馬曉菲

部編初中歷史教材選用的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畫像,成為初中生直觀認識中國古代歷史人物、提升具體時代特征認知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教學、教研較直接的參考資源。但諸多歷史人物在其生活時代并未留下畫像,其畫像不乏后世作品,因繪畫者常與所畫作品人物生活時代距離久遠。因此,在繪制時,常帶有其觀察前代的主客觀局限性。人物服飾便是其中典型體現(xiàn)。

本文以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2016版,2020年12月印刷本)為例,就隋唐帝王三幅畫像:《隋文帝像》《唐太宗像》《武則天像》(原圖分別見教材第2、6、9頁,本文不再另附。下文提及“教材”,亦指此本教材),從傳統(tǒng)服飾史角度辨析,提出一點商榷意見與建議,以就正于方家。

此三幅畫所繪帝王外觀形象,目前較為普及。但從傳統(tǒng)服飾史角度分析,這三幅畫像都存在問題,便是人物所著服飾與其生活時代衣著有不同程度的出入。

一、三幅畫像出處

三幅畫像皆非隋唐作品:《唐太宗像》為明代南薰殿藏畫像作品?!端逦牡巯瘛放c《武則天像》皆為參考明代畫像的再加工作品。其中《隋文帝像》兼采兩種古籍中的隋文帝畫象:其頭冠、曲領借鑒圖1(左),外衣、交領借鑒圖2。在融合二者基礎上修改個別細節(jié)并著彩?!段鋭t天像》主要以圖1(右)為原型,進行局部修改并著彩。

因此,教材中三幅帝王畫像,參照原畫像皆為明代作品。原畫像創(chuàng)作年代已距畫像人物生活年代相去甚遠,雖說部分服飾元素一直延續(xù),但其演變元素甚多。故對隋唐帝王服飾外觀描繪與隋唐帝王真實服飾有一定差別。而基于原畫像的再創(chuàng)作(教材所載《隋文帝像》《武則天像》),則不同程度出現(xiàn)了新差別。

二、基于傳統(tǒng)服飾史的辨析

1.隋文帝服飾

教材畫像中,隋文帝所著服飾,為帝王冕服中的袞冕。

冕服屬清代以前帝王禮服系列,袞冕為冕服一種,由冕、袞衣、裳、舄及配飾組成。隋文帝即位當年,即下令變革北周冠服制度。大臣裴政進奏:“乃有立夏袞衣,以赤為質(zhì),迎秋平冕,用白成形,既越典章,須革其謬……今請冠及冕,色并用玄……”隋文帝準奏。于是定袞冕為:

垂白珠十有二旒,以組為纓,色如其綬,黈纊充耳,玉笄。玄衣,纁裳。衣,山、龍、華蟲、火、宗彝五章;裳,藻、粉米、黼、黻四章(筆者按:點校本誤標點作“藻、粉、米、黼黻四章”。特此訂正)。衣重宗彝,裳重黼黻,為十二等……[3]

可知,開皇冠服制度改革包括廢止前代冕服的赤衣、白冕,新定袞冕形制等。開皇新制袞冕與教材畫像的袞冕色彩有顯著區(qū)別。具體如下:

教材畫像冕板、袞衣以黃為主色,兼有其他配飾顏色。雖據(jù)史料記載,隋唐皇帝常著黃袍,但一般為便裝、戎裝、常朝服,而袞冕屬參加祭祀、大朝會等重大活動時穿用的禮服。北周時雖有包括“黃衣黃冕”在內(nèi)的“十二冕”,但隋文帝即位當年即被廢除。在他看來,此等重要服飾“須合禮經(jīng)”[4],于是命人考訂古禮經(jīng)史,改為“玄衣玄冕”。此后至明代,皇帝冕與袞衣以玄或青為主色,非此主色之形象,更多出現(xiàn)在唐以后的文藝作品中,與實際制度有別。教材畫像著彩可能受此類文藝作品或自隋開始皇帝常著黃袍現(xiàn)象的影響,與開皇制度的“玄衣玄冕”差別較大。而旒珠五彩,亦非開皇制度。

2.唐太宗服飾

教材所載《唐太宗像》雖為明代作品,但服飾展現(xiàn)出顯著的唐元素?!杜f唐書·輿服志》記載唐太宗時常服制度為:“赤黃袍衫,折上頭巾,九環(huán)帶,六合靴?!盵5]教材畫像中幞頭(即折上頭巾)、黃袍、帶、靴搭配與此記載相類似。這應與作者創(chuàng)作時部分唐代背景畫像等作品傳世及唐代服飾部分元素傳承相關。

唐代服飾不少元素為五代十國、宋、元、明不同程度繼承。如唐時幞頭、袍衫、革帶、皮靴搭配的穿著方式,一直流行至明代。尤其明初,朱元璋令復唐制衣冠。故明初君臣常服,頗具唐風。

但另一方面,有唐一代,衣冠制度屢有變化。即便明代衣冠制度中的唐元素可提供參考依據(jù),但因距唐時代久遠,資料有限,加之期間冠服制度明顯變化,唐代特定時期服飾諸多細節(jié)便難以復原。尤其明代畫師在創(chuàng)作初唐背景作品時,便不免借鑒流傳但已變化的“唐制”。

教材畫像中服飾體現(xiàn)較為明顯。其與南薰殿藏明太祖朱元璋畫像(即教材第66頁《朱元璋像》)服飾風格接近:皆有紅色交領中衣、團龍紋等元素。團龍紋雖配色有別,但構圖及在上身位置一致。革帶亦高度相似。因此,《唐太宗像》中的服飾極可能借鑒了明代皇帝服飾元素。

而考諸文獻、唐陶俑、畫像等,初唐服飾與教材《唐太宗像》存在顯著區(qū)別:

(1)初唐皇帝所戴幞頭為軟腳,巾腳于腦后自然下垂;《唐太宗像》則為硬腳支撐上翹效果;

(2)初唐圓領袍內(nèi)中衣非交領,《唐太宗像》則為交領;

(3)皇帝圓領袍無團龍紋。龍紋雖已用于冕服,但未見其用于皇帝圓領袍的證據(jù)?!短铺谙瘛穲A領袍則有團龍紋。

3.武則天服飾

作為教材所載《武則天像》參考來源的圖1(右),未著彩,武則天戴鳳冠,著交領衣,配方心曲領。此圖應為作者綜合宋、明帝后服飾繪制:鳳冠形制應借鑒自宋、明皇后鳳冠;衣配方心曲領應借鑒自宋、明皇帝絳紗袍配方心曲領(但此圖武則天衣肩加團花紋、披帛,則為絳紗袍所無,當為借鑒自藝術化的繪畫、雕塑等作品)。而教材所載《武則天像》加以改繪、簡化:鳳冠加龍,取消衣肩團花紋與披帛,衣著整體紋飾更簡約,方心曲領、腰帶等部件描繪則不如原圖規(guī)整。改繪后著彩。

按唐制,皇后著三等衣(袆衣、鞠衣、鈿釵禮衣)時,所戴冠有花無鳳,即“首飾花十二樹,并兩博鬢”[6]。大體形制可參考初唐蕭后冠復原品[7]。

因此,教材畫像與圖1(右)的武則天頭冠皆與唐制存在顯著出入。而教材畫像衣色近淺橙,若按唐制皇帝標準,則與絳紗袍深紅色有別;若按唐制皇后標準,既接近“黃羅為之”的鞠衣,亦可作“通用雜色”的鈿釵禮衣。但其革帶顏色未如制度規(guī)定“隨衣色”[8],且仍搭配宋、明特征的方心曲領。故改繪著彩后,其時代特征表現(xiàn)與原圖各有千秋。

因此,教材三幅畫像中帝王服飾,按人物生活時代衡量,不同程度存在著色、搭配、紋飾等問題。

三、畫像選用建議

此前,部編初中歷史教材在同版不同批次印刷時,陸續(xù)替換過幾幅畫像。如七年級上冊(2016版)后續(xù)印刷時,就對首次印刷本的《秦始皇像》做過替換,即將原彩色畫像換為他版未著彩畫像,很大程度便是基于服飾嚴謹度考慮。按此標準,筆者認為,七年級下冊(2016版)隋唐帝王畫像,可根據(jù)各自情況斟酌換用。就現(xiàn)有資源中,從服飾及其他元素進行比較、考證,選用更符合史料記載的人物畫像。本文僅就服飾方面嘗試提出建議。

唐代閻立本所繪《歷代帝王圖》中,即有隋文帝畫像(圖3),其“玄衣玄冕”特征明顯,無論從外觀色調(diào),還是從衣著搭配,都更貼近《隋書·禮儀七》記載。因此,筆者認為,教材改用《歷代帝王圖》版隋文帝像更合適。

閻立本另一幅作品《步輦圖》(詳見教材第15頁)相較教材《唐太宗像》,唐太宗服飾風格更近初唐:(1)幞頭腳更具自然下垂效果;(2)圓領袍無團龍紋;(3)中衣非交領。教材將《步輦圖》作為第3課《盛唐氣象》中“民族交往與交融”的資料??赡芸紤]畫像已用于此處,或非唐太宗獨立畫像,故未選作《唐太宗像》。但筆者認為,就向讀者展現(xiàn)貞觀時代人物外觀形象而言,《步輦圖》要比南薰殿畫像更合適。

至于唐人所繪武則天畫像,目前未有定論。據(jù)相關學者考證,唐代畫師張萱《唐后行從圖》中的“唐后”(圖4)即武則天。但此畫現(xiàn)存本是否為張萱所繪原畫風格,尚存爭議?;蛘f其為宋摹本,或說其為明代甚至更晚作品。

“唐后”所著衣裳配飾,為冕服制式。按唐制,冕服為帝王、群臣重要禮服,而內(nèi)、外命婦皆不著冕服。據(jù)此,“唐后”當非一般內(nèi)命婦,其為武則天的可能性極大。且服飾色彩整體接近唐制袞冕的“玄衣纁裳”或“深青衣纁裳”[9]。只是未按制度規(guī)定戴冕,而戴有護耳的紅色高帽,上綴禽、珠飾,結合此圖較為寫實風格判斷,此帽當非臆造。有觀點認為是紅色九鳳皮弁冠[10]。筆者認為,此帽從其長護耳與尖圓高頂看,亦不排除借鑒胡帽元素可能。

基于《唐后行從圖》爭議,筆者認為,若從服飾角度考慮,教材《武則天像》處理需謹慎斟酌??蓵翰贿x用《唐后行從圖》。而教材畫像與圖1(右)各有千秋:圖1(右)可避免教材畫像服色搭配帶來的問題(之前教材上冊《秦始皇像》換用亦有此原因),但其加團花紋、搭披帛的衣著,則不及教材畫像寫實。因此,基于現(xiàn)有資料,可換用圖1(右),或暫不換用,待有武則天更確切寫實形象時,再予換用。

四、結語

綜上,筆者認為,教材選用中國古代人物畫像時,可綜合比較多個版本,盡量對其中諸如服飾等具體而明顯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進行更嚴謹考證,選用與歷史人物時代特色更貼近的作品作為人物畫像。若有爭議,可考慮選用符合時代元素較多、較明顯的版本,以使學生對具體傳統(tǒng)元素及其搭配形成更準確認知。耳濡目染,也利于其破除通過其他文藝作品形成的固化思維與具體誤解,逐漸深入認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性與具體元素的多樣性,亦可為教師開展教學、教研提供更可靠的直觀資料。

【注釋】

[1][明]朱天然:《歷代古人像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年,第59、65頁。

[2][明]王圻、王思義:《三才圖會·人物二》,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原刊本,第34頁。

[3][4][唐]魏徵、令狐德棻:《隋書·禮儀七》,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第254、253頁。

[5][6][8][后晉]劉昫等:《舊唐書·輿服志》,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938、1955、1955頁。

[7]詳見“揚眉劍舞:蕭后的鳳冠上為何沒有鳳,https://www.douban.com/note/597308636/,2016-12-16”。

[9]唐制袞服上衣顏色,《舊唐書·輿服志》記載為“玄”,《新唐書·車服志》記載為“深青”。詳見[后晉]劉昫等:《舊唐書·輿服志》,第1936頁;[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車服志》,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515頁。

[10]朱紹良:《唐后行從圖考析》,《收藏家》2017年第1期,第22頁。

猜你喜歡
隋文帝唐太宗武則天
唐太宗慧眼識馬周
不以公權泄私憤
唐太宗 善聽勸諫
隋文帝造字
唐太宗慧眼識馬周
悠悠千載無字碑
雕塑《武則天》的一點體會
關于武則天評價問題
怀化市| 伊春市| 辉县市| 东兰县| 宜黄县| 应用必备| 南漳县| 集贤县| 淳化县| 江油市| 临安市| 昌邑市| 文登市| 蕲春县| 武陟县| 阳春市| 彭山县| 皋兰县| 南江县| 会昌县| 泗洪县| 北辰区| 英吉沙县| 水富县| 宁陕县| 开远市| 庆云县| 同仁县| 荆门市| 互助| 云阳县| 容城县| 湖口县| 九龙县| 岐山县| 抚顺市| 章丘市| 永定县| 西平县| 天长市| 泽州县|